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9 个结果
  • 简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原子在氧化铟半导体表面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经过原子吸附后的氧化铟表面功函数随着原子覆盖度的增大而线性地增大.电子局域态密度及电荷转移分析发现,原子吸附能够饱和氧化铟表面悬挂键,使得表面铟原子的电荷转移到原子上,在氧化铟表面形成一层电偶极子.表面电偶极子的形成导致吸附的氧化铟表面势能被抬高,从而提高了其表面功函数.

  • 标签: 氧化铟 氯原子吸附 第一性原理 功函数
  • 简介:以环氧丙烷为改性剂,对橙皮进行改性处理,利用FTIR和SEM对改性橙皮的官能团和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改性橙皮对模拟染料废水中的亚甲基蓝和中性红进行吸附,探讨了溶液初始pH值、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对亚甲基蓝和中性红的吸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下,pH为7,投加量为2g/L,吸附时间为540min,染料初始浓度为1200mg/L的条件下,改性橙皮对中性红和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85.44mg/g和561.79mg/g,未改性橙皮对中性红和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01.94mg/g和254.63mg/g;FTIR谱图的相关吸收峰的变化说明橙皮纤维素发生了醚化反应,SEM分析表明了橙皮的表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动力学研究表明,改性橙皮对亚甲基蓝和中性红的吸附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作用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

  • 标签: 环氧氯丙烷 橙皮 亚甲基蓝 中性红 吸附
  • 简介: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金属Mo原子掺杂BC3(Mo-BC3)体系的电子结构和表面反应活性。相比单个Mo原子在完整结构BC3上的吸附,掺杂的Mo原子在单空位缺陷结构上的吸附能更大,失去较多电荷的掺杂原子具有更高的正电性。单个CO和NO2分子在Mo-BC3衬底上表现出不同的吸附结构和稳定性,NO2的吸附能更大,更容易被检测出来。该研究为设计新型气体传感器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 气体分子 吸附特性 电子结构
  • 简介: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不同含硫物质(H2S、SH和S)在金属修饰石墨烯(M-graphene)表面的吸附特性。研究发现:在M-graphene表面吸附的单个S原子获得较多电荷,其稳定性高于吸附的H2S和SH。与掺杂的Pt原子相比,掺杂的Co原子失去较多电荷而显出较强的正电性,可以有效地减弱对SH和S的束缚。此外,吸附不同的含硫物质可以有效地调节M-graphene体系的电子结构和磁性变化。该研究将为设计抗硫中毒的石墨烯基电极材料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第一性原理计算 石墨烯 金属催化剂 硫中毒 吸附的稳定性
  • 简介:我们往往以为歌剧是老古董,是跟胖胖的意大利歌者、贵族与农夫的故事和更侧重于歌唱而非讲故事的剧本联系起来的。京剧的处境更不妙.自从19世纪末以来都没有变化或创新。因此.发现歌剧是活生生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具有现代感,不免令人惊诧。

  • 标签: 博士 原子 19世纪末 艺术形式 讲故事 意大利
  • 简介:物质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为了回答这个古老的问题,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穷尽了自己的智慧.然而至今也还没有满意的结论.人类在各个不同的文明时期,提出的各种原子论和建立起的各种原子结构模型,是试图回答这一问题的理论精华之一.下面让我们来对它作一简要回顾,并从中找出一些对我们有益的启示.

  • 标签: 原子结构 结论 原子论 科学家 智慧 时期
  • 简介:原子坍塌(atomiccollapse)”一种特殊的量子物理学现象,这一理念最初来自英国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保罗·狄拉克。所谓的“坍塌”并不是说原子会瘪塌碎裂,而是指当超重原子核的所带正电荷量超过一个临界值时,产生的强库仑力场会使得带负电的电子进入一个新的量子态,这个状态下的电子开始螺旋地向着原子核跌落然后又螺旋地绕出原子核,并在此过程中发射出一个正电子。

  • 标签: 原子核 坍塌 诺贝尔物理学奖 理论物理学家 量子物理学 正电子
  • 简介:组成是宏观概念,是从宏观角度来描述物质成分的,如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因此使用“组成”时,必须与宏观概念相匹配;构成是微观概念,是从微观角度描述物质或描述分子的,如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 标签: 《分子和原子》 中考 化学 专题复习 知识点 元素符号
  • 简介:"原子原子核"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从认识原子原子核到核反应能量的利用,一共有9个考点,既有定性分析理解题,又有定量计算应用题.2004年全国高考因有11个省市单独命题,所以"原子原子核"考题达11题,比过去全国一卷时明显增多,但没有难题和运算繁琐的题.我们研究这些试题,能透视命题趋势,把握教学(复习)的重点,有益于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 标签: 2004年 全国高考 原子核 试题 定量计算 单独命题
  • 简介:初步研究了以壳聚糖为主要原料的一种复合型吸附剂的制备,并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此吸附剂对金属离子的吸附量为活性炭的3~7倍,炭漏现象也大为减少,且生产成本低于活性炭。

  • 标签: 复合型吸附剂 金属离子 吸附性能 壳聚糖 分光光度法 活性炭
  • 简介:在这个实验中,你要用模型来比较周期表中同族原子的大小。

  • 标签: 原子 周期表 实验
  • 简介:1.发生跃迁的原子是一个还是一群?例1有一个氢原子处于量子数为n=3的激发态,则该氢原子最多能辐射几条谱线.其中频率最低的光的波长为多少米.在图1中标出.解(1)2条.3→2,2→1.如图

  • 标签: 原子跃迁 跃迁高三
  • 简介:来龙去脉人民委员鲍里斯·万尼科夫和物理科学家伊戈尔·库尔恰托夫颤巍巍地立在克里姆林宫的某个办公室中。在那里,斯大林来回踱步,然后突然停住,厉声吼道:"同志们,我对你们只有一个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我们提供原子武器!平衡被打破了!"

  • 标签: 原子弹 贝利亚 克格勃 苏联人 斯大林 偷窃
  • 简介:匈牙利科学家赫维西冇段日子每天在寓所房东老太太那里搭伙就餐。老人太是个吝啬势利的小人,她常用别人吃剩的肉,再掺些别的东西为赫维西做“杂绘”,这样做既不尊重人也不卫生。慢慢地赫维西有所觉察,只是一时未抓住真凭实据,不好发声。他想:“我一定要用科学手段来揭穿房东的伎俩,让她对我这个穷科学家刮目相看。”

  • 标签: 侦探 原子 科学家 匈牙利 尊重人 用科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概念;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秘密。

  • 标签: 原子 分子 离子 初中 化学 知识点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