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麦角对丙泊酚麻醉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丙泊酚组和丙泊酚+麦角组,每组15只。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100 mg/kg脂肪乳溶剂;丙泊酚组大鼠先腹腔注射50 mg/kg丙泊酚,待翻正反射恢复后再次注射50 mg/kg丙泊酚;丙泊酚+麦角组大鼠腹腔注射30 mg/kg麦角,随后给予丙泊酚注射(方法同上),均连续注射7 d。末次注射后大鼠均清醒2 h。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采用HE染色、TUNEL和NeuN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凋亡、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凋亡相关蛋白和磷脂酰肌-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HE染色结果显示丙泊酚+麦角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程度较丙泊酚组减轻。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升高,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Bax蛋白的表达升高,Bcl-2蛋白、PSD95的表达降低,凋亡诱导因子(AIF)、细胞色素C(Cyt-C)蛋白的表达升高,而Sirt1蛋白表达、磷酸化(p)-PI3K/PI3K和p-Akt/Akt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组比较,丙泊酚+麦角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率降低[(27.33±1.37)% vs. (17.47±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组比较,丙泊酚+麦角组大鼠海马CA1区活化Caspase 3、Bax蛋白的表达降低,Bcl-2蛋白、PSD95的表达升高,AIF、Cyt-C蛋白的表达降低,而Sirt1蛋白表达、p-PI3K/PI3K和p-Akt/Akt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角预处理可抑制丙泊酚诱导的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并减轻神经元损伤,其机制可能由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

  • 标签: 麦角甾醇 丙泊酚 海马CA1区 神经元凋亡 PI3K-Akt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指导下应用麦角新碱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抽取开封市妇产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56例产妇,根据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对156例产妇进行评估,根据其评分不同将其分为A组(73例,0 ~4分)、B组(53例,5~7分)、C组(31例,>7分)。A组给予缩宫素注射液,B组在A组基础上应用麦角新碱注射液,C组在B组基础上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注射液。比较三组产前和产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及产后出血率、出血量。结果三组产妇产后2、24 h出血率和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前及产后SBP和DB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24 h内子宫张力硬状态率均为10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指导下,单独或联合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麦角新碱注射液均可发挥有效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作用。

  • 标签: 产妇 产后出血 改良产后出血预测评分表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麦角新碱
  • 简介:摘要目的近期研究发现一种健康饮食模式(HCFP)与降低心脏代谢疾病风险相关,但导致这种相关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旨在发现与这种饮食模式相关的血浆代谢物,并研究其与心脏代谢疾病发生和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从全人群马尔默饮食和癌症研究中,筛选出3 236名无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史的参与者。运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对他们的112种血浆代谢物进行检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Bonferroni校正分析,发现其中与该饮食模式相关的代谢物。使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长期随访分析后,发现这些健康饮食的生物标志物与心脏代谢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相关。结果平均随访21.4年期间,603人患心血管疾病,362人患糖尿病,843人死亡。基线资料中,5种健康饮食标志物与该饮食模式相关(P<0.000 4),其中4种与至少一项研究终点相关(P<0.05)。麦角硫因是与该饮食模式相关性最强的代谢物,并且与降低冠心病风险(危害比0.85,P=0.01)、心血管死亡风险(危害比0.79,P=0.002)、全因死亡风险(麦角硫因每增加一个标准差的危害比,危害比0.86,P=4e-5)相关。结论我们发现高麦角硫因含量是降低心脏代谢疾病发生和死亡风险的独立标志物。而这种高含量很可能是由某种特殊的饮食方式造成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联合垂体后叶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桐乡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联合垂体后叶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不同时间点出血量,两组止血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子宫下降幅度、恶露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用药后0.5 h、2 h、24 h出血量分别为(76.82±15.40)mL、(112.34±18.73)mL、(196.70±20.60)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7.38±17.65)mL、(198.49±19.37)mL、(283.74±21.56)mL(t=17.565、18.643、17.020,均P<0.05);观察组宫缩持续时间[(3.83±1.40)h]及子宫下降幅度[(6.25±0.93)cm]均优于对照组[(1.92±0.59)h、(4.65±0.66)cm],观察组止血时间[(21.29±3.60)min]及恶露持续时间[(17.19±4.67)d]均短于对照组[(42.28±3.85)min、(24.28±6.11)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0、7.331、8.181、5.37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脑钠肽分别为(91.22±6.23)μmol/L、(24.56±2.46)μmol/L、(46.81±5.10)ng/L,均低于对照组的(98.63±7.51)μmol/L、(30.92±3.95)μmol/L、(90.35±4.66)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8、7.969、36.750,均P<0.05)。结论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联合垂体后叶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促进产后恢复。

