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正在遭受声誉危机,在几个月前,美国浑水公司针对在美国上市的所谓中国概念股企业,发布了一份份令人震惊的研究报告,先勿论这些报告的研究结论是否客观正确.但其带来的影响是真实的。不但披露可能舞弊的中国上市公司股价大跌.中国赴美IPO也受到影响.许多企业因此放弃赴美融资的计划。过去十几年.中国有很多企业赴海外IPO,海外上市中国公司都被贴上“中国“的标签。存在声誉“一损俱损”的现象。

  • 标签: 海外上市 公司声誉 计量问题 中国概念股 公司股价 中国公司
  • 简介: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报道越来越多。为了避免媒体报道所带来的股价异常波动给上市公司及投资者造成损失,监管当局要求上市公司通过指定的信息披露官方媒介主动发布澄清公告以正视听。已有研究表明,澄清并不能在短期内快速地恢复股价。那么,上市公司澄清的深层动机是什么?澄清对公司价值有何影响?基于此,本文采用中国上市公司针对负面传闻的澄清公告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澄清能够显著提升公司价值。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代理问题较为严重、治理水平较低的公司,其澄清行为提升公司价值更为显著。本文研究表明,澄清公告是上市公司维护声誉的体现,澄清通过声誉机制对公司行为产生影响,并最终提升公司价值。这一研究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上市公司澄清对于媒体治理具有强化效应和/或替代作用。

  • 标签: 声誉机制 传闻 澄清公告 公司价值
  • 简介:"走出去"已成为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目标之一,然而海外发展必然会与境外审计师产生竞争。运用KMRW声誉模型与垄断限价模型,分析发现,境外在位者审计师的竞争策略为:在进入者进入初期利用声誉优势阻止其进入,在进入者声誉建立后则采用价格竞争。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保障审计质量并树立利益相关者对审计质量的信心,以尽快在境外建立声誉;随后根据均衡条件区分在位者成本类型,采取不同的定价和措施,以应对价格竞争。

  • 标签: 审计价格 审计声誉 KMRW声誉模型 垄断限价模型
  • 简介:声誉对网络团购这种典型的互联网经济活动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中小团购企业声誉的五个因素进行了重要性分析比较,得出中小团购企业声誉评价模型,对影响声誉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团购声誉提出相关建议。

  • 标签: 中小团购 声誉 层次分析法
  • 简介:选取2001—2016年深沪两市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财务重述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财务重述与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审计费用显著高于没有财务重述的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公司具有变更事务所和购买审计意见的动机倾向,行业竞争激烈加剧了事务所间的恶意竞争,事务所有可能蓄意降低审计费用招揽有财务重述的低端公司客户;由于声誉激励效应,声誉良好的大规模事务所对财务重述的公司所收取的审计费用显著升高,形成事务所竞争的“马太效应”。

  • 标签: 财务重述 审计费用 事务所变更 声誉激励 财务信息披露 市场竞争
  • 简介:声誉风险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过去摧毁一座金融帝国可能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是现在即便是经营了上百年的银行也可以在一夜之间倾塌。”这句名言在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中得以验证。声誉风险使大批国际知名商业银行遭受重创,

