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miRNA-145(miR-145)、miRNA-21(miR-21)和miRNA-197(miR-197)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四川省泸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5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6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miR-145、miR-21和miR-197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其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45、miR-21和miR-197单独及联合诊断NSCLC的效能。结果NSCLC组miR-145相对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1.05±0.40比1.38±0.44,t=-4.326,P<0.01),miR-21、miR-197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37±0.89比0.83±0.25,4.42±0.75比1.10±0.33,均P<0.01)。NSCLC组中,TNM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清miR-21和miR-197相对表达量均高于Ⅰ~Ⅱ期患者(均P<0.01),腺癌患者miR-145相对表达量高于鳞状细胞癌患者(P<0.01),淋巴结转移患者miR-21相对表达量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miR-145、miR-21、miR-197单独诊断NSCLC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95% CI 0.795~0.907)、0.868(95% CI 0.812~0.938)、0.857(95% CI 0.801~0.913),诊断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4、2.03、2.98;采用最佳截断值进行诊断时,单独检测灵敏度最高的是miR-145(83.76%),特异度最高的是miR-21(87.63%);三者联合检测时AUC为0.939(95% CI 0.904~0.965),诊断灵敏度为91.58%,特异度为79.86%。结论miR-145、miR-21、miR-197相对表达量与NSCLC患者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可能成为辅助诊断NSCLC的标志物,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和灵敏性。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微RNAs miRNA-145 miRNA-21 miRNA-197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miRNA-146a、miRNA-155和miRNA-186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58例)与死亡组(21例);另选择同时段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标本,分离血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测定外周血miRNA-146a、miRNA-155和miRNA-186表达。结果重症肺炎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态Ⅱ(APACHE Ⅱ)评分[(18.54±2.83)分]高于对照组[(3.18±0.57)分](t=41.37,P < 0.05)。重症肺炎组外周血miRNA-146a相对表达量(0.32±0.07)低于对照组(1.08±0.21),而miRNA-155相对表达量(2.54±0.46)和miRNA-186相对表达量(3.16±0.38)均高于对照组[(0.42±0.09)、(0.89±0.17)](t=30.07、35.16、43.08,均P < 0.001)。死亡组外周血miRNA-146a相对表达量(0.25±0.68)低于存活组(0.59±0.12),而miRNA-155相对表达量(3.97±0.78)和miRNA-186相对表达量(5.23±0.86)均高于存活组[(0.89±0.21)、(1.52±0.23)](t=19.11、27.69、30.29,均P < 0.001)。APACHE Ⅱ评分与miRNA-146a呈线性负相关(r=-0.75,P=0.015),而与miRNA-155和miRNA-186呈线性正相关(r=0.82、0.70,P=0.002、0.021)。重症肺炎诊断中,miRNA-146a灵敏度为72.34%,特异度为62.50%;miRNA-155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62.96%;miRNA-186灵敏度为66.67%,特异度为48.65%。结论外周血miRNA-146a在重症肺炎中低表达,而miRNA-155和miRNA-186在重症肺炎中高表达,且miRNA-146a、miRNA-155和miRNA-186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肺炎 微RNAs 表达 预后 早期诊断 治疗结果 炎症反应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NA-133b(miR-133b)和miRNA-150(miR-150)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30例NSCLC患者,收集患者术前清晨空腹外周血10 ml以及术后新鲜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3 cm)、正常肺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以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清晨空腹外周血10 ml。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及NSCLC患者各组织中miR-133b、miR-150的相对表达量。分析NSCLC患者血清miR-133b、miR-150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miR-133b、miR-150诊断NSCLC的效能。结果NSCLC患者中,miR-133b在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5±0.17、0.68±0.11、0.69±0.12,癌组织中miR-133b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均P<0.01);miR-150在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9±0.14、1.13±0.13、1.09±0.12,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miR-150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P=0.051),癌组织中miR-150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肺组织(t=3.06,P=0.003)。