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2012年12月11日至13日,"第九届科举科举学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昆明隆重召开,来自大陆、香港、台湾从事科举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教育专业杂志和出版社的编辑共60余人共赴盛会。在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围绕"科举与文化"与"科举与教育考试"两大主题对科举度研究展开了深入交流与讨论,拓宽了研究视野,丰富了研究内容。

  • 标签: 科举制 科举学 会议综述
  • 简介:近代西方人士基于西方视角或自身经历,对中国科举度的考试功能、考试体系、传统教育等进行独特分析。他们肯定科举度的选拔功能,却对其阻碍教育、耽误人才发展的消极方面深为叹息。他们欣赏科举度设计的周密,但同时以西方人的身份指责科举考试内容的落后。这些论断和认识对于今天人们研究科举、反思教育,意义尤其深远。

  • 标签: 科举制度 传统教育 西方视角
  • 简介:2004年,天津市教育考试院乔丽娟院长对我说,打算建一座科举博物馆。我说,建博物馆比较难,管理也费劲,如果为了宣传,出画册比较简单,也可以起博物馆的作用。她同意我的看法。于是,在天津,由她主持,请刘海峰、李世愉、李占伦,还有我,讨论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科举实物的线索,拍照。不久,在自考分会常务理事会上,

  • 标签: 科举 教育考试院 常务理事会 博物馆 天津市 刘海峰
  • 简介:科举经济的形成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之结果,主要涉及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情势、科举考试内容和形式、科举考试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带来的竞争加剧、科举考试利益影响以及政府相关政策制导等广泛内容。科举规模的扩展和竞争的加剧,进一步扩大了科举考试的经济需求;科举利益驱策和政府政策宣导,进一步刺激了科举考试的应试需求。宋代以降相对宽松的社会商业政策则为科举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社会背景和经济基础。

  • 标签: 科举学 科举社会 科举经济 科举史
  • 简介:在中国科举史上,围绕是否保留科举度至少有过六次大规模的理论论争,其间科举还曾经数次中断,但总是旋罢旋复,无怪清季有人断言,“终古必无废科目之虞”!,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内部统治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面临崩溃边缘,科举度日益成为批评的中心。其结果导致了1905年光绪皇帝作出废止科举这一“可惊可骇”之举。重新检视科举在近代的遭遇,不能不说当年的“改科举”(主要是取消八股)与其后的“废科举”在观点上有重大区别。废科举后,包括严复、梁启超在内不少学者都对废除科举的做法表达过不同的意见,但这些意见往往为人们所忽略,清末以来种种对于科举的以偏概全和非理性的评价而形成的科举“恶谥”至今仍对包括高考在内的考试制度建设构成困扰。

  • 标签: 科举史 理性评价 制度建设 考试 科举制度 理论论争
  • 简介:宋代前期,科举考试时间变动不一,至英宗治平三年,最终确定为三年一贡举,并为元、明、清三代所沿袭。宋代科举考试三年一周期的规律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包括考生的成本、政府的成本以及国家整体政治生活的考虑等。科举考试三年周期的形成使得天下读书人进入一种规律化的生活,同时也简化了政府对于科举考试的管理。

  • 标签: 科举考试 选官制度 考试制度
  • 简介:虽说1905年科举度被废除以后,以经、史、子、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科举教育倍受诟病。但是,当我们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一分为二地重新审视科举教育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教育体系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历史地位和现代价值。本文从辛亥革命时期滇云人才的成长背景入手,辨析了科举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格物致知传统和经世致用理念与兴滇群英集中涌现的内在关系,提出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面向西南的桥头堡建设的发展思路。

  • 标签: 科举教育 云南书院 兴滇人才
  • 简介:本文依据教育与心理测量学理论和方法,对目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高考形式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变革传统的“千校一卷”的高考形式,实施“高考+申请”并行运作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构想;即将高职高专招生考试从目前的高考体制中剥离出来,使高考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本科层次”;二是“高职高专院层次”对应目前的高考制度,前者为常模参照考试,主要体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后者为标准参照考试,用申请替代目前的高考制度。

