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激光以其精确度高、安全性好及微创伤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角膜屈光手术、角膜基质环植入手术及白内障手术等眼科领域并日臻成熟。近年来其在穿透角膜移植、板层角膜移植及角膜内皮移植术中已取得积极开展和应用,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激光在促进角膜移植手术发展的同时,尚存在适应证范围较窄、疗效不确切、设备昂贵、个性化设计缺乏大数据支撑及智能化的问题,仍需要不断优化改进以保证术后视力、降低术后并发症、简化参数设计、减少消耗成本。本文就激光在不同角膜移植手术应用的适应证、参数设计、临床效果及存在的局限性进行综述。

  • 标签: 角膜移植术 飞秒激光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治疗时,予以优质护理的干预价值探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眼科共计纳入患者100例,参与分析,以护理服务进行分组,研究组予以优质护理,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每组患者50例,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6.00%)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0.00%)对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较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100.00%)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86.00%)更优异,P<0.05。结论:临床使用优质护理干预,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患者,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荐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飞秒激光;白内障患者;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角膜移植手术是角膜盲复明的主要方法,分为治疗性角膜移植手术和光学性角膜移植手术。光学性角膜移植手术的关键在于制备规则的供体角膜材料和植床、良好的缝合技术以减少术源性角膜散光等。传统环钻辅助角膜移植手术主要使用环钻制备角膜植片和植床,精细度不足,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原因。相比传统环钻辅助角膜移植手术,激光辅助角膜移植手术(FLAK)制备角膜植片和植床更加精细,从而可获得更好的光学性角膜移植手术效果。FLAK涉及到屈光手术医师与角膜移植手术医师协作,具有不同于传统环钻辅助角膜移植手术的特殊手术程序。为推动我国临床规范开展FLAK,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汇集国内外研究结果,结合相关专家的临床经验,经过充分讨论,针对FLAK的适应证、手术设计和步骤、并发症处理及围手术期用药等提出共识性意见,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激光,飞秒 角膜移植 诊疗准则(主题) 多数赞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采用激光技术治疗的近视患者1 546例,随机分为非安全组240例和安全组1 306例。采用问卷方式调查患者性别、年龄、营养状况及是否出现眼部/头部不适等情况。对手术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以此制定护理对策。结果1 546例患者中,共有240例患者发生不良情况,其发生率为15.52%,且发生不良情况的患者中,以结膜下出血发生率最高,占发生不良情况患者的24.58%,占全部患者的3.82%;影响手术安全的因素包括患者伴有焦虑情绪、眼部/头部不适感、术中护理操作不当及环境等因素,以上因素均对手术安全产生明显影响(P<0.05)。结论影响激光治疗近视手术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伴有焦虑情绪、眼部/头部不适感、术中护理操作不当及环境等因素,通过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及加强护理管理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该术式的安全性。

  • 标签: 飞秒激光技术 近视手术 安全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是一种板层角膜屈光手术,对其术后视觉质量的评估可分为主观视觉质量(视力、对比敏感度和视觉量表)及客观视觉质量(波前像差、点扩散函数、斯特尔比值和光学传递函数)。SMILE术后视力恢复快,裸眼视力显著提高,术后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增加,对比敏感度、视觉量表评估,双眼视功能早期下降,3~6个月逐渐恢复。(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268-272)

  • 标签: 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视觉质量 屈光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前视网膜病变的检查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进行SMILE手术的近视680例(1 35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近视程度分为低中度近视组443例(876眼)和高度近视组237例(474眼)两组,术前散瞳进行全视网膜镜检查,观察视网膜周边部病变的情况,对其中病变较严重者进行相应的治疗。结果在1 350眼中发现有各类视网膜的病变者218眼,占16.15%,以非压迫变白和格子样变性多见。高度近视组的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23.84%(113/474),高于低中度近视组的11.99%(105/876)(χ2=4.878,P<0.05)。对其中较严重的105眼进行了视网膜激光光凝,光凝后进行了SMILE术,术后随访3~12个月,无视网膜脱离发生;其中原视网膜脱离的1眼进行复位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视网膜脱离无复发。结论SMILE术前散瞳进行全视网膜镜检查可发现部分眼底病变者,高度近视者的眼底病变发生率高,对严重病变及时进行治疗,能够阻止其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术前,SMILE 全视网膜镜检查 视网膜镜 病变,视网膜的 处理,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对2020年1至12月厦门眼科中心SMILE手术487例(967眼)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965眼顺利完成SMILE手术,另2眼(0.21%)术中负压脱失由于透镜扫描已超过10%遂改行激光LASIK手术;其他术中并发症共45眼(4.65%)。包括黑斑3眼,负压脱失4眼,不透明气泡12眼,切口边缘撕裂5眼,角膜基质透镜撕裂5眼,角膜基质透镜分离取出困难7眼及其他并发症9眼。所有并发症均进行了适当处理,视力均恢复并达到了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出现并发症共10眼(1.04%),其中由于受到外伤而致上皮大面积缺损3眼,上皮下雾状浑浊2眼,弥漫性板层角膜炎2眼,角膜帽下异物碎屑3眼。经积极处理,均未出现严重后果。结论SMILE手术并发症可控,安全性高。

