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二、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及相关指标的计算(一)主要统计指标解释1、就业人员就业人员指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就业人员按就业身份分组包括: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私营业主;个体户主;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乡镇企业就业人员;其他就业人员(含现役军人)。人口调查中,16岁及以上、具有劳动能力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人员列为就业人员:(1)为取得报酬或经营利润,调查周内从事了一小时以上(含一小时)的劳动;

  • 标签: 就业人员 劳动能力 再就业 统计指标 私营企业 劳动报酬
  • 简介:笔者翻阅了近几年上海市的统计年鉴,发现集体单位的从业人员在各类单位中一直居首位。数据显示,2004年集体单位的从业人员为225.52万人,占当年全市从业人员836.87万人的26.95%。居第二位的是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为192.12万人,占全市总数的21.50%。其次是国有企业149.34万人,占全市总数的17.85%。

  • 标签: 上海市 单位 社会就业 集体 统计数字 从业人员
  • 简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劳动力失业与再就业问题日趋严重。这不仅在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失业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面对世界范围内严峻的新形势,国外一些国家都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本国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这里撷取一些国家在再就业工程中的主要做法,简要地介绍给大家,将对我国解决劳动力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再就业工程 就业机会 劳动力 求职者 经济发展进程 再就业问题
  • 简介:我国是有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供不应求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尤其自1993年以来,由于城镇下岗职工激增,失业人口规模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今年第二季度末,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618.7万人,失业率为3.3%,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创造就业岗位、降低高失业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发展非正规就业促进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模式的转变是缓解就业矛盾、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的一个重要措施。

  • 标签: 就业 就业模式 非正规就业 发展
  • 简介:统计对象千差万别,统计内容包罗万象.统计方法变幻无穷,统计学奥妙莫测,可以说统计无孔不入,无时不在。而《统计法》又明确规定,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的功能。那么.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政府统计功能到底该不该深化呢?本文将从十个方面重新审视政府统计的三大功能。

  • 标签: 统计功能 政府统计 统计观 社会经济发展 《统计法》 统计对象
  • 简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好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证,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紧密结合重庆实际,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努力把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 标签: 重庆 再就业工作 就业岗位 社会保障机制 劳动力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