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揭示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基因氨基酸位点的变异情况并探讨其分子进化趋势。方法收集并比对EpiFlu数据库中2020年4月以前H9N2 AIV毒株HA基因序列信息,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HA蛋白关键受体结合位点、裂解位点、糖基化位点的氨基酸差异。结果84.92%(4 067/4 809)序列HA226位点的谷氨酰胺(glutamine, Q)被亮氨酸(leucine, L)替代;来自禽类的序列发生HA-Q226 L突变的占84.75%(4 013/4 735),来自哺乳动物的序列发生HA-Q226 L突变的占72.97%(54/74);96.26%(4 629/4 809)序列HA蛋白裂解位点基序模式仍保持低致病性AIV的特点,但有180条来自禽类的序列HA蛋白裂解位点插入了2个碱性氨基酸;58.68%(2 822/4 809)序列新增1个或者2个潜在糖基化位点,而66.44%序列(3 195/4 809)丢失糖基化位点HA210-212。结论H9N2亚型AIV 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趋于结合人类受体,对哺乳动物的适应性增加,HA蛋白裂解位点和糖基化位点有向高致病性AIV的序列特征突变的倾向。

  • 标签: H9N2 禽流感病毒 血凝素 分子进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与不同动物来源红细胞的凝集特性,为流感环境样本监测工作选择更适宜的检测用红细胞。方法选取2009-2016年我国禽流感环境监测中分离到的不同亚型禽流感毒株,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选用5种动物红细胞(鸡、火鸡、豚鼠、马和绵羊)进行检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动物红细胞表面唾液酸受体的表达及类型,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病毒血凝素蛋白受体结合区(receptor binding domain, RBD)的特征。结果本研究共检测了14种亚型的28株禽流感病毒。结果显示所有毒株均能与火鸡和豚鼠红细胞发生凝集,其余红细胞均出现不能与某些毒株产生凝集的现象;其中1株H9N2(A/环境/安徽/43762/2015)毒株与鸡红细胞不产生凝集反应;1株H1N1(A/环境/山东/76972/2014)和2株H9N2(A/环境/重庆/79449/2014和A/环境/安徽/43762/2015)毒株与马红细胞不产生凝集反应;2株H9N2(A/环境/重庆/79449/2014和A/环境/安徽/43762/2015)和2株H13N8(A/环境/青海湖/166/2012和A/环境/青海湖/13/2012)毒株与绵羊红细胞不产生凝集反应。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在火鸡、鸡和豚鼠红细胞表面可检测到两种类型唾液酸受体α2,3和α2,6,但两种受体表达比例不同;马和绵羊红细胞表面唾液酸受体只检测到表达α2,3。序列分析提示病毒RBD关键区域的氨基酸替换可能是影响病毒红细胞结合特性的重要因素。结论在禽流感病毒检测中,火鸡和豚鼠红细胞在红细胞凝集试验中敏感性最好。不同来源的红细胞其受体表达及类型会显著影响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凝集反应,同时RBD关键区域的氨基酸变化也会影响病毒与不同红细胞的结合。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红细胞 受体 受体结合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贵州省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流行与遗传变异情况,为AIV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8年10月—2019年3月贵州省活禽市场外环境AIV检出情况,对选取的H9N2亚型AIV进行基因组的提取、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基因的RT-PCR扩增与测序,并对获得的H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遗传进化和关键位点变异分析。结果贵州省活禽市场外环境AIV检出率为52.2%,H9N2占阳性的83.7%。H9N2亚型AIV HA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6%~100.0%和91.0%~100.0%,均属于Y280亚系,G57基因型;与致病性相关的裂解位点序列均为PSRSSRGLF和LSRSSRGLF,符合低致病性AIV的分子特征;与宿主特异性相关的受体结合关键位点存在H191N、E198T/A和Q234L三个位点的突变,具有人样受体结合特征;与毒力相关的糖基化位点均具有7个,其中因突变218位点均存在一个糖基化位点缺失,313位点均存在一个增加。与人感染毒株相比关键位点未发生重要突变。结论贵州省活禽市场外环境AIV检出率较高,污染较严重,且以H9N2为优势流行亚型H9N2亚型AIV均属于Y280亚系,G57基因型,为低致病性AIV,毒株遗传差异在增大,关键氨基酸位点存在变异,具有感染人的风险,故应加强监测该病毒的分子遗传变异情况。