  • 标签: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 并发症 近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板层切削联合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周边角膜病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青岛眼科医院因周边角膜病变行激光板层切削联合带角膜缘的全板层角膜移植术的6例(6只眼)患者作为组,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6.7±17.9)岁;另收集同时期行传统全板层角膜移植术的周边角膜病变患者8例(8只眼)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的视力和屈光参数;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和角膜植片透明情况;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观察角膜植片和植床的厚度、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5.2±8.4)个月。对术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数和散光度数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两组间最佳矫正视力和角膜植片上皮愈合时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组6例患者包括2例蚕食性角膜溃疡,3例Terrien边缘变性,1例Pellucid边缘变性;对照组8例患者包括4只眼蚕食性角膜溃疡,4只眼Terrien边缘变性。组术后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最小分辨角的对数)为0.35±0.09,显著高于术前的1.17±0.15(t=9.01,P<0.001)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的0.78±0.29(t=-3.96,P=0.003);等效球镜度数较术前降低(4.8±2.7)D(t=-3.71,P=0.014);散光度数较术前降低(10.1±4.1)D(t=6.04,P=0.002)。组和对照组角膜植片上皮愈合时间分别为(8.5±3.3)和(12.8±6.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P=0.149)。组术后6个月时角膜植片中央厚度为(525±47)μm,角膜植床中央厚度为(189±119)μm;术后角膜内皮损失率为7.5%±2.1%。对照组1例发生术中穿孔,2例术后出现角膜层间积血,1例出现角膜层间上皮植入性囊肿和角膜植片溃疡,组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激光辅助板层切削联合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周边角膜病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激光在角膜中央光学区制作平滑的光学切面可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力预后,并减少了机械剥除时导致角膜穿孔的风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角膜疾病 角膜移植 激光,飞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28日进行的SMILE手术者700例(1 390眼),分析术中的并发症及处理。结果其中,1 387眼顺利完成手术,仅3眼改行激光LASIK手术。术中有57眼发生并发症,包括负压脱失4眼,不透明气泡层13眼,黑斑9眼,边缘切口撕裂6眼,角膜基质透镜撕裂或组织残留4眼,角膜基质透镜分离取出困难6眼以及其他并发症15眼。这些术中并发症均得到适当的处理,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水平。结论SMILE手术存在一定比例的术中并发症,可能影响视力的恢复,但术中及时正确的处理可使最终视力不受影响。