  • 标签: 产后出血 麦角新碱 加压催产素 药物疗法,联合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利钠肽,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麦角新碱联合卡贝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实施剖宫产分娩的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产妇剖宫产后给予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观察组产妇剖宫产后给予麦角新碱联合卡贝缩宫素。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出血量、血红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6.7%(2/30),低于对照组的23.3%(7/30),P<0.05。分娩后,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与分娩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1/30),低于对照组的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角新碱联合卡贝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优于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后的出血率和出血量,稳定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麦角新碱 缩宫素 卡贝缩宫素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长效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NEDA)与标准NEDA在帕金森病(PD)中的有效性、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制定检索策略后,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Web of Knowledge等数据库,同时进行参考文献的追溯和手工检索(截至2019年8月15日)。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然后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权重均数差(WMD)、相对危险度(RR)以及95%CI作为统计量,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研究,共3280例患者。(2)Meta分析结果如下。有效性方面:长效NEDA与标准NEDA间在减少UPDRS Ⅱ部分评分(WMD=-0.15,95%CI:-0.63~0.33),Ⅲ部分评分(WMD=0.04,95%CI:-0.24~0.33)和UPDRS Ⅱ+Ⅲ部分总和评分(WMD=0.12,95%CI:-1.25~1.49)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受性方面:两种制剂在总的退出人数(RR=1.11,95%CI:0.95~1.31)、因为不良事件退出的人数(RR=1.14,95%CI:0.90~1.45)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两种制剂在总的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RR=1.02,95%CI:0.97~1.07)和严重不良事件(RR=0.96,95%CI:0.73~1.26)的发生风险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D患者,长效NEDA与标准NEDA在有效性、耐受性和安全性上相似。

  • 标签: 帕金森病 普拉克索缓释剂 罗匹尼罗缓释剂 罗替戈汀透皮贴剂 系统评价 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临汾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收治的宫缩乏力表现的阴道分娩产妇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0例。参照组给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马来酸麦角新碱预防产后出血,比较两组产后2、12、24 h出血量,产后1、3、5 d子宫底下降高度,产前及产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变化、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产后2、12、24 h出血量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1、3、5 d子宫底下降高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前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低于产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治疗中,注射马来酸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能减少产后出血量、红细胞与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值,提高临床治疗疗效,药物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马来酸麦角新碱 缩宫素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麦角林结合长春西汀对脑梗死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炎性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依达拉奉结合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40例尼麦角林结合长春西汀治疗。对比两组NIHSS评分及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TNF-α、IL-6、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尼麦角林结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脑梗死 尼麦角林 长春西汀 依达拉奉 神经功能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乙二作为防冻剂等的主要成分,由于其特殊的甜味,易引起误服。本文通过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4例急性乙二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急性乙二中毒病例的临床特征。尽早准确评估病情,早期血液透析治疗是救治急性乙二中毒的关键。

  • 标签: 乙二醇 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马来酸麦角新碱用于预防剖宫产术产妇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在全国16家医院开展,共纳入298例产妇,按1∶1比例随机分配分为试验组(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缩宫素注射液)148例,对照组(缩宫素注射液)150例。比较两组产妇下列指标的差异:(1)主要指标:产后2 h总出血量;(2)次要指标:产后6、24 h出血量,胎盘滞留时间,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2、24 h额外使用促宫缩药物、止血药物或其他止血措施的比例,需要输血比例,因子宫复旧不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的比例;(3)安全性指标:恶心、呕吐、头晕等副反应,各给药时间点的血压。结果(1)试验组产妇产后2 h总出血量[(402±18)ml]少于对照组[(505±1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产后6、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2、24 h额外使用促宫缩药物、止血药物或其他止血措施的比例,需要输血比例,因子宫复旧不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的比例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试验组2例(1.4%,2/148)产妇出现副反应,对照组有1例(0.7%,1/150)出现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给药2.0 h及以内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给药1.5 h及以内的舒张压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血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剖宫产术中使用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可减少产后出血量,安全可行。