  • 标签: 商业银行 风险问题 风险管理体系 金融危机 2008年 声誉风险
  • 简介:独立董事制度作为改善公司治理机制的一项重大举措引入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作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代言人,曾被誉为“名利双收”的阳光职业。但是,在上市公司纷纷聘请独立董事满足监管者要求的同时,我们却发现部分独立董事提出辞职,并且这种趋势愈演愈烈。更为有趣的是,很多独立董事在一家上市公司辞职后又到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去任职,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独立董事“跳槽”究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激励,还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声誉激励?本文以2001年至2005年75个独立董事的“跳槽”事件为研究对象,分析独立董事任职选择的真实动机。首先,我们回顾了已有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一个基于经济激励和声誉激励的分析框架。经济激励包括薪酬收入和现实成本付出,声誉激励包括企业知名度、企业隶属层级和任职风险。接着,我们对独立董事“跳槽”的真实动机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独立董事“跳槽”主要考虑的是上市公司知名度和任职风险等声誉因素,而不是薪酬收入和现实成本因素。最后,我们得出结论,片面地强调独立董事的薪酬并不能达到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效果,声誉机制更能实现对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作用。独立董事制度要更好地发挥治理效果。首先要解决独立董事任职并改善公司治理的原动力问题,这就要求形成配套的独立董事绩效评估机制以及声誉激励约束机制,这样才会有培育独立董事市场、改善公司治理绩效的可能。本文的研究不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丰富了公司治理的文献,而且对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经验证据。

  • 标签: 独立董事 任职选择 经济收益 声誉激励
  • 简介:基于我国证券审计市场"四大"与企业之间审计聘用关系视角,考察法律环境对"四大"与企业之间审计合约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法律环境薄弱时,企业经常发生向下的事务所变更,与"四大"之间的审计合约不稳定;随着法律环境的完善,企业与"四大"之间审计合约的稳定性增强,发生向下事务所变更的概率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法律环境薄弱时,事务所面临的诉讼风险低,继任事务所为了获得客户,更容易发生变通审计意见的行为。研究结论表明,法律环境同时影响审计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事务所声誉与法律环境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 标签: 事务所声誉 法律环境 审计合约稳定性
  • 简介:近年来,绿色供应链金融成为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在提出运用电子订单融资模式缓解绿色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基础上,从声誉视角出发,运用多阶段动态博弈方法对绿色供应链电子订单融资模式中参与主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发现:电子订单融资模式中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以及B2B电商平台信用评分带来的声誉激励,能有效促进绿色供应链参与主体间的相互信任。

  • 标签: 绿色供应链 电子订单融资 声誉 信任机制
  • 简介:文章以2011-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审计委员会女性董事、事务所声誉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委员会女性董事与审计定价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国际"四大"与审计定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审计委员会女性董事削弱了国际"四大"与审计定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女性董事和事务所声誉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更为显著。

  • 标签: 审计委员会 女性董事 事务所声誉 审计定价
  • 简介:《公用事业财会》是全国城市公用事业会计学术委员会的会刊。自1985年创办以来.以邓小平伟大理论为指导.遵循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贯彻“双百”方针.坚持办刊宗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城市公用事业的方针、政策.围绕党和国家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学术研讨.理论联系实际.介绍现代管理方法.传播财会知识.

  • 标签: 财会知识 会刊 城市公用事业会计学术委员会 声誉 国家 创办
  • 简介:目前学术界主要从品牌声誉与产业专精两个方面来研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本文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

  • 标签: 品牌声誉 产业专精 审计质量
  • 简介:审计师在证券市场上被誉为公共利益的守护神。然而,由于证券市场上的利益相关各方无从直接识别审计报告的质量,因而审计市场便具有了"柠糠市场"的特征。当交易双方处在高度的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时,声誉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使用中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0—2002年度年报审计费用数据,应用信号传递理论,研究了共2520个样本的审计师声誉溢价现象。研究发现:中国本地前五(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对于本地其他所,其溢价幅度为7.57%;国际"五(四)大"会计公司在中国内地设立的国际合作所,相对于中国本地除前"五(四)大"以外的事务所而言,其声誉溢价的幅度更高,达到23.12%。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合作所、国内大、小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在审计收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即存在审计师声誉溢价现象。这说明审计师声誉作为审计质量的显示信号,已经得到市场的认同。本文的研究初步验证了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促使本地事务所合并、以便做大做强来提升本地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和市场竞争力的政策已经取得成效,中国本地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机制正在形成。

