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实施阶段,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布局海外发展,财务风险防范无疑是“走出去”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以中国基建公司海外基础设施PPP投资项目为例,分析其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为企业海外发展保驾护航。

  • 标签: 海外 承包公司 财务管理 风险 PPP
  • 简介:有一次,到一个海岛采访,在卖旅游纪念品的摊点上,我的目光突然被几只雕有属相图案的贝壳吸引住了。这种贝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但见其壳有一种温润光滑的质感,很是惹人喜爱。它的形状又是那么别致.锯齿状的沿口收聚成一条沟壑般的狭长的缝隙,启人想象又引人遐思……正凝视着,摊主开口了:“买一吧。不贵的,一元钱。”

  • 标签: 海声音
  • 简介:审计机关是专司审计监督的部门,按照《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具有审计检查和处理处罚。关于审计检查和审计处理处罚的具体实施程序,《审计汉》和《审计汉实施条件》的规定是,审计机关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机关专门机构或人员进行复核→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向有关主管机关处理、处罚意见。

  • 标签: 审计检查权 审计处理处罚权 审计执法 审计法
  • 简介:本文在我国证券市场全流通预期下,以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收益最大化为决策目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债务、股权融资决策行为。研究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在进行股权融资决策时,会兼顾股权融资收益和控制权威胁成本。在全流通环境下。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通过融资攫取控制私利的程度能够得以改善。

  • 标签: 全流通预期 控制权 融资决策
  • 简介:以2009—2013年家族企业为样本,分析家族企业两分离度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政治关联对于家族企业两分离度和盈余管理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两分离度越大,家族企业盈余质量越低,盈余管理水平越高;政治关联对于家族企业两分离度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存在政治关联的家族企业,两分离度对盈余管理的作用越弱,企业盈余质量越高。

  • 标签: 两权分离度 盈余管理 政治关联 家族企业 财务管理 市场化程度
  • 简介:关于英、美等私有经济体制下控制市场的作用已经有众多的理论文献对其进行了阐述,并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但由于私有产权与公有产权受政府干预程度的不同,进而面临的公司治理环境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尽管从数量上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市场已经逐步形成,但政府干预下的控制市场是否同样具备私有经济下控制市场的基本功能仍是一个需要实证研究的命题。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1997—1999年发生的133起大股东变更事件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市场的作用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控制转移期间上市公司的股东平均(中位数)获得了18.89%(14.24%)的超额报酬(以市场模型法计算);控制转移后第一年上市公司以总资产现金收益率(RCF)衡量的经营业绩比转移前平均(中位数)提高了2.01%(1.83%),转移后第二年的提高幅度甚至更大(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2.63%和1.67%)。本文最后关于经营业绩的变化程度与超额报酬存在显著相关性的结果则可以证明,控制转移期间上市公司股东获得的超额报酬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控制转移后提高的经营业绩的预期,而非市场无效的“噪音”(Noise)所致。

  • 标签: 股价反应 企业绩效 控制权转移 中国 上市公司
  • 简介:一、控制收益的内涵控制收益又称控制私人收益(privatebenefitsofcontrol),这一概念最初是由GrossmanandHart(1988)提出的,它指的是控制性股东利用控制权谋得的利益。而在现有的文献中大部分的研究者倾向于赞同控制收益就是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而本文认为这种观点是欠妥当的。本文对控制收益的解释与前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出发角度不同:侵害论是从中小股东受侵害的思路去解析控制收益,本文站在中立的角度,把控制收益看作是企业一系列经营活动的成果;

  • 标签: 控制权收益 控制权私人收益 中小股东 控制性股东 经营活动 侵害
  • 简介:会计控制是指控制主体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措施获得的能够对会计活动施加影响的一种权力。会计控制可分为会计规则制定和会计监督。而会计规则制定又可划分为一般通用会计规则制定和剩余会计规则制定:会计监督可划分为政府的会计监督和企业的会计监督

  • 标签: 会计控制权 会计规则制定权 会计监督权
  • 简介:提起审计局魏局长,平山县的干部群众都齐声称赞:“那是一个好干部”。魏俊同志是60年代的大学生,历任平山县经委主任、工业局长,1990年调任审计局局长。三十多年来,他处处廉洁自律、艰苦奋斗、勤政敬业,较好地发挥了一个党员干部的模范表率作用,赢得了各级...