  • 标签: 取出术,透镜,小切口,飞秒激光 并发症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对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取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8年3月—2019年3月,选取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手术室进行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3—9月进行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26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0月—2019年3月进行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31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白内障日间手术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前馈控制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当日手术取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当日手术取消率为4.1%(13/319);对照组当日手术取消率为14.2%(38/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15,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3%(288/296),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92.1%(222/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8,P<0.01)。结论将前馈控制应用于眼科日间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中,可有效降低患者当日手术取消率,减少医院资源的浪费,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前馈控制 飞秒激光 白内障 手术取消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不同程度残留透镜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20年8月1—29日于潍坊眼科医院由同一位医师完成全SMILE手术的患者288例(557眼),对患者行常规随访和围手术期处理。记录透镜残留及处理的情况。结果:288例(557眼)均完成手术。术后1 d裸眼视力(UCVA)为-0.2~0.2(-0.026±0.075) (LogMAR视力);术后1个月UCVA-0.2~0.2(-0.062±0.055) (LogMAR视力)。术后1 d残余等效球镜度为-1.00~+1.00(+0.11±0.43)D;术后1个月残余等效球镜度为-1.00~+1.00(+0.20±0.36)D。6眼(1%)出现透镜残留,其中4眼术后UCVA好,残留透镜组织呈短条状,靠近周边部,予以随访观察;1眼术后UCVA 1.0,残余屈光度大,Pentacam见角膜不规则,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AS-OCT)见层间透镜组织残留,行残留透镜取出术;1眼透镜边切完成后脱负压,即刻重新吸引,完成激光扫描,术中透镜组织分离和取出困难,术后UCVA差,残余屈光度大,Pentacam见角膜形态不规则,AS-OCT示层间透镜组织残留,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予以随访观察。结论:SMILE术中透镜残留的发生率低,根据具体情况妥善处理残留的透镜,仍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近视 散光 屈光外科手术 飞秒激光 角膜基质
  • 简介:摘要激光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角膜屈光手术。角膜屈光手术通过切削角膜来改变屈光状态的同时也改变了角膜的组织结构及其生物力学特性,不同的手术方式对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也有所不同。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有激光辅助的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和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本文就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结构基础,目前常用的角膜生物力学测量方法,FS-LASIK手术中瓣厚度、侧切角度、残余基质床厚度、瓣蒂方向等参数的设置,及SMILE手术中切口大小、光学区大小、帽厚度、组织切削量等参数的设置对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飞秒激光 屈光手术 角膜生物力学 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原位磨镶术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维生素D3对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干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9年1─12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接受FS-LASIK且术后1个月有明显干眼的患者90例(90眼)。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45例(45眼),连续12周服用维生素D3 2 000 IU/d;对照组45例(45眼),不口服任何药物。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3、6个月测定患者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液破裂时间(TBUT)、Schirmer Ⅰ试验、泪河高度,血清维生素D3水平以及对比敏感度情况。采用Kolmogorov-Smirnov、LSD-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药后1个月,研究组OSDI评分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P=0.007)。研究组的TBUT(t=3.02,P=0.027)和Schirmer Ⅰ试验值(t=2.78,P=0.030)均高于对照组。服药后3个月,研究组OSDI(t=2.50,P=0.010)、TBUT(t=2.32,P=0.031)和Schirmer Ⅰ试验值(t=3.25,P=0.02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服药后6个月,2组患者OSDI(t=2.31,P=0.025)、TBUT(t=2.30,P=0.039)和Schirmer Ⅰ试验值(t=3.03,P=0.0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恢复更好。研究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3水平与OSDI评分呈负相关(r=-0.90,P<0.001),与Schirmer Ⅰ试验值(r=0.88,P<0.001)、TBUT评分(r=0.89,P<0.001)和TMH(r=0.80,P<0.001)呈正相关。服药后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明视对比敏感度和暗视对比敏感度均优于对照组(3 cpd:t=2.40,P=0.04;6 cpd: t=2.16,P=0.04;12 cpd:t=2.23,P=0.04;18 cpd:t=2.37,P=0.04)。结论:维生素D3不仅改善了术后干眼症状及泪膜稳定性,而且可以改善FS-LASIK术后的视觉质量。

  • 标签: 维生素D3 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干眼
  • 简介:摘要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技术在远视矫正领域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可以通过激光取出凹型基质透镜,或者将近视术中取出的凸型基质透镜植入远视者角膜的方法矫正远视。本文综述了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技术矫正远视的临床效果及最新进展。

  • 标签: 技术,透镜,基质,角膜,小切口,激光,飞秒 矫正,远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光学区偏中心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SMILE者100例(200眼)屈光不正的临床资料。根据偏离瞳孔中心距离(d)将所有受术者分为3组:A组(181眼),0<d≤0.2 mm;B组(13眼),0.2 mm<d≤0.5 mm;C组(6眼),0.5 mm<d≤1.0 mm。随访1年,观察3组术后视力、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Kappa角及各参数与偏中心距离相关性。结果术后6个月透镜偏离瞳孔中心(0.23±0.11)mm。C组的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及Kappa角高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偏中心距离与彗差、三叶草差及Kappa角呈线性正相关(均P<0.001)。结论SMILE术后若存在一定比例的大距离偏中心,可引起高阶像差、彗差及三叶草差的增加,Kappa角越大,偏中心距离也越大。

