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了研究球磨转速对机械合金化工艺的影响,首先在恒定不变转速的球磨机和变频调速的球磨机控制条件下,采用机械合金化工艺制成Ti30Fe20C50合金粉末,然后采用冷压烧结技术制备块体材料,分析球磨转速对粉末粒度及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变频调速控制的球磨工艺与不变转速的相比,制成的合金粉末粒度更小,块体材料的致密度和抗压强度更大。

  • 标签: 机械合金化 Ti30Fe20C50合金 变频调速
  • 简介: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Ti-15V-10Al合金.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对合金的组织与成分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各组织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粉末冶金法制备Ti-15V-10Al合金的最佳烧结温度为1450℃.该合金主要由Ti3Al的基体相和TU0.2析出相组成.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析出相呈先细化后粗大、总含量逐渐增加的趋势,合金的密度逐渐增加,显微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在1450℃时达到峰值451.6HV.

  • 标签: 粉末冶金 钛钒铝合金 组织 硬度
  • 简介:通过粉末冶金法制备WC-8(Fe/Co/Ni)硬质合金,研究了不同的铁钴配比对WC-8(Fe/Co/Ni)硬质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e:Co:Ni=65:20:15时,合金获得了比普通YG8硬质合金更优异的综合性能,其密度、硬度和抗弯强度值分别达到14.68g·cm(-3)、90.6HRA和1835MPa。

  • 标签: 铁钴镍 配比 YG8硬质合金
  • 简介:研究了热等静压处理前后的K445合金精密铸造试样微观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热等静压(HIP)处理后,显微疏松基本消除,合金密度提高了0.19%~0.25%;共晶数量减少,尺寸减小,γ'相形态更加规则;韧性得到提高,冲击功从7.0J~9.0J升高到9.5J~11.0J;在750℃~900℃时,抗拉强度提高了4.7%~17%,屈服强度提高了5.8%~19%,塑性得到改善。

  • 标签: 热等静压 镍基高温合金K445 显微疏松 力学性能
  • 简介:研究了一种新的、简便的、环保的铝及铝合金化学镀新工艺,探讨了前处理、光亮剂添加量对镀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及铝合金经过自制浸锌剂二次浸锌后,每升镀液中添加15mL光亮剂所获得的样品镀层均匀、结合力最佳。

  • 标签: 化学镀镍 铝及铝合金 光亮
  • 简介:分析了铌含量对Ti-XNb合金室温力性与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b含量的增加,O含量呈递增趋势,并且O含量的增量呈递减趋势.随着Nb含量的增加,室温拉伸强度逐渐增大;室温塑性逐渐减小。

  • 标签: Ti-Nb基合金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力学性能 断口形貌
  • 简介: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对β-萘磺酸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298K时,粉末活性炭对β-萘磺酸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其静态饱和附容量可达到115.48mg/g.粉末活性炭对β-萘磺酸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且属优惠型吸附.吸附过程的△G〈0,△H〈0,表明此反应过程是放热自发进行的,温度低于298K时降低温度有利于吸附反应的发生.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粉末活性炭对β-萘磺酸的吸附过程遵循二级动力学方程.

  • 标签: 活性炭 吸附 Β-萘磺酸
  • 简介:采用阴离子交换除氯水解法和不同干燥法制备了掺锑氧化锡纳米粉末,用XRD,TEM和BET对粉末的物相、形貌、比表面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用乙酸异戊酯共沸蒸馏干燥是比较有效的脱水方法,可以用来制备比表面积大(82.665m2/g)的纳米掺锑氧化锡粉末.

  • 标签: 纳米粉末 掺锑氧化锡 干燥 煅烧 比表面积
  • 简介:摘要:活性粉末混凝土是通过优化颗粒级配、密实堆积原理配制和高温蒸汽养护制备,具有超高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及整体性、可模性好等优势的新型水泥复合材料。但是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其易脆断、抗裂性能差给实际混凝土工程带来了诸多麻烦。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专注于如何提高RPC基本力学性能,对如何提高RPC的抗裂性能的研究还比较少。

