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急诊患者的发生率、诊断率、治疗率、治疗模式和复查率。方法利用全军合理用药监测网数据管理中心数据库,提取并关联2015年至2017年急诊血检测、诊断和用药记录。纳入至少有一次血检测记录的18岁以上急诊患者。对如下指标进行了描述分析:所有患者以及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发生率,诊断率、治疗率、治疗模式和7 d内复查率。结果共纳入符合上述条件的急诊患者1 039 245例,其中36 615例(3.52%)患者至少发生过一次事件。在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急诊患者中,患者比例依次为47.69%、29.13 %、21.69%和10.16%。急诊患者诊断率为9.23%;总体治疗率为42.1%,静脉胰岛素+葡萄糖是急诊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急诊患者7 d内总体血复查率为28.8%。结论急诊成年患者中,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发生率高于未患上述疾病的患者,且更严重。的诊断率和复查率均较低,应加强急诊患者的识别和管理。

  • 标签: 高血钾 疾病分布 流行病学 急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指南主要参考近5年国际脑瘫痪康复循证依据及相关指南,在《中国脑瘫痪康复指南(2015)》基础上,结合2022年6月以前国内外发表的医学文献及研究成果,综合我国儿童康复医学专家的共同意见修订形成的循证实践指南。简介简要介绍《中国脑瘫痪康复指南(2022)》编委会机构及人员组成,修订版大纲,修订版序,指南制定和修订背景、原则及过程,指南的应用说明及修订计划,指南的证据水平及推荐强度。

  • 标签: 脑性瘫痪 康复 指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营养不良是脑瘫痪(简称脑瘫)患儿常见的并发症,合并营养不良的脑瘫患儿需进行临床营养支持,为正确识别脑瘫患儿营养不良及风险,明确营养不良类型及程度,规范营养干预,以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本共识从脑瘫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和评定、吞咽障碍和喂养评估、营养干预及其他营养相关问题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了相应营养支持建议。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瘫痪(简称脑瘫)儿童的登记管理可以为脑瘫的防治及政府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尽快建立区域乃至国家层面的脑瘫登记管理体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特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从脑瘫登记的意义、内容、相关术语的定义及标准、信息及数据安全、信息录入、随访及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标签: 脑性瘫痪 儿童 登记管理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吞咽障碍是脑瘫痪(脑瘫)的常见症状,其严重程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可造成脱水、营养不良和窒息等危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瘫吞咽障碍可能会从婴幼儿阶段持续至成人,对症康复是改善脑瘫吞咽障碍的关键,但国内目前尚无针对的防治推荐意见。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讨论并提出儿童脑瘫吞咽障碍的康复建议,以期规范和指导儿童脑瘫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与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肥厚骨关节病(primary hypertrophic osteoarthropathy,PHO)是一种以杵状指(趾)、皮肤增厚及骨膜增生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报告1例SLCO2A1基因的纯合突变c.1771C>T导致的PHO合并肾患者,其父母为近亲结婚,均存在SLCO2A1基因杂合突变,其弟弟有类似临床表现,也检测出SLCO2A1基因的纯合突变。

  • 标签: 骨关节病,原发肥大性 低钾血症 SLCO2A1基因
  • 简介:摘要儿童脑瘫痪(脑瘫)的治疗效果仍不满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安全无创、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康复技术,现有研究提示其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脑瘫患儿临床症状。近年来,国内应用TMS治疗脑瘫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诸如治疗环境和设备要求不达标;治疗参数设置和设备操作不规范;适应证和禁忌证选择不准确等问题。为规范TMS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并保证其安全合理的使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联合中国康复医学会物理治疗专委会成立专家组,结合中国国情及新近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讨论并提出儿童脑瘫经颅磁刺激治疗专家共识。

  • 标签: 脑性瘫痪 经颅磁刺激 专家共识 儿童 神经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瘫痪(脑瘫)儿童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与脑瘫分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脑瘫合并症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康复科诊治的325例脑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上述患儿均给予头颅MRI检查,并采用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对其粗大运动功能水平进行评级。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患儿头颅MRI异常表现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结果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分析MRI异常结果与脑瘫合并症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入选脑瘫患儿的头颅MRI呈现多种异常改变,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发育不良(OR=8.530,95%CI:5.031-14.330)、脑室扩大(OR=4.611,95%CI:1.327-10.297)、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OR=4.313,95%CI:2.084-8.153)、丘脑异常信号(OR=6.372,95%CI:3.160-11.175)、缺血缺氧脑病后变化(OR=7.249,95%CI:2.354-13.642)均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损伤严重程度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通过卡方检验发现PVL患儿多合并视力障碍(62.1%),胼胝体变薄患儿多合并智力低下(14.0%),丘脑异常信号患儿多合并听力障碍(66.7%)及语言障碍(30.8%)。结论本研究入选患儿头颅MRI结果与其脑瘫分型、粗大运动功能评级、脑瘫合并症间均具有显著相关,可用于脑瘫儿童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为临床制订康复计划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脑性瘫痪 核磁共振成像 临床特征 儿童 相关性
  • 简介:摘要脑瘫痪(脑瘫)是终生性疾患,主要问题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其严重程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从可独走到不能抬头),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脑瘫尚无法治愈,也没有明确的策略预防,对症康复是改善脑瘫运动障碍的关键,但尚无一致的可操作的治疗推荐意见。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讨论并提出儿童脑瘫运动障碍的康复建议,以期规范和指导儿童脑瘫的康复治疗与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过10余年的脑瘫痪(脑瘫)高危儿的临床实践和结合相关文献的复习,选取脑瘫高危儿的高危因素、运动系统检查、全身运动检测、神经行为学评估及头颅磁共振检查5项指标,建立脑瘫高危儿的分级筛查标准,并提出相应的康复干预建议。通过及时有效的专业分级筛查与干预,既可减轻患儿的发育障碍或脑瘫发生的功能障碍程度,避免发生漏诊漏治,减轻患儿的功能伤害;也可通过精准的筛查和针对的干预,避免过度医疗,减轻患儿的治疗痛苦和家庭负担。

