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民情”,是一个人们熟悉的名词,但又是一个摄影人长久疏远的一个词。“民俗”,却是摄影人熟之又熟的一个词,但又恰恰是熟“过”了,熟“迷”了的一个词。

  • 标签: 民俗 民情 摄影人 “过” 熟悉
  • 简介:民俗摄影”如今挺火的,但是什么叫民俗?这个事情可能很多摄影人没琢磨过。有圈里人跟我说:“民俗就是怪里怪气的东西。反正拍到人家过日子和我们生活不一样的,就可以叫民俗啦!”如此的“民俗”作品,总是不特别叫好,当然也不特别叫座。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既然追求“怪怪的”,审美上和大众趣味总是有点跑偏,主要的卖点就是一个“新奇”。

  • 标签: 民俗摄影 大众趣味 摄影人
  • 简介: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在我国56个民族中,许多民族的民俗生活现象、民间的文化,正在陷入前所未有的变迁、遗失的窘境中。作为一名酷爱民俗生活题材的摄影人来讲,记录、弘扬这些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化,用影像来保存“人类的记忆”就显得极为重要了。然而,由于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民族习俗与生活,他们的文化现象也会有精华与糟粕之区分,

  • 标签: 民俗摄影 史料价值 文化现象 生活现象 多民族 现代文明
  • 简介:寒冬腊月,数九隆冬。北风刺骨。滴水成冰。就是这样的天寒地冻的严寒天气,天津人喜气洋洋地照样往娘娘宫里挤。宫南、宫北大街到处都是人。自元朝泰定年间。天后宫建成。天津市民亲切地称呼它“娘娘宫”。春节是民族的民俗传统节日。它有无穷的向心力、亲和力、凝聚力。从腊月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这里顺理成章地成了辞旧迎新的庙会。

  • 标签: 天津 民间习俗 “娘娘宫” 庙会
  • 简介:19世纪,沙俄征服了中亚浩罕、布哈拉和希瓦三国。沙俄又趁新疆发生变乱之际和阿古柏入侵新疆,于1871年5月15日调集大量兵力侵略中国伊犁,伊犁军民也开始了反抗沙俄入侵的保卫战。可将沙俄入侵伊犁的过程分为三阶段,7月5日沙俄占领了宁远城,开始了长达10年的殖民统治。

  • 标签: 1871年 沙俄 入侵 伊犁
  • 简介:在汉传佛教文化体系中,天目山是继普陀山等四大名山之后的第五大佛教名山。天目山佛教文化的核心是老郎菩萨、韦陀菩萨和黄檗祖师信仰,在上千年的文化传承、演变过程中,佛教文化与地方传统习俗走向融合,对民众的生产、生活、教育及民间习俗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影响天目山地区民俗活动的佛教文化全面、系统梳理,不仅有利于挖掘、整合其佛教历史文化资源、建设好佛教名山,也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其优秀传统文化。

  • 标签: 佛教文化 天目山 民俗活动
  • 简介:1942年7月7日,新疆省边防督办盛世才致函蒋介石,表示从此将归顺中央。延续近10年的新苏友好合作关系至此破裂。苏联为卷土重来,遂利用与新疆相邻等有利条件,在新疆进行分裂与破坏活动。新疆开始成为多事之区,其社会政治局势日益走向紧张,逐渐陷入纷乱、动荡的状态之中。

  • 标签: 社会政治 新疆 苏联 友好合作关系 政治局势 蒋介石
  • 简介:城市记忆就是城市特色在人们心灵上打下的难以磨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烙印。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苍白的,没有生趣的。记忆于人,无疑是根本的。失却了记忆,人在现实空间中也就迷失了自我。时间的痕迹对一个城市来说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致力于网罗城市记忆的人,她就是姚剑湘。

  • 标签: 记忆 摄影家 民俗 南通 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
  • 简介:科技档案是科技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科技管理和决策的基础条件,是依法行政的真实记录和法律凭证,对全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为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国家科技部已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 标签: 科技档案管理 发展对策 科技管理工作 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疆 科技发展规划
  • 简介:新疆教育历史是新疆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民族、文化、生活习惯与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新疆教育有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本文着重以维吾尔族教育为例,试图对汉至清代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教育历史进行一番梳理,并深入研究民族最初的教育思想和文化特征,以便了解和掌握历史规律,为将来少数民族教育以及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 标签: 汉至清 新疆 少数民族 双语教育 维吾尔族
  • 简介: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与苏联于同年8月21日顺利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奠定了苏联援华抗日的政治基础。在中国抗日战争前期,当美英等资本主义大国对中国抗战袖手旁观时,面对日本威胁的苏联是积极援助中国抗战的唯一国家,先后三次借款给中国,总数达2.5亿美元,用以购买苏联的军火物资,利息低,还款时间长,并且规定以中国的农矿产品归还借款。以后由于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停止援华,中国实际动用苏联对华信用借款为173,175,810.36美元。

  • 标签: 抗战时期 中国抗日战争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委员会 运输 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