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正>撰写《新记大公报史稿》之前,吴廷俊同志曾化四年时间通读了新记公司时期的全部《大公报》,并作了数百万字的详细摘记,大致把握了《大公报》的思想脉络。但是报社内情往往无法从报纸版面上反映出来,他还得虚心地向《大公报》旧人了解和请教,并广泛搜集有关《大公报》的史科和回忆文章。到了动笔撰稿的时候已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难怪写书成了他游刃有余的乐事。我浏览这部书的感觉,仿佛在聆听老朋友娓娓而谈,作者谈起当年《大公报》的往事,可谓历历如数家珍。由此而悟出一条治学的真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术成果偏爱勤于学习、勤于思

  • 标签: 新记《大公报》 学术成果 “文人论政” 报纸版面 思想脉络 新闻统制
  • 简介:<正>作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查尔斯顿公报》交流计划的一部分,我应《查尔斯顿公报》的邀请前去见习报纸工作,为时半年。西弗吉尼亚位于美国的东部,东邻首都华盛顿,东南是弗吉尼亚州,北连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州,西接俄亥俄、肯塔基州。该州坐落在著名的巴拉阿契亚山脉中段,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美国,人称西弗吉尼亚人为“Mountaineers”,意即“山地人”。著名的西弗吉尼亚州立大学(WVU)橄榄球队就是以此命名的。

  • 标签: 弗吉尼亚 报纸 办公室 橄榄球 图片编辑 公报
  • 简介:党报同的第一次论战是在1941年5月.国民党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已被打退,它在政治上极端孤立的处境下,反共活动有所收敛,却加强了对新闻界的控制,报刊上充满反共叫嚣.

  • 标签: 党报 历史 周恩来 《致大公报书》
  • 简介:范长江是靠在《大公报》上发表西北系列通讯开始在新闻界崭露头角的,一方面《大公报》于他有恩,另一方面他对《大公报》也是做出贡献的。但在武汉《大公报》时期,他却离开,是主动还是被迫,其中的原因成为一个不大不小的谜案。以前大家多认为是范长江的政治态度,在采访完西安事变后发生重大变化,自动“投共”去了;现在大家都比较认同是范长江的一句话惹恼了张季鸾,即值夜班是“出卖健康”,于是被张季鸾下了逐客令。

  • 标签: 《大公报》 范长江 政治态度 西安事变 张季鸾 新闻界
  • 简介:在新文学运动中,一些优秀的报纸副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从创刊起,直至抗战开始培植了一批青年作家,发表了不少作家的处女作、成名作,成为20世纪30年代北方乃至全国颇具影响的文艺阵地。30年代《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盛况与它的灵魂人物——从1935年至1939年历任津、沪、港版《文艺》主编萧乾的功劳是密不可分……

  • 标签: 中国 新闻事业史 编辑思想 策划 萧乾 《大公报》
  • 简介:<正>新记大公报(1926年——1949年)是旧中国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报纸.对于它的成功,已有人作过多种评论。本文试图借鉴现代科学的一些研究方法,把大公报看作一个系统,从这个系统的整体出发,从部分与整体的联系中,揭示大公报的报业机制,探寻其成功的内在原因。个性特征:经济独立、按商业原则经营的政治性报纸经济独立、按商业原则经营,积极干预时政、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是新记大公报

  • 标签: 大公报 旧中国 经济独立 报业机 抗战胜利 民族资产阶级
  • 简介:《独立评论》存在于1932—1937年,是20世纪30年代最富影响力的政论性刊物。围绕着《独立评论》聚集了胡适、丁文江、蒋廷黻、傅斯年、翁文灏、任鸿隽、陈衡哲等一批被称作“独立评论派”的知识精英,他们借此刊物发表对政治的观点,以尽“文章报国”之责。新记《大公报》1926年9月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三人续办,标榜“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在中国报刊史上是一张具有“文人论政”色彩的独立报纸。新记《大公报》的《星期论文》是一个邀请学者、专家发表观点的精英论坛,曾经被称为《大公报》的四大特色之一。

  • 标签: 新记《大公报》 独立评论派 论文 星期 《独立评论》 “文人论政”
  • 简介:<正>现在苏联出版7923种报纸,一次发行数为1亿7千万份。其中出版:29种全苏(中央)报纸,157种共和国报纸,314种边区、州和地区报纸,95种自治共和国和自治州报纸,678种市报,2919种区报,

  • 标签: 报纸 苏联 出版 自治共和国 行数 边区
  • 简介:胡政之对《大公报》的改革,使1916年10月到1920年8月成为《大公报》王郅隆时期最兴旺的几年。

  • 标签: 胡政之 王郅隆 《大公报》
  • 简介:传播效果的数字化,指传播者能够通过数字技术获得有关传播效果的各种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准确掌握关于传播效果的各类数据,对传播者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传统媒体通过各种调查和统计方法获取的传播效果数据,费用浩大,而未能尽如人意,相反,网络媒体因其数字化的特质,使得精确效果统计成为可能,本文将重点探讨网络传播效果的数字化。

  • 标签: 网络传播 传播效果 数字化统计 功能 负面影响
  • 简介:2014年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为2810.13亿印张,折合用纸量650.13万吨,与上年相比用纸量降低6.49%,其中:书籍用纸量占总量的15.50%,课本用纸占总量的9.90%,图片用纸占总量0.01%,附录用纸占总量0.05%,期刊用纸占总量6.54%,报纸用纸占总量68.01%。

  • 标签: 出版统计 中国报刊 节选 概览 用纸量 报纸
  • 简介:2015年,全国共出版图书、期刊、报纸、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550.57亿册(份、盒、张),较2014年降低5.64%。其中,出版图书86.62亿册(张),增长5.83%,占全部数量的15.73%;期刊28.78亿册,降低6.99%,占5.23%;报纸430.09亿份,降低7.29%,占78.12%;音像制品2.94亿盒(张),降低10.42%,占0.53%;电子出版物2.14亿张,降低38.83%,占0.39%。

  • 标签: 出版统计 中国报刊 电子出版物 节选 概览 音像制品
  • 简介:数字报业实验室是由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在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提出的,并列入《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规划项目,目的在于以数字报业实验室作为创新平台,探寻传统报业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内容显示介质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媒体营运模式方面的突破.实现传统纸介质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战略转型.推动报纸出版业态的重大变革。今年6月2日,数字报业实验室公布了经业内专家评估确定的第一批数字报业创新项目,共9类45项。应该说,这批项目是中国报业在传媒生态变化形势下突破传统报纸业态局限的最新努力。事实上,提出申请的项目总数是62个,有些落选了,为什么?因此,有必要对所有的申请项目作一次总体审视、研究和分析。我们相信,这将有助于把握我国报业数字化进程的基本状况,厘清我国数字报业发展的现实态势及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我国报纸业态转型的战略和策略。

  • 标签: 数字报业 报业发展 中国报业 实验室 项目计划书 统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