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1964~2014年数据实证分析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因素。通过协整检验,认为国际粮食价格与世界农业生产率、世界粮食超额供给量、世界粮食库存量、国际原油价格、美元有效汇率间存在协整关系。国际粮食价格受到世界农业生产率、世界粮食超额供给量、世界粮食库存量和美元有效汇率显著负向影响;受到世界石油价格显著正向影响。从误差修正模型结果看,各变量及误差修正项系数的统计检验不显著,表明变量间只存在长期趋势关系,无短期调整。可能与采用年度数据而非跨度较小的月度数据或周数据有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世界粮食产量是稳定国际粮食价格的关键举措。通过分析世界粮食消费量和美元汇率变动情况,预判国际粮食价格走向,提早采取措施保障粮食安全。

  • 标签: 国际粮食价格 农业生产率 美元有效汇率 石油价格
  • 简介:<正>粮食价格经过几年的探索改革,现行的粮食价格,仍然是两种价格并存。国家定购和供应非农业人口的粮食由国家定价,农民多余的粮食进入市场由买卖双方自由议价。即是一种价格受控制,另一种价格由市场调节。受其控制的价格低于价值,由市场调节的价格高于价值,两价都有违背价值规律的要求。由此,粮食价格始终难于稳定。进而必将带来其它商品价格上涨相新的问题。

  • 标签: 粮食价格 粮食购销工作 生产成本 非农业人口 粮食生产 市场调节
  • 简介:石油价格粮食价格关系密切,作为国际市场上最重要的两种大宗商品,都备受国际'热钱'的关注。在投机因素的作用下,粮食的消费品属性逐渐减弱而投资品属性显著增强。面对国际金融市场这样一个具有分形和混沌结构的非线性动态复杂系统,本文运用多重分形理论,通过非对称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ADCCA)和多重分形非对称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MF-ADCCA)来研究石油价格波动对粮食价格的影响,刻画其非线性特征。本文得到以下结论:石油价格粮食价格之间存在着长期正相关关系,且石油价格下跌时对粮食价格的影响更为显著;石油价格粮食价格之间存在着多重分形特征,因而以往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基础上所进行的研究可能存在着一定缺陷;石油价格下跌情况下石油价格波动对粮食价格的正持续性较强,而在石油价格上升阶段,石油价格波动较大时正持续会变为反持续。

  • 标签: 石油价格 粮食价格 交互相关性 多重分形
  • 简介: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市场化不断深入,非保护价粮食信贷业务已占农发行贷款较大比重,非保护价经营的价格风险日渐突出,防范化解信贷风险,必须重视价格风险管理.

  • 标签: 非保护价 粮食价格 价格风险 信贷风险
  • 简介: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近日表示,2009年我国将继续鼓励粮食生产.粮食价格在去年基础上继续上涨13%。陈锡文表示,为鼓励农民积极生产,国家将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的投入,以降低农民的生产经营成本,力保农产品价格合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将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

  • 标签: 粮食价格 中央农村工作 办公室主任 全国政协委员 农业基础设施 生产经营成本
  • 简介:本文在供给—需求分析模型中引入时间和理性预期因素,对粮食价格保护政策收入和产量效应进行分析发现,短期内,粮食价格保护有助于粮农增收,粮食增产,但长期内,粮食价格保护会压缩粮农收入空间,减少粮食产量,并为随后的实证分析所证实。因此,粮食价格保护政策不是长久之计,应从更深层次构建粮食安全和粮农增效的长效机制。

  • 标签: 价格保护政策 理性预期 粮农收入 粮食总产
  • 简介:自2001年浙江、江苏、上海、福建、广东、海南、北京和天津8年粮食主销区全面推行粮食市场化改革以来,目前全国已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放开了粮食价格、购销和市场,它标志着我国粮食领域正在发生一场革命性变化,不仅粮食主销区,粮食主产区民将向站全面放开粮食价格粮食市场的方向转

  • 标签: 粮食购销价格 市场化 改革 中国 粮食市场 流通体制
  • 简介:本文选取2005~2014年的小麦、大米和玉米3个粮食品种月度价格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协整检验、VECM和BEKK模型分析、讨论不同层次的粮食市场之间以及国内外粮食价格传递效应,进而具体分析'托市政策'下价格传递效应的变化情况,并对粮食供给侧结构性问题进行解释。研究发现,收购价格是不同环节价格传递过程中的核心变量,其对于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存在显著的影响;小麦和大米的不同环节间存在无效的价格传递效应,玉米的价格传递效应显著;国内外市场间存在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粮食不同市场间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对'三量齐增'现象能够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

  • 标签: 托市政策 价格传递 溢出效应 BEKK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