  • 标签: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血凝素基因 分子遗传特征
  • 简介:摘要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是一种可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人畜共患病毒。自2013年我国出现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型AIV病例以来,人们对该病毒产生了担忧与恐慌。AIV在全球广泛传播,人感染不同型别AIV事件也持续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特异性治疗措施与药物,疫苗成为最有可能预防控制病毒传播的手段。现有针对H7N9型AIV的兽用与人用疫苗种类繁多,其中,4类人用H7N9型AIV疫苗已经率先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主要包括了病毒样颗粒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及DNA疫苗,并显示出了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因为暂无上市的人用AIV疫苗,所以其真实效力不得而知。此外,现有的流感疫苗在人群中虽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但对H7N9型AIV并无交叉抗体反应。本文回顾AIV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职业暴露人群调查与防控策略、H7N9型AIV疫苗及H7N9型AIV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讨论尚存的问题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加深对疾病的了解以及控制AIV在全球的蔓延提供防控策略与方针。

  • 标签: 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 H7N9型 单克隆抗体 疫苗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2021年我国禽流感相关环境中低致病性H3、H4和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特征。方法在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设立监测点,开展禽流感相关环境样本的采集、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深度测序和致病性相关分子位点的分析,确定其中常见的H3、H4和H6亚型禽流感病毒在不同地区、不同场所和不同样本类型中的分布及病毒变异特征。结果共采集388 645份样本。低致病性H3(0.56‰)和H6亚型(0.53‰)的分离阳性率高于H4亚型(0.09‰);H4亚型病毒在活禽市场的分离阳性率高于其他场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和H6亚型病毒在污水样本的分离阳性率高于其他样本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H4和H6亚型病毒南方地区分离阳性率高于北方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月份是病毒最为活跃的时间。致病性相关分子位点的分析显示,H3、H4和H6亚型病毒结合禽流感病毒受体,与致病性增强相关的某些基因位点发生了突变。结论低致病性禽流感H3、H4和H6亚型病毒在活禽市场和污水中具有较高的分离阳性率,3种亚型病毒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季节性,基因特征仍表现为低致病性禽流感特点。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低致病性 环境 分布 基因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3—2020年人感染H7N9禽流感密码子使用偏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NCBI数据库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使用CodonW、EMBOSS、R、Origin 9.0、SPSS 20.0等软件分析病毒的碱基构成、密码子偏好性参数等。结果H7N9病毒全基因组AU含量高于GC,且AU多出现在密码子末位。2013—2020年AU含量逐渐升高,而GC含量逐渐降低。病毒有效密码子数在48.71~56.17之间,提示病毒密码子使用偏性总体较弱。有效密码子数绘图和密码子适应指数分析显示病毒密码子使用偏好受自然选择和突变压力双重影响,自然选择因素更为明显。结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密码子使用偏好仍处在不断适应人类宿主的演化过程中,第五波疫情及后续毒株与既往毒株相比存在更加适应宿主的变化。