NSCLC患者血清miR-133b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低(0.43±0.11比0.55±0.16,t=3.68,P<0.05),miR-150相对表达量较健康对照组高(1.14±0.13比1.04±0.12,t=-3.18,P<0.05)。NSCLC患者血清中miR-133b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03),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TNM分期均不相关(均P>0.05)。NSCLC患者血清中miR-150表达水平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不相关(均P>0.05)。根据ROC曲线,NSCLC患者血清中miR-133b、miR-150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726,二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11。结论NSCLC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miR-133b表达水平均降低,miR-150表达水平均升高,二者在NSCLC患者的癌组织与血清中的表达趋势一致。miR-133b可能与NSCLC的恶性程度和侵袭、转移有关。miR-133b、miR-150可能成为诊断NSCLC的分子标志物,二者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更高。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微RNAs miRNA-133b miRNA-150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miRNA-9-5p(miR-9-5p)、miRNA-21-5p(miR-21-5p)和miRNA-3923(miR-3923)对子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0例子宫颈癌患者(子宫颈癌组)和同期100名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结合探针杂交检测子宫颈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和健康对照者子宫颈脱落细胞中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的表达水平,以Ct值≤40个循环为HPV E6/E7阳性。取3例子宫颈癌患者与3名健康对照者血清样本,采用微RNA(miRNA)Array检测384个miRNA基因表达量,并进行差异miRNA表达筛选及聚类分析,采用qRT-PCR对筛选的miRNA进行验证。绘制最终筛选的各miRNA及HPV E6/E7单独或联合诊断子宫颈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诊断子宫颈癌效能。结果100例子宫颈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中,HPV E6/E7阳性65例(65%);100名健康对照者子宫颈脱落细胞HPV E6/E7均为阴性。3例子宫颈癌患者与3名健康对照者血清样本中发现248个差异表达的miRNA,经聚类分析鉴定出前16个调控异常miRNA。经qRT-PCR验证,确认在健康对照组和子宫颈癌组中miR-9-5p、miR-21-5p和miR-3923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选取三者用于后续子宫颈癌的诊断。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PV E6/E7阳性子宫颈癌组miR-9-5p、miR-21-5p和miR-3923表达水平均增高(均P<0.05),HPV E6/E7阴性子宫颈癌组miR-21-5p和miR-3923表达水平均增高(P=0.008和P=0.038);HPV E6/E7阳性组3个miRNA表达水平均高于HPV E6/E7阴性组(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miR-9-5p、miR-21-5p和miR-3923单独诊断子宫颈癌时,miR-3923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0.843),特异度也最高(82%,截断值为2.88);miR-21-5p的灵敏度最高(85%,截断值为4.08);3个miRNA联合诊断子宫颈癌的AUC(0.924)和灵敏度、特异度(85%、94%,截断值为4.04)均高于单一指标。HPV E6/E7单独诊断的AUC为0.766,miR-9-5p、miR-21-5p、miR-3923分别联合HPV E6/E7的诊断效能进一步增高,AUC分别为0.914、0.848和0.932;四者联合的诊断效能最高,AUC为0.942。结论miR-9-5p、miR-21-5p和miR-3923可能有助于子宫颈癌诊断。

  • 标签: 宫颈肿瘤 微RNAs 乳头瘤病毒E6蛋白质类 乳头瘤病毒E7蛋白质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淫羊藿素调控miRNA-329(miR-329)、miRNA-1236(miR-1236)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2.5、5.0、10.0、20.0、40.0 μmol/L淫羊藿素处理肝癌细胞株HepG2,对照组仅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培养36 h后采用CCK-8法检测淫羊藿素对HepG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细胞增殖率。使用400 μg/L甲胎蛋白(AFP)处理HepG2细胞0、12、24、36、48、60 h后,CCK-8法检测AFP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构建AFP-3'UTR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mirGLO-AFP-3'UTR质粒,将pmirGLO空白载体质粒、pmirGLO-AFP-3'UTR质粒及miR-329或miR-1236的模拟物或抑制剂、相应的模拟物的对照质粒(NC)、相应的抑制剂的对照质粒(INC)分别共转染HepG2细胞,培养24 h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329和miR-1236对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分别检测淫羊藿素对HepG2细胞AFP、miR-329和miR-1236表达的影响。