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上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是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而且应用越来越广泛。影响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因素有环境因素、患者因素、质量因素、条件因素等。本研究通过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临床实践研究改良进针角度、持针方式、利用输液器内负压等方法进行静脉穿刺,明显地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且皮肤损伤小,同时提高穿刺成功率。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静脉留置针置入长度与外套管根部打折率的关系,旨在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减轻患儿及家属的身心痛苦。方法将某院儿科选取的住院患儿纳为研究对象,均为首次实施静脉留置针置管且穿刺一次性成功患儿,总计200例,病例收集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进行实验比对,将针头不完全插入儿科静脉可以有效降低与针头座相连的针头套管部分的收缩率,延长针头保留时间。

  • 标签: 儿科 静脉留置针 置入长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的堵管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新生儿作为对象,观察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发生情况,并对堵管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护理措施。结果:本次观察发现,90例新生儿共发生13例导管堵管,发生率14.44%,具体原因和血栓形成、药物沉淀、操作不规范等有关。结论:新生儿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堵管促使原因有许多种,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制定护理措施,以防止堵管。

  • 标签: 新生儿 外周穿刺 中心静脉导管 堵管原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风险,针对风险发生的因素,确保在儿科护理中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方法:选取80名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过程中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果:对患儿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了对比,基于风险防范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因素分析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儿科护理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课程的必修核心课,要将工匠精神充分融入到儿科护理教学中,对于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提高高职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是高职护生个人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采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培养高职护生的工匠精神。

  • 标签: 高职教育 工匠精神 儿科护理
  • 简介:摘要:面对中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教学工作重点。为此,本文以“儿科护理学”为研究对象,分析提高中职生学习兴趣的策略,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中职生 儿科护理学 学习兴趣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变化,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教学需求,尤其是在培养现代医学人才时,存在很多弊端。为了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也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职院校应积极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就病例教学法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

  • 标签: 病例教学法 中职 儿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对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提升中职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提高中职学生处理在工作中遇到突发问题的能力。

  • 标签: 中职教学 情景模拟教学 儿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干预以及人文关怀在儿科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就诊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20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号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试验组采用心理干预以及人文关怀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儿科患儿配合度、一次采血成功率、体检准确率及儿童负面情绪。结果:试验组儿科患儿配合度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干预 人文关怀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临床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使用优质护理管理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接收治疗的9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发分为两组,各45例。采用新生儿科护士护理软技能认知及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比两组家属满意度、新生儿护理知识满意度、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日常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排便护理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疾病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科护士护理软技能认知水平有待改善,应注重加强中等年资护士的非技术性护理认知水平、培养非技术性护理中坚力量,同时关注新生儿科非技术性护理开展需求,创造人文护理环境。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士 护理软技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需要PICC的80例新生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形成、非计划性拔管、康复情况及静脉血流速度。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血栓形成和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血栓消失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和总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5)。静脉流速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效果显著,可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减轻患儿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新生儿 导管护理
  • 简介:摘要:幼儿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合一的课程,结合幼儿科学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够看出这一门课程对幼儿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较高的要求,对幼儿而言,如何透过科学现象发现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就能够展开对科学问题的探究,并为今后陶行知幼儿科学教育理论的幼儿科学教育实践展开分析,这是今后幼儿科学教育发展的方向,为幼儿增强科学核心素养提供有利的契机。

  • 标签: 陶行知 幼儿 科学 教育理论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及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产科行产检并分娩的初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对两组干预前后角色转换适应度、心理状态及产后抑郁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后角色转换适应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初产妇 焦虑 抑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标:研究优化门诊护理静脉采血中的作用。随机挑选110名静脉注射患者作为定期护理的样本组;110例静脉注射被随机选定为观察组,并在定期护理的基础上优化了门诊治疗。比较两组静脉采血的成功率、危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因此,在抽样组中,血液检测的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大大高于在抽样组中,危险事件的发生率大大低于抽样组。结论是,优化诊所静脉注射病人的门诊护理干预措施不仅有效降低了交通伤害的风险,而且有助于增加病人对血液的依赖,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度,这一点值得鼓励。

  • 标签: 门诊护理 静脉采血 晕血晕针
  • 简介:摘要: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其能够有效激发幼儿潜在的探究学习兴趣。对此,幼儿教师要注重组织科学教育活动,通过过程体验发展幼儿探究能力,为幼儿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课程组建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科学活动让幼儿产生对科学的初步认识与理解,结合幼儿兴趣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此不断提高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策略进行分析,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 标签: 幼儿园 科学教育 幼儿 全面发展
  • 简介:摘要:但凡生命个体,均存在着好奇心理。在婴幼儿时期,这种心理不会因为其生活范围较为狭窄、认知水平不足而有所降低。相反,正因为其在这些方面存有不足,在此阶段,人们对外界的好奇心更为强烈。本文在以幼儿为本的前提下,提出了“软硬环境支持”、“实施过程支持”等相关策略,旨在激发有关方面共同协同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幼儿身心发展处于萌芽状态,各方面都不够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较弱,科学活动的开展应根据幼儿年龄发展特点及幼儿的思维方式进行,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融合,以克服科学内容抽象的特点,使科学知识直观化、具体化、生活化。幼儿好奇心强,对身边的自然科学现象充满好奇,有探索的欲望,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知识化和科学知识生活化,能够帮助幼儿理解科学知识,促使幼儿在生活中发现并探索与科学有关的知识,能主动学习与科学有关的知识。

  • 标签:
  • 简介:摘 要:《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中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年龄特点,创设不同的科学环境吸引幼儿进行科学探究这两方面进行经验性的论述,真正掌握必备的科学探究技能,让幼儿成为真正自主、主动的学习者、探究者。

  • 标签: 科学环境 科学探究
  • 简介:摘 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1世纪是一个以科学技术为主体的知识竞争时代,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在当今社会必将越来越受重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具体规定了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为: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因此,向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帮助幼儿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

  • 标签: 幼儿教育 科学探究能力 培养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幼儿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开展。为了能够帮助幼儿获得良好的探究体验、增强其自主性以及创新意识,教师应该进行有效策略指导,便于在科学教育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作用。

  • 标签: 幼儿园教育 科学探究 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