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H7N9禽流感病例回顾性研究,初步探讨甲型H7N9流感的证候特点及核心病机。方法:回顾性整理2013年2月26日至2013年5月1日期间北京、上海等8个省市收治的36例采用中医药治疗的甲型H7N9流感患者的流行病学、症候学及中医治疗情况,分析其中医病证和病机特点。结果:36例H7N9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患者平均发病后第6天入院,入院后第2天入住ICU,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为发病后15d;症候学特点,患者100%发热,最高体温(39.14±0.62)℃,伴咳嗽,咳痰,恶寒轻或不恶寒,但头痛、周身酸痛、咽痛、鼻塞流涕等风热束表上犯症状少见;3~6d后高热寒战,渐次出现痰中带血、短气、胸闷、呼吸困难,舌红苔腻,病情转重;6~14d患者痰中带血,胸闷喘憋、呼吸困难加重,并出现皮肤红疹、花斑,舌质深红或紫,少津;10~14d后患者身热渐退,痰血减少甚则消失,进入恢复期,以倦怠乏力,舌质红、苔薄少津为特点。结论:中医证候演变符合温病卫气营血传变规律,该病病情加重的拐点可能在4~5d左右,8~10d病情最重,始动因素及根本为温热疫毒,热毒、瘀毒为关键,病理因素为热、毒、瘀、虚兼夹且始终贯穿整个病程,核心病机为毒热犯肺,壅肺、损肺,甚则伤及其他脏腑。

  • 标签: H7N9禽流感 证候 演变规律 病因病机
  • 简介:目前我国正在接种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接种鸡胚,经病毒培养、收获病毒液、浓缩、纯化、裂解、灭活病毒后制成。本品主要成分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辅料为氯化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含硫柳汞防腐剂。

  • 标签: 中医传染病学 甲型H1N1 疫苗 注意事项 中西医结合预防学
  • 简介:目的:研究抗感冲剂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在体外用MTT法和CPE法观察抗感冲剂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预防作用、直接杀伤作用以及对流感病毒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结果:抗感冲剂对于阻断流感病毒侵入、直接杀伤病毒及抑制病毒穿入后增殖皆有效果,其治疗指数分别为12.76,10.29,7.95。结论:抗感冲剂有明显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

  • 标签: 抗感冲剂 流感病毒 抗病毒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毒热平注射液体外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毒热平注射液不同加药方式对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FM1)的体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24、36、48、72h的抗病毒效率。结果:毒热平注射液能明显阻止病毒吸附于细胞,并抑制细胞内病毒的复制增殖,在高浓度(≥0.18mg/mL)时有直接杀病毒作用。抗病毒效率在48h达高峰,且随时间延长在高浓度(≥0.27mg/mL)时基本不变,而在低浓度时有下降趋势。结论:毒热平注射液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

  • 标签: 毒热平 流感病毒 抗病毒 体外
  • 简介:目的:通过模拟岭南湿热复合因素造模实现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的构建,并观察蒿芩清胆汤对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单纯病毒感染组(B)、湿热证模型组(C)、蒿芩清胆汤组(D)和阳性药物组(E)。A、B两组均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4d,B组于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C、D、E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4d,同时连续10d气候箱暴露,6h/d,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感染病毒后不再置入气候箱。D、E组分别于病毒感染后2h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d。D组每日灌胃蒿芩清胆汤水煎浓缩液0.4ml;E组按70mg·kg^-1·d^-1剂量灌胃给予利巴韦林溶液0.4ml;其余各组均同时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4d后,处死小鼠眼球取血,检测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栗:①与A组相比,B、C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3^+CD4^+/CD3^+CD8^+值显著降低(P〈0.05);与C组相比,E组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1),D、E组CD3^+CD4^+/CD3^+CD8^+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②与A组相比,B、C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IL-4值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E组IFN-γ/IL-4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具有多靶点的免疫炎症调节作用。