使用miR-329、miR-1236的模拟物和抑制剂分别转染HepG2细胞,检测miR-329、miR-1236对AFP水平的影响。结果2.5、5.0、10.0、20.0、40.0 μmol/L淫羊藿素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80.4±2.3)%、(73.2±1.6)%、(51.7±3.3)%、(38.2±4.6)%、(29.5±4.3)%和(94.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65,P<0.01);不同浓度淫羊藿素组HepG2细胞增殖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淫羊藿素对HepG2细胞的IC50为10 μmol/L。2.5、5.0、10.0、20.0、40.0 μmol/L淫羊藿素组和对照组AFP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3±0.06、0.69±0.02、0.53±0.07、0.45±0.01、0.33±0.07和1.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67,P<0.01);不同浓度淫羊藿素组AFP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00 μg/L AFP作用HepG2细胞0、12、24、36、48、60 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02±5)%、(138±13)%、(186±24)%、(260±12)%、(311±15)%、(34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483,P<0.01);AFP作用不同时间分别与0 h细胞增殖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淫羊藿素均能够促进miR-329和miR-1236表达(均P<0.01)。miR-329和miR-1236模拟物与AFP-3'UTR共转染后,荧光素酶活性均降低了约40%;miR-329、miR-1236抑制剂与AFP-3'UTR共转染后,荧光素酶活性均增加约1.5倍。miR-329和miR-1236均可降低AFP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P<0.05)。结论淫羊藿素体外通过增加miR-329和miR-1236表达,促进miR-329、miR-1236与AFP-3'UTR的结合,抑制AFP 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活性,抑制AFP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 标签: 肝肿瘤 微RNAs 淫羊藿素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NA-146a(miR-146a)、miRNA-196a2(miR-196a2)和miRNA-499(miR-49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4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175例(肝细胞癌组)及同时期门诊体检的302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两组外周血中miR-146a、miR-196a2和miR-499基因分型的分布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3个miRNA的基因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基因型与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研究miR-146a基因多态性与人口学因素及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肝细胞癌组miR-146a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CC、CG、GG基因型分别为52例(29.7%)、86例(49.1%)、37例(21.1%),对照组分别为137名(45.4%)、135名(44.7%)、30名(9.9%),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3,P<0.05);两组间miR-196a2和miR-499各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51,P=0.776;χ2=0.05,P=0.97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iR-146a基因型共显性模型中,与CC基因型相比,CG基因型(OR=1.96,95% CI 1.13~3.41,P=0.017)和GG基因型(OR=3.30,95% CI 1.85~5.89,P<0.01)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升高;在显性模型中,与CC基因型相比,CG+GG基因型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升高(OR=1.97,95% CI 1.33~2.93,P=0.001);在隐性模型中,与CG+GG基因型相比,GG基因型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升高(OR=2.43,95% CI 1.44~4.11,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miR-196a2和miR-499基因型共显性、显性及隐性模型中,各基因型间肝细胞癌发生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的肝细胞癌患者中,miR-146a的CG和GG基因型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分别是CC基因型的2.02倍(95% CI 1.06~5.07)和3.12倍(95% CI 1.66~10.07),CG+GG基因型是CC基因型的1.91倍(95% CI 1.85~3.38),GG基因型是CG+GG型的1.54倍(95% CI 1.15~6.08);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或无HBV和HCV感染的肝细胞癌患者中,未发现miR-146a基因多态性增加肝细胞癌发生的风险。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iR-146a多态性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肿瘤家族史、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miR-146a的GG和CG基因型增加肝细胞癌尤其HBV感染患者的遗传易感性;miR-196a2和miR-499单核苷酸多态性未增加肝细胞癌的发生风险。