  • 标签: 禽流感 流感病毒 密码子偏爱性 聚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温度、紫外线以及3种消毒剂对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的灭活效果,确定H9N2病毒的灭活条件。方法含有1010.67TCID50/ml病毒悬液分别在50 ℃、56 ℃、60 ℃、65 ℃温度下作用10~60 min;紫外线(UV)照射从10 min至80 min,每间隔10 min取样。物理条件作用的病毒残留活性在MDCK细胞上测定,通过Reed-Muench方法计算组织半数感染剂量(TCID50)来评估物理灭活效果。含有1010.37EID50/ml病毒悬液与等体积的10%的84消毒液、75%乙醇、1%浓度Virkon溶液作用1~15 min后接种SPF鸡胚,通过病毒鸡胚培养是否阴性来评估杀灭效果。当病毒滴度下降4 lgTCID50/ml或鸡胚病毒培养阴性视为该方法有效。结果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经56 ℃ 15 min处理后病毒滴度下降4.02 lg TCID50,而作用30 min后病毒活性将降低到检测水平以下;60 ℃和65 ℃热灭活大于10 min,病毒活性将降低到检测水平以下。在UV照射20 min后病毒活性下降5.67 lgTCID50,作用70 min后病毒将降低到检测水平以下。10% 84消毒剂、75%乙醇消毒液、1% Virkon作用3 min之后不能检测到病毒增殖。结论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被有效灭活,我们的研究为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安全操作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人感染禽流感病毒 H9N2亚型 灭活评估 实验室生物安全
  • 简介:摘要人感染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human-infecting H7N9 avian influenza A virus,hH7N9 AIAV)已跨越禽类与人类之间的宿主屏障而感染人类。2013年至今,hH7N9 AIAV已在中国引起5次大的流行。虽然到目前为止仅存在有限的hH7N9 AIAV感染人际传播病例,但hH7N9 AIAV的高突变率特征似存在引发大流行的可能。此文就hH7N9 AIAV的来源、致病性和抗原分子基础,以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临床特征进行综述,以为hH7N9 AIAV防控提供参考。

  • 标签: 正黏病毒科 禽流感 抗原变异 疾病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州市H5亚型禽流感病毒流行特点及基因进化和变异特征,为禽流感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9年广州市禽类市场外环境标本进行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分析H5亚型流行情况,随机选取48份(46份来源于环境和2份来源于病例)H5阳性标本进行HA和NA基因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分子遗传特征。结果2014-2019年监测的52 284份环境标本中,检出H5亚型阳性标本1 094份,阳性率为2.09%。遗传进化分析显示,HA基因属于Clade 2.3.4.4.C分支,NA基因主要归属于欧亚谱系H6N6进化分支,HA和NA基因的进化以时间聚类为特点,相近年份流行株聚成一个进化分支。分子特征显示,48份毒株裂解位点呈现高致病性分子特点,受体结合位点仍为禽源受体,但普遍发生S123P、S133A和T156A倾向结合人源受体的位点突变。抗原位点变异主要出现在B、E区,并表现时间分布的特点,同一年份流行株常发生与上一年份流行株不同的抗原位点变异。2017年开始所有毒株出现由氨基酸缺失导致的糖基化位点的增加(140-NHT)。结论广州市禽类市场外环境H5亚型禽流感病毒长期流行,且阳性率占比逐渐升高。测序分析提示,广州市H5亚型禽流感病毒为Clade 2.3.4.4.C分支H5N6高致病性病毒,并且持续进化和变异,特别是普遍出现与人源受体结合能力增强的突变,需加强监测。

  • 标签: 禽流感 流行 遗传进化 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芜湖市2014年首例人感染A(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特征。方法患者标本经Real-time RT-PCR检测A(H7N9)核酸阳性后送检中国国家流感中心分离毒株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序列提交GenBank并Blast。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 Lasergene 7.1和MEGA7.0对该病毒基因组进行同源性、关键氨基酸位点突变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毒株命名为A/Wuhu/1/2014(H7N9),血凝素(hemagglutinin,HA)系统进化树分析属于W2-4分支,HA裂解位点为PEIPKGR↓G,对比高致病性疫苗株A/Guangdong/17SF003/2016(H7N9)缺失4个氨基酸KRTA插入序列。HA受体结合位点发生T160A、G186V和Q226L突变。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茎区69~73位缺失5个氨基酸QISNT。PB2出现L89V、M535L及E627K突变。PB1 I368V,PA V100A、K356R和S409N,NS1 P42S和N205S,NS2 T48A,M1 N30D和T215A均发生了位点突变。NA未发生E119V、R152K、H274Y和R292K突变,但M2出现了S31N突变。结论A/Wuhu/1/2014(H7N9)毒株来源为禽类,起源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对人类受体有亲和力、不耐NA抑制剂、耐M2离子通道抑制剂以及对哺乳动物毒力和人类的适应性增强,属于低致病性A(H7N9)禽流感病毒

