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5 个结果
  • 简介:〕在幼儿园,“游戏就是课程”是不变的旋律。近二十年来,从最初的重角色游戏,到重区角游戏,再到自主性区域游戏和自主性角色游戏,到现在提倡的“课程游戏”,“上课”也演变成了“学习活动”,这些变化都见证着游戏在幼儿园的发展历程。面对这些变革,处于教学一线的我们,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要让幼儿一天到晚的玩,那么还要不要学习了呢?现在我常常疑惑于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才渐渐了解,课程游戏并不单单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加入一些游戏的环节,而是要站在儿童获得经验的角度去思考,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思考,简单的说课程游戏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一点。在对课程游戏有了更深层的认识以后,我才让课程游戏真正走进了我的教育教学工作。

  • 标签: 〔〕游戏化教学
  • 作者: 王建兰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 机构: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说用游戏去替代课程,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而是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通过游戏的形式或方法,让课程更适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让幼儿获得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地经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自身特点,传统的理论教学对其效果并不显著。《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作为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及相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文章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并详细的讲述该课程项目的实践过程,最后指出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 标签: 液压与气动 项目化 课程
  • 简介:课程史研究在美国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后,不断从史学和课程理论中汲取养分,发展为一种独特的课程探究方式,并实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从还原到解构、从中心到边缘"的研究重心转移。结合课程理论和史学研究的整体学术境脉,可从三个维度考察美国课程史研究的演变趋势:从思想史转向社会史再转向新文化史;从重构史学到建构史学再到解构史学;关注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再转而对作为历史的建构物的"主体"本身进行反思。

  • 标签: 课程史 课程理论 美国教育史 后概念重建
  • 简介:近年来,通识教育的理念已渐渐被我国教育界所认同,并且开始应用到本科教学实践当中,但总的来说还处于尝试、发展阶段,在通识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比例、通识教材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整合、优化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一要做好通、专教育衔接,构建连贯一致的本科课程体系,二要树立整体知识观,增设跨学科课程,三要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创造有利于实施通识教育的条件和措施,四要开设世界文化和社会研究课程,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 标签: 通识教育 课程设置 课程改革
  • 作者: 玛尔布汗·吐尔逊江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5-15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
  • 机构:〔摘要〕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初中阶段,地理是基础学科,更为学生了解人文知识和自然知识提供了重要渠道。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影响初中地理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得到改革和深化,多种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 简介:学校的一切都是服务师生成长的,而课程是重要的载体。让师生快乐幸福,体验成长的快乐,是所有学校管理者的首要目标。乐学,则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课程设计要将教育目标与本土实际深度融合。课程资源须立足校内与整合周边的完美组合。课程实施追求快乐与发展能力的交流碰撞。挖掘课程内涵与系统开发是发展之重。

  • 标签: 课程 设计 乐学 理念 资源
  • 作者: 张丽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3期
  • 机构:〔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说,想要学好语文课程就要注重课堂的学习效率,语文的朗读教学也要同样重视。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起完整的语文阅读素养。基于此,笔者在文章当中对于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以及在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策略展开了讨论。
  • 简介:作为一种信息时代的课程形态,微课程借助信息、数字与媒体等现代技术,业已引发了传统课程生态系统的连锁式变革。它在汰变更新传统课程的物质载体、传播渠道、呈现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同时,更迭代创生了不同以往的知识形态、人知关系、认知结构与习得机制,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知识形态的"网络"、知识表达的"可视"与知识习得的"具身"图景。透视微课程视界中知识样态的上述表征,既有益于对教育信息深入课程软腹地带作出前瞻的理论探寻,也有益于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论辩可能的实践路向。

  • 标签: 微课程 知识样态 知识表达 知识习得 时代表征
  • 作者: 彭振光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6-16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6期
  • 机构:〔摘要〕田径作为体育运动的基础,素有“体育之母”的美誉。小学体育教师通过田径课程的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小学生的体质,获得健康的体魄,还可以培养小学生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教学内容。
  • 作者: 江波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 机构:〔摘要〕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语文教与学的环境,需要语文教师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课堂实践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改变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 作者: 路新兰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4-14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4期
  • 机构:〔摘要〕初中化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不但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各种能力的最好途径,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作者: 李映华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5-15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
  • 机构:〔摘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要开发创造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品格,鼓励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指导正确的创造方法的和提供良好的创造环境。
  • 作者: 漆璟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6-16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6期
  • 机构:〔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面对新课改的要求,就要用全新的教育理念作指导,积极探索,精心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用崭新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未来的创新人才。
  • 作者: 王智慧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6-05-15
  • 出处:《教育研究》 2016年第5期
  • 机构:〔摘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实践证明,学生对所学内容越感兴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越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取更佳的教学效果。
  • 简介:随着围棋特色教育园本的推进,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围棋教学已不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在这一理念驱动下。我们提出了“关注幼儿需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特色教育理念。形成了体验式、活动式的新特色课程:“快乐围棋”。课程将传统的围棋活动和主流的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相结合.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形式融入到幼儿一日活动中.挖掘隐性的围棋文化及其教育价值。摸索围棋与幼儿园各发展领域间的契合点,让幼儿主动参与、情景体验、动手动脑、相互合作,在游戏中体验,在游戏中发展,在游戏中快乐。使我们的“快乐围棋”活动课程从园本走向生本。

  • 标签: 综合活动课程 围棋教学 快乐 游戏活动 幼儿园 特色教育
  • 简介: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全球影响了人们交流和表达意义的方式。新伦敦小组认为,读写不仅是一种认知技能,更应该是一种社会实践。当今世界,读写内容呈现出多语言、多模态态势,读写实践渐趋多元,读写教学日益优化。为培养大学生适应信息社会读写实践的新读写能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亟待加强对新读写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积极开发新读写通识教育课程,推行新读写教学法,并建立和完善新读写能力评价框架体系。

  • 标签: 新读写能力 多元读写教学法 新伦敦小组 大学课程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高中音乐课教学方法已经很难以对学生进行高素质教育。现代的高中生大都是95后,他们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传统的音乐课教学很难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很多教师都积极的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进行创新,希望能够找到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本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课教学创新的看法,望抛砖引玉。

  • 标签: 〔〕新课程改革高中音乐教学创新
  • 简介:利用微课程进行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微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以《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为例进行设计研究,并在教学中进行初步应用。短期的实践应用表明。微信公众平台现有功能基本满足了微课程移动学习的基本需求,既能实现传统教学的高效性。又能体现移动学习的便捷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为传统学习的有利补充。

  • 标签: 微信 微信公众平台 微课程 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