  • 标签: 癌,肝细胞 微RNAs 多态性,单核苷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苷酸(miRNA)-21和miRNA-4534水平变化及其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肺腺癌患者14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测定血清miRNA-21和miRNA-4534相对表达量。比较两组血清miRNA-21和miRNA-4534相对表达量,不同病理特征肺腺癌患者血清miRNA-21和miRNA-4534相对表达量;miRAN-21高表达和miRNA-21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时间;miRNA-4534高表达和miRNA-4534低表达患者总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血清miRNA-21相对表达量(3.27±0.87)和miRNA-4534相对表达量6.74±1.56均高于对照组(1.00±0.01、1.02±0.02)(t=20.07、36.64,均P < 0.05)。不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部位和肿瘤直径血清miRNA-21和miRNA-4534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Ⅲ~Ⅳ期肺腺癌患者血清miRNA-21相对表达量(4.45±1.05)高于Ⅰ~Ⅱ期1.92±0.53,且淋巴结转移4.97±1.2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1.34±0.60(t=17.53、23.48,均P < 0.05)。血清miRNA-4534相对表达量Ⅲ~Ⅵ期(8.97±1.85)高于Ⅰ~Ⅱ期(4.48±1.09),且淋巴结转移9.65±1.3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3.78±0.91(t=17.17、30.59,P < 0.05)。miRNA-21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时间[(18.37±4.35)个月]短于miRNA-21低表达患者[(29.93±3.24)个月](t=18.45,P < 0.05)。miRNA-4534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时间[(17.56±4.21)个月]短于miRNA-4534低表达患者[(30.43±3.63)个月](t=19.97,P < 0.05)。结论肺腺癌患者血清miRNA-21和miRNA-4534高表达,且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 标签: 腺癌,细支气管肺泡 核糖核苷酸类 基因表达 聚合酶链反应 肿瘤分期 淋巴转移 预后
  • 简介:摘要miRNA-27a(miR-27a)是miR-23a-27a-24基因簇的一员,在胃癌中表达异常。miR-27a通过调控SFRP1、PHLPP2、BTG2、SOCS6、FOXO1等抑癌基因,在胃癌细胞的上皮间质化、增殖、微环境、化疗药物耐药性方面起重要作用。同时,miR-27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胃癌也成为了近年的研究热点,更全面地探索miR-27a与胃癌的关系有望在胃癌治疗中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文章就miR-27a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胃肿瘤 miRNA-27a 靶基因 抗药性,肿瘤 上皮间质化 多态性,单核苷酸
  • 简介:摘要鼻咽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位置隐蔽且在早期临床不容易发现,发现时大多数已经是中晚期。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段长约为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分子。miRNA可以靶向调控多种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随着国内外对miRNA深入研究,肿瘤特异性miRNA成为治疗鼻咽癌的新靶点和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本文主要从分子生物学特性来综述miRNA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诊治和预后评估、放疗耐药中的研究现状。

  • 标签: 鼻咽癌 miRNA 综述
  • 作者: 徐桂娜 王红梅 崔彩霞 张瑕 曾凡胜 秦志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益阳市环洞庭湖血吸虫与病原生物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湖南益阳 413002 ,湖北省江陵县血吸虫病防治所 43410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合作中心 科技部国家级热带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25
  • 简介:摘要目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日本血吸虫童虫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鉴定已知miRNA的表达水平,预测分析miRNA靶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体外制备日本血吸虫童虫,提取童虫的总RNA构建文库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采用DEGseq R语言包,结合perl脚本进行miRNA表达量的差异分析;分别利用miRanda、Blast软件和KEGG数据库对差异miRNA进行靶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预测。结果构建文库中,日本血吸虫童虫表达的miRNAs与最新miRBase数据库比对结果显示,共有38 483条匹配序列,鉴定到已知miRNA 60个;其中,sja-miR-125b表达量最高,其次为sja-miR-61、sja-miR-71a、sja-miR-36-3p和sja-miR-10-5p,上述5种miRNA表达量占总miRNA的91%(3 263/3 585)。共预测到靶基因7 176个,基因功能集中在核苷酸转移酶活性、细胞氮复合代谢、分子功能、生物学过程、生物合成、等离子体膜及蛋白质成熟;功能富集分析显示,高表达的miRNA主要参与致病过程、生物进展及多条代谢途径通路。结论日本血吸虫童虫显著表达的miRNA参与了血吸虫分化、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代谢途径调节,为研究血吸虫发育调控机制及新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血吸虫,日本 微小RNA 高通量测序 靶基因