  • 标签: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A(H7N9) 基因组 系统进化分析 氨基酸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淮南市2016年度外环境标本中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特征。方法采集活禽市场禽类粪便、笼具、台面或砧板、脱毛机、禽类饮水、污水等标本,选取H7N9H9亚型PCR检测阳性标本(Ct值≤30),鸡胚分离培养后提取RNA,扩增8个基因节段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分子特征与进化分析。结果2016年150份淮南市外环境标本检出H7N9亚型46份、H9亚型71份、H5亚型38份;2份H7N9亚型分离成功。基因进化分析显示,淮南市2株H7N9禽流感毒株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基因均处于长三角分支内,其余6个内部基因无明显地域分布聚类;HA氨基酸受体位点出现G186V、Q226L位点变异,NA茎区缺失了"QISNT"序列,R294K、E119V耐药位点没有发生突变;聚合酶发生PA基因I550L,PB1基因I368V,PB2基因I504V突变;NS1基因出现增强致病力的位点N205S、P42S改变;耐药相关位点出现M1基因N30D、T215A,M2基因S31N突变。结论2016年淮南市活禽市场禽流感病毒高度流行,H7N9亚型感染人类的能力有所增强,M2离子通道抑制剂耐药,NA抑制剂仍为敏感有效药物。

  • 标签: H7N9 禽流感 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 基因组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可视化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等温核酸扩增检测方法。方法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HA片段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探针,优化反应温度,建立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检测技术,评价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并与Real time PCR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检测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最低检出限为20拷贝/μL,与其他流感/禽流感病毒无交叉反应,反应可在20~50℃温度范围内进行,临床样本检测结果与Real time PCR法一致性为100.0%。结论该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及灵敏的特点,为在基层和现场快速检测H7亚型禽流感病毒提供了新的方法。

  • 标签: H7亚型禽流感病毒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侧向流试纸条 快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甘肃省发现的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特征。方法对甘肃省2016年流感样病例中发现并确诊的1例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并使用MEGA 7.0等软件解析该毒株全基因组特征。结果该毒株HA、NA、MP、NP、NS、PA、PB1和PB2各个基因片段与甘肃省2014-2019年外环境中分离获得的H9N2禽流感病毒各基因片段高度相似,且均>90%;其HA基因属于BJ/94-like支系,PB2和MP属于G1/97-like支系,PB1、PA、NS和NP基因属于F/98-like支系,MP和PB2与H7N9H10N8和H5N6亲缘关系较近;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HA裂解位点呈PSRSSR↓GLF排列,发生H183N和Q226L突变,有7个HA糖基化位点;NA茎部62~64位均缺失ITE 3个氨基酸;M2-31N、NS1-42S、PA-356R和PA-409N突变。结论人感染H9N2禽流感病毒为偶发感染,但甘肃省外环境中分离的H9N2禽流感病毒具有一系列哺乳动物适应性分子标记,提示人群感染风险较高,需多部门加强监测,共同应对流感大流行。

  • 标签: H9N2禽流感病毒 全基因组 序列比对 人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优化的人用H5N1禽流感病毒疫苗生产的工艺。方法在不同的稀释倍数、收获时间及灭活剂添加量下,通过测量收获液的病毒滴度和血凝效价,来确定病毒的最佳生产条件,并对离心法和凝胶过滤层析法的纯化效果进行对比。结果103~104半数鸡胚感染量(50% egg infective dose,EID50)病毒接种鸡胚,收获的鸡胚尿囊液的病毒滴度和血凝效价最高,分别为10-8.3EID50和1∶480;在56~72 h血凝效价最高。甲醛浓度1∶10 000灭活144 h为灭活最佳条件。两种纯化方法得到的样品纯度和卵清蛋白的去除率相近,但离心纯化法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法病毒回收率有较大的差异,分别为19%和70%。结论成功建立了高产毒的鸡胚基质H5N1禽流感病毒培养、灭活及纯化工艺。

