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唐代对地方的起诉有多种方式,包括当事人的自诉、他人的告发、上下级之间的互相纠劾以及国家专职或临时监察机关的监督举奏等。唐后期随着地方行政体制的改变,对地方的起诉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种起诉体系不利于司法权的统一,但是在当时的制度背景下,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举奏,对于防止地方的腐败、预防其犯罪起到了一定作用。

  • 标签: 唐代 地方官吏 起诉 巡院
  • 简介:宋代地方学是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中比较薄弱的部分.许多问题有待探讨,如:宋代地方学的始建、兴盛的程度和原因及其历史作用,等等.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方志、文集、碑记等资料,对这些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历史考察,试图考析这样一个主题:中国古代地方学发展到宋代达到了新的历史水平.

  • 标签: 地方官学 历史水平 教育史研究 提举学事司 建康府 淳熙三山志
  • 简介:乞留即乞求官员留任。在宋代,地方民众或官员一般会向地方守臣、监司以及中央外派的巡使表达乞留,有时甚至直达中央诣阙乞留。乞留在舆情上达中扮演着正反两种角色,反映民意之乞留的上达有利于真正的清官得到升迁;地方员或地方豪吏用乞留制造的虚假舆论则会扰乱中央对于官员的任职安排。

  • 标签: 宋代 乞留 舆情 地方 官员
  • 简介:环境意识日渐成为环境史学界研究的热点,探讨清代云南官员的环境意识试图为当今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些启示。清时期,云南官员已经认识到当时存在的树林破坏、水土流失、水源减少、土壤沙化与石漠化等环境问题,其环境意识主要体现在对环境变化的感知、对环境变化的归因、对保护环境理由的阐释和对环境问题的应对策略上,而清代云南官员环境意识的形成与环境问题的出现、认识水平、清代社会发展的侧重点以及清代官员的评价机制有很大的关系。通过考察,发现云南官员的环境意识较薄弱,较朴素且不系统,不十分科学。

  • 标签: 清代云南 云南官员 环境问题 环境意识
  • 简介:<正>宋代的江西*,人文学荟萃,教育昌盛,文化发达。宋代江西地方学教育的繁荣是这种盛况出现的重要原因。本文拟对宋代江西地方学略作考述,以求教于大方。一唐末五代,中原战乱,而江西却基本保持着和平与安定。南唐时期由于江西的富庶与政府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使得大批士人纷纷归附,不少地方学得以保持延续或创建扩大。据统计,隋唐五代有确凿记载的江西地方州县学为11所,且

  • 标签: 地方官学 江西 州县 官学教育 隋唐五代 唐末五代
  • 简介:1.有一天,波波回到宋朝去玩,碰到大文豪欧阳修正在和一群朋友饮酒作文。没过多久,年迈的欧阳修就已经略带醉意了。这时候,他命人拿出纸笔,开始用优美的文字记述这次游玩的经过。在文章的最后,欧阳修写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波波感到很奇怪,

  • 标签: 古代 中国 欧阳修 宋朝
  • 简介:北宋时期,文人治国理念影响深远,突出表现在一大批廉政有为的清官的产生。宿州作为皖北重镇,北宋朝也涌现出一批勤政为民、廉洁自律的清官。他们在城池修葺、缉捕盗贼、严明法纪、惩恶扬善、救济百姓、以德服人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其宦绩为宿州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今人学习。

  • 标签: 北宋 宿州 地方官员 宦绩
  • 简介:晚清时期,传统地方书局的出版宗旨是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文化意识形态,传儒家先哲之精蕴,振兴文教,传承文脉,巩固传统文化统治秩序。其出版文化理念主要体现在:一是选题理念,在尊崇程朱理学的基础上,兼采宋学,重在传承文化、振兴文教、经世致用;二是校勘理念,以"求善而刻,考证宜确"为文化理想和追求;三是刊刻理念,强调刻板之精者,须兼"方粗清匀"四字之长;四是经营理念,注重树立出版文化品牌,以流传为本,以书养书,平值售书,嘉惠学林。

  • 标签: 晚清时期 地方官书局 崇文书局 出版文化理念
  • 简介:从唐末到明清,中国古代地方学与科举制长期并存,深受科举考试的影响。科举考试使地方学培养目标与科举选才直接对接,进而在学校科举合流后,又成为促进地方学发展和普及的基础与力量。特别是地方学兼有的培养人才和推广教化功能,对促进地方文教兴盛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科举 地方官学 社会教化
  • 简介:以张之洞为代表人物的晚清地方绅集团在早期粤汉铁路建设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张之洞在湖广地区任职时间长达20余年,具有深厚的政治人脉基础,这使得他与湖广的地方绅集团成员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二,地方绅集团在铁路建设对外交涉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政治能量与影响力。第三,粤汉铁路在从提议到借款交涉的早期阶段,地方绅仅在张之洞的操纵下扮演了舆论发声者的角色,对铁路建设的策略选择并无决定性的作用。

