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土地财政长期困扰着地方政府对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性,随着财政改革进程的稳步深入化,这影响效应又会逆向作用于地方政府改革进程。文章通过梳理土地财政与公共服务之间的既有文献,建构土地财政与基本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之间的理论关系模型,以便诠释土地财政对经济性与非经济性公共服务产品之间理论关系,并得以有效区分与联系。同时,借助于随机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检验,厘清了土地转让与财政自主权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显著影响。此外,通过稳健性检验,发现土地财政的增加是会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产生负向性外部效应。为此,需要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土地财政配置关系,优化土地税收结构,增强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性,进而推动土地财政的改革,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性。

  • 标签: 土地财政 财政自主 公共服务 关联效应
  • 简介:近年来,伴随高校在校生规模扩大而来的是高校内行政规模的扩张。教务处作为高校教学管理核心部门,职责增加,岗位增多,体量变大,成为颇具规模的小型组织。作为一个准行政化的公共组织,其行为特征以控制为导向,具有制度化组织的一些基本特性,如非人格化、对不确定性事务的厌恶偏好和对确定性的追求、执行过程中的选择偏好等,由此导致其在教学改革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代表学校对教学改革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及高强度的控制;教学改革具有"官方取向性",以立项为最终目的;教育主管部门与地方高校之间存在"双否决"现象等。为破解以上难题,学校教学改革管理部门(包括教务处)应当充分调动一线教学改革者的参与积极性,在教学改革评估中充分考虑其效应周期的长期性特点,并对教育主管部门进行适当的限权。

  • 标签: 高校 教学改革 教务处 公共组织理论
  • 简介:一、公共治理中的高等教育治理理论(一)公共治理理论的内涵。第一,治理是一个过程,而非结果和规则;第二,治理的主体可以是公共部门,也可以是私人部门:第三,治理强调的是双方之间的互动,而非一种制度;第四,治理更强调主体之间的互动调节,而非一方控制一方。(二)公共治理理念下的高等教育治理。第一,高等教育治理理念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性。第二,高等教育治理理念强调治理方式多元性。

  • 标签: 公共治理理论 教育管理改革 教育治理 公共部门 私人部门 治理主体
  • 简介:近年来,中韩两国民众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随着彼此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误会与摩擦时有发生,这对双边关系的和谐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特别是随着两国互联网人口的急剧增加,作为网络外交的衍生品——网络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对中韩两国公共外交关系的影响不可小觑。因此,两国政府应该在构建软实力和公共外交战略方面积极投入,在完善公共外交的统筹协调、危机应对和新闻发布机制、拓展公共外交渠道、规范媒体、网络言论管理、重视“中国通和韩国通”等人脉资源、强化“人文纽带”等方面加以助力,打开中韩公共外交的新局面。

  • 标签: 网络民族主义 中韩公共外交 影响及对策
  • 简介:选择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是保障案例教学成效的重要基础,如何选择高质量的教学案例便成为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通过对公共管理教学案例的选择偏差分析后发现,存在价值性偏差、研讨性偏差和时效性偏差等问题。针对公共管理教学案例选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采取深入浅出、以小见大和求近慎远进行矫正的建议。

  • 标签: 公共管理 案例教学 教学案例的选择
  • 简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中央十分重视并大力推行的一项政府采购工作。拆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三元主体制度的概念为公共服务、政府采购公共服务、三元主体制度三个小概念,进行分别厘清;对管理供给主体、承接主体和受益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进行阐述;界定三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实践中政府、承接主体和受益主体存在的问题,并从观念改变、法律完善和促进政府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合作等方面解决三元主体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政府公共服务 三元主体 承接主体 受益主体 管理供给主体
  • 简介:以色列处于西亚与北非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地带,除西边与地中海接壤外,其余三面领土均被阿拉伯国家所环绕。作为中东地区唯一的犹太国家,如何处理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以色列对外政策中的重心。受历史原因以及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以下简称巴以)关系的影响,以色列一直对本国的公共安全抱有极深的危机意识,该国情报组织辛贝特为保障公共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通过对辛贝特的相关介绍,有助于了解以色列的情报部门在公共安全中所起到的作用。

  • 标签: 以色列 公共安全 辛贝特
  • 简介:高校公选课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体系,而且增强了大学生的整体素养和创造力,是高等院校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要素。通过在莆田学院开展公选课的问卷抽样调查,了解学校公选课的开展情况,分析了现存的问题及根源,提出实际的对策,进而为实施与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标签: 公选课 现状与对策 教学改革
  • 简介:现代大学的发展正陷入行政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之间的多元发展趋向之间的博弈与矛盾,如何在保证公民教育权利的前提下,摆脱高等教育的“公共性”危机,就需要辨明市场化与社会化之间的“界限”,寻得现代大学发展的“公共空间”。

  • 标签: 现代大学 市场化 公共性 社会责任 发展趋向 教育权利
  • 简介:政府与住房保障对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引发公租房租借过程中的逆向选择、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问题。在回顾我国公租房政策实施及效应,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骗租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于解释我国公租房骗租行为的信号传递模型,重点研究了社会服务时间这一解释性变量。理论分析表明,将社会服务时间作为解释性变量,可以揭示各类收入群体在不同社会服务时间规定下的分离均衡与混同均衡。文章最后以蓝桥景苑小区为例作了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证实了模型的可操作性,同时表明以社会服务时间为信号有助于达到不同收入群体分离均衡的理想状态。

  • 标签: 公共租赁住房 信号传递模型 社会服务时间 骗租行为 逆向选择
  • 简介: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及过度强调办学的职业性,西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还存在被边缘化和简单化的现象.在正视西部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阐释了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具体分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及成因,提出了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的对策及途径.

  • 标签: 西部民族地区 高职院校 公共艺术教育 发展与改革
  • 简介:文章以2014-2016年三年的全省电话访谈数据为基础,通过家庭收入、医院看病和老年养老等三个方面的保障分析浙江公众关于基本社会保障的发展评价。研究发现,三年来浙江省公众关于基本社会保障的评价持续上升,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政府基层组织成为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的首选渠道,但是基本社会保障的结构与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仍然不可忽视。文章从福利治理理论出发,认为应该充分发挥不同社会主体的独特功能,通过协同治理,实现社会各个阶层共同享有发展成果的目标。

  • 标签: 公共服务均等化 基本社会保障 福利治理 电话访谈 浙江
  • 简介:“学习共同体”是学习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它引导和激发团体中学习者的角色意识,并在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通过在自我管理选修课程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公共选修课堂上进行“线上学习”、“线下学习”及“项目制学习”,激发学生在选修课程中的学习兴趣,培养选修课程的团队文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运用,进而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 标签: 学习共同体 自我管理 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