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生物多糖冲洗液(术泰舒)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衢州市中医医院2019年2月至10月收治的拟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完毕关腹前分别采用术泰舒和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腹腔及创面。观察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粘连、腹痛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28.81±5.56)h]、肛门排气[(36.34±6.24)h]和排便时间[(41.65±8.77)h]、下床行走时间[(3.78±0.64)d]比对照组[(32.75±5.15)h、(41.51±6.84)h、(48.05±9.81)h、(4.27±0.69)d]均显著缩短(t=3.68、3.95、3.89、3.68,均P<0.001);观察组术后 5 d、30 d肠粘连的发生率[10.0%(5/50)、12.0%(6/50)]较对照组[26.0%(13/50)、30.0%(15/50)]明显降低(χ2=4.34、4.88,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26.0% (13/50)]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4.0% (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下降(t=3.51、6.18,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 d、3 d、5 d VAS评分均明显降低(t=4.07、4.95、8.02,均P<0.05)。结论生物多糖冲洗液在腹部手术后肠粘连预防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早期功能锻炼,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 标签: 腹腔 外科手术 组织粘连 肠道 功能恢复 生物多糖冲洗胶液 预防 手术后并发症 治疗结果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羧甲基壳聚糖生物液负压滴灌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60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生理盐水滴灌负压治疗,试验组采用羧甲基壳聚糖生物液进行滴灌负压治疗。治疗14 d,记录两组患者的的创面容积减少值以及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指标评分,并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比较。观察记录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在负压治疗中出现渗漏,最终共59例患者完成并纳入统计数据。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创面容积减少值为9.00(7.75,12.00) ml,对照组为5.00(3.00,6.00) ml,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44,P<0.01)。试验组治疗后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指标评分为(16.96±1.74)分,对照组为(20.40±7.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4,P=0.014)。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监测均无异常变化,无严重不良事件及反应。结论羧甲基壳聚糖生物液作为滴灌液进行负压滴灌治疗可以促进糖尿病足溃疡,效果优于生理盐水。

  • 标签: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溃疡 羧甲基壳聚糖 负压伤口疗法
  • 简介:摘要样囊肿是一种罕见的颅内占位病变。本文报道1例鞍下区样囊肿,该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影像学表现为斜坡及左前方占位伴局部骨质受累破坏。该患者术前被误诊为皮样囊肿而行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学证实为样囊肿,术后经常规对症治疗后痊愈。

  • 标签:
  • 简介:摘要样囊肿是一种罕见的颅内占位病变。本文报道1例鞍下区样囊肿,该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影像学表现为斜坡及左前方占位伴局部骨质受累破坏。该患者术前被误诊为皮样囊肿而行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学证实为样囊肿,术后经常规对症治疗后痊愈。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成书于北魏时期的《齐民要术》有关于煮工艺的详细记载,共12个步骤。与后世的方法进行比较发现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削毛、添加辅料、成火候、防焦糊法、干燥法、水质等6方面。尤其是削毛无益、不添加辅料及成火候的经验,对于现代阿胶、黄明胶的煮制方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齐民要术》 煮胶法 阿胶 炮制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糖尿病足、压疮、血管性溃疡等慢性创面患者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家庭经济、护理负担,成为临床上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有较多研究证实,脂肪干细胞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但需应用外源性蛋白酶,且存在伦理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脂肪干细胞基质是脂肪组织经过流体漩涡及絮凝沉淀获取的富含生物活性的细胞外基质及基质血管成分的凝胶状混合物,其含有丰富的脂肪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巨噬细胞等。脂肪干细胞基质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时间短,便于临床推广应用。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基质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促进微血管重建及胶原合成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因此,该文总结了脂肪干细胞基质的制备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临床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 标签: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基质胶 旁分泌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本文简单对油气田井下封隔器筒橡胶进行了探究,探究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如该橡胶周围的各种变化、使用过程出现的各种状况,根据橡胶类型的不同、不一样的原理构造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对橡胶的各种功能在总结之后进行评定和全面分析,以便对未来的筒橡胶提出新的研究要求。