  • 标签: 活性粉末混凝土 钢纤维 抗裂性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初步研究负载型催化剂在CH4与CO2转化制合成气中的抗积炭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gO,La2O3的添加可改善NiO/Y—Al2O3催化剂的抗积炭性能和稳定性,催化剂表面CO的歧化反应是导致积炭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负载型镍催化剂 合成气 催化性能 抗积炭
  • 简介:本研究以德国Wacker公司的合金模用硅橡胶(W)为对象,使用近代测试仪器分析和表征其具备良好物理机械性能的原因,并与自制的合金模用硅橡胶(CY-1)进行比较。测试结果表明,CY-1的撕裂强度、拉伸强度以及硬度和密度与W硅橡胶接近;DSC测试表明两种混炼胶的成分及结构存在差别;硫化曲线表明两者的硫化速度差异很大,这正是CY-1作为合金模用胶料使用过程中早期变硬及使用性能变差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硅橡胶 合金模 结构 硫化曲线
  • 简介:摘要:活性粉末混凝土(ReactivePowderConcrete,以下简称RPC)作为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通过加入高效减水剂降低水胶比,同时减小骨料尺寸,增加硅灰与水泥用量以提升基体密实度达到较高的强度。相较于普通混凝土,RPC较大的水泥用量带来了诸多问题,如用水量较大、水化热较高、收缩较大等。合理掺入硅灰、粉煤灰、矿粉等矿物掺合料可减少水泥用量,激发水泥化学活性,改善界面过渡区,从而改善其性能

  • 标签: 活性粉末混凝土 养护条件 硅灰粒径 水化过程 力学性能
  • 简介:利用磁力显微镜(MFM)观测了经电化学腐蚀法、机械抛光法、机械兼化学腐蚀法处理的Fe73.5Cu1Nb3S113.5B9合金薄带表面形貌和磁畴结构,为获得较真实可靠的表面结构信息,分析了样品表面粗糙度和磁结构,结果表明对于Fe纳米晶合金,�

  • 标签: 合金带 基纳米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本论文致力于开发一种基于数控车床的刀具寿命预测与管理系统。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提高数控车床刀具的利用率和寿命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本系统利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控车床刀具的实时状态进行监测与分析。通过对切削参数、刀具材料、加工材料等因素的综合考虑,建立了刀具寿命预测模型,实现了对刀具寿命的准确预测。同时,系统还提供了刀具管理功能,包括实时监测刀具磨损情况、制定优化的刀具更换策略等,以实现对刀具寿命的有效管理。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数控车床刀具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标签: 数控车床 刀具寿命预测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 刀具管理
  • 简介:以木麻黄叶状枝粉末作为生物吸附剂,研究其对重金属离子Cr(Ⅵ)的吸附性能和吸附规律,并探讨了溶液酸度、振荡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用量为0.3g、pH值为1、Cr(Ⅵ)初始浓度小于100mg/L、吸附时间为90min的条件下,相应的吸附容量和吸附率可达3.98mg/g和99.9%,残余的Cr(Ⅵ)浓度小于0.5mg/L,达国家工业废水排放标准GB18918-2002;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影响木麻黄吸附剂对Cr(Ⅵ)吸附效果的主次因素顺序为pH值〉吸附振荡时间〉吸附剂用量〉吸附液浓度.

  • 标签: 木麻黄树叶 Cr(Ⅵ) 吸附性能
  • 简介:采用一种'化学炉'驱动的低温'燃烧'法分别在石英基底和ITO基底上制备出氧化薄膜,然后在空气气氛下225℃退火处理2h。利用热重差热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紫外可见光谱仪对氧化薄膜进行表征。以低温法制备的氧化作为空穴注入层的太阳能电池器件显示出5.28mAcm-2的短路电流和1.56%的外量子效率。以低温燃烧法制备的氧化薄膜光电器件外量子效率是普通氧化薄膜器件的10倍。

  • 标签: 氧化镍薄膜 化学炉 尿素 燃烧法 光电器件
  • 简介:摘要:活性粉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超高强度超高性能的高致密水泥复合材料。和常规混凝土相比,活性粉末混凝土的主要改进包括提高了材料的和易性,减少了材料的内部孔隙,提高了材料的密实度,致使材料内部结构得到改善。活性粉末混凝土采用合适的成型和养护工艺制成;采用尺寸尽可能小的粉状原材料改善均质性,添加高效减水剂降低水灰比,通过高温养护改善其内部结构,掺入镀铜钢纤维可增加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 标签: 活性粉末混凝土 钢纤维 力学性能
  • 简介:为研究高强混凝土的抗高温性能,研究了C65混凝土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利用高温下混凝土加载试验设备,对C65混凝土分别进行了常温20℃、300℃、400℃、500℃、600℃、800℃高温试验,并对各温度下的高强混凝土进行了单轴压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了高温后混凝土外观特征,测得了高温下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系统分析了高温对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论表明:随温度的提高,高强混凝土的单轴抗压强度总体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并具有一定规律性。这些结论可以为高强混凝土结构抗火性能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高温下 高强混凝土 力学性能 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