  • 简介:摘要卵巢癌是导致女性死亡的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和预防十分复杂。因此,用于疾病预测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均是迫切需要的。miRNA是一种短链、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分子,主要通过在转录后水平上降解或抑制靶基因从而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分化、代谢和凋亡。有研究结果已证实miRNA可作为潜在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癌症的生物标记物;同时,与肿瘤相关的miRNA通过调控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在卵巢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讨了miRNA作为卵巢癌早期预防或检测、预后的诊断和治疗靶点的生物标志物的作用,对miRNA在卵巢癌患者中未来的临床应用提出了展望。

  • 标签: 微小RNA 卵巢癌 诊断 预后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内参基因U6和Cel-miR-39用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微小核糖核酸(miRNA)定量检测的可行性,并初步用于脑脊液miRNA定量检测分析。方法本研究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常规脑脊液检测后保存的标本,根据最终诊断依据纳入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6例、病毒性脑膜炎患者34例。提取其脑脊液标本miRNA,采用TaqMan探针法检测miRNA的表达水平。采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分析内参基因miRNA的稳定性,采用2-ΔCt方法计算靶标miRNA的相对表达量。标本重复检测的一致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靶标基因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70份脑脊液标本中,U6检测的循环阈值(Ct)为(30.40±3.30)个循环,表达丰度较低,Cel-miR-39检测的Ct值为(21.49±0.70)个循环,表达丰度适中。内参和靶标基因miRNA在重复样本检测中一致性均较好(r>0.931, P<0.001)。根据3种软件分析结果,Cel-miR-39在70份脑脊液标本中表达稳定性更高,更适合作为脑脊液miRNA检测的内参基因。以Cel-miR-39为内参,靶标基因miR-126-3p(1.13±0.41比3.34±0.82, t=2.452, P=0.016)、miR-130a-3p(0.56±0.10比2.59±0.70, t=2.960, P=0.004)和miR-151a-3p(0.64±0.25比2.11±0.33, t=3.536, P=0.001)在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病毒性脑膜炎组。结论Cel-miR-39可作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miRNA定量检测的标准内参,脑脊液中miR-126-3p、miR-130a-3p和miR-151a-3p的相对表达量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之间存在差异。

  • 标签: 结核 脑膜 脑脊髓液 微RNAs 参考值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仍然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外泌体是直径为40~100 nm的微小囊泡,内含蛋白质、脂质和核酸,作为信息物质交换的转运载体,在调控生物分子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中起重要作用。HCC外泌体功能包括胞间信息交换、新血管生成、癌细胞转移与多药耐药等,可介导微小RNA(miRNA)转化以调控肿瘤进展的微环境,进而影响癌细胞的病理生理学行为。外泌体源性miRNA可用于HCC监测或为早期诊断潜在特异标志物,且可作为HCC治疗靶目标,具有开发应用前景。现综述HCC外泌体源性miRNA研究的新进展。

  • 标签: 癌,肝细胞 诊断 靶向治疗 外泌体 微小RNA
  • 简介:摘要miRNA是一种性质稳定的小分子RNA,在动物、植物内大量表达,可通过与目的mRNA的3’非翻译区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在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某些miRNA的表达失调及其后续的异常生物学调控,与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发生发展中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损伤、吞噬功能障碍以及异常血管生成方面有着密切联系。鉴于miR-155、miR-125b及miR-34a的失调似乎对AMD的发生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这些miRNA或有望成为AMD的诊断标记物及治疗新靶点。

  • 标签: 黄斑变性/病因学 微RNAs 氧化性应激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微小RNA(miRNA)-21和miRNA-335-5p表达与胃蛋白酶原(PG)和胃泌素17(G-17)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PGⅠ、PGⅡ和G-17水平;采用qRT-PCR法测定miRNA-21和miRNA-335-5p表达。比较两组PGⅠ、PGⅡ和G-17水平,miRNA-21和miRNA-335-5p表达;miRNA-21和miRNA-335-5p诊断胃癌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miRNA-21和miRNA-335-5p与PGⅠ、PGⅡ和G-17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血清PGⅠ[(54.36±9.89)μg/L]、G-17[(13.74±1.89)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12.31±23.24)μg/L和(18.75±2.36)pg/mL;PGⅡ[(24.35±4.53)μg/L]高于对照组的(20.37±3.28)μg/L,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89、12.90、5.52,均P < 0.05)。胃癌组miRNA-21 mRNA相对表达量[(3.42±0.61)]高于对照组的(0.53±0.12);miRNA-335-5p mRNA相对表达量[(0.32±0.17)]低于对照组的(1.65±0.3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01、26.65,均P < 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miRNA-21诊断胃癌灵敏度为74.36%,特异度为68.18%;miRNA-335-5p诊断胃癌灵敏度为79.49%,特异度为60.90%。miRNA-21与PGⅠ和G-17呈线性负相关(r=-0.82、-0.74),而与PGⅡ呈线性正相关(r=0.76);miRNA-335-5p与PGⅠ和G-17呈线性正相关(r=0.79、0.72),而与PGⅡ呈线性负相关(r=-0.70)。结论胃癌患者miRNA-21高表达,而miRNA-335-5p低表达,且与PG和G-17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诊断胃癌有效指标,研究成果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

