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高空气象探测属于气象部门的主要业务之一,其在高空气象要素监测以及气候研究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在探测中也会因为各类原因而导致需要重放球,对气象探测资料的准确性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根据高空气象探测经验,首先对高空气象探测重放球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供相关人士进行参考。

  • 标签: 高空气象探测 重放球 原因 应对
  • 简介:本文以新疆伊宁国家基准气候站的实际情况,重要介绍L波段的雷达观测系统一些运行的情况,诠释了L波段的雷达观测器中出现的问题原因和处理办法,在L段的雷达使用上提供技术参考。

  • 标签: 雷达 L波段 操作问题
  • 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现代化先进的探空仪器设备开始应用到高空气象观测业务中,这些仪器设备具有高时空分辨率,会形成较多的高空气象观测资料。本文主要从高空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进行分析,首先概况了质控过程,接着对高空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对策进行具体探讨。

  • 标签: 高空气象观测资料 质量控制 对策
  • 简介:摘要首先G文件就是GAAF文件的缩写,是指高空全月探测数据文件,我区于2011年开始对我区5站高空资料形成G文件格式,并进行格式检查及质量检查。

  • 标签: G文件格式 数据段 质量错误分析 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从仪器准备、充灌气球等多个方面,探讨了强降雨、强雷暴、大雾、大风等复杂天气条件下的高空气象探测技术,有助于降低或避免重放球、迟放球、记录缺测等情况出现,确保高空气象探测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为天气预报服务等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复杂天气 高空气象探测 技术
  • 简介:摘要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高空探测系统,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作用越发突出。作为高空气象观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高空气象观测质量已成为气象观测中的首要任务。基于此,本文结合南昌市气象局高空气象探测实际,重点分析了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常见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应急处理办法,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 标签: L波段 高空气象探测 常见问题 应急处理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气象观测技术也随之精进,我国当前的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正处于一体化改革阶段,一体化改革的顺利开展能够保证气象观测效率,优化气象观测质量。在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一体化改革过程中,针对一系列改革难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例如,深化观测人员工作意识、加强业务工作技术指导与学习培训力度、贯彻落实改革方针以实现岗位集约化等,且效果显著。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的气象观测一体化改革具有必要性、可行性与实效性,是国内地面、高空气象观测业务的必然发展趋势。

  • 标签: 气象观测 一体化建设 地面 高空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空气象观测业务取得了极大进步,逐渐由人工观测朝自动化观测方向发展。本文主要根据我国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业务实际,首先阐述了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的内涵,并重点探讨了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资料质量管控要点,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 标签: L波段 高空气象探测 探测资料 质量管控要点
  • 简介:复杂天气出现的过程中经常会对高空气象观测工作产生影响,本文结合沱沱河站高空气象探测的实际,分析了复杂天气条件下对高空气象探测质量的影响和防范对策,以确保高空气象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水平。

  • 标签: 复杂天气 高空气象探测 影响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飞行员15.0 km以下高空供氧防护简化方案,并通过试验评价其防护性能。方法调整YX-5氧气系统参数,降低其供氧总压并关闭大流量供氧机构,同时取消代偿服。采用假人与4名志愿者先后在低压舱完成5项试验:①地面~10.0 km高度普通供氧性能试验;②地面~10.0 km高度纯氧模式供氧性能试验;③13.0、15.0、16.0 km高空加压供氧性能试验;④加压供氧接通冲击试验;⑤15.0 km高空加压供氧人体生理试验。结果正常供氧模式下,调整型YX-5氧气系统在12.0 km高度以下供氧分压>21.0 kPa。高空加压供氧时,在12.0~15.0 km高度供氧分压>15.8 kPa。调整型YX-5氧气系统吸气阻力<0.34 kPa(假人肺通气量20 L/min)。调整型YX-5氧气系统不接代偿服的条件下,加压接通时面罩内压力冲击峰值为1.25 kPa。4名志愿者完成了15.0 km高空加压供氧人体生理试验,验证了该方案的防护性能,试验后无不良生理反应。结论15.0 km以下高空供氧防护简化方案,可以满足地面~15.0 km高度飞行员无代偿供氧防护要求。

  • 标签: 缺氧 加压供氧 氧气系统 高空代偿装备
  • 简介:摘要与地面观测系统的发展相比,高空气象资料业务发展相对滞后,实时-历史资料处理业务分离,大多数资料质量控制仅在台站级,实时资料在省级基本没有质量控制与信息处理反馈。本文主要研究高空气象探测资料秒级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实现自动质量控制,保证实时资料与历史资料的时效性和高效性。

