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为深入理解独立董事在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治理功用,并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理论借鉴,运用双重委托代理理论对独立董事治理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方面为监督CEO而提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比例,CEO会越不愿意与董事会共享公司内部信息,使得独立董事难以直接降低第1类代理成本;另一方面,为监督大股东侵占而必须进行的独立董事"独立化"有可能在抑制第2类代理问题的同时,削弱大股东治理机制的有效性,诱发严重的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间接增加第1类代理成本。

  • 标签: 双重委托代理 独立董事 信息不对称 大股东治理
  • 简介:在工程建设、设备采购、服务采购中,投标人委托代理人代为投标工作是招投标工作中经常性的业务之一。投标人如何委托代理人这是操作中的实际问题,笔者结合法律服务实践案例,就招标代理中的授权委托谈谈粗浅的看法。

  • 标签: 招标代理 授权 招投标工作 设备采购 代理人 投标人
  • 简介:当前电信套餐产品设计体系杂乱无序,跟随效仿趋之若鹜,导致产品替代周期缩短,电信套餐产品价值降低,管理混乱不堪。深化电信套餐产品管理,延长产品替代周期成为运营商亟待解决的关键性课题。据此,本文以产品替代理论为基础,探讨电信套餐管理的有效策略与途径。

  • 标签: 套餐体系 产品替代度 交叉弹性 顾客让渡价值 边缘化客户
  • 简介:<正>当前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主要目标模式是建立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以明晰的产权关系激发企业的活力。考察上述三种模式,每一组织结构中都存在着类似股份有限公司中的代理关系,因此,研究企业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的代理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在该过程中,旧体制的层级制约束被打破,新的市场约束还没有建立,对代理人(经理人员)的监控出现了空缺,从而引发了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或低效率运行的普遍现象,若不及时采取适当的手段加以控制和防范,很可能造成新的改革流于形式或旧体制“复归”。

  • 标签: 风险防范 企业股份制 败德行为 代理人 经理人员 改造过程
  • 简介:近年来,我国工程项目招标代理发展迅速,但其提供的咨询服务存在诸多问题.质量评价是激励与约束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缺少可行有效的咨询服务质量评价方法.运用项目利益相关者理论识别工程项目招标代理咨询服务的质量评价主体,通过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构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对于强化招标代理单位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招标代理 咨询服务 质量评价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简介:本文从移动代理和智能电子商务的概念出发,通过研究两者的相互关系,提出使用代理技术的电子商务概念模型和一个以Aglet为代理平台的网上交易系统的实现模型。最后对移动代理在电子商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移动代理 智能电子商务 代理技术
  • 简介:针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风险投资者角度出发,基于委托代理关系建立了风险投资家激励契约模型。与传统的激励契约模型相比,该模型考虑了风险投资家对风险投资基金注入一定比例的个人资本金而持有股份,并引入了风险投资者可观测变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增加了风险投资家的激励强度,提高了风险投资者的期望收入,还有助于风险投资者选择高能力的风险投资家和激励其在签约后努力工作。这些结果有益于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并为风险投资者建立合理的激励契约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风险投资家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激励契约
  • 简介: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假设,提出两个基本约束框架.按信息对称与不对称约束形式,以合约参数为控制变量讨论固定支付与比例分担的成本分析.以商业折扣和广告费用为控制变量,按基本约束框架建立制造商的目标利润优化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计算适应度函数,实证成本控制效果,并进行分析和评价.

  • 标签: 委托代理 成本控制 比例分担 利润优化
  • 简介:构建中立、竞争与合作3种同质双代理人模型,分析最优解与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并对比得各模型的适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统一双代理人模型,并将其扩展到多代理人和多目标情形。研究表明:代理人最优努力程度、委托人最大收益与代理人产出系数、代理人间关系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单位努力成本、市场波动影响呈负相关关系;同时竞争和合作关系总优于中立关系,竞争和合作关系的委托人最大收益大小关系根据激励效用而变化;双代理模型的结论在多代理人情况下仍然适用。

  • 标签: 委托代理理论 多代理人 代理人关系 契约设计 统一模型
  • 简介:本文以《关于实施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颁布为“自然实验”,研究资本市场对股利税调整的反应以及股利税调整对公司治理问题的影响。研究发现,政策颁布期间资本市场有显著为正的市场反应;相对而言,现金分红水平预期提升较大的公司市场反应显著较好;高管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累计超额收益率越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累计超额收益率越低。这些结果表明,《通知》将提高现金分红的预期水平,从而缓解高管与股东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但却加剧了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间的代理问题。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分红与代理问题的文献,也为中国股利税改革提供了借鉴。

  • 标签: 股利税差别化 市场反应 预期分红 高管及大股东持股 代理问题
  • 简介:将企业效率作为研究视角,以我国钢铁上市企业2002~2008年数据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通过引入能源消耗这一重要投入变量,考察了我国钢铁上市企业在此期间内技术效率变化状况,并结合我国钢铁产业特征,探讨了企业规模、财务杠杆、代理成本及股权结构等因素对企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得益于钢铁企业对节能的重视,吨钢综合能耗显著降低,使得能耗的弹性系数与产出表现出不显著的正相关;产能过剩、投资过度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资本利用效率低下;企业规模与企业效率呈倒U型关系,说明钢铁企业存在最优规模区间,财务杠杆与企业效率显著负相关,代理成本、流通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效率显著正相关。

  • 标签: 能源消耗 代理成本 股权结构 企业效率 S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