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0 个结果
  • 简介:利益的忠告白羽我叫“利益”,取意为好处。我生来人类就冠以美名,名字算不上华丽堂皇,可十分动听悦耳,十分实惠受用。我无所不在,处处,时时,事事几乎都有我一席之地,都占有我的名份。人的衣食住行,诸如:职务地位、荣誉名利、工作分工、工贸奖金、分房配车、医疗...

  • 标签: 医疗保险 华丽堂皇 全局与局部 氏族部落 淡泊明志 奋斗目标
  • 简介:8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工作,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到1992年底全国农村的贫困问题已经明显缓解,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经减少到8000万人,占全国农村总人口的887%。为进一步缓解农村贫困问题,1994...

  • 标签: 贫困人口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信贷扶贫资金 贫困地区 贫困村 生产条件
  • 简介:近年来,为全面履行财政监督职能,锦州市紧紧围绕全省“构建具有管理特色的财政监督检查机制”的目标要求和锦州市财政中心工作.在进一步整合财政监督力量、构建财政“大监督”格局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经过多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财政内部全员参与、财政收支全面覆盖、财政资金全程控制、财政内外监督主体通力合作的日常监督与专业监督相结合、财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财政“大监督”格局

  • 标签: 财政监督职能 大监督 实践探索 财政中心工作 监督检查机制 管理特色
  • 简介:近几年来,我国在财政立法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从整体上看,财政立法还不够完善,突出表现财政立法滞后:一是法律规范不完整,存在执法空白;二是执行的尺度偏松,手段偏软,起不到威慑作用。直到今天,财政工作尚无一部完整的具有权威性的财政监督职能、内容和手段等方面作出规定的法律。财政监督的实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权力的再监督,如果财政监督地位没有法律保证,缺乏必要的法律手段,必然严重影响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成效。

  • 标签: 财政立法 财政监督 对策 中国
  • 简介:信赖利益保护原则是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随着对税收债权债务关系说的认同,税法中也引入信赖利益保护问题。对纳税人信赖利益的保护,有利于实现纳税人的权利,维护税务机关的公信力。尽管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在我国税收立法中有所体现,但并不具有广泛的普适性,税收执法和救济上也有待完善。应当秉承对纳税人信赖利益保护的理念,制定《税收基本法》来明确纳税人信赖利益保护,在执法中规范行政解释来增强税法的稳定性,并建立税务机关信用考量制度,在税收救济中取消“两个前置”的限制,完善信赖利益补偿制度。

  • 标签: 信赖利益 纳税人权利 诚实信用原则
  • 简介:社会利益、国家利益、个人利益是相对独立的三种利益群,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加以调整和保护。从经济法产生的基本原因及其功能上看,其历史使命就是维护社会利益,尤其是社会整体的经济利益即经济秩序、经济安全、经济发展三位一体、和谐统一的利益整体。经济法追求社会整体的经济利益本身就是追求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追求结果公平与实质公平、追求社会整体经济协作有序化的过程。

  • 标签: 经济法 社会利益 社会经济利益 社会整体经济利益
  • 简介:<正>基本案情;个体工商户高某从事百货零售业务,营业门点位于怀远县五岔镇桥北路××号,经营地点属本地段中等,地方税采取“双定”征收方式。2001年7-9月怀远县地税局五岔分局核定其月应纳地方税及教育费附加320元。2001年9月中旬,五岔分局按照商业经营规律,在10-12月这段商业旺季,重新核定其定额。9月18日,分局管理人员将《定额核定通知书》送达高某,核定其2001年10-12月的月应纳税销售额为14000元,应纳税所得额2100元,月应纳地方税收及教育费附加358.9元。高某认为分局核定的定额太高,遂于9月20日向分局递交了《年(季)应纳税经营额及收益额重新核定申请表》,分局

  • 标签: 教育费附加 征收方式 地税局 经营额 个体工商户 经营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