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义和团“扶灭洋”的口号虽带有笼统排外色彩,但是其斗争的动机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真正体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近代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加剧侵略中国,想瓜分中国,把中国完全变为其殖民地的情形下,义和团以毁铁路、断电线、毁轮船、焚教堂等斗争方式为主的排外行动,恰恰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冲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根本利益。

  • 标签: 〔〕义和团扶清灭洋认识 帝国主义
  • 简介:<正>语调是由音量的高低强弱,音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起伏快慢,语速的行止疾徐构成的表示一定语气和感情的一种调式。它直接作用于口语效果。语调受听能调动学生参与认知投入思考的能力。语调“受听”,不是指天生的音质如何,而是课堂教学教师讲课的声音听起来舒服、自然、清晰、顺畅。美国心理学家艾帕

  • 标签: 语调 课堂教学 音量 教师 语言 音色
  • 简介:〔摘要〕朗诵是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帮助学生正确的掌握语言情感表达和学习普通话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先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对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效果予以探讨。

  • 标签: 〔〕小学教育语文学科朗诵
  • 简介:〔摘要〕本文从分析传统语法课堂教学的模式入手,指出了语法教学中存在的“耗时多而效率低”、课堂气氛沉闷乏味等一些问题。着重介绍了通过设计情景提高语法教学的趣味性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种有效的方法,以此提出了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应当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现实生活的具体情景,提高学生语法学习激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现代教学理念。

  • 标签: 〔〕高中英语创设情境课堂 活动
  • 作者: 洪仲清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1-11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1期
  • 机构: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管清禹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3-01-11
  • 出处:《教育研究》 2013年第1期
  • 机构:〔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精妙设疑能“吹皱一池春水”。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课堂风生水起,真正使学生情有所动,心有所感,神有所悟,从而促进学生对文本深刻地情感体验与积极思维,最终学会质疑问难,形成独特个性。深入研究教学提问理论,加强教师教学提问的修养,对于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 简介:王独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诗坛较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吸纳和借鉴了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歌,作为创造社的成员,他又属于浪漫主义诗人群,王独是一个贵族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追求纯诗的象征主义诗人,他认为'理想中最完美'的诗的公式是:(情+力)+(音+色)=诗

  • 标签: 浪漫主义 象征主义 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