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简政放权,是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头戏。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明确提出:“必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这是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要继续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披荆斩棘向前推进”,喊出了严厉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的“强声音”。四年来,简政放权问题之所以一直被中央政府狠抓不放,与其说是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问题之重要,毋宁说是因其复杂、艰巨。

  • 标签: 隐性腐败 政府工作报告 简政放权 服务改革 放管结合 中央政府
  • 简介: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环,村干部是推进乡村治理的灵魂。近些年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催生并扩大了农村寻租空间。作为行政权力的末梢,村干部利用手中的行政权力设租、寻租,形成新的乡村治理难题——村干部腐败治理。治理理论的法治、责任、有效、合法性以及信息透明性等基本价值理念与村干部廉政建设的内在契合性,为推进村干部腐败治理的路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治理理论 村干部腐败 多元主体 协同治理
  • 简介:行为粘性为切入点,将被动性的行为粘性作为企业被逼捐的学理表征,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3~2012年慈善捐赠的面板数据,且基于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多重稳健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捐赠行为存在压制性并呈现明显的粘性.研究发现,随着市场化程度提高及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协调性趋好,这种粘性会逐渐减弱,企业捐赠受到的逼迫性亦变小.此外,实证结果还显示,为增强合法性,民营、违规、与消费者直接接触及竞争压力大的企业,总体而言会接受捐赠的逼迫性要求,此时企业捐赠的粘性更为显著.

  • 标签: 企业捐赠 粘性 合法性
  • 简介:在对关系行为、偏离行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界定了关系偏离行为的概念。通过对30家组织管理者的访谈、4个大型数据库相关文献的整理,运用扎根理论提炼并确定了核心范畴和主范畴,构建了关系偏离行为的结构模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开发了关系偏离行为量表,确定了关系偏离行为包括关系贿赂行为、非常关联交易行为和关系同盟行为3个维度。最后,探讨了关系偏离行为产生的主因、与工作场所偏离行为和非道德行为的区别、研究贡献、研究局限和展望等。

  • 标签: 关系偏离行为 概念界定 量表开发
  • 简介:以知识团队为调研对象,探索性地构建"双元领导-团队双元行为-团队创新绩效"的过程模型,揭示双元领导对团队创新的影响效果,同时以传统性和环境动态性作为调节变量,探析双元领导的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双元领导对团队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团队双元行为部分中介双元领导对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传统性在双元领导与团队创新绩效关系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环境动态性在双元领导与团队创新绩效关系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 标签: 双元领导 团队创新绩效 团队双元行为 环境动态性 传统性
  • 简介:通过208份有效样本,整合自我归类和内在动机理论,探讨谦卑型领导对经理人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谦卑型领导不仅正向影响经理人反馈寻求行为,还完全通过内部人地位认知和风险承担意愿的中介作用对经理人反馈寻求行为产生正向影响;此外,内部人地位认知和风险承担意愿在谦卑型领导与经理人反馈寻求行为的关系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即谦卑型领导通过提升经理人内部人地位认知促进其对风险承担意愿的形成,进而影响反馈寻求行为。研究结果首次从谦卑型领导视角探索下属反馈寻求行为的影响因素和诱发机制,为组织反馈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 标签: 谦卑型领导 内部人地位认知 风险承担意愿 反馈寻求行为
  • 简介:为了探讨在线旅游网站潜在消费者的采纳前阶段行为,以创新抵制理论为基础,从创新传播和创新采纳者的视角,引入负面口碑和变革抵制倾向,构建了在线旅游网站潜在消费者采纳行为模型。结果表明,负面口碑和变革抵制倾向是影响潜在消费者对在线旅游网站产生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且功能障碍和心理障碍均会对潜在消费者使用在线旅游网站的意向产生负向影响。

  • 标签: 创新抵制理论 在线旅游网站 创新采纳前阶段行为 泰国
  • 简介:顾客与品牌具有多元情感关系,如满意、依恋和认同等。三种情感关系的形成与消费者把品牌视为不同的对象有关,并且对消费者行为具有差异化的、交互补充的影响。通过对某体验型产品的顾客研究发现,品牌依恋与顾客持续购买行为有显著性关系,消费者品牌依恋是满意感与消费者持续购买行为的有益补充,当满意度低时,品牌依恋会对持续购买行为起补充强化作用;品牌认同与顾客口碑传播行为有显著性关系,消费者品牌认同是满意感与消费者口碑传播行为的有益补充,当满意度低时,品牌认同会对持续购买行为起补充强化作用。

  • 标签: 品牌 顾客情感 满意 依恋 认同
  • 简介:用户在线评论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产品或选择服务决策中最为关注的因素。现有研究多集中于用户在线评论的解释内容,没有对在线评论解释类型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进行研究。为此,本文通过三个实验,研究在线评论解释类型对在线评论感知有用性及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探讨了上述影响的边界条件。结果发现,正面解释类型对在线评论感知有用性有正向影响,负面解释类型对在线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不显著。对搜索品而言,解释行为的在线评论与消费者评论感知有用性呈正相关关系;对体验品而言,解释反应的在线评论与消费者评论感知有用性呈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时间距离可以调节解释类型与产品类型对在线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对于搜索品,时间距离近时,相较于解释反应的在线评论,消费者对于解释行为的在线评论的感知有用性更高;而对于体验品,时间距离远时,相较于解释行为的在线评论,消费者对于解释反应的在线评论的感知有用性更高。本研究为口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且在实践中有助于电商有针对性地引导用户在线评论的内容,增强在线评论内容对其他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从而提高电商的销量。

  • 标签: 解释类型 评论感知有用性 消费者购买决策 解释水平理论 时间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