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文章通过对元明清108种韵书韵图的全面考察,论证汉语-m韵尾的消变是由方言到通语、由北向南逐步扩展的渐变性进程。其部分消变始见于14世纪初的韵书,全面消变始见于15世纪中的韵书。消变总规律是“北无南有”,具体的韵书又显示了多种差异与变化。明清人对-m尾韵及其变化,有过多方面的论理阐述,值得注意。

  • 标签: 近古韵书 闭口韵 韵尾消变 理论阐述
  • 简介:闽方言群和侗台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方言,各方言点的鼻音及塞音韵尾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某些相同之处,它们或合并,或弱化,或消失,是个渐变的过程。

  • 标签: 鼻音韵尾 塞音韵尾 闽语 侗台语
  • 简介:楚江土话阳声韵尾的演变有三种类型,即保留鼻韵尾型、鼻化型、元音型。文章通过对这三种类型分布情况的说明,进一步对楚江土话阳声韵尾弱化现象进行分析,以求探讨其演变趋势和规律。

  • 标签: 楚江土话 阳声韵 演变 弱化
  • 简介:郑张尚芳先生《谨答陈新雄先生对"诗经的古音学价值"的述评》一文,引起两岸学者对于上古音韵现象诸多讨论,尤以复辅音声母、韵部元音以及入声韵尾三个问题,最为学者所关注。有关复辅音声母部分,李添富先生以为过度强调复辅音声母,并取以建构古音声纽系统,有其危殆;本文则踵继李先生之研究,就韵部元音之拟定与演化关系、入声韵尾清浊性质问题,做更进一步之探讨。深入研析之余,本文以为郑张先生不论在韵母元音之拟定,或入声韵尾之性质探讨,虽然都经双重考察,但下定结论时,或有其主观考虑,因而容有讨论空间。譬如宽式音标符号是否足以呈现字音原貌,因节缩、省略造成之混同问题,亦可再作斟酌;又如在阴阳入三分、入声韵尾不论清浊都属同一音位情况下,有关入声韵尾之拟定,究竟应当遵循趋简模式定为清音,抑或坚持方言调查结果与声母同步取为浊音,也都值得再作深入探究。

  • 标签: 韵部 等呼 合韵 入声 清浊 七音递转
  • 简介:本文运用地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考察阿昌语塞音韵尾的地理分布状况和演变特点。通过语言地图静态的横向地理比较,对阿昌语塞音韵尾简化的程度及路径进行分析,得出阿昌语方言内部塞音韵尾的发展现状由弱及强依次为:梁河方言〈芒市方言〈陇川方言。这种地理分布状态,是历史行政区划、民族聚居融合、地理交通阻隔等因素深刻影响的结果。

  • 标签: 地理语言学 阿昌语 塞音韵尾
  • 简介:在汉越语中鼻音韵尾、塞音韵尾分布十分整齐。汉越语中的对应,暗示着中古汉语语音系统对应性。有一些证据表明,中古汉语“梗摄”和“宕摄”的阳声韵以舌面鼻音收尾,入声韵以舌面塞音收尾,这样中古汉语的鼻音、塞音分布也十分整齐对称。

  • 标签: 中古汉语 汉越语 音位系统 舌面音韵尾
  • 简介:以粤方言为母语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语音学的分析手段考察他们学习英语单音节词尾清塞音的发音情况。结果表明,粤方言入声字塞音韵尾唯闭音的发音特征对于粤方言区学生英语清塞音尾-p、-t、-k的学习会产生负迁移影响。在相似CVC音节结构中,粤方言区学生选择音节匹配模式,而音素差异被完全丢弃。

  • 标签: 粤方言 英语 清塞音 韵尾 负迁移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