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于员工能力培养的时间和空间约束越来越少。例如,在线学习可以对离线教育进行补充。如今,商业博弈也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离线形式,而是能够实现在线博弈。因此,针对在线商业博弈的实证研究,对于运用业务博弈进行能力培养的教育机构和企业来说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本文从在线业务博弈的实施结果出发,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因果分析确认其实施效果,即论证网络业务竞争对员工财务报表理解能力的培养效果。

  • 标签: 商业博弈 在线学习 协方差结构分析 财务报表
  • 简介:近年来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选择整合审计模式,主要是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但基于Basu会计稳健性视角检验整合审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借鉴Bushman和Piotroski(2006)衡量稳健性系数的计算方法,比较检验样本与控制样本,发现整合审计没有显著提高会计稳健性,甚至对2014年整合审计样本的检验发现,整合审计降低了会计稳健性,没有找到整合审计提高审计质量的证据。这提供了一种解释,当前我国的法律风险较小,为迎合整合审计趋势,上市公司存在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

  • 标签: 整合审计 审计质量 会计稳健性
  • 简介:选取2011-2014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价其生态效率,运用Tobit回归模型检验企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14年,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的生态效率在逐步提高,但是整体水平依然偏低;上市年限、财务绩效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生态效率,企业规模也具有正向作用;制造业企业的生态效率明显优于资源型产业企业的生态效率;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较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生态效率更高。

  • 标签: 生态效率 影响因素 数据包络分析 TOBIT模型
  • 简介:本文通过构建模型,以2008年《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为节点,以2007年之前上市的中小板公司(剔除ST公司)在2007年和此后(以2009年、2011年作为参照对象)的融资行为为基础,比较他们在2007年和此后的股权、债券融资行为,并试图分析其他的影响因素,从而揭示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是否因为国内分红政策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得出了一些相应的结论,另外也为政策的指定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地方。

  • 标签: 股权融资 债权融资 偏好 分红政策
  • 简介:论文以2007-2016年发行公司债和中期票据的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公司治理绩效和治理机制两个方面检验了公司治理对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公司治理绩效越高,债券融资成本越低;董事会治理、经理层治理与控股股东治理对公司债和中期票据的融资成本都有显著影响。文章进一步地检验了2015年1月《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修订前后公司治理绩效和治理机制对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2015年债券市场发展之后,公司治理对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更加显著。

  • 标签: 公司治理绩效 公司治理机制 债券融资成本
  • 简介:本文以08年次贷危机以后的变量月度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银行信贷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金融危机后的中国,银行信贷与股票价格的关系在短期内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但在长期内存在负向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股票市场的变化是信贷市场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而反之不成立。

  • 标签: 股票市场 银行信贷 后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