  • 标签: 剖宫产术 产后出血 麦角新碱 催产素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鞘氨激酶/1-磷酸鞘氨(SphK/S1P)信号通路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肝窦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将40只适龄雄性大鼠(购自常州卡文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信封法随机分4组包括,假手术(Sham)组,IRI+等体积生理盐水组(IRI组),IRI+SphK激动剂组(PMA组)和IRI+SphK阻断剂组(DMS组)。建立大鼠IRI模型,通过对SphK/S1P信号激动和阻滞后,应用苏木精-伊红(HE)和细胞凋亡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技术观察肝窦间隙、肝窦内皮细胞(LSEC)和肝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及其细胞凋亡程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对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进行评价。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χ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SphK激动剂(PMA)可改善缺血肝脏损伤,减轻肝窦异常扩张,LSEC损伤程度得到改善,其阻断剂反而加重LSEC的损伤。与Sham组(3.46±0.27)比较,IRI组大鼠血清S1P升高(4.71±0.42,t=4.336,P<0.05);与IRI组比较,PMA组血清S1P显著升高(36.01±10.13,t=5.347,P<0.01),DMS组血清S1P显著降低(15.83±3.14,t=6.080,P<0.05)。与Sham组[(10.09±1.05)%]比较,IRI组肝脏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28.83±2.06)%,t=14.040,P<0.05];与IRI组比较,PMA组肝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13.59±3.02)%,t=7.221,P<0.05],而DMS组肝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61.92±7.72)%,t=7.173,P<0.01]。与IRI组比较,PMA组肝脏S1PR的蛋白表达升高(S1PR:1.65±0.12比2.50±0.09,t=9.930,P<0.05),MPO、ICAM-1的蛋白表达降低(ICAM-1:3.21±0.39比1.52±0.26,t=6.245,P<0.05;MPO:2.51±0.20比1.09±0.13,t=10.310,P<0.05);而DMS组肝脏S1PR的蛋白表达降低(S1PR:1.65±0.12比1.31±0.09,t=3.926,P<0.05),MPO、ICAM-1蛋白表达升高(ICAM-1:3.21±0.39 5.92±0.22,t=7.855,P<0.05;MPO:2.51±0.20比5.21±0.43,t=9.861,P<0.05)。结论SphK/S1P信号通过减少细胞凋亡,减少MPO和ICAM-1表达,减少白细胞和LSEC的黏附,从而改善肝窦微循环。

  • 标签: 鞘氨醇激酶/1-磷酸鞘氨醇信号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窦内皮细胞
  • 作者: 叶超 王朝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宁乡市人民医院药学部,宁乡 410218 叶超现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药学部,武汉 430030,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宁乡市人民医院药学部,宁乡 410218
  • 简介:摘要1例74岁女性患者因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给予碘克沙160 ml静脉注射。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为B型,术中无不良反应发生。手术结束约12 h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双眼失明;约30 h后,出现记忆力下降,烦躁和焦虑症状,血清肌酐174 μmol/L。患者术前血清肌酐134 μmol/L。疾病进展过程中请眼科和神经内科医师会诊,并行头部CT检查(显示天幕池密度增高,可疑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基底节区软化灶形成)后考虑为对比剂脑病。给予甲泼尼龙(80 mg静脉滴注、2次/d)、托拉塞米(10 mg静脉滴注、1次/d)及补液等对症治疗。2 d后患者视力好转,记忆力及神志恢复;3 d后患者视力和精神均恢复正常。

  • 标签: 造影剂 脑疾病 皮质盲 碘克沙醇
  • 简介:摘要1例71岁男性患者因右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局麻下接受主动脉弓造影+全脑动脉造影+右侧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使用的对比剂为碘克沙注射液。术前患者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术后10 h患者出现发热、嗜睡、饮水呛咳、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左侧肢体肌力和肌张力减低及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头部磁共振成像(MRI)示右侧大脑皮层信号增高、脑沟变浅,考虑为碘克沙引起的对比剂脑病。给予补液、糖皮质激素、甘露脱水等对症治疗3 d后,患者症状好转,头部MRI示右侧大脑皮层高信号降低、脑沟恢复正常。

  • 标签: 造影剂 碘克沙醇 脑病
  • 简介:摘要双环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用于治疗肝脏炎性损伤的首个化学新药。双环上市后,在多种病因所致肝病的抗炎保肝治疗中积累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基础研究方面,双环在化学性、免疫性、脂肪性、纤维化及肝部分切除与缺血再灌注等肝功能损伤模型中呈现了抗炎保肝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临床应用方面,多项临床研究评价了双环用于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多种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以及其他肝病的疗效和安全性。真实世界大样本数据分析进一步表明了双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双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根据近5年来双环治疗肝脏炎性损伤不断积累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基础研究结果,对2014年《双环片临床应用专家建议》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科学、严谨、全面和实用的双环用药参考意见,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 标签: 双环醇 肝功能损伤 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以乙二、丙酸为原料,甲苯为带水剂,合成了乙二二丙酸酯。讨论了酸摩尔比、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时间对乙二二丙酸酯产率的影响,得出了合成乙二二丙酸酯的适宜的工艺条件酸摩尔比为2.5∶1,催化剂为氨基磺酸,催化剂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1%,反应时间为3h,在此条件下,合成的乙二二丙酸酯的产率达到67.70%。气相色谱测得酯含量为96.73%。用阿贝折光仪测定产物折光率,用红外光谱(IR)、核磁(1HNMR)表征了适宜条件下合成的产物的结构。结果表明,该产物为乙二二丙酸酯。

