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2 个结果
  • 简介:科技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影响:我们的交流、合作、学习,当然还有教学。与此同时,我们的词汇也有了很多必要的拓展,新定义层出不穷,比如数字土著、数字移民、当然还有本文标题提到的21老师。

  • 标签: 21世纪 老师 学习 教学 词汇
  • 简介:叶燮的《原诗》是继刘勰《文心雕龙》之后的又一座文学理论高峰。21以来,研究者分别从文学流变、美学思想、诗学观比较、修辞论、理论影响、批评观等方面展开研究,拓展和深化了《原诗》的研究领域。

  • 标签: 叶燮 《原诗》 研究综述
  • 简介: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在西藏地方发展史上占据了独特的历史地位,对西藏地方的贡献是多层次的。他不仅在清代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的稳固、蒙藏关系的建构和发展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极大的丰富西藏文化的内容和深度。是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史上不可不提的最重要人物之一。21以来,国内史学界对五达赖喇嘛的关注一直十分浓厚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研究认为有必要对这些已有成果加以梳理和总结,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具体设想和着眼点。

  • 标签: 五世达赖喇嘛 西藏地方发展史 西藏文化 梳理和总结
  • 简介:摘要当今综合国力间的竞争,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科技与人才的竞争又必须依靠教育,而教师的素质是关系到教育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知道中学政治教师担任着塑造学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和培养学生高尚品格的教学任务。因此,全面提高中学政治教师的素质就显得极为重要。

  • 标签: 中学 政治教师 素质
  • 简介:传播是决定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方式之一。传播学源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60年代初在美国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是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类社会中人的内在传播、人际传播、社会上各类组织内部、组织之间和组织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传播与交流,以及大众传媒的广泛传播和后来形成的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进入21之后,文学传播学研究在国内逐渐兴盛,个体文学作品的传播研究、特定阶段文学的传播研究均有论著问世。与此同时,文学传播学的学科体系建构和学科理论体系建构也被一些学者所关注实施。文学传播学的研究已经开始向领域化和体系化发展。

  • 标签: 国内 文学传播学 研究综述 评价
  • 简介:分析了21以来魔幻电影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关注,认为魔幻电影的生态思想彰显了人类对环境的忧患意识与保护意识,对高校生态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21世纪魔幻电影 生态 高校 思想教育
  • 简介:科普说明文是一种融科学性和文学性于一体的文学样式,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的课堂上,应力图使学生在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启发思想的同时,揣摩语言、品味语言、积累语言,捕捉文中“言”“意”融和的最佳契合点,作为语言训练的生长点、提升点,把了解知识和研究写法融为一体,使科学知识的习得和语言形式的感知做到无缝对接。在提升学生兴趣、情趣、理趣的同时,使学生得言、得意、得法。

  • 标签: 教学片段 21世纪 赏析 海洋 言意 科学知识
  • 简介:建设21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战略,给广州带来了新机遇。作为古代海上丝路发祥地的广州,必须抓住战略机遇,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广州推进21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要实现其战略目标和思路,应完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勇于创新,抓住重点,先行先试,加大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经贸人文交流力度等。

  • 标签: 广州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目标 对策
  • 简介:海涅(1797—1856)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一个破落的犹太商人家庭。儿时,对海涅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舅父,舅父喜欢文学,阁楼上藏着许多古典著作,还有地球仪、行星轨道图等。海涅像发现了宝库一样,贪婪地读了一本又一本,这对他以后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 标签: 海涅 19世纪 德国 诗人 杜塞尔多夫 古典著作
  • 简介:震灾史是社会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属灾荒史的一个分支。时至今日,震灾史一直处于经典课题的边缘,研究基础极其薄弱,云南震灾史的研究亦如是,因此震灾史仍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要通过研究,深化20云南震灾史研究的重点、方向、任务。

  • 标签: 20世纪 云南 震灾史 研究综述
  • 简介:美国耶鲁大学音乐理论教授帕特里克·麦克科瑞勒斯(PatrickMcCreless)于2013年10月14—16日应邀参加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分析学科博士学者论坛,并作了三场讲座。该专题讲座《19美学对音乐创作的影响》通过探讨19音乐美学的一些根本问题,如音乐创作中的主体性以及作曲技法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德国中心论以及美学与体裁之间的关联等问题,进而考量19音乐美学对19音乐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 标签: 德国中心论 体裁 主体性 《镜与灯》
  • 简介:本文主要考察3-6新疆地区石窟壁画中佛教造像背光情况。通过对以克孜尔石窟为主的造像背光形制与题材的分析,探析早期新疆地区石窟壁画中佛教造像背光的图像来源,以及与佛经的关系,得出早期新疆地区佛像背光形制简单,内容单调,缺少变化。佛像背光中的化佛,应来源于古印度贵霜时期犍陀罗地区的佛放光明幻现化佛的浮雕图像。此外,佛像背光中的题材与当时汉译经典可相互印证。

