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时间维度分析贸易的本土偏好的产生原因,并构建消费者偏好的效用模型,探究本土偏好贸易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当贸易成本以时间成本的形式存在时,在消费外国产品的时间成本较大或消费本国产品的时间成本较小的情况下,本国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消费本国产品,从而产生本土偏好贸易;贸易的本土偏好的程度不仅取决于国内外时间成本的差异,还取决于影响个人资源禀赋分配的生产率创新。这一结论为我国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推进贸易强国目标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本土偏好 时间成本 劳动生产率 贸易条件
  • 简介:利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比反映地方政府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建立包含“借新还旧”债务约束的内生增长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条件,解决“借新还旧”策略下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测度问题。根据可持续条件,将地方政府债务不可持续程度从小到大分为绝对不可持续、相对不可持续和可持续三类.克服了现有研究只能区分可持续和不可持续.无法区分不可持续程度的问题。对省级政府债务可持续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所有31个省市区的地方政府债务都是不可持续的。其中,12个省市区是相对不可持续,19个省市区是绝对不可持续。对地方政府债务不可持续的成因分析表明,政府支出效率是导致债务不可持续的重要原因。为了解决地方政府债务不可持续短期内采取延长偿债期限和“借新还旧”的偿债方式,化解违约风险。从长期看,首先要改革财权,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确保地方政府在较短时期内财政预算盈余;同时必须改革事权,减少地方政府在产出效率较高行业的财政支出。

  • 标签: 地方政府债务 债务的可持续性 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比 内生增长模型
  • 简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稳步运行,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攀升,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当前金融体系均衡发展,对于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尽管目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城乡差距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断显现。针对这样的现象,笔者通过对于金融均衡发展的广度维度和深度三个层次进行有效分析,并且证明,金融均衡发展对于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金融发展 经济可持续增长 实证分析
  • 简介:本文基于财政可持续视角,对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及主要挑战进行了阐述与剖析,并提出社会保险基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发现,当前我国的主要社会保险基金类别出现了收入增长率低于支出增长率的现象,基金累计结余也有增长乏力的趋势,这些显性或隐性的支出压力严重影响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其原因在于,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运营模式和监管模式存在一定缺陷,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基于此,本文针对上述困局提出了社会保险基金制度的改革路径,包括积极贯彻落实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完善立法保障、推动投资体系专业化、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推进社保税收体系建设,以期有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险基金制度,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长效保障.

  • 标签: 社会保险基金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可持续发展 支出压力
  • 简介:2014年以来,国家大力倡导推进PPP模式,在多部国家政策的密集颁布下,全国各地的PPP项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在此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辽宁省的PPP模式发展,从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两个角度在理论上分析了PPP模式应用的动机分析及PPP模式的实现条件,在对辽宁省推进PPP模式的总体情况、区域分布和行业类别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位一体的系统性框架,研究了辽宁省推进PPP模式进程中存在困境的原因,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 标签: 可持续发展 PPP模式 基础设施投资 城镇化 地方政府 社会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