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书院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自唐五代,历经宋、元、明、清,延续了一千余年,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学术文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书院发展到清末,由于政治变革、西学冲击及书院自身弊病而走向了改革——照旧办理——再改的曲折改制道路,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与普及化,书院也在改制中获得了永存。

  • 标签: 书院 改制 历程
  • 简介:书院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作为士大夫创新精神和人文追求的体现,绵延千余年,成为宋、元、明、清社会的文化、教育、学术传播、出版和藏书中心,同时也是东亚儒教文明圈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书院的历史不是一部简单的制度史,而是一部以书院为平台而演绎的生动多彩的文化史、社会史。书院独具的文化教育特色和对中外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引起了历史学、文化学和教育史研究者的重视。

  • 标签: 《中国书院史》 中国传统社会 文化现象 性质 唐代 人文追求
  • 简介:书院制度确立于宋代。就宋人自身对书院的理解而言,书院具有接纳与纪念等功能,两者俱反映出南宋书院复兴运动背景下书院有别于官学的补充性、灵活性等特点,体现私学精神,也反映了宋代书院发展的轨迹和宋人对书院接受的过程。两者本身密切的内在联系,诠释了宋人对书院概念的定位与理解。

  • 标签: 宋代 书院 接纳 纪念 祠祀文化
  • 简介:作者通过对江西吉安地区的《五都文明书院志》和《七十一都萃英书院志》的解读,梳理了书院在民国时期演变的一种线索。发现在民国时期,一些地方组织虽然冠以“书院”之名,但是实质上是一种地方经济组织、基金会。

  • 标签: 江西 吉安地区 民国时期 地方教育史 乡村书院 庐陵
  • 简介: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纵观王阳明一生,有趣的是其心学的传播、学派的产生、事功之学的建构、心学教育思想的形成都与书院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书院成就了王阳明。

  • 标签: 书院 王阳明 道理思想 明代 教育家 心学
  • 简介:书院教育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宋代书院为代表的书院教育在隐性课程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即通过优美环境、严格管理、广博教学以及真诚交流为生徒创建了一个"美"的书院,对当前我国学校教学中隐性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书院 隐性课程 真、善、美
  • 简介:现代大学书院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内地高校逐渐兴起的学生教育管理组织。书院制服务于本科人才培养改革,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书院教育符合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是大学书院存在的前提条件,也是大学书院存在的逻辑起点。大学书院需要相对独立的必要物理空间,大学书院和专业学院具有本质一致的目标,大学书院有助于解决学生培养存在的难题。从法定依据看,党委会决策的议事规则使得大学内设的书院具有了合法性,逻辑起点、必备条件和法定依据共同构成现代大学书院的存在逻辑。

  • 标签: 现代大学书院 书院制 存在逻辑
  • 简介:书院是我国唐宋时期出现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在历史上,书院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为进一步探讨这一古代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它对现代社会文化教育等的发展繁荣的重要意义,由庐山白鹿洞书院和江西省书院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中国书院论坛”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0月9日至12日在素有“天下书院之首”、“海内书院第一”的庐山白鹿洞书院举行。

  • 标签: 中国 书院 学术研讨会 综述 科举制度 理学
  • 简介:我国近代校董会存在着制度的本土之源。清代中期开始,在许多民办书院和少量官办书院中出现了董事制度,开始形成较为系统的董事制度文本。董事由地方士绅担任,在官府掌控之下经营书院,董事职权统括了书院人事、经费、田产、招生、教学、教务、考试等院务,实际上扮演着书院的“经理人”角色。董事制度产生于书院官学化空前加强、山长聘任与田产管理严重腐败、官府经费拮据与民间资本增加的时代背景,形塑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科举取士的官僚选拔制度,以及传统社会的士绅治理模式。清代传统书院董事制度在清末以降国人办理的校董会制度中得以沿袭。

  • 标签: 清代传统书院 董事制度 官学化 近代校董会
  • 简介:书院的名称始见于唐代,唐玄宗开元年间,在京都创建“郦正殿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因为设置较早,影响较大,所以后来的不少学者认为这是中国书院的开始。但是,此时的书院,还只是官府的修书之所和皇帝欢宴贤才、酬唱歌赋之处,尚不具备教育组织形式和教学机构的性质。

  • 标签: 书院 特点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特色 “讲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