  • 标签: 培训基地 审计局局长 基建审计 平山县 领导干部 工业局
  • 简介:控股股东被认为能够监督公司的管理和运营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另一方面控股股东也能够利用控制牟取控制收益,侵占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后者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然而,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到控制收益也有合理性的一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控制收益的概念。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和评述,尝试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控制权收益 控制权私人收益 超控制权收益 控制权成本 商誉
  • 简介:本文研究控制转移前业绩、收购方性质对控制转移绩效的影响。以1994—2007年中国A股市场发生控制转移的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从长期绩效来看,亏损公司控制转移后,业绩明显上升;盈利公司被转让给无经验的民营收购方后,业绩明显下降,转让给国有收购方和有经验的民营收购方后,业绩没有明显变化。从短期市场反应来看,转让给国有收购方和有经验的民营收购方的市场反应明显优于转让给无经验的民营收购方。

  • 标签: 收购方性质 控制权转移 绩效
  • 简介:一、土地及土地使用核算制度的沿革(一)计划经济与土地使用核算计划经济时期,企业使用的土地均采用征用、划拨方式。用地单位按规定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按当时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均计入与土地相关的地上建筑物的价值。土地不单独计价核算。后来,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少数企业将依法占用的土地单独估价入账。在“固定资产”科目中核算:1993年至1995年全国性的清产核资。企业全部按财政主管机关(或国有资产主管机关)的文件规定。将依法占用的国有划拨土地按国土部门确认的土地使用基准价的50%估价入账.也在“固定资产”科目核算。

  • 标签: 土地使用权 核算制度 计划经济时期 财务会计制度 国有划拨土地 固定资产
  • 简介:宪法是根本的控法。作为我国宪政重要组成部分的审计制度.必须体现宪法的控精神,以权力制约和权力制衡的原则贯彻实施审计监督。审计法治的核心就是权力制约。它不仅是对国家各级财政金融的监督,也应当是对审计本身的监督。从这个角度来透视中国审计,必须看到,中国

  • 标签: 宪法 审计监督 审计制度 中国 权力制衡 控权法
  • 简介:本文通过对控制转移以后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行为的研究,揭示了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业绩的重要影响。并就控制性股东对上市公司“掏空”和“支持”行为特征进行了分析。文中显示,控制转移以后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关联性资产重组有密切关系,上市公司业绩的交化,在一定程度上和控制性股东利用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和“支持”相关联。文中揭示了影响控制性股东掏空或支持上市公司的因素,借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标签: 掏空 支持 收购资产 资产置换 现金流量权 控制权倍数
  • 简介:法律赋予税务机关广泛的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法律不确定性和保证税务机关行政效率是自由裁量存在的决定因素。本文提出,要通过立法、行政、司法三方面的努力及提高税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来加强控制税务行政自由裁量

  • 标签: 税收征收管理法 自由裁量权 有效控制
  • 简介:家族控制体现为"监督效应"还是"侵占效应",一直以来是学术研究的焦点。家族控制对企业资金期限结构错配的影响机理如何?研究发现,家族控制越强,企业资金期限结构错配越严重,且主要是家族控制存在的较高利益侵占动机所致。深入研究发现,对于融资约束企业,家族控制对企业资金期限结构错配的影响更强,而且家族控制会导致债务期限结构缩短,表明银行等债权人通过短期借款的方式加强治理效应,进一步支持了家族控制的"侵占效应"。此外,家族控制越强,资金期限结构错配造成的企业风险越大。研究表明,家族控制存在的侵占动机很可能通过资金期限结构错配的途径加剧企业风险,研究发现对于加强中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维护实体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标签: 家族企业 控制权 期限结构 资金错配 风险
  • 简介:土地使用的政策选择问题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现象。本文以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了173家样本公司,考察了它们在1999—2001年期间股票初始发行中土地使用政策选择情况。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租赁、出让和折股是我国上市公司当前获得土地使用的三种主要方式。就选择这三种土地使用的上市公司而言,其行业分布、股权结构和财务状况存在着显着差异。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是影响上市公司土地使用政策选择最重要的因素。

  • 标签: 土地使用权 股票发行 初始发行 中国 上市公司 股权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