  • 标签: 流感病毒 肺炎 湿热证 动物模型 蒿芩清胆汤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地先后暴发人感染猪流感,至6月中旬中国内地报告确诊病例已经超过200例。此病毒为甲型流感病毒,HIN1亚型流感病毒毒株。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该病毒通过空气、飞沫和体液接触传播,潜伏期一般1~7天左右,普遍易感,以青壮年为主。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中医 病因病机
  • 简介:通过对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救治,笔者体会到随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不断发生,新的传染病不断出现,作为一所综合医院,必须培养出一支经过严格培训,具有较强的应急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危重患儿抢救能力的护理队伍,并制定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各方面资源合理配置、保障体系完善、信息资源充分利用都是处理和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重症甲型H1N1流感 患儿 护理
  • 简介:根据收集到的中医药参与诊治重症甲型H1N1流感完整资料,认为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学基本病因性质是风热毒邪。重症患者临床可分3期:Ⅰ期毒热闭肺期;Ⅱ期毒损肺络,津血外溢期;Ⅲ期毒邪内陷,内闭外脱期。而毒热耗气,元气暴伤,气不摄血,气不摄津,气不流津和毒损肺络是其主要病机。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重症 中医 病因病机
  • 简介:目的探讨新型甲型H1N1流感重症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09年11月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确诊的17例甲流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17例患者既往没有流感疫苗接种史,有流感患者接触史者有4例,占23.5%,既往健康者有14例,占82.35%。甲型H1N1流感重症年龄多发生于2岁到12岁少年儿童,占本组病例64.71%。临床症状高热有16例,占94.11%,首发症状高热为主体温39℃以上10例,占本组病例58.82%,其中高热和咳嗽同时出现5例(29.4%),其次咳嗽有7例(49.4%)。合并症主要是肺炎,有15例(88.2%),多脏器功能不全4例(23.5%),有基础性疾病4例(23.5%)。动态血生化检测及其他检查中肝功能异常者9例(52.9%),心肌酶谱异常者7例(41.2%),心电图异常者9例(52.9%)。在出现症状到病毒阴转时间上,多数在2到7天,平均(4.2±1.67)天;在给予治疗到病毒阴转时间上,多数在1到4天,平均(1.88±1.78)天。治疗方面使用中药加奥司他韦7例(49.4%),中药治疗5例(29.4%),未用中药或奥司他韦3例,奥司他韦治疗2例(11.8%)。治疗痊愈出院16例(94.1%),死亡1例。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发病年龄少年儿童多见,首发症状高热、咳嗽,肺炎是主要合并症。及时给予治疗,绝大多数均能获得痊愈,预后良好。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流感重症患者 临床病例 临床特征
  • 简介:通过分析150例住院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牙料,总结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发热、咳嗽、咽痛为儿童甲型H1N1流感的首发症状,中高热多见;血象符合病毒感染规律;中医辨证符合温热病风热病邪特点;中药是治疗儿童甲流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流感病例中无原则应用抗生素对治疗无益。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儿童 临床病例
  • 简介:基于甲型H1N1流感不断蔓延扩大的严峻形势,为了积极开展中医对甲型H1N1流感防治的研究工作,对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近来对该病有关问题的思考进行了整理。周老认为:甲型H1N1流感的病因是非其时有其气,新感引动伏邪而发病,病机演变以三焦传变为多见,并提出分层预防以及强调“中医医人”的观点。

  • 标签: 甲型H1 N1流感 周仲瑛 中医 病因病机 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筛选肺经草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有效部位。方法:应用鸡胚培养法研究肺经草3个提取部位对流感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肺经草的正丁醇提取部位具有明显的抑制流感病毒增殖的作用,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有一定的作用。结论:肺经草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有效部位为正丁醇提取部位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

  • 标签: 肺经草 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 有效部位
  • 简介: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初始将此型流感称为“人感染猪流感”,后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6月11日,WHO宣布将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为6级,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此次流感为一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病毒基因中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诊疗方案
  • 简介: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病机,研究其对甲型H1N1流感病情趋势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多中心结合的方法,收集2009—2012年(时间段为每年11月至次年2月)4家医院的甲型H1N1流感246例患者资料,填写临床观察记录表,按照"证候辨证素量表"录入数据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采用证素辨证法得出甲型H1N1流感的四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就诊时246例患者有表、外风、热、湿、寒、阴虚、痰、肺、气虚、阳亢、脾、阳虚、肝、血虚14种证素,病位证素肝,其风热犯表证比风寒束表证表现明显(P〈0.05),而病位证素脾,其风寒束表证比风热犯表证表现明显(P〈0.05)。风寒束表证和风热犯表证在证素阴虚、阳亢中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甲型H1N1流感以风邪为主导,寒热并存,可兼湿邪。可伤及肺脏,可造成气虚,风热毒邪易伤肝,可致阴虚阳亢,而风寒毒邪易伤脾。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证素辨证 前瞻性研究 发病病机
  • 简介:据悉,今年4月底,广东湛江雷州市北和镇徐黄村陆续发现286位村民离奇病倒,高烧达4O℃,患者多为老人和儿童,症状为发热、咳嗽、眼结膜充血、肌肉酸痛等,个别出现腹疼。经采样检验及流行病学调查,诊断为甲型流感。采取了相关的防治措施后,至目前为止无人死亡。

  • 标签: 甲型流感 预防 夏季 流行病学调查 眼结膜充血 广东湛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