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借助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身处中国内陆的西部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多年以来,高企的物流成本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痛点。对广西而言,南向通道是一条极具战略意义的陆海国际贸易新通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标志性工程,是广西发展和开放合作的重大历史机遇。南向通道的贯通引发了西部地区传统物流格局的变革,广西作为南向通道的出海口,迎来了发展和开放合作的重大历史机遇。南向通道有效缩短了西部地区出海时效,但仍面临通道辐射范围较小,物流整体规模偏小,沿线互联互通水平有待提升,营运成本较高,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应通过顶层设计、基础设施互联、企业深度协作等一系列措施,构建南向通道沿线智慧物流协作体系。

  • 标签: 物流成本 协作体系 通道 广西 沿线 外向型经济
  • 简介:专利是衡量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提高专利产出效率和产业创新效率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点。以2011-201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工业38个行业的专利活动数据为研究样本,根据随机前沿模型(SFA),对中国区域专利产出效率以及产业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5年来,中国区域专利产出效率以及各产业创新效率平稳增长;中国的专利产出属于高效集约式增长;产业创新效率与区域专利产出效率密切相关,高科技产业创新效率是提高区域专利产出效率和推动技术进步、生产创新的强大动力源。进一步提升专利产出和产业创新效率需从制度、服务、人力资本投入、专利成果转化等方面切入。

  • 标签: 专利产出效率 产业创新效率 SFA模型 非效率因素 区域创新地图
  • 简介:现今社会中,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及实施受到了发达、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而能够产生有效联动作用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及建立有着不可忽视的关键性作用。本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改进对策,以此体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用价值。

  • 标签: 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 策略分析
  • 简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区域会展活动也因此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并逐渐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规模持续扩张。对于温州而言,温州会展旅游发展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会展基础坚实,然而近年来,温州旅游会展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威胁。因此,文章以温州的区域会展旅游作为案例,探讨其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对其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来重点分析,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 标签: 温州 会展旅游 SWOT分析
  • 简介:区域文化是在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与实践中慢慢沉淀所形成的,它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目前的"新东北现象"的出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政治问题、产业结构的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文化问题。文化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而反过来又会反作用于社会,影响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东北地区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东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一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文化,也是东北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东北文化 东北经济 创新精神
  • 简介: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东北亚地区国际旅游状况也随之改变。为开辟区域旅游合作的新思路,现运用理论分析法和态势分析法,以中日韩三国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东北亚旅游合作进行SWOT分析。东北亚旅游合作潜力巨大,但存在国际信息壁垒、缺乏系统化平台建设等制约因素,因此提出智慧旅游跨区域合作的相关建议、对策以及构建东北亚智慧旅游云服务平台的设想,以期有助于促进我国东北地区旅游和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

  • 标签: 中日韩 智慧旅游 区域旅游 旅游合作
  • 简介:使用2000—2005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数据,本文发现,平均而言,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积极影响。经济开发区内企业的"生产率溢价"并非由政府挑选高生产率企业所致。经济开发区主要通过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更低税收)提升企业生产率。基于企业生产率视角,经济开发区内的集聚效应并不明显。此外,我们还发现经济开发区存在正向溢出效应。

  • 标签: 产业政策 经济开发区 企业生产率
  • 简介: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国家第一个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以旅游为引擎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成为推动长吉图区域发展的重要路径。近些年来,在国家及吉林省相关部门的重点支持下,长吉图区域旅游合作推进效果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梳理目前区域旅游合作现状,对合作机制和实施过程进行思考,创新合作模式和理念,深入推进长吉图战略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力争形成特色鲜明的长吉图旅游产业带。

  • 标签: 长吉图 合作 问题 机制
  • 简介:近年来,在东北亚区域地缘形势复杂多变、区域合作挑战和难度加大的背景下,东北亚区域旅游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却逆势上扬,成为遏制地缘安全风险、克服合作阻力、推动区域合作的重要领域。研究将围绕东北亚国际旅游出现的新态势,聚焦东北亚区域双边和多边旅游的潜力,结合各国旅游合作的现状与合作新进展,提出涵盖打造儒家文化旅游圈、冰雪旅游圈等在内的构建东北亚旅游共同体的新主张。

  • 标签: 东北亚区域 旅游合作 新机遇
  • 简介:东北亚地区涵盖中国、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六国在千百年来的交流过程中,既有冲突又伴有合作。二十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之后,区域国家间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消除贸易壁垒,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事例屡见不鲜,但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却迟迟未能建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历史遗留问题和外部阻力等。为了推进东北亚经济的发展,整合区域优势,区域内各国应采取渐进式发展战略,首先从低层次的双边FTA开始,逐步扩展到多边协定,最终向区域经济合作过渡。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是大势所趋,近年来,中国政府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构建一种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从分散走向联合,为举步维艰的东北亚合作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 标签: 东北亚 区域经济一体化 前景 阻力
  • 简介:中国东北区域的振兴不仅要振兴工业,还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其就业岗位多、关联效益高、地区带动作用强的特点,借助旅游业推动东北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中国东北区域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其中辽宁省旅游业最发达,其次为黑龙江省,吉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旅游业发展差距不大。根据接待游客人数的层次,将中国东北区域范围内41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划分为热点目的地区、高访问旅游地区、中等热度地区和低访问率地区4类,从人均旅游收入、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旅游酒店等旅游基础以及旅游收入占地区GDP比重等方面全面总结东北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空间格局,为未来科学规划、宏观决策、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 标签: 旅游业 中国东北 区域 发展现状 空间格局
  • 简介:"美元周期"为世界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其货币政策由宽松到紧缩的一个时期,总是影响部分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甚至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美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中存在的"美元霸权"现象。为了探究美元对区域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本文利用1986-2015年世界15个国家的年度数据,建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对美元汇率与经济危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美元汇率对15个国家整体的经济具有显著性负相关关系,虽然其对发达国家的长期影响不明确,但美元汇率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具有明确的负效应,从而验证了美元汇率波动成为诱发区域性经济危机重要因素的判断,并结合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趋势,探讨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促进国际经济关系改革的意义。

  • 标签: 美元汇率 经济危机 面板向量自回归 人民币国际化 国际货币体系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了70多个国家的积极参与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已经成为全球时空跨度最大、GDP产出最多、涉及人口最多、文化包容最广的区域发展倡议和实践.回顾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一带一路”历史,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一带一路”内涵,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一带一路”发展,构想面向全球永续发展的“一带一路”实践.