  • 标签: 审计师声誉溢价 审计质量 信号传递
  • 简介:运用《新财富》2003-2012年"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最佳分析师"排名数据和2004-2013年分析师行业和公司评级数据,检验不同声誉分析师的行业和公司评级联合的信息含量。研究发现,非顶级券商非明星分析师月一致行业评级和月一致公司评级均调高到优组合能产生更高的显著为正的超常回报,顶级券商明星分析师月一致行业评级和月一致公司评级均调低到差组合能产生显著为负的超常回报。

  • 标签: 分析师声誉 行业评级 公司评级 市场反应
  • 简介:关于承销商声誉与创业投资对新上市股票长期绩效的问题,由于两者可能存在联合效果,因此,以往的研究在没有控制创投的角色的情况下,可能夸大承销商声誉对于减缓长期绩效低落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没有控制承销商声誉的情况下,也可能夸大创投对新上市股票长期绩效的效果。本研究则在同时考虑创业投资与承销商声誉角色的架构下,重新探讨承销商声誉与台湾地区新上市股票长期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创投持股与台湾地区新上市股票长期绩效并无相关性,而承销商的声誉对新上市股票长期绩效则具有影响力,故我们可以推论:承销商声誉对新上市股票长期绩效的影响效果较创业投资为重。

  • 标签: 创业投资 台湾省 承销商声誉 上市公司 长期绩效
  • 简介:在股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大股东侵占公司利益已成为一种常态,导致了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在此情形下,探讨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提高上市企业盈余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基于公司治理机制中的独立董事制度视角,利用2011—2015年我国中小板上市企业的样本,探讨独立董事声誉能否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结论表明:独立董事声誉可以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相较学者独立董事声誉,实务独立董事声誉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更显著;外部审计机构会为大股东掏空行为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因而在治理大股东掏空具有一定效用。

  • 标签: 独立董事 董事声誉 掏空行为 企业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 董事制度
  • 简介:利用2002--2010年分析师盈利预测的大样本数据,本文检验了分析师报告收入预测(在报告盈利预测的同时额外报告收入预测数据)的动机和经济后果。经验结果显示,高内在能力、有私有信息和隶属于大券商的分析师,更可能报告收入预测。子样本中,小券商中高能力的分析师,以及明星分析师中高能力或具有私有信息的分析师更可能报告收入预测。上述结果支持了信号传递假说和声誉假说。最后,我们发现,报告收入预测的分析师预测,其盈利预测的准确性更高,并且市场对其盈利修改的反应更大。

  • 标签: 分析师 盈利预测 收入预测 预测准确性 市场反应
  • 简介:作为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相对独立的决策单元,分所的特征和执业行为对于审计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10年的数据,以业绩调整的异常应计项目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以会计师事务所分所为分析单位,检验客户重要性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以及事务所声誉效应对于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事务所分所的审计师对于重要性程度排序在前25%的大客户,更容易纵容客户管理层的盈余操纵行为,尤其是旨在调增盈余的操纵行为,但这一现象仅存在于非四大事务所中。

  • 标签: 客户重要性 经济依赖 声誉效应 审计质量影响因素 审计独立性 会计师事务所声誉
  • 简介:本文以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担任IPO发审委员为出发点,从寻租假说和声誉假说两个角度检验事务所的发审委身份如何影响其IPO客户质量,以及事务所的规模如何影响上述关系。通过选择从2004年到2011年4月30日所有成功上市的IPO公司为样本,以公司IPO之前的盈余稳健性和可操纵应计项作为公司会计盈余质量的代理变量,以公司IPO之后的市场超额回报作为公司经济绩效的代理变量,结果发现,(1)在IPO之前,选择发审委事务所的公司盈余稳健性程度更高、正向盈余管理程度更小;(2)在IPO之后,选择发审委事务所的公司市场超额回报更高。进一步发现,发审委事务所与其他事务所的客户质量差异更多体现在发审委小所的客户中。这些发现支持了声誉假说。

  • 标签: 发审委事务所 寻租 声誉 IPO 客户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