  • 标签: 流感病毒A型,H5N1亚型 疫苗,灭活 生产工艺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2016—2018年长沙市人群感染和活禽市场(live poultry markets, LPMs)环境污染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监测,为防控人感染H5N6亚型AIV提供实验室数据。方法采集2016—2018年长沙市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咽拭子6 909份及LPMs环境样品1 719份,利用实时RT-PCR进行A型、H5、H7、H9和N6亚型AIV核酸扩增,并对82份AIV核酸阳性样品进行高通量核苷酸测序,然后对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和氨基酸(amino acids, aa)关键位点分析。结果从6 909份病例的咽拭子样品中检出H5N6亚型AIV核酸阳性1份,从1 719份LPMs环境样品中检出A型AIV核酸阳性927份(53.93%),H5N6亚型AIV核酸阳性193份(11.23%)。高通量核苷酸测序获得14株H5N6亚型AIV的基因组序列,aa关键位点分析显示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蛋白连接肽第338~347位出现6个碱性aa,对禽表现为高致病性的分子特征,受体结合位点(receptor binding site, RBS)第238~240位aa(对应H3型流感病毒第226~228位编码aa)为QSG或QRG,受体特征为禽源。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蛋白第290位耐药基因位点aa未出现R290K突变现象,对NA抑制剂(达菲/磷酸奥司他韦)敏感;病毒PB2蛋白发生E627K和D701N(I)突变,表明病毒致病力强。结论长沙市人群感染H5N6亚型AIV为偶发,LPMs环境H5N6亚型AIV污染较重,需要进一步加强LPMs环境AIV监测。

  • 标签: 流感样病例 活禽市场 禽流感病毒 H5N6亚型 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表达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H5N1 avian influenza A virus,H5N1 AIAV)NIBRG14株结构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为研制新型人用流感疫苗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反转录PCR扩增H5N1 AIAV NIBRG14株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编码基因,并将改造的HA、NA基因克隆至痘苗病毒穿梭质粒pSCCK。在重组质粒与痘苗病毒天坛株(vaccinia virus Tiantan,VTT)于Vero细胞中发生同源重组后,筛选同时表达HA和NA的重组痘苗病毒(rVTT-HA/NA),并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反转录PCR扩增的HA和NA基因大小约分别为1 700和1 400 bp,与预期相同。DNA测序证实,改造的HA和NA序列正确。对获得的rVTT-HA/NA进行PCR及测序表明,HA和NA基因正确插入VTT。蛋白质印迹显示,rVTT-HA/NA感染的Vero细胞表达的HA和NA能与相应的抗体发生反应。表达的HA具有血凝活性,血凝滴度为1∶32。结论重组痘苗病毒rVTT-HA/NA可稳定表达H5N1 AIAV NIBRG14株的HA和NA。

  • 标签: 正黏病毒科 血凝素类,病毒 神经氨酸酶 痘苗病毒 疫苗,合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7—2021年福建省外环境禽流感病毒流行特点,为禽流感防控、预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在福建省6地市监测点的4类禽类相关不同场所进行6类不同类型标本的采样,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环境标本进行A型、H5、H7和H9亚型核酸检测,并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7—2021年共采集6个监测点标本4 214份,其中A型禽流感病毒阳性率为41.53%(1 750份),H5、H7和H9亚型阳性率分别为2.33%(98份)、1.16%(49份)和23.16%(976份),H5+H7亚型阳性率为0.05%(2份),H5+H9亚型阳性率为1.83%(77份),H7+H9亚型阳性率为0.83%(35份),H5+H7+H9亚型阳性率为0.09%(4份),A型阳性未分型的阳性率为12.08%(509份)。不同检测场所和不同类型标本A型阳性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7.57, P<0.001; χ2=51.58, P<0.001):城乡活禽市场的禽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49.72%);不同类型标本中笼具表面擦拭标本(48.09%)、清洗禽类的污水(47.34%)和宰杀或摆放禽肉案板表面(45.66%)的阳性率较高。不同地区监测点的A型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34, P<0.001):A型阳性率最高和最低的地市分别是三明市(56.00%)和漳州市(3.34%)。在时间分布方面,冬春季(11月至次年2月)和夏季(6~8月)的阳性率较高。结论福建省禽流感病毒总体阳性率较高,以H9亚型为主,应重点加强冬春季和夏季禽流感病毒的监测,加强对城乡活禽市场的监管力度。