  • 标签: 地方官绅集团 粤汉铁路 张之洞 铁路交涉
  • 简介: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宋廷制定了严密的考课制度,定期对地方员的德行、才干、劳绩进行考评,并由中央的具体部门,依此来决定对地方的奖惩,使地方的升迁罢黜,在层层牵制下最终集权于中央。考课制度加强了宋廷对地方的掌控。以维护皇权、加强中央集权为首要目的制度,由于制度本身的问题和等级授职体制下人治的因素,在执行中出现了许多的弊端。用意良好的地方考课制度,在实际执行中的扭曲与失效,给宋代地方政治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 标签: 宋代 地方官员 考课制度 弊端
  • 简介:<正>云南两大地方僚资本系统之一——陆系财团的发展史,就其发展过程来看,与其他地方僚资本的情况大同小异,但就其发轫之初——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来看,却有其若干特色,迥异于云南的另一大派系——缪系。因此,从它的发家伊始着手进行剖析,对我们全面地研究陆系财团的历史,特别是揭示其浓厚的封建性,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地方官僚资本 云南 消费税 资本原始积累 唐继尧 财政金融危机
  • 简介:中国传统的皇权专制统治体制必然要求对地方进行有效管控和治理,因此府县地方在统治体系和行政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对诉讼这一法律现象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案件处理的进程、方法和结果。清代汉中地方志的相关记载显现,汉中府县地方的诉讼认识均集中在好讼问题上,并对诉讼持否定性评价,这显然受到汉中当时的好讼风气以及自身知识背景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然而,与这种消极的、理想化的诉讼认识相对应的却是实用主义进路下的“能动司法”,表现为“革除弊病,减轻讼累”、“案结事了,息讼是求”等两个方面。这种极具张力的诉讼认识与实践之关系可以成为我们认识、理解和解释中国传统诉讼问题的出发点之一。

  • 标签: 诉讼认识 诉讼实践 汉中 清代
  • 简介:中国传统的皇权专制统治体制必然要求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控和治理,因此府县地方在统治体系和行政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对诉讼这一法律现象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案件处理的进程、方法和结果。清代汉中地方志的相关记载显现,汉中府县地方的诉讼认识均集中在好讼问题上,并对诉讼持否定性的评价,这显然受到汉中当时的好讼风气以及自身知识背景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然而,与这种消极的、理想化的诉讼认识相对应的却是实用主义进路下的“能动司法”,表现为“革除弊病,减轻讼累”、“案结事了,息讼是求”两个方面。这种极具张力的诉讼认识与实践之关系可以成为我们认识、理解和解释中国传统诉讼问题的出发点之一。

  • 标签: 诉讼认识 诉讼实践 汉中 清代
  • 简介:明代官史考核制度在中国官史考核制度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官史考察制度又是明代官史考核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考察制度的发展演变、外官考察制度、京官考察制度、考察奖惩制度以及考察救济制度等五个方面对明代官史考察制度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对其中若干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或见解。

  • 标签: 官史考察制度 明朝 外官考察制度 亲官考察制度 考察奖惩制度 考察救济制度
  • 简介:元末战乱致使人才凋零,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初年数次科举取士,但所取人才多是后生少年,能将所学付诸实践者甚寡,并且元朝旧习官员多以吏为师,威福下移,严重降低国家基层控制力。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加强地方主官权力,加固皇权对国家的整体控制力,朱元璋为基层地方员制定了三十一项《到任须知》,包括祀神、狱讼、耆宿、教化、驭吏、钱粮以及社会控制等七个方面,帮助地方员治理基层社会,加深国家对基层的控制力度,确保皇帝的意志能够在帝国每个角落畅通无阻。这不仅是朱元璋治国理念的微观表达,更蕴含了一代布衣帝王强化中央集权、使皇权可以直达乡里的政治智慧。

  • 标签: 明太祖 皇权 《到任须知》 社会控制 皇权下县
  • 简介:官吏为政期间的正常休假与年老退休,是我国自古至今官员所享受的基本福利待遇和国家对官员的一项管理制度。这两项基本制度正式形成始于何时,史书无明确记载,但在先秦史料中已有零星所记。真正形成制度,在全国普遍推广执行,实始于汉代。

  • 标签: 汉代官吏 退休制度 二千石 年老退休 御史大夫 汉书
  • 简介:古代官吏退休称为"致仕".致仕制度伴随封建官僚任命制的出现而产生,它最初形成于汉代.之后,历代王朝相互承袭,并不断予以发展和完善,最终形成以"年龄、身体状况、品级"三大条件为主要依据的古代官吏致仕制度.封建君主通过"升官晋阶、参听朝政、恩荫子孙、特殊礼遇、给予俸禄、赐物"等六方面的措施,基本能有效安置致仕官吏,使官员队伍的新陈代谢得以顺利进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但由于时代局限,致仕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诸如,主要施用于高级官吏,受皇帝个人意志左右,未能形成严密的体制等等.

  • 标签: 官吏致仕 条件 待遇 制度
  • 简介:几乎所有历代王朝的最高统治者,都会对官吏的贪腐行为进行惩治.因为他们都明白龙座能否坐稳,关键是要有一个“政平讼理”的政治生态.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王朝都建立了反腐惩贪的制度和法纪,都有反腐惩贪的实践活动,也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由于没有建立起法治社会,也就难以建立起反腐惩贪的长效机制.

  • 标签: 古代 贪腐 反腐惩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