  • 标签: 乙二醇 丙酸 乙二醇二丙酸酯 影响因素 表征
  • 简介:摘要1例2岁精索鞘膜积液患儿行腹腔镜双侧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后接受单次酮咯酸氨丁三注射液7 mg静脉滴注镇痛。用药后约17 h,患儿出现肉眼血尿,超声检查示膀胱内血块,尿常规检查示尿潜血(++),镜检红细胞>50个/高倍视野(HP),尿蛋白(+++)。患儿同期未使用其他药物,考虑患儿的血尿与酮咯酸氨丁三注射液有关。先后给予酚磺乙胺注射液0.5 g静脉滴注、1次/d和注射用头孢曲松钠0.5 g静脉滴注、1次/d。治疗6 d后,患儿肉眼血尿消失,尿常规示尿潜血(+++),镜检红细胞3个/HP,尿蛋白(+++)。11 d后复查,尿潜血(+),镜检红细胞0个/HP,尿蛋白(++)。1个月后复查,尿潜血(-)、尿蛋白(-)。

  • 标签: 酮咯酸氨丁三醇 血尿 蛋白尿 学龄前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应用经皮雌二贴片与口服戊酸雌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行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63例。A组患者应用经皮雌二贴片,B组患者口服戊酸雌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临床妊娠率A组为55.7%(113/203),B组为58.4%(87/14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阳性率[63.5%(129/203)比65.8%(98/149)]、早期流产率[10.6%(12/113)比9.2%(8/87)]、异位妊娠率[1.8%(2/113)比4.6%(4/87)]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孕激素内膜转化日血清雌二水平B组[(271.6±73.8) ng/L]显著高于A组[(209.5±65.9) ng/L, P=0.008]。结论激素替代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经皮雌二贴片临床效果与口服戊酸雌二相同,推荐用于有慢性肝肾功能疾病、血栓高危因素、血脂异常等情况的患者。

  • 标签: 雌二醇 激素替代 胚胎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谷维素联合雌二片/雌二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MPS)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MPS患者2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谷维素组与激素疗法组,每组123例。激素疗法组给予雌二片/雌二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治疗,谷维素组在激素疗法组基础上给予谷维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改良Kupperman更年期指数(KMI)评分、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评分、性激素水平、神经递质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谷维素组总有效率(88.62%,109/123)高于激素疗法组(77.24%,95/123),P<0.05。治疗后,谷维素组改良KMI评分、MENQOL评分均低于激素疗法组(P均<0.05)。治疗后,谷维素组雌二、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高于激素疗法组,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水平低于激素疗法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维素联合雌二片/雌二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治疗MPS,可提高患者性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安全性好,临床整体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绝经 围绝经期综合征 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 谷维素 性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雾化吸入与单用沙丁胺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儿科收治的8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40例选择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治疗,对照组40例选择单独应用沙丁胺,药物吸入方法与使用剂量与对照组相同,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患儿哮喘症状与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肺通气情况、痰白三烯(LTs)浓度、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及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气促、呼吸困难"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痰LTs、FEV1/FVC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痰LTs、FEV1/FVC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哮喘儿童于治疗期间均未发生重度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临床效果较满意,相比单独应用沙丁胺雾化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其给药简便,药物吸入气道后可有效控制哮喘,迅速缓解病情。

  • 标签: 布地奈德 沙丁胺醇 哮喘 儿童:雾化吸入
  • 作者: 李苑菁 张华岩 韩瑾 李秀珍 赵小朋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广州 51062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广州 510623 费城儿童医院及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新生儿科,费城 19104,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中心,广州 51062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分泌科,广州 510623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TALDO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转醛酶缺乏症患儿。孕母有不良孕产史,产前检查发现胎儿超声异常,产前全外显子组测序检出TALDO1基因存在c.462-2A>G和c.574C>T(p.R192C)可能致病性杂合变异。患儿出生胎龄38周+1,生后存在特殊体征(皮肤松弛/皱褶多、低耳位等)、脾大、贫血、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异常,结合产前诊断结果诊断转醛酶缺乏症。患儿现1岁3月龄仍可见双手背及颈背部皮肤较松弛且皱褶多。本病例提示,对于出生有肝脾大、贫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同时伴特殊体征如皮肤松弛/皱褶多、低耳位等,需警惕转醛酶缺乏症的可能。

  • 标签: 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先天性 转醛醇酶 磷酸戊糖途径 婴儿,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