  • 标签: 禽流感 外环境 禽流感病毒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用于H7N9禽流感病毒诊断的血凝素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特异性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和间接ELISA法筛选、鉴定获得稳定分泌抗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SDS-PAGE、间接ELISA和斑点免疫印迹技术鉴定其亚型、效价、纯度等生物学特征。结果共获得2株单克隆抗体(7C8H8和8E9E2),其中7C8H8抗体亚类为IgG2a,腹水抗体效价>1∶512 000,且可以特异性结合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8E9E2仅具有较低的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结合力。结论获得1株可分泌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7C8H8。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血凝素 表位 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
  • 作者: 张倩 张成 阿木提喀日·马木提 毕玉海 马正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生物资源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46,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生物资源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46;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CASCIRE),北京 100101,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流感研究与预警中心(CASCIRE),北京 100101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8年候鸟迁徙季从天山北麓分离的1株野鸟源H1N1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s)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方法2018年11月于天山北麓中段多个水库采集320份新鲜野鸟粪便样品,通过接种鸡胚、血凝抑制试验和AIVs PB1通用引物的RT-PCR等方法分离鉴定AIVs,以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扩增病毒基因组8个片段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BLAST、Clustal W、MEGA7.0和MegAlign等软件进行序列比对、系统进化和分子特征分析。结果从6份野鸟粪便样品中分离鉴定出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88%,其中1株为H1N1亚型AIV,命名为A/wild bird/Xinjiang/010/2018 (H1N1)(简称XJ-H1N1)。XJ-H1N1 8个基因片段均源于雁行目野鸭中分离的AIVs,其中表面基因HA和NA均属欧亚谱系,分别源于蒙古国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中分离的H1N1和孟加拉国野鸭中分离的H3N1 AIVs,6个内部基因分别源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赤膀鸭(Anas strepera)中分离的H6N8、埃及琵嘴鸭(Anas clypeata)和短颈野鸭(teal)中分离的H7N3以及荷兰绿头鸭等野鸟中分离的H7N5 AIVs。XJ-H1N1血凝素(HA)蛋白裂解位点仅含1个碱性氨基酸,为低致病性AIV。HA受体结合位点190、225位氨基酸为E、G(H3计数),能够结合α2,3半乳糖苷唾液酸(SAα2,3Gal)和SAα2,6Gal双受体。HA的T200A、E227A突变和NS1的P42S突变均可增强病毒在哺乳细胞中的复制能力和致病性。结论从天山北麓野鸟中分离到1株H1N1亚型低致病性AIV,其主要由迁徙野鸭携带的AIVs经多次重配产生,该病毒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复制能力和致病力可能增强,可结合SAα2,3Gal和SAα2,6Gal两种受体。

  • 标签: 禽流感病毒 H1N1 雁形目野鸭 天山北麓 重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昌市活禽市场中禽流感病毒的分布状况,为评估新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 AIV)的潜在公共卫生威胁及其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昌市10个县/区47家活禽市场作为监测场所。采用Real time RT-PCR对采集的活禽和环境标本进行AIV核酸检测。使用Excel 2016、SPSS 24.0和Prism Version 7 (GraphPad)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4—2017年共采集活禽拭子和市场环境标本9 248份,AIV核酸阳性标本1 525份,总体阳性率为16.49%。H7、H9是活禽市场的主要流行亚型H9亚型阳性率最高(17.44%)。清洗禽类污水(21.46%)和禽咽拭子(20.46%)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标本。鸡(22.80%)和鸭(13.95%)的阳性率在所有家禽中排前2位。红谷滩新区(25.52%)、安义县(24.31%)、新建区(22.35%)的阳性率高于其他县区,不同县/区AIV亚型构成不同。结论南昌市活禽市场中H7、H9等多种亚型AIV共存循环,应采取持续的主动监测和综合控制措施以降低人群潜在的感染风险。

  • 标签: 环境 禽流感病毒 核酸 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