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江宁邓述的群碧楼是清末明初著名的私家藏书楼,其收藏多为宋元旧椠及稿抄校本。《书衣杂识》是邓述倚据其藏书所作的善本题跋集,涉及版本、校雠、经藏、史论、掌故等诸多方面,对于后人认识邓氏藏书价值及其本人学术素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书衣杂识 邓邦述 藏书目录 题跋
  • 简介:位于太原市的娄叡是一座北齐晚期的大型墓葬,保存下来的彩绘壁画71幅200余平方米更是堪称南北朝时期绘画的代表作。壁画以构图的层次、人物的形神、马匹的动势、精美的线条和浓淡相宜的色彩等营建了完美的空间感和时间感,使观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栩栩如生的宏大场景,更给了我们广阔的想象空间。

  • 标签: 娄叡墓 壁画 空间感 时间感
  • 简介:陈亮是南宋时期浙东学派的杰出代表,他不满理学空言性理天命的迂阔,提出了实事实功的主张。他认为:治学要"通其委曲,以求见诸事功";治世要"取王霸之杂,事功之会";修为要"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他的事功思想对南宋以降的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历史大转折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 标签: 南宋 陈亮 事功思想
  • 简介:新近在南京仙林灵山考古发掘的萧子恪,是迄今所见第四座主确凿无疑的南朝齐梁宗室。萧子恪一门济济多士,而据出土墓志,可知萧子恪本人亦曾对南齐"永明体"的发展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出自彼时第一流高门王谢子弟手笔的萧子恪墓志,也为澄清南北朝时期由两人分工合撰同一篇碑志文字这一客观存在的文化现象,提供了又一件弥足珍贵的实物材料。萧子恪的考古发现,对于探讨南齐宗室在京师建康的分布、南朝墓葬的形制构造与所对应的品秩爵位乃至分期断代,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萧子恪出土文物与有关现象的分析,对于重新审视早年发掘的灵山南朝大与尧化门老米荡南朝梁的具体时代与主身份等问题,也不无启示。

  • 标签: 仙林灵山 萧齐宗室 萧子恪与永明体 葬地与墓制
  • 简介:渊源于闽越文化、中原文化、海外文化的闽都文化,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而逐渐丰富、完善、发展起来的,其内涵包括:闽越文化、闽都学术、船政文化、宗教信仰与民俗文化、商业文化五个方面。与其他地域文化相比,闽都文化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研究与传承闽都文化,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 标签: 闽都文化 内涵 特征 现代意义
  • 简介:在北京植物园樱桃沟栈道起处信步,目光首先被旁边两棵古松所牵。近之,见一碑:江苏如皋冒鹤亭。细观之,是赵朴初先生写的碑文。

  • 标签: 国学大师 植物园 赵朴初
  • 简介:在张炜的作品中,齐鲁文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文本元素,作为其创作思想产生的温巢,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内容书写,甚至左右着微处的人物刻画,从《古船》到《九月寓言》再到《你在高原》,张炜有意地使自己疏离于现实生活主流,在运动的时间轴线上寻找着那些被惯性抛下,沉积于缝隙中的旧闻、秘辛,建造起一个游离于客观语境的,鲜为人知的半岛世界,这种创作定位使其作品显示出一种“异托”式的色彩,至新作《独药师》中,便更具主观痕迹,不仅体现为对“长生”这一古老话语的选择,更渗透在对人物的塑造过程中,使得处于现实与虚无夹缝中的独药师生平历闻有了合理的立足点,一个日常话语外的叙事空间得以拓展延伸,吸引着读者步步深入、潜心追索。

  • 标签: “异托邦” 阁楼 精神维度 革命 生命形态
  • 简介:徽州多名宗大族,宗族活动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考察徽州的宗族,其实就是考察徽州社会。以清末民初祁门西乡云村捐监生李福杂记手稿为中心,对李氏世荣堂宗族活动的粗浅研究,以期由个案资料的挖掘为更深层次的共性研究提供些微参考。

  • 标签: 徽州祁门西乡 李邦福杂记手稿 世荣堂 宗族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