  • 标签: 脑性瘫痪高危儿 分级筛查 干预
  • 简介:摘要家族性周期麻痹临床罕见,报告1个低性周期麻痹家系,该家系患病成员均为男性,主要表现为肢体乏力,反复低血,但发病频率、起病年龄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基因检测提示SCN4A基因变异(突变位点R669H)。该位点突变在国内所报道的家系中未见报道。通过该家系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家族性 突变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及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研究骨骼肌源微粒(skeletal muscle derived microparticles,SKMPs)及其清除蛋白Lactadherin在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外周血的变化水平及其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共44例年龄(72.87±13.9)岁的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为骨折组,同时期40例健康人群为无骨折组;应用凝血与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骨折组和无骨折组的凝血酶生成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评估凝状态;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中SKMPs水平;应用ELISA法检测骨折组、无骨折组外周血中MPs清除蛋白lactadherin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结果44例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中股骨颈骨折33例(75%),转子间骨折11例(25%)。髋关节周围骨折组外周血中SKMPs浓度:175.73个/μl;骨折术后组124.28个/μl;无骨折组90.69个/μl。髋关节周围骨折组ACT为(377.5±76.2)s,骨折术后组ACT为(498.1±97.1)s,无骨折组ACT为(505.7±44.0)s;通过相关分析发现骨折患者SKMPs计数与ACT值间存在线性关系(r=-0.52,P<0.001);骨折术后组外周静脉血中SKMPs浓度与ACT值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髋关节周围骨折组lactadherin蛋白浓度:2 779.61 pg/ml;骨折术后组1 985.38 pg/ml;无骨折组1 651.19 pg/ml。Lactadherin浓度与SKMPs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0。结论SKMPs在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凝状态起到一定作用;lactadherin的失代偿可能是造成髋关节骨折患者围术期凝状态的原因。

  • 标签: 髋骨折 微粒体 血液凝固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营养不良和肥胖在脑瘫痪中很常见,可导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贫血、大脑发育不良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临床中常使用体格检查、人体测量、骨密度测量、身体成分分析、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营养评估,以明确脑瘫痪患儿的营养状况及能量需求,并制定针对的营养干预方案,切实改善患儿营养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对脑瘫痪患儿的营养问题及其干预方法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脑性瘫痪 儿童 营养 评估 干预
  • 简介:摘要脑瘫痪(简称脑瘫)是引起儿童肢体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其康复干预措施众多,给临床方案选择带来了巨大挑战。根据循证医学研究,有效的脑瘫预防措施包括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硫酸镁和新生儿治疗低温。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包括限制诱导运动疗法、目标导向性活动运动集成法、注射肉毒毒素后的作业治疗、移动训练、跑步机训练、运动观察疗法、目标导向性训练、双侧训练、口腔感觉运动、口腔感觉运动加电刺激、垫脚石3P计划、接受与承诺疗法等。有效的药理学、外科干预措施包括鞘内注射巴氯芬、肉毒毒素、肉毒毒素结合系列石膏固定、地西泮、选择脊神经根切断术、髋关节监测等。

  • 标签: 脑性瘫痪 早期预防 早期干预 运动干预 肌张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循证护理对预防脑卒中瘫痪患者压力损伤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脑卒中合并瘫痪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运用FMA量表评估患者干预前后肢体运动功能,选用SF-36量表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压力损伤发生率为12.73%,明显低于对照组30.91%,压力损伤严重程度整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上肢、下肢评分分别为(45.41±4.30)分、(20.46±2.48)分,均高于对照组(33.46±3.75)分、(14.43±2.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个月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中医循证护理对脑卒中瘫痪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压力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瘫痪 中医循证护理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状况和生长风险筛查量表(STRONGkids)在脑瘫痪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在本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营养风险的脑瘫痪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15例,年龄(1.74±0.59)岁,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1.93±0.58)岁,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加营养干预方案。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STRONGkid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GMFM-88)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TRONGkids评分为(3.07±0.78)分,较治疗前的(4.53±0.51)分有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88总评分为(66.83±4.72)分、A功能区评分为(94.84±18.23)分、B功能区评分为(76.38±16.52)分、C功能区评分为(36.47±16.76)分、D功能区评分为(30.46±14.50)分、E功能区为(25.44±7.62)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56.59±3.65)分、(85.12±14.79)分、(58.59±13.61)分、(26.11±13.47)分、(18.33±12.31)分、(19.72±6.2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TRONGkids在脑瘫痪儿童中应用,可以早期发现患儿的营养问题,尽早干预,提高患儿的疗效。

  • 标签: STRONGkids 脑性瘫痪 营养
  • 简介:摘要中枢运动和姿势障碍会对言语功能产生影响,导致与言语有关的呼吸功能障碍。在痉挛型脑瘫痪儿童中,有半数以上伴有言语障碍。目前,对患有言语障碍儿童呼吸功能的评估方法多种多样。本文根据痉挛型脑瘫儿童言语呼吸不规则、浅快、起音困难等特点,对其的定量评估和动态评估进行综述,为临床康复医师、治疗师针对性地评估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言语呼吸功能提供思路。

  • 标签: 脑性瘫痪 呼吸 生理学 言语障碍 儿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