  • 标签: 激光,飞秒 取出术,透镜,基质,角膜,小切口 近视 偏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激光辅助超声乳化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郑州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42例(78眼)随机分组为激光辅助手术组20例(37眼)和常规手术组22例(41眼),两组均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组的术后裸眼远、近视力及残余屈光度(等效球镜度)分别为(0.07±0.05)D、(0.14±0.07)D及(-0.04±0.33)D;超乳组分别为(0.09±0.06)D、(0.15±0.09)D及(-0.05±0.29)D。两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3,0.06及0.10;P=0.512,0.522及0.540)。全眼像差(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像差和球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眼内总高阶像差组低于常规组(t=1.68,P=0.049)。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Z=-1.88,P=0.034)。戴镜时间和光干扰现象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光辅助超乳手术和常规超乳手术均植入AcrySof ReSTOR +3D IOL术后患者的屈光状态和视力均无差异,然而激光组术后眼内的高阶像差低于常规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辅助,飞秒激光 超声乳化术,常规 晶状体,人工,多焦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IMLE)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长春爱尔眼科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近视768例(1 500眼)行SMILE矫正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并发症。结果术后并发症共21眼(1.40%),其中弥漫性板层角膜炎3眼(0.20%),角膜基质层间雾状浑浊4眼(0.27%),感染1眼(0.07%),欠矫3眼(0.20%),过矫3眼(0.20%),屈光回退2眼(0.13%),切口处上皮植入1眼(0.07%),角膜帽下异物2眼(0.13%),角膜板层层间微皱褶2眼(0.13%)。结论SMILE并发症较少,手术安全性、稳定性较好。

  • 标签: 飞秒激光 取出术,透镜,基质,角膜,小切口 并发症
  • 作者: 鲍晓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2
  • 简介:目的:研究全激光治疗近视患者过程中使用术前眼位训练对患者视觉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50例全激光治疗近视患者进行数据研究,分组后,每组25例,在研究组患者中使用术前眼位训练+术前常规健康宣教,在对照组患者中使用术前常规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的视觉质量改善效果、术后并发症,研究组患者均更加理想,P<0.05。结论:全激光治疗近视患者过程中使用术前眼位训练,可以对患者的视觉质量进行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 标签: 术前眼位训练;全飞秒激光;近视;视觉质量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内障术中激光弧形角膜切开术(FSAK)矫正术前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术前规则角膜散光为0.75~2.00 D且接受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患者89例(89眼)。所有患者按照术前角膜散光轴位分为顺规散光组(90°±30°)、逆规散光组(180°±30°)及斜轴散光组(45°±15°、135°±15°)。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及弧形角膜切开术使用Lensx平台。观察患者总体和顺规、逆规散光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的变化及分布情况。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总体及各亚组术前、术后的散光差异;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顺规散光组及逆规散光组的差异;散光变化的分析采用Alpins矢量分析法。结果:纳入的89例(89眼)患者中,顺规散光组38例,逆规散光组44例,斜轴散光组7例。所有患者角膜水平径为(11.48±0.57)mm,垂直径为(10.66±0.60)mm。患者总体术后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相比术前有显著改善(Z=8.01、-7.49,P<0.001)。总体术前角膜散光为(1.28±0.33)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0.67±0.37)D,散光矫正量为(0.61±0.33)D。顺规及逆规散光组角膜散光矫正量分别为(0.48±0.27)D、(0.74±0.34)D。总体及顺规、逆规散光组术后平坦轴角膜曲率均有明显升高,而陡峭轴角膜曲率则出现明显下降。矢量分析法显示总体散光矫正指数为0.63±0.30,平坦指数为0.58±0.30,成功指数为0.51±0.25,误差角为-1.83°±12.59°。逆规散光组矫正效果最佳,矫正指数为0.81±0.25,平坦指数为0.75±0.26,成功指数为0.40±0.24;顺规散光组次之,矫正指数为0.42±0.21,平坦指数为0.39±0.21,成功指数为0.63±0.21。结论:白内障术中FSAK矫正术前角膜散光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同的弧形切口设计方式在逆规散光中取得了更好的疗效,角膜直径可能是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白内障 角膜散光 飞秒激光 弧形角膜切开 角膜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