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立法相对滞后,使得互联网成为侵权盗版的重灾区,与网络侵权相关的事件不断出现。如何调整好权利人.网络服务提供者和作品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互联网发展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5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7月1日正式实施。《条例》的出台和实施使网络维权有了相应的法律依据,更好地保护了权利人的利益,也使我国的著作权法更加完备。但我们在为其欢呼鼓舞的同时,也在反思着一些问题:《条例》的实施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维权吗?它的实施能否与它制定的初裹相吻合?: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完善……

  • 标签: 网络侵权 版权条例 互联网发展 网络服务提供者 信息网络传播权 《条例》
  • 简介:随着数字阅读和媒介融合的发展,有声阅读业已成为国内网络视听产业链的结构重点之一,在网络视听产业各运营模块收入占比也颇为可观。在此过程中,有声阅读版权问题浮出水面并成为制约网络视听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视听平台审核不力、市场竞争无序、用户法律意识淡薄是造成版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考虑到国内有声阅读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网络视听平台企业有望通过加强行业自律、优化战略合作、共建良好生态等举措,在改善有声阅读版权问题中发挥核心的中介作用。

  • 标签: 版权 有声阅读 网络视听 文化产业
  • 简介:隐私的核心不在于是否有人知道,而在于在什么时间和场合,让谁知道。个人信息控制权就是个人空间和生活不被窥探、窃取、跟踪、记录、挖掘、传播和曝光的权利。一般人即便踏入公共场合,隐私权也不必然尽失,而是看其具有怎样的合理隐私期待。网络时代,要区分公共媒体(或称大众媒体、社会媒体)和以社交网络个人主页为代表的自媒体,前者旨在服务公众,后者旨在服务用户个人,目的在于展现自我,尤其是与熟人实现互动。因此,用户对于社交网络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程度的合理隐私期待,社交网络服务商则对之负有安全保障义务。

  • 标签: 社交网络 隐私 个人信息控制权
  • 简介:中国正加快互联网领域立法工作,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在此进程中通过网络立法保护网络用户权利显得非常必要。论述了立法保护网络用户权利的重要意义:一是具体落实公民的言论自由宪法权利;二是将新媒介对网民的技术赋权提升到法律层面;三是推动公民依法形势舆论监督的宪法权利。还阐释了权利保护与对自由的限制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共通性,且我国已有相关立法加以规制,对网络用户权利的充分保护不致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也不会冲击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正。

  • 标签: 网络立法 网络用户 互联网思维 言论自由 新媒介赋权
  • 简介:报刊的创造属性和财产属性是报刊获得版权的理论依据。人们对此的认识,尤其是对其前者的认识,有必要深化。研究报刊版权发展战略的意义在于:报刊社既是版权使用者,又是版权经营管理机构;报刊为版权事业的发展营造文化氛围和舆论氛围,包括对版权工作进行监督,为版权产业发展提供资讯参考。

  • 标签: 报刊 报刊业 报刊版权
  • 简介:当前法学界对最终用户的法律地位与法律责任问题仍有争议。其中软件复制品的善意持有者是否受"善意取得"的保护是争论的焦点所在。但是,对于软件版权领域究竟能否适用民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这一前提性问题,则鲜有论及。本文通过对善意取得制度存在的法理基础与软件盗版风险控制机制的分析,认为软件版权领域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 标签: 软件版权 占有 善意取得 软件盗版风险控制
  • 简介:我国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便已起步,标志性的成果为以中国知网和重庆维普公司为代表的各类期刊数据库的建立和推广。自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被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也开启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 标签: 学术期刊 法律争议 20世纪90年代 侵权 版权 秩序
  • 简介:在《世纪中国》一书中,读到了一篇《白岩松访谈》,对了解传媒的现在与未来很有帮助,我经常疑惑的几个关于网络的问题,从访谈中找到了答案。

  • 标签: 网络观 白岩松 传媒
  • 简介:科技的发展给法律带来了无尽的挑战,但技术始终是促进著作权制度发展的催化剂。2001年我国修改《著作权法》确认“信息网络传播权”,2006年7月1日《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为《条例》)开始实施。《条例》为著作权人的“私有领域”和社会公众的“公有领域”之间设定了网络环境下的界限,为我国网络信息时代著作权法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宽阔的道路。但是,《条例》的颁布实施并不能一劳永逸解决网络维权的所有问题,它的作用仅仅是为人们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给出了一个原则性的标准。网络维权,路途还有多远?依然是个疑问。

  • 标签: “信息网络传播权” 维权 《著作权法》 《条例》 网络信息时代 网络环境
  • 简介:"匿名性"是网络传播的一个普遍特性,网络匿名传播是参与者的身份处于隐匿状态的传播活动.其匿名的特性体现在传播的整个过程中,而传播过程中的各要素也都有助于匿名特性的成立.网络的先天机制及其诸多特点的交汇,使"匿名性"获得了无限的延伸.在身份隐匿的状态下,网络匿名传播更多的体现出了人的"本我"个性,它同时带来了许多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和控制,有利于维护传播的自由和平等.

  • 标签: 网络传播 匿名传播 个人隐私 言论自由 网络犯罪 信息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