  • 标签: 区域发展 一带一路 开放合作 科技政策
  • 简介:以内蒙古为例,基于2003-2015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和旅游者接待人数数据,运用历时性、响应性分析方法和均值、变异系数和四象限分析等统计方法,探索大尺度区域航空运输对旅游业发展的响应强度及其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2003-2015期间,内蒙古航空运输和旅游业发展在整体上表现出持续增长趋势,但旅游业发展在2009年出现短暂回落。(2)除去2009年之外,内蒙古航空运输对旅游业发展的响应均为正响应,2004、2014年为低响应,其余年份均为高响应。(3)2010-2015内蒙古航空运输对旅游业发展的响应性呈逐渐减弱的趋势。(4)基于响应程度-波动性的匹配,内蒙古各盟市航空运输对旅游业发展的响应性表现为四种类型:即高响应-高波动(包头、鄂尔多斯、巴彦淖尔、锡林郭勒和阿拉善)、高响应-低波动(呼和浩特、呼伦贝尔、赤峰、通辽)、低响应-低波动(乌兰察布)和低响应-高波动(兴安盟、乌海)。

  • 标签: 大尺度区域 航空运输 旅游业 响应 内蒙古
  • 简介: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了“美国优先”的治国理念,“美国优先”在经济方面表现为要缩小贸易赤字,解决“不公正”的贸易问题;在外交和安全领域则要求盟国承担更多防务负担,可见“美国优先”是一种战略收缩的政策。在此基调下,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政策与“美国优先”这一治国理念一脉相承,经济上的表现就是主张贸易保护主义、弃多边重双边;政治上体现为印度—太平洋战略的提出,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政策将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范围扩大,遏制中国的意图明显。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政策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不利于中美双方和地区经济发展;美国与韩国重新修订FTA对韩国经济将产生巨大冲击;美国和盟友日本的贸易争端更是扩大了彼此的不信任。可以说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为中日韩经贸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应把握住这一契机,加速中日韩三边和中日双边自贸协定的谈判速度和力度。

  • 标签: 美国优先 贸易保护主义 印度—太平洋战略 中美贸易战 美韩FTA
  • 简介:东北经济从来就没有真正健康过。所谓"曾经的辉煌"不过是由丰厚的资源支撑起来的数量型低效经济。其病态不是塌陷,而是乏力,病灶的核心不是结构,而是体制。从体制上医治乏力,"结构经济学"的"处方"不会有效。以"重振雄风"为目标,单纯地上项目、铺摊子,只能放大已经形成的病态。受内外诸方面条件制约,以解决体制问题为根本实现战略脱困,在整体方略上不能依赖东北自癒,而必须由中央政府通过顶层设计,以消除"管制体制"为突破口,实施"系统救治"。要以中心城市为重心实施政府服务功能重组、以缩减和裁撤机构为重点大幅精官简政、以经济自贸区为规范建立低门槛市场经济体制、以朝鲜半岛为主要方向加强周边环境塑造。产业重点的选择是重工业和农业,而不是轻工业。

  • 标签: 体制性乏力 管制经济 系统救治
  • 简介: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前主要沿铁路交通线呈现“T”字布局。本文采用地区旅游竞争力评价、旅游节点城市流强度测算以及城市规模分析、交通等级和地理区位分析等方法,对东北区域旅游增长极进行评估与等级划分。为了实现东北区域旅游的协同发展,根据点-轴理论,建议未来应该采用“核——主轴”、“星——次轴”、“节——网格”、“点——外链轴”的多层次区域旅游空间发展战略布局和5带、3团的东北区域旅游协同发展体系。

  • 标签: 旅游协同发展 中国东北 点-轴理论 旅游竞争力 城市流强度
  • 简介: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图们江区域经过不断地发展建设已然成为我同东北地区的开发开放前沿窗口、重要门户以及重要通道。“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给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可能,同时对深入推进图们江区域合作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这一大背景下,图们江区域的合作开发应该积极融入到“一带一路”倡议当中,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促进下,使图们江区域成为带动中国东北和整个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引擎。

  • 标签: 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 “一带一路” 路径
  • 简介:成果概况:《以产业整合打造区域竞争力——中国东盟合作战略与广西产业整合》为官锡强教授主持的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立项的经济类规划项目,由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于2012年12月获广西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成果简介:成果第一部分综合述评了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外向型经济与外向型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区域分工与要素流动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分析了中国—东盟合作对广西经济发展的影响.

  • 标签: 区域竞争力 产业整合 东盟合作 成果简介 合作战略 广西
  • 简介:随着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美国政府在推行BIT、FTA协定过程中,将其产业政策的意图反映在BIT、FTA、TPP协定的正本和附件(或负面清单)规范中,表现出产业政策立法导向上的国际协调性特质,立法水平和技术的高透明度、高标准性,立法内容上的以产业技术政策为核心、以产业技术标准政策和产业环境政策作为新关注点。研究美国这些带有国际协调性的产业政策对中国自贸区产业政策立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区域一体化 产业政策 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