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小说揭示了人生的悲剧和人类的徒劳,斥责了战争的残酷,告诫人们在任何环境下都要有自己的坚定信仰,并为之奋斗,这与《圣经·传道书》通过揭示世俗的空虚与无意义,用智慧的言语告诫人们,只有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着相同之处。以圣经智慧来解读《永别了,武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家和小说的价值取向。

  • 标签: 《传道书》 海明威 《永别了 武器》 智慧 信仰
  • 简介:被卢那察尔斯基评价为“一个停滞时期的天才”的梅里美,何以能以较少的文学创作获得较高的评价?本文针对他的代表作《卡门》进行分析探讨,对间离效应、人称设置、视点关系及螺旋型的故事形态诸方面作一定程度的阐释,试图对这个问题作叙事艺术层面的解答。最后把《卡门》的成就归纳为——冷静平易深藏不露的叙述话语内部,包含着结构的多重复沓,视点的多重交错,情绪的多重涌动,这是《卡门》作为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在时间之流中越发显现其完美质地的根本。

  • 标签: 艺术的圆熟 间离叙述 视点 螺旋形故事形态
  • 简介:《宣叙》运用不可靠叙述、限制叙述和多层次的动态叙述的叙事策略消解了叙述者的叙事权威。小说中,罗伯塔对于麦吉的追问和关心象征了新一代的年轻黑人不再逃避难以言说的历史和伤痛,力图寻求本民族的精神和主体意识,同时与特怀拉象征的白人民族寻求一种民族融合。

  • 标签: 不可靠叙述 限制叙述 多层次的动态叙述 叙事策略
  • 简介:《奔跑的火光》是当代著名女作家方方的一篇充满强烈的女性自省意味的小说。小说女主人公英芝接受了新社会的思想意识,却无法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时常陷入生活和思想的困境,终至走向死亡。这一悲剧结局,引起人们对女性解放问题的深思和反省。作家对叙事时间的处理与把握,为小说谋篇布局和揭示主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奔跑的火光》 叙事时间 顺序 时距 频率
  • 简介:香港是多重意义上的边缘,李碧华更是边缘的边缘.李碧华的一系列小说正是从边缘的叙述立场提供了中英国族叙事之外的香港历史叙事,在才子佳人的老调重弹中,贯注了她对香港命运和"身份危机"的思考.

  • 标签: 边缘 香港 李碧华 身份
  • 简介:《包法利夫人》描述了女主人公一生为了追求虚无的浪漫爱情生活,最后因债务缠身,无力解脱而服毒自尽的过程。通过作者使用的叙事人称手段来探讨主人公悲剧命运,对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伟大著作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福楼拜 叙事人称 “爱玛” 《包法利夫人》 悲剧
  • 简介:庐剧经典《休丁香》是独具安徽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小戏剧目。在叙事策略处理上,叙事时空的假定性、叙事情节的二元对立、叙事体态的人称变换、叙事语言的地域特色均是戏剧审美趣味最直观的再现。

  • 标签: 庐剧 《休丁香》 叙事策略 审美趣味
  • 简介:在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中,学界历来推崇《牡丹亭》为"四梦"之首。然而若从叙事学视角细读其戏曲文本,则可发现《邯郸记》的叙事技巧实居"四梦"之首,堪称"临川四梦"戏曲文本叙事的巅峰之作。相较于其他"三梦",《邯郸记》别具一格的叙事技巧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厚重深刻的叙事主题——虚实相生、儒佛合一的多重主旨;二是复杂的圆形人物塑造法——人物特性参量的动态聚合、"功能多价"的人物功能、开放式的人物特性;三是时空的迅速流转——展现人物完整的生命流程、强化情节的戏剧冲突性;四是巧用"发现"和"突转"——增强戏剧情节的曲折性和文本的可读性。

  • 标签: 《邯郸记》 “临川四梦” 戏曲文本 叙事
  • 简介:进城是新世纪海峡两岸女性小说的一个重要母题,在叙事策略方面有三个独到之处:一是温情叙事下苦难、欲望、文化三种书写内容的交织。二是同一故事中两个进城女性人物的对比设置。三是基于平视的女性内聚焦叙述模式,从而彰显女性作者对叙事技巧的不懈追求及对女性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度思考。

  • 标签: 新世纪海峡两岸 女性小说 进城母题 叙事策略
  • 简介:影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由九把刀编剧并执导,陈妍希、柯震东等主演的青春爱情类电影,于2011年8月19日在中国台湾上映。影片改编自九把刀同名小说,讲述了柯景腾和沈佳宜之间令人唏嘘的爱情故事。青春题材影片多年来一直深受观众喜爱,'爱情'是大众永久不过时的话题,旨在唤醒观众的情感共鸣,追忆年少时的青春往事。本文以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为主线,探索青春爱情影片的叙事特点和情感表达。

  • 标签: 《那些年 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青春题材类 电影 叙事
  • 简介:"新生代"的个人化写作所复现的现实,几乎都不曾越出个人日常经验范围,叙述方式比较松散、自由,其写作方式大多采取了追忆、独白、冥想式的个人化叙述,是一种为个人的写作,是个人心理的需要,本质上是一种欲望的倾诉.

  • 标签: 个人化 写作 欲望
  • 简介:叙事教育作为一种课程范式,在后现代知识观的今天得到了教育学者的普遍认可。叙事教育能够将后现代知识观倡导的知识的主观性、不确定性、价值性、多样性、丰富性、开放性、平等性等有机地统合于情境之中。然而当我们用心理学的知识去审视这些优点时,情境的控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不确定性、暗示等导致教育效能发挥等问题则成为了暴露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的症结。该文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将叙事教育这种模式真正转化成教育学中的工具性手段所面临的挑战,认为叙事教育在教育学中生机盎然且任重道远。

  • 标签: 叙事教育 社会心理学 教育效能 刺激与反应 暗示
  • 简介:叙事诗是"诗的三大类"之一,每个国家的叙事诗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日本叙事诗的特征最早见于历史久远的文学作品--《古事记》。《古事记》中撰录了天皇系谱、传说、歌物语等日本传统的文学形式,尤其传说和歌物语部分最能展现日本叙事诗的特征。传说和歌物语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对神话及历史事迹进行了描述。诗歌形式上,虽缺乏类似中国以及欧美叙事诗的严格诗歌格式,但韵律和节奏痕迹明显。

  • 标签: 叙事诗 古事记 日本书纪 日本叙事诗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