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工程审计是依据国家《审计法》规定,对工程概、预算在执行中存在的违纪行为进行审计的过程。本文以杭州电力公司为例,分析了其在工程审计标准、信息方面的经验和不足。

  • 标签: 工程审计 标准化 信息化
  • 简介:11月27日,全国审计信息标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审信标委)在北京成立。刘家义审计长在贺词中提出:我国审计工作正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充分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的功能,全面履行审计职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全国审计信息标准技术委员会的成立,

  • 标签: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审计信息化 北京 国家经济安全 科学发展观 审计工作
  • 简介:管理标准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财务管理标准工作体系和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精细化,是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在成本管理方面一直都秉承着精细化管理、标准建设、信息支撑的理念,通过持续的成本管理及优化为公司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切实践行成本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宗旨。尤其是在2014年以来公司大力推行精益成本标准体系建设,通过细化成本管控的标准方案搭建一套完善的标准成本管理体系,进一步夯实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提升公司经营水平及核心竞争力。本文就精益成本核算管理标准体系建设的相关做法做简要介绍,管中窥豹。

  • 标签: 精益成本核算 标准化 体系构建
  • 简介:本文以黑龙江省密山市为个案进行调研,针对该市义务教育过程中的标准建设,介绍了该市以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实施为契机,结合本地实际,通过集中办学和标准建设,切实推动义务教育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实现均衡发展的经验,以期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促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顺利实施。

  • 标签: 标准化建设 新机制 均衡发展 密山市
  • 简介:物力资源的配备与使用是学校物力资源管理的两大重要方面,也是学校标准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对重庆市12个样本区县89所中小学2457名教师的调查,发现:重庆市城乡中小学标准建设过程中,学校物力资源的配备差异较为明显,均衡性与公正性不够;物力资源的使用频率和效益偏低;物力资源使用效果和资源的配备与使用频次有着一定的内在关系。因而,明晰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科学规划,严格管理是城乡中小学标准建设过程中物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对策。

  • 标签: 标准化学校建设 物力资源 配备 使用
  • 简介:随着信息的发展,对IT控制标准的需求日趋迫切。发达国家的IT控制标准制定起步较早,而在我国,虽然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和部分信息程度高的单位不同程度地探索和进行IT治理,但相关标准的空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IT治理的发展。本文在概括介绍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的IT治理研究院颁布的“信息与相关技术控制目标”(COBIT)的基础上,参考和借鉴COBIT的框架结构,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IT管理与控制的框架,并提出我国IT管理与控制标准制定与完善的方法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 标签: IT控制 IT治理 COBIT
  • 简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5月9日在一份新的报告中称,虽然亚太地区仍是全世界长期经济增长前景最强劲的地区之一,但由于人口老龄和生产低下,该地区中期经济增长料将受到压制。IMF称,今年该地区的区域经济产出增长预计将达到5.5%,而在2018年则料将达到5.4%。报告同时认为,根据估算,到2050年,亚洲人口增长将会降至零(目前日本已经是负增长),而其劳动年龄人口比率眼下已经见顶。那也就意味着,到2050年,亚洲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比例将是当前水平的将近2.5倍,而在东亚地区,这一比例还会更高。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亚太经济 生产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杀手 劳动年龄
  • 简介:文章从会计信息数据标准建设的重要意义入手,对中国会计信息数据标准的建设现状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对中国目前的两大会计信息数据标准GB/T24589与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进行了分析说明,从技术、应用等方面对两大数据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会计信息数据标准建设的建议。

  • 标签: 会计信息化 数据标准 对比
  • 简介:快速法中的年数总和法.以倒序年数为逐年递减的依据,各年差距都是年数总和分之一,为等差递减。最高年折旧在快速法中较低,递减方法也易于计算。但是各年递减差额与最低年折旧相同,形成年限数即是最高为最低年折旧的倍数.年限越长递减程度就越大。以挣残值5%为例:第一年是平均年折旧的160%(4年)至196%(45年)最后一年折旧占原值的9.5(4年)至0.092%(45年)。使用年限越长,最后几年折旧越低,低到按年计算,已无作用,它的递减程度也很大,不利于广泛应用。

  • 标签: 选率年限递减法 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 会计核算
  • 简介:研究探讨了储蓄问题的分析思路,结合中国二元经济体制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认为农民工群体的存在及其高储蓄是中国居民整体高储蓄的重要原因,考虑到农民工群体的高流动性的特征,那么转移成本是农民工必然要面对的社会现实。研究解释了转移成本存在的必然性,通过农民工的消费储蓄决策模型从理论上论述了转移成本与农民工储蓄存在正相关,并进一步结合2013年和2015年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验证。

  • 标签: 转移成本 农民工 高储蓄率 消费决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