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近日,法国政府公布法国劳动法改革法令。这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就任后主导的第一次改革“闯关”,不仅关系法国经济面貌的重塑,更对法国政坛有深远影响。

  • 标签: 法国政府 劳动法 改革 法国总统 法国经济 法令
  • 简介:本文对环境规制引致劳动力再配置的主要路径及其可能产生的社会成本进行了理论梳理,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通过面板VAR模型估计了环境规制带来的劳动力再配置并分析了其宏观含义。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规制引致的劳动力再配置反映为污染部门的就业萎缩和清洁部门的就业扩张,其宏观福利含义表现为潜在的失业风险和社会转换成本。(2)企业进入、退出和在位企业的就业变动是劳动力再配置的主要路径,在环境规制的约束下,企业进入引致的就业创造被显著抑制,在位企业的就业损失明显提升,被规制部门的潜在劳动力需求下降,宏观上存在着因解雇而产生的失业加剧风险。(3)环境规制导致高污染行业再配置劳动力的能力减弱,更多的劳动力再配置将在高、低污染行业间发生,宏观上更容易带来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错配及产生结构性失业。因此,促进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灵活匹配是降低环境规制社会成本,同时推动绿色经济转型所亟需考虑的。

  • 标签: 环境规制 劳动力再配置 就业创造 就业损失
  • 简介: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2013年的调查数据,通过劳动经济学劳动供给理论构建劳动供给模型,实证检验了影响农村老年人劳动参与及劳动供给时间特征的关键变量。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参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与家庭总劳动参与、农业劳动参与呈现显著正相关;养老金水平、户口迁移变量与老人总劳动参与、农业劳动参与呈显著负相关,户口迁移与非农就业劳动参与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中,参保养老保险对老人劳动供给有显著正向促进效用;养老金待遇水平变量对老人劳动供给有显著削弱效应;医疗保险参保变量对老年人劳动总供给时间无显著相关性,对农业劳动供给呈显著正相关,而与非农劳动供给时间呈显著负相关;户口迁移变量对老人劳动总供给时间、农业供给时间有显著削弱作用,对非农就业劳动时间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基于此,文章提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户口迁移政策等政策建议。

  • 标签: 农村 老年人 劳动参与 劳动供给
  • 简介:本文使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运用Tobit模型分析了45周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劳动者的健康、养老保险、个人特征以及家庭特征对其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健康对中老年劳动供给有着显著的影响,健康状况越好,中老年提供的劳动供给时间越长;参加养老保险的比未参加养老保险的中老年人更倾向于参加市场劳动;男性、农业户口以及在婚的中老年人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供给时间,年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呈现倒“U”型;家庭变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老年人的劳动供给。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劳动供给时间 TOBIT 健康 养老保险
  • 简介:农村合作社的合理经营,可以有效解决农村居民就业难问题,帮助企业进行劳动用工管理,避免传统出现'重城市,轻农村'等不良观点,建立科学准确的农村经营管理方式,提高农村劳动用工的有效性。本文主要阐述农村合作社发展现状,分析农村合租社与劳动用工之间的密切联系,探究提升农村合作社劳动用工管理的方法对策,发挥农民劳动力的最大价值,保证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 标签: 农村合作社 劳动用工管理 对策
  • 简介:通过解读新常态的内涵和特点,结合国有企业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新常态视角下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评价体系,并对各子体系的一致性运用判断矩阵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具有可接受的一致性。同时确定了评分在7分以上的国有企业为“新常态视角下劳动关系和谐国有企业”。

  • 标签: 新常态 国有企业 和谐劳动关系 评价指标体系
  • 简介:结婚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工人的工资?本研究基于2013年的中国社会综合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样本选择性偏误来研究已婚员工与未婚员工的工资差异,发现婚姻确实对员工的工资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分位数回归发现,婚姻年限、户口、语言水平、学历、企业特征等是影响员工工资的重要因素,但是婚姻对不同性别的员工工资作用不同。进一步对不同性别的已婚及未婚员工工资差异进行分位数分解显示,婚姻对男性员工产生的工资溢价效应为1.09%~18.21%,而对于女性员工的工资则存在一种"诅咒作用",随着工资收入的增加,这种诅咒作用从9.6%升高至23.1%。

  • 标签: 婚姻 工资溢价 倾向得分匹配 分位数回归 分位数分解
  • 简介: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而制造业服务化水平提高离不开服务劳动收入分配改进.不同行业有基于要素投入结构、技术水平、对外开放度、市场结构和垂直专业化等方面的异质性,从而影响其劳动收入分配效应.从行业异质性角度研究我国制造业服务化与劳动收入占比的关系,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世界投入产出表匹配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制造业服务化投入的不同行业特征对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差别影响.结果显示,制造业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具有行业异质性特征.分行业看,制造业的资本密集度越大、技术水平越高,投入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正向作用越强.同时,开放程度和市场结构等行业异质性因素通过制造业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产生间接影响.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要有效提高劳动收入占比,需注意不同制造业行业投入服务化对劳动收入占比的不同促进作用.提升垂直专业化分工地位,并获取实质分工和贸易利益,是提高劳动收入占比的治本之策.

  • 标签: 制造业服务化 行业异质性 劳动收入占比 要素密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