  • 标签: 油气田 井下 封隔器 胶筒橡胶
  • 简介:摘要中医名方龟鹿二仙具有温肾益精、补气养血功效,主治久病肾虚、腰酸膝软、精血不足,遗精阳痿,在后世典籍收录中方药剂量、制法及功效等多有变革与拓展。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可健骨、抗肿瘤、减轻骨髓抑制、改善精子质量、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该方现代临床应用范围得到拓展,可用于化疗后不良反应、肝硬化低蛋白血症、骨质疏松症、骨性关节炎、AD等病症的治疗,多与其他药物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常获佳效。

  • 标签: 龟鹿二仙胶 方剂 处方变革 中药药理学 临床应用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化学闭合乳腺微创旋切手术切口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7年11月—2019年5月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医用胶布拉合组和医用化学组,每组各68例。医用胶布拉合组采用医用胶布拉合切口,医用化学组采用医用化学黏合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切口愈合满意度、来院换药次数及复诊花费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满意度、来院换药次数、复诊花费及切口周围皮肤形成水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医用胶布闭合乳腺微创旋切切口,医用化学闭合该类切口可以减少患者来院就医次数,降低患者就医花费,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乳腺疾病 医用胶 微创旋切手术 切口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决传统的中性树脂封片固化时间长,空间占用率高,不适合数字切片扫描等问题,探究紫外光固化的制备,保证切片制备质量同时提高封片效率。方法选择环保安全的预聚物、活性稀释剂和光引发剂制备干燥速度快,透光率高,适用范围广,性质稳定的紫外光固化替代传统封片剂。结果制备出的紫外光固化(UV42)封片后在紫外光照下15 s可完全固化,透光率达88.4%~89.7%(在波长400~600 nm范围内),广泛适用于冷冻和石蜡切片的常规染色处理封片。使用UV42封片的病理切片,放置3年后性质依然稳定,且耐黄变性能良好。结论UV42满足快速病理切片封片的需求。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nyx稀释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2.58±12.69)岁;根据Spetzler-Martin分级分为两个研究小组(Ⅰ~Ⅲ级24例为一组,Ⅳ~Ⅴ级16例为另一组),两组患者以随机等量方式分别进入对照组(单纯Onyx-18栓塞)和试验组(Onyx-18联合Onyx稀释技术栓塞);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栓塞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完全栓塞率分别为10.00%(2/20)和25.00%(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栓塞体积比为(73.25±20.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0±2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试验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1周的GOS评分分别为(3.55±1.28)分和(3.65±1.0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Onyx稀释技术,能明显改善脑动静脉畸形的介入栓塞效果,可作为常规手段的有效补充,研究结论需要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研究进行验证。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介入治疗 Onyx胶稀释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纤维凝蛋白3(FCN3)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博鳌恒大国际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诊治的145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及同期148名体检健康女性(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FCN3水平;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仪检测两组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FCN3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血清FCN3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不同血清FCN3水平乳腺癌患者术后3年总生存率。结果乳腺癌组患者血清FCN3水平为(14.1±3.4)μg/m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9.1±3.0)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44,P<0.01);乳腺癌组患者血清CA153水平为(36.3±15.2)U/m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6.8±6.9)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97,P<0.01)。血清FCN3、CA153单独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4、0.720,两者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AUC为0.909,高于CA153单独检测(Z=2.050,P=0.040),但与FCN3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57,P=0.875)。Ⅲ期乳腺癌患者血清FCN3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且Ⅱ期患者血清FCN3水平高于Ⅰ期患者(均P<0.05);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FCN3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FCN3低水平(≤12.07 μg/ml)组乳腺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高于FCN3高水平(>12.07 μg/ml)组(P=0.033)。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FCN3水平升高,FCN3有望成为乳腺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指标。