  • 标签: “高考制+申请制” 教育与心理测量 “千校一卷”
  • 简介:通过对科举考试与现代公务员考试的试前防范措施、试中监查制度、试后处罚举措的比较研究,认为古今公职人员录取过程中对于枪替行为的防范与惩治是宽严不一的。借鉴古代科举考试的管理经验,笔者分别从宏观法律层面、中观制度层面、微观策略层面对现代公务员考试的相关规程提出更进建议。

  • 标签: 替考 科举考试 公务员考试 比较分析 更进建议
  • 简介:摘要“教与学的双轨”下的“精彩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是一种研究性教学的实践。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要采用“目标教授法+问题导向(认知结构)”的方式施教;学生的“学”要采用“目标学习法+合作互助(行为结构)”的方式学习,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 标签: 以教导学 教学相生 目标教授法+问题导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科生导师包含两个关系层面,即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层面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层面。要建立起完善的本科生导师,除了必须理顺学校与教师的关系,落实“导师”与学校之间的权利义务之外,更需规范教师与学生关系层面上导师的职责和学生的遵从义务。这不仅是顺应教学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制度完善的必要条件。因此,通过对导师“导心”、“导学”的职责和学生遵从义务的具体设计,以期实现本科生导师更具可操作性和更趋完善,使该项制度的施行更具实质性成效。

  • 标签: 导师的职责 学生的义务 本科生导师制 学分制 高校 学校管理
  • 简介:在基础教育阶段,班级授课是当前全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授课方式。它可以让一位教师在同一时间范围内将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工业化国家对人才的大规模培养的要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法和方式都固化了班级授课,在新型人才的培养上日益暴露出其固有的局限性,从而造成人们对传统的班级授课的有效胜提出质疑。为此,如何克服班级授课有效性的时代局限,使其既能充分发挥“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又能培养符合在当代条件下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课题。

  • 标签: 班级授课制 时代局限 有效性 基础教育阶段 工业化国家 授课方式
  • 简介:系统分析我国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以及导生在资助工作中实施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在资助工作中导生的作用。导生可以弥补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本科生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很多不足。

  • 标签: 高校资助工作 贫困生 导生制
  • 简介:对试题命中违反充足理由律的常见错误进行了归类整理。提出试题命违反充足理由律的成因主要是对减少试题文字量的过度追求、隐性信息的不自觉使用以及对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的滥用。指出为避免此类逻辑失误,试题命必须牢固树立简约与含义并重的命题意识;试题命应实事求是,确保试题情境、实验现象、数据等的真实性;对试题所需要的论据与已提供的论据进行逐条、书面的比对,是发现试题隐性论据不当使用并将其显性化的关键;由论据指向论题的论证过程必须细密、深入。

  • 标签: 命题 考试 试题分析 理性思维
  • 简介:随着对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和复习方向研究的日趋深入,我国国土整治工作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受到广大地理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时至今日,把握中国区域地理的差异与特征、揭示区域特征的内在规律、因地宜趋利除弊、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高考地理试卷命题者和应试者们一致认同的试卷“终极落脚点”。

  • 标签: 因地制宜 区域持续发展 地理试卷 国土整治工作 可持续发展 地理教师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有关部门为了能够优化农村的教育工作内容,保证农村和城镇均衡发展,在农村建立起寄宿小学校园,这一点也不仅便捷了学生上学,也体现出农村地区教育工作改革初具规模。但是因为农村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家长所接受的教育比较少,所以对于寄宿校园中,学生的管理难度较大,因此本文针对农村寄宿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主要目的就是找到其中存在的困境,提出最新突破路径,为农村寄宿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

  • 标签: 农村 寄宿制 小学 德育管理
  • 简介:摘要相对于城市教育来说,农村教育无论是在教学设备还是在教学资源上都会存在一定的落后。同时,在农村教育中,由于教学条件以及生活条件的限制,使得大部分学生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长,在学校中开展寄宿的学习生活。在此模式下,由于长期脱离家长,学生的心理会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德育问题以及心理问题,对自身的发展形成阻碍。基于此,本文将对农村寄宿教学的德育教育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旨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 标签: 农村教育 寄宿制教学 德育管理 管理问题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职业院校在推行“行动导向,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时,未能完全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育教学未发生质的转变。笔者学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依托工作室作为教学平台推行学徒教学模式,采用纵向班级,以项目为载体,协调统筹课程集群化实施协同教学,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出了新的突破点。

  • 标签: 工作室 学徒制 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