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软实力”对于国家审计的意义“软实力”产生于价值观,核心要素是文化、意识形态和国际制度。审计“软实力”产生于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的政治信念和价值观念的升华,体现为审计文化影响力、审计思想意识影响力和审计制度影响力等方面,按照作用对象不同,审计“软实力”也可以分为不同层次。例如审计文化影响力就包括:审计关系中的审计文化影响力;国家治理活动中的审计文化影响力;民主法治建设中的审计文化影响力。实践中,“软实力”对于国家审计工作的意义,可以主要体现为凝聚内部共识、增进审计影响力、弥补国家审计“硬实力”不足、提升国家治理成效等方面。

  • 标签: 国家审计工作 “软实力” 形象战略 文化影响力 民主法治建设 价值观念
  • 简介:人类面临环境与发展难题。发展中国家要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煤炭液化同样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能够提供足够资金和技术吗?鉴于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不同原因,发达国家对全球环境保护应负主要责任,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援助和技术援助。发展中国家应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合作,为全球环境保护作贡献

  • 标签: 发展中国家 环境保护 财政援助 可持续发展战略
  • 简介:《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将"专项储备"划为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笔者认为不妥,专项储备应该是企业负债类会计要素。另外,本文对专项储备的计提标准进行了探讨,讨论了现行计提标准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不足,并以"ST贤成"为例,指出专项储备正成为上司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工具之一。

  • 标签: 专项储备 所有者权益 负债 盈余管理
  • 简介:国家治理视角构建国家审计制度,是一种基于民主政治的新观念。这种新观念的理论意义表现在.可以形成对主流的审计动因理论——“受托责任理论”的新注解:实践意义表现在,可以为国家审计的未来发展提供战略思路。“免疫系统”理论突出了国家审计在国家管理体系中的保障功能,重视事前的预防与事中的控制.但是,与国家审计重视事后监督的实际属性相悖。

  • 标签: 国家审计制度 国家治理 工具 受托责任理论 国家管理体系 民主政治
  • 简介:一是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注重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二是坚持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分开,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三是坚持合理划分事权,注重发挥省、市两个积极性,以市为主;四是坚持优胜劣汰,注重储备商品的质量安全;五是坚持严格管理.注重提高调控效能,确保储备商品储得进、管理好、调得动、用得上。

  • 标签: 制度实施 储备 消费品 市场配置资源 严格管理 基础性作用
  • 简介:拥有大量资源的金融机构是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通过关联贷款、信号传递等直接与间接途径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企业现金储备。因此,很多企业逐渐开始持有金融机构的股权。本文采用配对样本的方法,对2007年到2011年615家持有非上市金融机构股权的A股上市公司进行的研究发现:持股金融机构的确能够为企业带来好处,可以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间接降低对于现金储备的需求,但持股金融机构也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现金储备需求。而且,持股金融机构更加有利于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降低现金储备。而以上影响主要是持股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产生的,持股银行并没有显著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和现金持有水平。另外,持股金融机构对企业融资约束以及现金储备的影响对非国有企业更加明显。

  • 标签: 持股金融机构 融资约束 现金储备
  • 简介:据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1月15日公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金融运行数字,截至2005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8189亿美元,同比增长34.3%,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089亿美元(2004年底,我国外汇储备是6099亿美元)。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的有些学者提出“我国外汇储备过多”的观点,对此我们应清醒地从国情、国力和环境条件出发,思考我国实际情况与需求,以便采取符合国情的举措与应对策略。

  • 标签: 外汇储备规模 适度性 中国人民银行 外汇储备余额 金融运行 美元
  • 简介:《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办法(试行)》自2009年1月1日实施以来,为我国土地储备资金会计核算提供了基本的规范和依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不少问题尚不明确。本文仅以政府初始注入土地储备资金为例,探讨政府投入土地储备资金的会计处理。

  • 标签: 政府初始投入 土地储备资金 无形资产
  • 简介:一、监督和揭示功能监督功能是国家审计的基本功能。审计监督就是检查被审计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是否按授权或既定目标履行经济责任,有无弄虚作假、违法违规、损失浪费行为,并督促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促使其依法行政、管理、经营。具体来说,审计的监督功能表现在: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法违规、经济犯罪和腐败问题,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重大铺张浪费、国有资产损失、资源毁损和环境破坏等问题,以及对重大民生热点问题的审计监督,对公共财政、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环境等方面的审计监督,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审计监督,促进各项惠民政策的全面落实,切实维护民生。

  • 标签: 监督功能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国有资产损失 审计监督 违法违规
  • 简介:国家审计进行权力制衡、推动民主政治、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基础是问责,审计机关在问责中具有强大的信息权力。以此为突破点,进一步挖掘国家审计的本质。依靠强大的信息权力和审计专业性,审计机关能够在信息供应链中为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这也是国家审计发挥作用的根本所在。国家审计通过其信息属性,降低经济、政治和社会层面的信息风险,有效地推动完善国家治理。

  • 标签: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问责 审计信息供给 审计信息质量 国家审计本质
  • 简介:国家审计机关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刘国强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通过运用经济的和法律的宏观调控手段,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在十五大提出的新经济体制...

  • 标签: 国家审计机关 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体制改革 审计监督 国有企业改革 分配方式
  • 简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可能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动生成和瞬间完成,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经常出现失灵。治理市场失灵的方式是政府规制,而防治政府失灵的重要手段则是审计规制。审计规制在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广阔的活动领域和独特的作用方式。要充分释放国家审计内聚能量,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速国家审计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战略转型,完成盘整现有资源、深化精品与发展特色、调整工作布局、优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改进技术方法、提高人员素质、提升管理水平、创新审计理论与教育等多重变革。

  • 标签: 国家审计 政府审计 审计规制 政府规制再规制 政府失灵
  • 简介:审计机关作为各级政府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长期以来都与社会各行各业保持紧密的联系,关注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继2008年提出"审计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的重要观点之后,2011年7月,刘家义审计长又在中国审计学会第三次理事论坛上发表了题为《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讲话。

  • 标签: 国家审计 国家治理 共同参与 经济监督部门 社会经济生活 中国审计学会
  • 简介:预算编制是全面预算管理的首要环节,它不但影响预算的执行,也影响战略目标的实现。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存在着预算与战略的脱节难题。运用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运用战略地图,化战略为预算目标;运用平衡计分卡,化预算目标为预算。

  • 标签: 预算编制 平衡计分卡 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目标 编制过程
  • 简介:“一带一路”战略为各省市开展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湖南作为中部省份,一直以来外贸依存度都比较低,新阶段亟需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为湖南带来的新机遇,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争取在经贸合作主体建设、经贸合作平台利用、经贸合作方式深化、经贸合作政策支持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湖南打造成中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新高地提供支撑。

  • 标签: 湖南 一带一路 经贸合作 对策
  • 简介:土地储备制度具有“双重”性,这就要求土地储备会计核算模式应是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混合体。最近出台的《核算办法》在明确会计主体、引入权责发生制、确认土地资产和负债等方面体现了这一要求,但在应收土地出让款、土地出让收入与土地出让成本的确认方面未能体现这一要求。本文对此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

  • 标签: 土地储备资金 会计核算模式 优化
  • 简介:《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对切实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事故风险,。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尽管《条例》已经实施一年了,但国家还没有颁布与之相配套的工伤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各地仍参照1999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两个制度》)的相应规定,对工伤保险基金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而《两个制度》的内容又没有完全覆盖《条例》的有关规定,这檬基层社保机构财会人员在工伤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便会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困难。

  • 标签: 会计核算 工伤保险储备金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 工伤保险基金 《工伤保险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