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采取体外培养原代骨髓源性肥大细胞的方法,在细胞水平上研究泥螺提取对肥大细胞脱颗粒以及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同时建立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模型,在动物水平上研究泥螺提取在小鼠中对过敏的作用。结果显示泥螺提取能够显著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作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在小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模型中,泥螺提取能明显减轻小鼠过敏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泥螺提取物 过敏 肥大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以石油醚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法对虎耳草成分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提取中含量最高的是二丙酮醇,质量分数为11.82%;其次是琥珀酸,质量分数为10.62%;虎耳草素,质量分数为10.59%;没食子酸,质量分数为6.29%;3,3-二甲基癸苯,质量分数为5.51%;辛醛,质量分数为4.76%。

  • 标签: 虎耳草 石油醚提取物 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采用管碟法研究臭牡丹根和茎的水提取对四种试用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臭牡丹提取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放线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效果随提取液浓度的加大而增强.根提取的抑菌效果总体比茎好.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在浓度为8.0mg/mL时具抑菌效果,而放线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浓度为4.0mg/mL具抑菌效果.根提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能力随着pH的增大而减小;放线菌则相反.

  • 标签: 臭牡丹 管碟法 提取物 抑菌活性
  • 简介:采用圆纸片法对铁钉菜、珊瑚藻粗提取及萃取得到的不同极性组分进行抗菌实验.结果表明:铁钉菜和珊瑚藻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其中铁钉菜和珊瑚藻提取的抗细菌活性较强,而对真菌几乎没有抑菌作用.

  • 标签: 铁钉菜 珊瑚藻 圆形纸片法 抗菌活性
  • 简介: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水杨酸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珠芽蓼总黄酮提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及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率。结果:珠芽蓼总黄酮提取能清除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且随着提取浓度的升高清除自由基活性逐渐增强,最高清除率分别为71.51%和17.40%。

  • 标签: 珠芽蓼 总黄酮提取物 自由基 抗氧化作用
  • 简介: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互联网技术在植物保护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质量评价三个环节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期望利用互联网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互联网技术 植物化学保护 教学模式
  • 简介:以紫色凤仙花茎为实验材料,将其剪碎研磨后分别加入水、95%乙醇、丙酮3种浸提液,浓度分别设置为0.01g/mL、0.005g/mL、0.0025g/mL3个梯度,分别测定金露花鲜切花的花枝鲜重变化率、水分平衡值、瓶插寿命.结果表明:不同浸取液均可以延缓切花水分平衡值的下降,减慢鲜切花的水分丧失的速度,其中丙酮与乙醇浸提液对鲜切花后期的保鲜效果更明显.当丙酮浸取液浓度为0.005g/ml时,鲜花的瓶插寿命长达12d,乙醇浸取液浓度为0.005g/ml的瓶插寿命为10d,对照瓶插寿命仅为4d.综合相比:凤仙花茎的3种不同提取液对鲜切花的保鲜的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丙酮〉乙醇〉水,在相同的浸取液中,不同的浓度的浸取液保鲜效果依次为0.005〉0.0025〉0.01,该研究为开发一种天然环保、高效无害,有利于推广的植物源保鲜液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凤仙花茎 金露花鲜切花 保鲜效应
  • 简介:教师指导活动小组成员尝试用不同方法提取植物色素(脂溶性色素、水溶性色素),并将提取的色素应用于生活(制作叶脉书签、制作细胞模型等)。在此过程中学生还改进并自制了色素提取分离的实验装置,经过多次实验证实,该实验装置操作简单,实验效果非常理想。

  • 标签: 提取应用 植物色素提取
  • 简介:药品说明书是指导医生及消费者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翻译说明书的目的是向国外医生及消费者准确传达药品的使用信息。评析了药品"猴头菌提取颗粒"说明书英译文在目的论视角下根据具体情况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方法,以期作为翻译同类药品说明书的一个参考。

  • 标签: 猴头菌提取物颗粒 药品说明书 翻译策略 评析
  • 简介:针对现阶段我国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园林植物间的相互关系处理不当),及对化感作用机理的探讨(化感作用影响到植物群落结构、群落的稳定、生态平衡),提出化感作用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园林植物 中国 景观设计 植物配置 绿地系统规划
  • 简介:物化是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目前生物学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学科之一。然而,笔者在施教过程中发现生物化的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滞后现象,许多不断发展的新的生物化观点和理念尚未真正走入课堂,因此对于生物化教学模式的探讨和改革尤为迫切。目前对于生物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的优化、启发-互动式教学效果的加强、生化大实验与理论教学的同步、学术讲座的参加以及动画和实验视频的引入,这样的改革以期能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 标签: 生物化学 教学模式 互动式教学 生化实验
  • 简介: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南阳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开展以修订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教学改革.在分析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大纲的调整、教材建设、实验内容的改革以及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体系等多方面着手进行改革和探讨,使生物化教学更好地适应人才培养和学生多样发展的要求.

  • 标签: 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 简介:许多动物喜欢吃金合欢树的叶子,却想不到这些金合欢树也会通报消息:当一棵金合欢树的叶子被动物吞吃时,马上会产生一种化学物质,

  • 标签: 化学武器 植物 化学物质 叶子 动物
  • 简介:《生物化》课程有其本身专业特点,学习它的基本方法有:点-线-面-立体网络的学习法、看书-做题-再看书-查文献法、培养兴趣-阅读能力-联系临床学习法、画图-交流-实验-创新法等,都是经过验证的符合课程性质的学习法,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可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目标。

  • 标签: 生物化学 课程内容 学习方法
  • 简介:近年来,随着中药资源现代化、科学化研究进程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天然来源药物的作用机制认识越来越清晰,尤其是2015年底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更是掀起了对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以及微生物资源中的药用有效成分及其分离的研究高潮,也因此加深了人们对这门主要以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性质和结构鉴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天然药物化》的认识。

  • 标签: 天然药物化学 教学改革思考 屠呦呦 药物有效成分 中药资源 药用有效成分
  • 简介:摘要:开展课堂教学对学生掌握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开展教学,“天然药物化”课程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但是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程度存在极大的差异性,文科生占比较多,教师在开展“天然药物化”课程教学时,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学效果也差强人意,所以,作为现代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利用良好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程知识,也保证了教学质量。

  • 标签: 高职天然药物化学 课程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通过挖掘生物化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结合学生特点,将健康意识、辩证思维一分为二看问题等思政元素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育人效果。

  • 标签: 生物化学 渗透 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