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肾内科的护理风险因素问题进行分析,了解风险因素的具体情况以及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方法,本次调查研究主要针对的是过去一段时间内在我院肾内科接受治疗的病人中出现风险事件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可以明显看出肾内科护理工作过程中风险因素主要与护理人员、病人自身以及环境以及护理的管理问题和管理模式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要结合实际的风险护理因素做好全面的风险管理,才可以提高整体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的效果。结论,对于肾内科临床治疗需要结合实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做好全面的风险管控,有效的提高肾内科的整体护理质量,同时保证整个护理效果,加强各项风险因素问题的控制。

  • 标签:
  • 简介:采用常规组织学方法观察和测量斯氏鼢鼠(Myospalaxsmithi)、棕色田鼠(Microtusmandarinus)和昆明种小白鼠(Musmusculus)(简称小鼠)肾脏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皮质与髓质的厚度比在三种鼠中有差异,其大小依次为:斯氏鼢鼠>棕色田鼠>小鼠;皮质迷路内近曲小管与远曲小管的数量比在三种鼠中也不相同,斯氏鼢鼠为1.92∶1,棕色田鼠为1.77∶1,小鼠为2.11∶1;三种鼠肾小囊腔的腔隙从小到大依次为:小鼠、棕色田鼠和斯氏鼢鼠。上述结果表明,小鼠肾脏重吸收能力大于棕色田鼠和斯氏鼢鼠,与它们的生境和食性密切相关。

  • 标签: 肾脏结构 斯氏鼢鼠 棕色田鼠 小鼠
  • 简介:为了探索滇池微囊藻毒素对小鼠肾脏的损伤作用,以滇池水华水样提取微囊藻毒素对小鼠进行连续灌胃,然后取其。肾组织石蜡包埋、HE染色后对小鼠肾脏组织进行显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小鼠肾脏形态未见明显异常,但肾小管因细胞脱落而结构不完整,细胞间隙有炎症细胞浸润.表明肾脏可能是微囊藻毒素的靶器官,微囊藻毒素通过破坏肾单位的结构,影响其生理功能.

  • 标签: 微囊藻毒素 小鼠肾脏 肾小管 毒性作用 HE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B超和CT两种常见的临床影像诊断方法对肾囊肿患者进行检查,对比分析这两种检查方式对肾脏囊肿疾病的诊断准确性,从而得出CT与B超在肾脏囊肿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四医院2020年3月-2020年12月放射科50例肾囊肿患者的资料,这50例患者确保依次做了B超和CT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肾囊肿大小,数目及检出率的不同。结果:CT对不同肾囊肿的检出率明显优于B超。B超在清晰度,分辨率等方面弱于CT,很容易忽视体腔内的异常脏器,所以对小病灶的检出率低于CT。B超对肾囊肿病灶数的检出率也低于CT。综上所述CT对肾囊肿的确诊率高于B超。所以对于肾囊肿来说更推荐用CT进行检查。结论:CT在对肾囊肿进行临床诊断时其诊断价值更加突出,诊断准确率更高,尤其是对于小病灶肾囊肿患者其确诊率明显高于B超组。因此CT对肾囊肿的诊断有重要意义。CT可在肾囊肿确诊方面提供重要信息,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B超 CT(多层螺旋CT) 肾脏囊肿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性贫血(Renal Anemia,RA)中西医诊断及治疗,本文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4月到2019年5月期间接收的60位CKD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所有患者划分成对照与观察两组且每组患者人数相同。临床治疗中,对照患者提供常规治疗,基于常规治疗观察组观察结合内服中药治疗,综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实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8周的临床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中显效达到11例、有效达到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到86.7%;而对照组患者中,显效、有效及无效人数分别为5例、15例及10例,获得66.7%的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非常明显。相较之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有了明显的改善,两组患者差异(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肾脏病肾性贫血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显著的效果,而且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比较小,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很高。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肾性贫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简介:摘要心脑血管疾病属于高发临床病症,需要及时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控制临床病症的发生、发展,以此促进患者的病症康复进程。在相关研究中,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8例)分为A组、B组,A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行综合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经过实验发现,A组护理满意度(94.74%)比B组高26.32%,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比B组低21.05%,平均住院时间较B组短,P<0.05,因此认为对内科心脑血管疾病采取综合护理可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文章就相关研究展开了阐述。

  • 标签: 内科心脑血管疾病护理
  • 简介:"中医内科学"是大、中专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疗专业的主干课程,所收载的临床病种至少50个以上,更有增多的趋势。而一病必有多证,也就有数百个方名要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些便于记忆、免于枯燥的技巧和方法,即先记住方名再充实药味,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方药。结合病种和证型分为望文生义、病机推衍、易于混淆、一方多用等记忆类型,并各列举数方为例。