  • 标签: 乳腺肿瘤 纤维胶凝蛋白3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分离促凝管法和HB&L微生物培养体系两种MALDI-TOF-MS预处理方法的鉴定率,为临床快速准确鉴定血流感染病原菌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12月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实验室常规方法鉴定的149份血培养报警后单一细菌感染的阳性样本,分别采用分离促凝管法和HB&L微生物培养体系预处理后,并且以传统方法结果为标准,直接MALDI-TOF MS细菌鉴定,比较两种方法的鉴定率。结果在149份血培养阳性样本中,革兰阴性(G-)菌占47.0%(70/149)、革兰阳性(G+)菌占53.0%(79/149)。对G-菌种水平鉴定率,血清分离促凝管法为78.6%(55/70),HB&L微生物培养体系为91.4%(6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对G+菌种水平鉴定率,二者分别为73.4%(58/79)和87.3%(6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在3.000~2.300分值段,G-菌鉴定率血清分离促凝管法和HB&L微生物培养体系分别为22.9%(16/70)和38.6%(2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G+菌鉴定率两种方法分别为19.0%(15/79)和34.2%(27/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HB&L微生物培养体系种水平鉴定率要高于血清分离促凝管法,经过预处理直接MALDI-TOF MS鉴定血培养阳性样本病原菌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微生物学技术 血培养样本 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法 HB&L微生物培养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乳腺托架联合发泡胶固定和单发泡胶固定在乳腺癌放疗体位固定精度上的差异,为临床选择更优固定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7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进行放疗的乳腺癌患者50例,其中25例患者使用发泡胶固定(发泡组),另外25例患者使用发泡联合乳腺托架固定(联合组)。所有患者予每周1次CBCT扫描,获得左右(LR)、头脚(SI)、腹背(AP)方向误差并进行t检验,应用公式MPTV=2.5Σ+0.7σ分别计算出对应的PTV外扩边界。结果发泡组LR、SI、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88±2.76)、(2.0±3.26)、(1.22±3.55)mm,俯仰(Rtn)、翻滚(Pitch)、旋转(Roll)角度误差分别为-0.24°±0.85°、0.16°±1.11°、-0.32°±1.05°,对应的外扩边界分别是6.75、8.46、8.73 mm;联合组LR、SI、AP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是(0.62±2.74)、(1.0±3.01)、(1.82±3.21)mm,Rtn、Pitch、Roll角度上的误差分别为0.64°±0.59°、0.71°±1.22°、0.29°±0.73°,对应的外扩边界分别是6.35、7.47、7.61 mm。两组的误差比较,LR、SI、AP方向和Rtn、Pitch、Roll角度的t值分别为-4.304、-2.681、1.384、-9.457、-3.683、-5.323,其中在LR、SI、Rtn、Pitch以及Roll方向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发泡联合乳腺托架固定方式比单纯使用发泡胶固定效果更好,计划外扩边界也更小,因此推荐临床上乳腺癌放疗使用发泡联合乳腺托架固定技术。

  • 标签: 乳腺肿瘤 放射疗法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外扩边界
  • 简介:摘要中年男性,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散在红斑,伴瘙痒。根据患者皮肤表现,结合病理诊断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以及血清不同自身抗体谱检测,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在无明显进食面食不适史的情况下,通过自身抗体明确了患者的诊断为疱疹样皮炎。通过针对性治疗,患者症状和实验室指标明显好转。

  • 标签: 自身抗体 皮炎,疱疹样
  • 简介:摘要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严重并发症,内镜下组织注射治疗已成为胃底静脉曲张的一线治疗,其异位栓塞等并发症也多次被报道。本篇报道了1例胃底静脉曲张急诊出血病例,行内镜下组织注射治疗后出现罕见的脑动脉空气栓塞。

  • 标签: 静脉曲张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术 脑动脉空气栓塞
  • 简介:摘要1例87岁男性患者因咽部不适拟行电子喉镜检查,检查前行局部麻醉,口含盐酸达克罗宁浆10 ml,5 min后吐出。吐出该药5 min后,患者突然出现气促、乏力、呼吸困难;20 min后出现冷汗、晕厥;30 min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降至0.50,出现神志不清。诊断为严重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衰竭,可能与盐酸达克罗宁浆有关。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给予抗感染、化痰、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6 d后拔除气管插管,改为鼻导管吸氧;复查SpO2 0.99,患者上述症状消失。

  • 标签: 过敏反应 呼吸功能不全 达克罗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黏合补丁修补法在开颅手术硬脑膜修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医用黏合补丁修补硬脑膜的78例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64例普通缝合硬脑膜修补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修补时间、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治疗费用,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及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术中修补时间为(8.4±3.7)min,对照组术中修补时间为(21.7±4.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皮下积液13例,观察组3个月复查无皮下积液发生,两组患者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颅内及伤口感染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失访6例,两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医用黏合补丁修补法应用于开颅手术硬脑膜修补能简单、快速、安全、有效预防脑脊液漏的发生,减少神经外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脑脊液漏 开颅手术 硬脑膜修补 医用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