  • 标签: 新疆地区 克孜尔 背光 化佛
  • 简介:207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步入"紧缩时期",社区学院面临多样化的学生群体、肩负更多教育使命、教师质量问题突出等挑战。社区学院选择通过教学发展来应对和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集中展现了这一时期美国社区教学发展的组织与实施过程,详细归纳教学发展的内容与措施,并客观分析这场教学发展运动的影响与评价。

  • 标签: 教学发展 美国社区学院教学发展 大学教师发展
  • 简介:二战后,美国关乎教育的人士在教师教育的问题上,一直在讨论“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教”三个问题,对三个问题回答所体现认知逻辑过程的不同形成了“学科-知识理性”、“专业-实践理性”、“社会-价值理性”三种思想流派,正是在三种思想流派的斗争和融合过程中,20下半叶的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才得以向纵深发展。

  • 标签: 教师教育 课程改革 20世纪 美国 思想流派 知识理性
  • 简介:《重释"信、达、雅"—20中国翻译研究》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翻译与跨学科学术研究丛书"中的一本,是一部翻译与跨学科研究相结合的著作。在本书中,王宏志教授将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结合,综述与个案研究结合,系统梳理并论述了20中国翻译理论和翻译家的思想与实践。文章评析此书特点,发现本书研究方法创新,论述缜密,和存在的不足,这些都将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

  • 标签: 王宏志 《重释“信、达、雅”—20世纪中国翻译研究》 书评
  • 简介:云南在地质板块上位于地震高发区,在地缘上位于祖国的西南角,历朝历代应对云南地震灾害的措施都显得乏力。从微观视角出发,通过分析20前半期影响云南地震救灾成效的几个主要因素,即政府财政状况、粮食供应、通信方式,论述执政政府掌握的地震救灾资源的宏观总量及其应对地震灾害的总体能力。

  • 标签: 地震救灾 财政资源 粮食短缺 通信方式
  • 简介:19英国女性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时期女性意识的觉醒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文章以该时期女性作家的创作意识为出发点,深入分析了19女性作家创作意识形成的经济、政治、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因素,进一步探讨了19英国女性作家对女性文学繁荣、教育事业发展、女性意识形成、思想文明进步等带来的影响。

  • 标签: 女性文学 创作意识 经济 社会政治
  • 简介:本文的中心议题,是探讨“诗歌”一词使用背后的意义以及与之有关的新诗发展方向,围绕“诗歌”在新诗产生之初至2020年代的被使用来展开。首先列述“诗歌”一词被使用的情况,选择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探析使用原因的分歧与共同点。“诗歌”被使用背后的主张是:创作新诗应该即兴而发;以民歌为参考向民歌学习;新诗应入乐歌唱;新诗的即兴而发,可以直陈诗情,获得不同于古典诗歌的新的审美模式;向民歌学习的“民众化”在2020年代没有成功;诗与音乐各有自己的表达方式,诗不必人乐歌唱。最后讨论,新诗音律的实践:胡适倡导“自然的音节”,郭沫若的“内在律”,新月派创新诗格律的努力。

  • 标签: “诗歌” 新诗 格律
  • 简介:汉语国际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语境下,以北大、复旦、华东师大等985高校为代表的“国家队”无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相比而言,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发展汉语国际教育则似乎困难重重:学校不容易获得来自国家层面的资助,校内可以动员的资源相对有限,学校在海外缺乏必要的知名度等等。

  • 标签: 海上丝绸之路 汉语教育 国际教育 地方性 面向东南亚 21世纪
  • 简介:由于急于确立学科地位与影响,更因为没有充分估计当时教育界的主流学术及文化范式,1919年兴起的教育学固然通过大规模推广"道尔顿制"得以在教育界迅速产生巨大影响,但却只能让学术界将教育学等同于缺乏学术、文化内涵的"教学法"研究。教育学因此难逃学院生存厄运。回顾2020年代的教育学兴衰史,可以为反思当代教育学的理论生产方式与学术文化品质提供有益参照与教训。

  • 标签: 20世纪20年代 教育学 新教育动运 道尔顿制实验 学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