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林毅夫教授的《新结构经济学》是其长期理论思考、对发展中国家长期观察和研究的结果。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的成果。他对既有发展经济学的反思,是基于对发展中国家发展历史和现实的观察和思考,从而寻求发展经济学的创新,推动或引导发展中国家更快更好地发展。

  • 标签: 结构经济学 发展中国家 发展经济学 应用价值 发展历史 林毅夫
  • 简介: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在18世纪西方国家工业革命发生之前,世界是平的,最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以人均收入来衡量的发展水平差距顶多只有4~5倍。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出现了大分歧。西方国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一日千里;而亚非拉许多国家仍然沿袭着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日显落后,国家实力不振,遂成为西方工业化强权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19世纪以来追求国家独立、民族振兴成为发展中国家社会各界精英的共同梦想。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民族主义风起云涌,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在其几代政治领袖和全国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迎来了民族解放和政治独立,开始追求自己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中国家无不希望早日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和发达国家并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 标签: 结构经济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 最不发达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 西方国家 发展中国家
  • 简介:在中国飞速发展的现在,产业结构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战略问题,本文通过中美对比窥探中国产业存在的第三产业过小、产业效率低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 标签: 产业结构 中美现状 饼形图
  • 简介:结构经济学在理论上揭示了发展中国家政府引领产业结构变动的可能性。本文构造了中国省级官员与四位数制造业产业结构变动相匹配的面板数据,系统分析省级官员对辖区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1998—2007年间,平均而言,省委书记省长在短期内能引领辖区产业结构变动;其引领效应随任期增加而下降。本文的发现是相当稳健的,揭示了产业结构变动在短期可以靠官员,在长期主要靠市场。

  • 标签: 地方官员 结构变动 新结构经济学
  • 简介:技术选择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显著影响,将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动力.本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统计数据,在测度技术选择系数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技术选择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中国的整体产业发展技术不断进步,带来资本深化和产值增加,进而导致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其中技术选择系数对行业人均产值具有正向影响,并且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伴随着技术选择的准确越来越快.这说明了合适的技术选择将会较大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但是技术选择路径是自主创新还是技术引进还需进一步关注.

  • 标签: 技术选择 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 作用机理 资本深化 Shift-Share模型
  • 简介:文化消费在引导和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对产业结构升级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探讨文化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实证分析文化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都表明:文化消费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其作用的大小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正相关。

  • 标签: 文化消费 文化产业 产业结构升级
  • 简介:中国产业转型与升级是近十年来中国政府与经济学者一直积极呼吁和倡导的方向。但事实上,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升级现象在2008年之前一直不明显.而在2009年之后.逐步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流。中国产业转型与升级的主要推动力依然是市场自身力量.政府政策起到助推作用。从制度因素看.政府推动经济结构改革与升级的工作方向.只能是户籍农地改革和人民币联系汇率机制改革。

  • 标签: 经济结构转型 中国政府 汇率机制改革 经济结构改革 产业转型 2009年
  • 简介: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政府发展战略通过劳动力市场影响收入分配的机制。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将减少劳动力需求,进而降低均衡工资和劳动者收入,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当政府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时,收入分配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持续下降。当政府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时,经济发展可能停滞,收入分配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且稳态收入不平等程度高于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下,城市化所需时间也更长。

  • 标签: 发展战略 产业结构 收入分配
  • 简介:近期,结构性减税如同楼市限购、中小企业融资难、美国降级、欧债危机等财经热词一样引人关注,而这些热词背后反映的是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结构性减税”一词首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来,中央文件称,“我国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行结构性减税……”。由于结构性减税这一创新性的提法,在现有经济学词典上并无解释,由此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结构性减税”进行了大量的解读和探讨,并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分歧。

  • 标签: 结构 企业融资 经济环境 经济工作 财政政策 经济学
  • 简介:基于马克思历史唯物史观对“人本”的判断并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广义劳动价值观、企业契约理论以及产权理论,可将“以人为本”的思想注入到企业“资本丛林”划分体系,形成企业人本资本结构体系。通过对中国制造行业450家上市公司会计报告作为截面样本数据进行数理证明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企业人本资本结构较大的存在价值,企业人本资本结构优化程度决定了企业经济的发展程度。

  • 标签: 人本资本结构 人力资本 组织资本 关系资本 物力资本
  • 简介:本文从市场微观结构层面研究了买卖价差和股权结构之间的关系,引入股权激励和B、H股因素,选取2006午至2010年上证180指数成分股作为研究标的。研究表明,公司内部人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增加了买卖价差,并且机构投资者的影响更大,股权转让会导致买卖价差上升。股权激励在长期中能够降低买卖价差,但是在牛市行情中作用不明显。发行B、H股产生的市场分割和信息非对称会提高A股的买卖价差。