  • 标签: 胃肿瘤 微RNAs 微小RNA-21 微小RNA-335-5p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胃泌素17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克山病(KD)患者与健康人群外周血微小RNA(miRNA,miR)差异性表达情况及生物信息学特征,探讨KD的发病机制。方法在山东省五莲县KD重病区选择10例慢型KD患者作为KD组,同时在山东省东昌府区非KD病区选择1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集肘静脉血,分离血浆,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构建KD组和对照组的差异miRNA表达谱,利用Starbase、miRTarBase、miRDB及TargetScan数据库进行筛选,将数据库中共有的mRNA定义为该miRNA的靶基因,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功能(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将KD组的miRNA表达谱与对照组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共筛选出132个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上调的有90个,下调的有42个;通过Starbase、miRTarBase、miRDB及TargetScan数据库继续筛选获得了53个miRNA,共靶向737个mRNA。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Ras蛋白的信号转导、跨膜转运、细胞周期调控及细胞黏附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病毒感染、内吞作用、粘着斑、肌动蛋白调节等通路。结论应用RNA-seq技术成功获得KD患者与健康人群的miRNA差异表达谱,并筛选出可能与KD相关的通路及基因。

  • 标签: 克山病 微小RNA 转录组测序技术 转录组学
  • 简介:摘要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是神经系统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神经细胞组织的发育和生长。根据临床表现和基因定位,NF可分为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F1)、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F2)和神经鞘瘤病(NF3)。NF1占所有病例的96%,NF2占3%,NF3所占不到1%。NF1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17q11.2上,该基因编码一种肿瘤抑制蛋白,在Ras/MAPK和PI3K/mTOR信号通路起负性调节作用。NF2是由于22号染色体NF2基因功能缺失,导致其编码的merlin蛋白发生功能障碍。相比之下,NF3致病分子机制仍不清楚,主要认为与肿瘤抑制基因SMARCB1和LZTR1的基因突变有关。然而,尽管NF的机制研究在分子遗传学领域突破不断,但有不少研究发现非编码RNA在NF的发病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非编码RNA在RNA加工过程中会引起基因突变水平、表达水平以及RNA水平变化,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生长和进展。其中,微RNA(microRNA,miRNA)在多种实体肿瘤中表达异常,对实体肿瘤的形成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关于miRNA在NF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了解miRNA在N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标签: 神经纤维瘤病 miRNA 表观遗传学
  • 简介:摘要糖尿病膀胱(DCP)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早期诊断标准缺乏特异性与敏感性指标,亟需更多研究指导临床诊治。外泌体是携带蛋白质和核酸等各种生物信息的膜性囊泡,对各组织器官间的交流有着重要意义。本综述就外泌体miRNA在DCP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和治疗上的应用进行探讨,为DCP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糖尿病 排尿障碍 外泌体
  • 简介:摘要下咽鳞状细胞癌是较为常见的头颈部侵袭性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医疗水平已有较大进步,但由于其发病位置隐蔽,症状出现较晚,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导致患者预后较差。微小RNA已被报道参与广泛的生物学过程,成为癌症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调控者。本文就在下咽癌中异常表达的微小RNA调控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下咽癌 微小RNA 迁移 侵袭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PCa)是世界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男性肿瘤第二。PCa的发生发展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miRNA(MicroRNA)作为mRNA的调节因子,可以调控细胞的增殖、转移和凋亡等过程。研究发现,miRNA的异常表达可作为PCa发生发展、预后的生物标志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翻译调控PCa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本文以miRNA在PCa中的作用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癌 RNA,信使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