  • 标签: 中医内科学 教学 方名
  • 简介:摘要: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内科护理学多年来一直是该护理学专业的基础知识,选择护理专业必须学习护理学专业,要必须知道他的相关知识点,因为他是护理学专业的入门,故此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任课教师提高、改革、创新好这门课程任重道远,所以说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任课教师一定要敢于创新为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积极的建言献策。在笔者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深刻的发现到混合式教学非常有利益中等职业教育内科护理教学,它不仅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还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所以说改革教学质量,积极的促进混合教学在护理学专业中推广非常有必要。

  • 标签: 中等职业教育 混合式教学 内科护理 实践教学
  • 简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和政策,是保障住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在全国内科住培专业基地评估中,对照国家标准,我们发现存在以下共性问题:组织框架不健全、过程管理薄弱、培训基本条件不达标、师资队伍建设薄弱、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不尽人意。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以下建议:建立健全内科专业基地组织框架、落实岗位职责;构建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阶梯式培训模式,因材施教,同质化培训;完善亚专科建设、病例病种数量等基本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培训强度,规范教学活动;关注过程管理,强化质量监督,以确保培训质量、内容和标准。

  • 标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组织框架 培训模式 师资培训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医疗技术服务的进步,让广大的患者享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医疗服务,满足了看病治疗等诸多需要。口腔医学院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必须不断改变与创新教学模式,尤其是重视医学生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熟悉操作,训练手、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操作记忆,从而养成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为今后走出岗位,服务广大口腔患者做好准备,打好坚实的基础。本文探讨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口腔内科实践教学路径,将从素质教育理念下来分析口腔内科实践教学应用,在文章的最后将结合社会发展、岗位技能及职业道德,提出一些创新改进措施。

  • 标签: 素质教育 口腔 内科 实践教学
  • 简介:摘要:在护理教学中,内科护理学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内科护理是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重难点内容较多,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内科护理学教学必须加强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强医学知识的习得,跟时代发展需求相匹配。这样才能培养出综合能力强实用型医学护理人才。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总结了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 标签: 职业高中 内科护理 有效教学
  • 简介:摘 要:针对神经内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营养支持与康复问题,本文系统地分析了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及其对康复进程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当前营养支持的科学策略和实践方法,探讨了营养干预在改善神经内科患者康复预后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神经内科患者特有的营养需求和消化代谢特点的研究,本文揭示了营养支持对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该研究表明,个体化的营养干预方案能有效缓解患者相关症状,同时为神经内科患者的康复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本研究结果对提高神经内科营养支持和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 标签: 神经内科患者 营养支持 康复 营养干预 临床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 :组内共选取了 70例,均为肿瘤患者,为我院于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3月收治,且经影像学诊断后确诊为恶性肿瘤。采取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5例患者,分别使用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及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 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优、良、差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9例、 16例、 0例,健康知识掌握率 100%;对照组掌握优的患者 17例,良 12例,差 6例,健康知识掌握率 82.8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其次,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其心理状态评分均得到了改善,其中使用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改善情况更佳,( P< 0.05)。 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效果比较理想,应用价值高,对改善患者消极的心理状态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健康教育 肿瘤内科 常规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仿真综合实验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改进对策。方法:随机选取 70名护理 中职 生,对其采用仿真综合实验开展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在仿真情景中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针对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此作为评判仿真综合实验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的有效依据。结果:据调查结果显示, 70名研究对象对仿真综合实验这种教学方法的认同率为 100%,且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有着影响,其中有 94.6%的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有 93.4%的学生的判断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有 95.1%的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结论:将仿真综合实验应用于内科护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同率,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显著提升,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仿真综合实验 内科护理教学 应用
  •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中职内科护理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因此也有必要结合行为导向教学法对当前的教育教学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并应用移动互联终端的优势进行有效性教学。

  • 标签: 中职 内科护理专业 教学方式 有效性
  • 简介:科学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社会功能的增强,重视科学教育对一个国家具有战略性的意义。通过梳理和分析近十多年来国内学者们在关于科学教育的基本内涵、功能、发展现状以及建设与改革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著述,这对于推进我国科学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使其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标签: 科学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腹痛患者中选择94例进行研究,按照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n=47),对照组进行保守治疗,研究组进行对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临床诊断可知,急性腹痛的发生原因主要与急性腹膜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胆囊炎等有关。临床治疗中,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显著,诊疗满意度相对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急性腹痛的病因比较复杂,所以在临床诊疗中,要根据疾病种类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从而提升临床疗效,加快患者的康复速率,使其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 标签: 消化内科 急性腹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最近我市区分别举行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优活动。在这次评优的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新理念。在具体探究的实施过程中,集中了开课老师和指导老师的智慧。根据老师们的评课交流,我归纳了在课堂内科学探究的“七宜”“七不宜”,与同行交流。

  • 标签: 课堂教学 科学探究 评优活动 实施过程 科学教学 小学
  • 简介:摘要:中职内科护理学专业是学习关于内科疾病的治疗、护理以及促进康复的一门临床专业,伴随着现代化护理模式的转变,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高素质护理人员的需求,在内科护理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加入了道德素质教育。为了现代化教育方式的实现,护理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成为了当前的重要问题,利用德育渗透为中职的学生树立护理学习目标。

  • 标签: 德育渗透 中职 内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