  • 标签: 股权结构 买卖价差 信息非对称 贝叶斯Gibbs抽样
  • 简介:本文提出企业治理结构选择的理论模型,比较了民主与集权两种治理结构对于公司业绩的影响,认为治理结构的选择依赖于公司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在创业阶段,集权的治理结构更有效率,但要求兼作经理人的创业者有充足的资金。若资金不足,由于经理人控制权寻租和小股东投票权损失,公司面临较高的融资成本,作为补偿,要求经理人的商业能力要显著高于经理人市场的平均水平,即经理人能力同自有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可相互替代。本文还应用指数化期权定价方法给出了小股东投票权损失估值,结果表明,经理人市场平均商业能力提高越快,投票权损失越大。

  • 标签: 控制权收益 创业者 民主与集权
  • 简介:本文通过对生产者和要素供给者的双重优化动机分析,开发出一个能够付诸定量测算的最优名义产出增长率模型。基于该模型对1992—2009年中国最优产业结构的测算结果显示,最优名义产出增长率模型成功地量化了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重大事件对实际产业结构偏离最优产业结构程度的影响。该模型所涉及的定量分析指标,能为中国政府在制定和调整产业结构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提供切实可操作的产业政策工具。更多还原

  • 标签: 最优产业结构 最优增长率 随机贴现因子
  • 简介:本文针对建筑物的框架、框剪结构工程中存在常见的填充外墙渗漏水通病问题,结合施工技术工作经验,从材料质量、砌筑施工、粉刷、装饰饰面施工、温度裂缝及不均匀沉降、构造不当等多方面因素,探讨其渗漏原因,并提出了具体防治措施。

  • 标签: 轻质 填充墙 渗漏原因 通病防治
  • 简介: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基于1978~2010年期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主要结论:产业结构合理化冲击表现出弱逆周期性,从长期来看,经济波动的“坏日子”正好是产业结构进行合理化调整的“好日子”,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对经济波动具有“熨平效应”;高级化冲击则呈强顺周期性,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均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短期影响更为显著。

  • 标签: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 经济波动 动态影响 面板VAR模型
  • 简介:本文在构建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水平和贸易结构衡量指标的基础上,衡量了东北地区FDI技术水平和贸易结构,并利用EG两步法和边界检验法对东北地区FDI技术水平与贸易结构的协整关系进行了检验。结论认为,东北地区FDI来源地分布结构对FDI技术水平有显著影响;东北三省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差异明显;在东北三省中,辽宁省出口贸易品综合技术水平相对更高,而黑龙江省和吉林省进口贸易品综合技术水平相对更高;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东北地区FDI技术水平与贸易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存在协整关系,且变量之间的正向作用关系非常显著。

  • 标签: FDI技术水平 贸易结构 协整关系 边界检验
  • 简介:本文在对甘肃省财政支出总量分析的基础上,对甘肃省财政支出中民生项目的支出现状及变化作了详细的分析,基于改善民生的角度提出了相关调整与优化的思路,以此解决财政支出结构存在的问题,寻求支出结构优化调整的策略,以求达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的.

  • 标签: 民生财政 财政支出结构 政府职能
  • 简介:我国是劳动力大国,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本文根据目前我国经济所处的特殊时期及就业现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就业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当前我国失业问题主要是由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就业结构转换滞后造成的。因此,本文提出要彻底改善我国的就业状况,就必须从根本上采取有效措施,具体包括: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一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内部吸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方式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劳动力吸纳能力强的第三产业,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大劳动力的就业机会;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等。

  • 标签: 产业结构升级 结构偏离度 劳动力转移 就业
  • 简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客观认识我国不同产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特征及规律,并识别出主要影响因素。为此,选择了农业、工业、建筑、交通、商业、能源六个主要的化石能源消费行业,在估计了各行业1996~2009年化石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的基础上,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对CO2排放进行分解,重点考察了产业结构调整效应以及在不同产业内的相对贡献。研究结论表明:六大产业排放的温室气体从1996年的28.13亿吨以年均6.5%的速度增加,2009年排放量增至64.1亿吨,占当年全国和全球化石能源相关的CO2排放的83%和21%;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是能源、工业和交通业;产出规模扩张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调整、部门能源效率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不足以抵消产出规模效应,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系数效应也减缓了温室气体排放,但影响程度很小。农业和能源部门经济比重的下降有效减缓了温室气体排放,未来产业政策的设计应以控制工业经济规模和比重为重点,同时要结合其他行业的能源效率改善和能源结构优化等途径,共同推动温室气体减排。

  • 标签: 产业结构效应 生产性行业 温室气体 KAYA等式 对数平均迪氏分解
  • 简介:钢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钢柱、钢梁、楼梯的吊装、测量校正、连接、压型钢板的铺设等工序,但在钢结构施工的同时往往要穿插土建、机电等部分的施工。因此,钢框架结构的施工必须与土建等其他单位进行密切配合,做到统筹兼顾,才能高效、高质地完成施工任务。

  • 标签: 土建工程 钢框架结构 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