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学习《运筹学》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于数学规划模型求解感到很困难,主要是因为计算量太大。实际上现在有很多数学软件都可以用来求解数学规划模型,下面介绍LINGO求解数学规划模型

  • 标签: LINGO 模型 数学规划
  • 简介:摘要:参数拟合可以在不同阶段以不同方法进行,拟合效果有差别。拟合效果可以用残差图来观察,但是预测效果必须用新的数据来观察,不能用“用于拟合的数据集”来检验“预测效果”。对于关键参数,有时需要人为给定一个先验值,但是严谨起见需要观察这个先验值的波动对结果的影响是否明显,最好选取一个效果最优的值。非线性拟合相较线性拟合不仅更难计算,而且对于数据的波动反应更为敏感。线性化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是二者的结果并不能完全等价,只是两种近似方法。观察误差大小时,应结合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综合观察。

  • 标签: 人口模型 数学建模 模型求解
  • 简介:叠加模型即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组成的模型,该模型涉及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转化,方向判断等静力学知识.还涉及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规律,能量转化和守恒等方面的知识.叠加模型是多物体的多过程问题,是高中物理中的基本模型之一.本文仅对该模型在水平外力作用下是否发生相对运动的问题进行讨论.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 标签: 相对运动 模型 求解方法 叠加 牛顿运动定律 力学知识
  • 简介:动态规划法是求解具有多阶段的最短路径的算法,本文以动态规划理论为指导,研究了铺设管道最短路问题实例,采用顺序递推法和逆序递推法两种解决方法,并用LINGO软件编程得到结果.

  • 标签: 动态规划 最短路径 LINGO程序
  • 简介:摘要:七年级学生在处理行程类应用题时或多或少会觉得力不从心,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把模型思想渗透到日常学习中,因此本文着重探究行程问题中的典型例题——通过化繁为简、建立模型的新途径来处理这些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新知识.

  • 标签: 行程问题 同向而行 相向而行 
  • 简介:高考对电场模型和电场强度求解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或计算题的形式出现,2014年福建卷第20题考查库仑定律和点电荷电场的叠加;2013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第18题考查库仑定律、平衡条件、电场力及其相关知识;2013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第15题考查点电荷和带电圆盘电场的叠加、对称思想;2013年山东卷第19题考查等量异种点电荷的电场分布情况;

  • 标签: 电场分布 电场强度 卷第 感应电荷 静电平衡状态 合场强
  • 简介:考察投资决策问题,从整体效率和整体效益兼顾的角度思考,提出兼顾整体效率和整体效益最优的数学模型(GEGBOM),基于模型离散形式的决策变量,并按照投资活动的效率值进行排序,提出一种改进的离散和声搜索算法,为满足最低期望产出和最高投资额约束,算法执行过程中进行和声修正策略,数值结果表明了模型及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标签: 整体效率 整体效益 离散和声搜索算法
  • 简介: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解决生产、生活、军事、天文、地理和物理等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学们在求解这类应用题时,主要的困惑在于如何建立三角函数模型,不确定需要建立的函数模型是不是y=Asin(ωx+φ).相信下面的归纳总结一定会对你有所启发.

  • 标签: 应用题求解 模型应用题 求解策略
  • 简介:排列组合及二项式定理较难问题能否正确地求解,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素质,尤其是体现出其思维的深刻性及严谨性,最能反映了一个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这些较难问题时,除了少数问题体现我们的解题机智外,许多较难问题,有它的解题模型,大家要树立模型意识,遇到较难问题,看能否化归利用这些模型求解,下面就从许多较难问题的研究出发,通过分析,把问题化归为基本模型,来让大家体会模型意识与排列组合问题的求解

  • 标签: 模型意识 排列 组合 二项式定理 高二 数学
  • 简介:已知:桌上有语文试卷2张,物理试卷2张,化学试卷1张。求:《越策越开心》这个节目正在播出,能否看一会儿?解:中考将近,在埋头苦读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放松自己。答:可以看《越策越开心》。

  • 标签: 《越策越开心》 求解 语文试卷 物理试卷 化学试卷 中考
  • 简介:本文运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基本算法-迭代法,实现了求解最大正方体容积的问题.首先建立该问题数学模型,然后确定初始值和计算步长,经过五级外部大循环,每级里面包括两级内部嵌套循环,最后得到两个变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将该关系用折线图表示,得到明确的直线关系,最后确定该直线的斜率,得到最终解.

  • 标签: 迭代法 正方形容积 嵌套循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例1】11/34的分子加上一个数,而分母减去这个数后得到的分数约分为手,这个数是多少?【思路点睛】如果采用一一列举的方法,从11/34的分子分母加上1,2开始,一直到加上7,才会找到答案。如果数值再大些,列举法的烦琐就更明显了。根据题中“分子加上一个数,而分母减去这个数”,可知分子和分母的和没有变化,还是34+11=45。再根据这个分数约分为},分子看作2份,分母看作3份,45就相当于这样的2+3=5(份),由此求出每份是45÷5=9,则分子是9×2=18,分母是9×3=27,分子加上的数就是18-11=7(或34-27=7)。

  • 标签: 份数法 求解 利用 列举法 分子 分母
  • 简介:例1.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了7.0级强震,实验小学的同学们纷纷捐款.四年级1-6班分别捐款3009元、2991元、2985元、3015元、3010元、2992元.四年级同学一共捐款多少元?

  • 标签: 求解 实验小学 四年级 九寨沟 捐款 同学
  • 简介:物理上的有些问题,难以直接求解。若在不改变所求量的情况下.巧妙改变题目的环境和条件,实施题目的等效转换,再去求解,会使问题变得简单易求,事半功倍。下面仅以两题为例.说明转换法在物理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直接求解 物理解题 等效转换 转换法
  • 简介:高中化学经常出现一些因条件不足而导致难以求解的考题,而采用极端假设法则可以化不可能为可能.极端假设法的思路是将研究的对象或过程假设成某种理想的状态来进行分析,然后依据化学知识来确定反应过程的相关量,该方法在化学解题中应用广泛,以下就几类题型进行具体讲解.

  • 标签: 求解 优化 极端假设法 高中化学 反应过程 化学知识
  • 简介: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某班女同学的人数是男同学的一半,男同学的平均体重是44千克,女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8千克。这个班学生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 标签: 求解 女同学 数学课 体重 老师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