  • 标签: 高空 质量控制 秒级数据
  • 作者: 李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4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上海长征医院,上海 200010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细节护理在手术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5月该医院手术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n=49例)和对照组(n=49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行常规手术护理和手术细节护理。对两组手术护理安全质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护理安全质量(消毒隔离、医疗设备管理、手术器械准备、麻醉管理及医护配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感染、软组织损伤、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应用于手术护理安全中,不仅可以提高手术护理安全质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细节护理;护理质量
  • 作者: 张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1期
  • 机构:四川省简阳市妇幼保健院,四川简阳641400
  • 简介:手术是进行手术治疗、负责抢救的重要科室,而有效的手术治疗措施离不开手术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难免出现紧张、焦虑等心理或是生理功能产生紊乱,针对这些现象,需要手术护士及时对其进行相关护理措施。随着现代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方面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因此,目前的手术护理工作十分重要,手术护士的工作不能仅局限于简单的传递物品、配合手术等单纯的技术操作,还应以患者为中心,进行全面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满意程度。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年频发右流出道室性早搏对左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8—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就诊的有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心脏结构及收缩功能正常、24 h动态心电图显示频发右流出道室性早搏(≥1 000次/24 h)的50例青年患者作为室性早搏组,50名青年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静态和24 h心电图作为频发右流出道室性早搏的诊断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脉冲多普勒及多普勒组织成像模式测量左舒张功能指标,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与多普勒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左舒张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室性早搏组E峰减速时间较长[(203.2±22.9)ms比(192.4±16.1)ms,t=-2.730,P=0.008],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峰值速度(Ea)较低[(10.3±2.8)cm/s比(11.9±2.9)cm/s,t=0.748,P=0.010],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与Ea的比值(E/Ea)较高(6.6±0.8比6.0±0.4,t=-0.775,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室性早搏组Ea与舒张晚期运动峰值速度(Aa)的比值(Ea/Aa)较低(1.02±0.33比1.11±0.30,t=1.466,P=0.14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峰值速度(Sa)未见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24 h室性早搏总搏数与Ea(R=-0.686)和Ea/Aa(R=-0.654)呈负相关,与Aa呈正相关(R=0.431)。进一步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频发右流出道室性早搏[Exp(B)=2.070,P=0.002]是左舒张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之一,即频发室性早搏患者发生左舒张功能减退的危险是健康受试者的2.07倍。结论频发(≥1 000次/24 h)的右流出道室性早搏可导致青年左舒张功能下降。

  • 标签: 青年人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室功能,左 超声检查,多普勒
  • 简介:摘要1例53岁女性患者罹患缩窄性心包炎,心尖从心包薄弱处膨出,形成类似憩结构。行心包剥脱术,术后予以强心及利尿治疗1个月,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0.55,顺利出院。

  • 标签:
  • 作者: 张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3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第13期
  • 机构:上海长征医院,上海200010
  • 简介:目的:分析风险意识在手术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手术护理管理情况与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以本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手术护理管理情况与7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予以风险意识管理模式,评定两组患者的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与风险管理知晓情况。结果:观察组(95.71%)相较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0.00%)较高(P<0.05);观察组(2.86%)相较于对照组(18.57%)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的风险管理知晓情况较好(P<0.05)。结论:手术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风险意识模式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与护理质量,优化风险管理知晓情况,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深究与采纳。

  • 标签: 风险意识;护理管理;满意度
  • 作者: 史继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08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14期
  • 机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干细胞中心,河南郑州450000
  • 简介:乙肝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传染性慢性疾病,其发病率非常高。乙肝患者可能因为各类途径而感染乙肝病毒,乙肝病毒会破坏乙肝患者的肝脏及免疫功能,如果长期患病,就会诱发肝硬化,最终转化为肝癌。就目前而言,临床上找不到治疗乙肝的方法,只能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预防乙肝,进而大大降低发病的概率。乙肝病毒感染被誉为世界范围内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世界上的百分之五的人口已出现慢性感染症状,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人口将由最初的慢性乙型肝炎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由此可见,想要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就需从根源入手,及时检测并进行针对性治疗。鉴于部分研究人员在此方面已进行深入探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所以医者需基于乙肝病毒感染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乙肝病毒感染检测工作。如此,才可及时检测乙肝病毒感染,才能及时进行防治。

  • 标签: 乙肝;检测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中孕期通过超声诊断为胎儿心脏憩,并最终引产的病例。该孕妇28岁,因外院超声发现胎儿心脏异常,于孕25周+3到河南省人民医院产科就诊。孕25周+4胎儿超声心动图提示胎儿心包囊肿可能性大,MRI检查提示胎儿左侧心腔结构紊乱。孕25周+5再次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胎儿左心室侧心包腔内可见囊性回声,与左心室相通,左心室壁搏动明显减弱,同时存在胎儿水肿。多学科会诊考虑为心脏憩。孕妇于孕26周行羊膜腔注射依沙吖啶引产术。引产儿经病理检查,诊断为胎儿左心室憩。全基因拷贝数变异分析显示11号染色体p15.3p15.2区存在744 kb重复,致病性不明确。

  • 标签: 心脏缺损,先天性 憩室 超声检查,产前 超声心动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