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巨大的胃底鳞状细胞侵犯左肺下叶,并伴有独立的食管早期,采用手助腹腔镜行2处灶加左侧膈肌及部分左肺下叶切除,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中X连锁犰狳重复蛋白3(ALEX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18年9月60例甲状腺乳头状患者(男10例,女50例)手术新鲜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组织及配对正常甲状腺组织中ALEX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ALEX3表达水平的中位值作为截断值,将60例甲状腺癌乳头状患者分为ALEX3高表达组和ALEX3低表达组。采用t检验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ALEX3表达量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ALEX3 mRNA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ALEX3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组织相对表达量(2.125±0.755)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1.156±0.426,t=8.6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5.963、15.152,P<0.05)。ALEX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组织相对表达量(0.332±0.145)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0.204±0.132,t=2.25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LEX3在甲状腺乳头状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可能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X连锁犰狳重复蛋白3 甲状腺乳头状癌
  • 简介:摘要结肠重复畸形是一种极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占整个消化道重复畸形的6%~7%,且绝大多数2岁之前确诊。本文介绍1例17岁结肠重复畸形患者的腹腔镜下诊治过程。

  • 标签: 结肠重复畸形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重复刻板行为是众多神经精神类疾病的特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与日常交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其病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目前的研究表明小胶质细胞与重复刻板行为的产生关系密切,对小胶质细胞的深入研究已成为探索重复刻板行为发生机制的一个研究热点。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神经精神类疾病(如额颞叶痴呆、强迫症、孤独症谱系障碍等)的重复刻板行为表现与小胶质细胞有关,然而对于小胶质细胞参与重复刻板行为确切的机制仍缺乏可靠证据。文章就近年来关于小胶质细胞参与重复刻板行为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明确重复刻板行为发生的作用细胞,有望为未来开发治疗与重复刻板行为有关的神经精神类疾病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治疗靶点。

  • 标签: 小胶质细胞 重复刻板行为 神经精神类疾病
  • 简介:摘要前列腺穿刺存在漏诊前列腺癌的可能,重复穿刺有其必要性。本文对前列腺重复穿刺独立危险因素、穿刺途径选择和穿刺新技术进展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前列腺重复穿刺适应证的认识。对符合前列腺重复穿刺的患者,推荐使用mpMRI靶向穿刺,以提高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减少无临床意义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重复穿刺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病例回顾及文献复习,探讨尾部重复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例尾部重复综合征的临床资料。1例男患儿,出生时即发现会阴两处肛门开口,6个月时门诊就诊,骶尾部MR发现患儿腰骶部椎管内脂肪瘤并脊髓栓系,9个月时因排便困难入院。造影显示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重复畸形,横结肠扩张,肠镜检查示重复结肠内被覆正常肠道黏膜。阴茎头可见两处尿道外口,逆行尿路造影显示膀胱为双腔,尿道重复,静脉肾盂造影示上尿路未见异常,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为独立双腔,每个腔有各自尿道,腔内各有一个输尿管开口,尿动力学检测未见异常。结果患儿6个月时给予椎管内脂肪瘤切除+脊髓栓系松解+硬脊膜修补术;9个月时行腹腔镜降结肠、乙状结肠隔膜切除术+后矢状位肛门重建术+结肠造瘘术,术后2个月复查肛门外观良好,返院行横结肠封瘘术,术后1年排便每天1次或隔天1次,成形大便,肛门功能评分Baylor评分31分。每两周复查尿检,无尿路感染,基于尿动力学检查正常,给予临床观察。结论尾部重复综合征是一种罕见重复畸形,术前充分评估,按步骤、多学科联合纠正畸形,效果良好。排便、排尿功能是首要考虑因素。

  • 标签: 尾部重复综合征 多学科诊治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内源性反转录病毒-H长末端重复关联蛋白2(HHLA2)在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胆管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88例胆管组织和部分正常组织中HHLA2的表达,以H-score值进行评估,应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胆管及正常组织中HHLA2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分析胆管组织中HHLA2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HHLA2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OS)的关系,拟合Cox模型评价不同指标的预后价值。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结果表明,胆管组织中HHLA2的染色强度(169.200±7.903)显著高于正常组织(121.900±12.950,P<0.01),但HHLA2高表达的胆管患者总生存期与HHLA2低表达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HR)=0.622 5,95%置信区间(CI):0.305 8~1.267 0,P>0.05];HHLA2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χ2=4.306,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年龄(HR=0.154 8,95%CI:0.059 3~0.403 7,P<0.01)可作为胆管患者预后评判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HHLA2在胆管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在胆管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胆管癌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重复肾半肾切除术治疗小儿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收治的20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6例;年龄1~72个月,平均28.6个月。重复肾均位于肾上极,其中左侧9例,右侧11例。20例均有超声检查提示肾积水逐渐加重史,其中临床表现为腰腹部酸胀不适2例,排尿困难1例,尿失禁(正常排尿期外滴尿)2例,有泌尿系感染史12例,尿道外口囊性肿物脱出2例。术前完善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利尿性肾动态显像(ECT)、静脉肾盂造影、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检查确诊,其中伴输尿管异位开口2例,输尿管末端囊肿4例,重复输尿管反流4例。20例检查均提示重复上肾无功能,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重复肾半肾切除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82~150 min,平均109.5 min;术中出血量5~22 ml,平均9 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8~24 h,平均9.1 h,术后第2天恢复正常饮食。术后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2~4 d,平均2.7 d。住院时间4~8 d,平均5.9 d。术后1例失访,其余19例均门诊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后3个月第1次复查ECT未提示下肾萎缩或功能丢失。2例伴有尿失禁者术后症状完全消失,2例有尿道口肿物者术后肿物未再出现,术前有排尿困难、腰腹部酸胀者术后症状消失。术后无漏尿发生。20例中,2例术后出现泌尿系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重复肾半肾切除术治疗儿童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手术安全、有效。

  • 标签: 泌尿生殖系统畸形 重复肾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半肾切除术 儿童
  • 简介:摘要肠重复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成人少见,误诊率高。通过分析1例成人肠重复畸形患者的诊治过程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该病误诊、漏诊的发生。

  • 标签: 消化系统畸形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肠重复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成人少见,误诊率高。通过分析1例成人肠重复畸形患者的诊治过程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该病误诊、漏诊的发生。

  • 标签: 消化系统畸形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急性重复创伤性脑损伤(rTBI)分级动物模型。方法63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单次撞击和重复撞击组,按撞击气压将撞击组又分为0.2 MPa、0.3 MPa、0.4 MPa三个亚组,空白对照组及各亚组均为9只。单次撞击组麻醉后仅撞击顶部1次,重复撞击组1 min内以相同气压撞击顶部2次。比较大鼠伤后昏迷时间;伤后1 h进行改良神经功能严重程度评分(mNSS);6 h观察脑MRI T2WI异常信号影;对脑组织进行大体观察;对脑损伤程度进行简明损伤定级(AIS)评分;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1)重复撞击0.3 MPa亚组昏迷时间为(35.1±18.6)min,高于单次撞击0.3 MPa亚组[(12.8±6.0)min](P<0.05)。(2)重复撞击0.2 MPa亚组mNSS评分[3(2.5,3.0)分]高于单次撞击0.2 MPa亚组[2(1.5,2.0)分];重复撞击0.3 MPa亚组mNSS评分[9(8.0,10.0)分]高于单次撞击0.3 MPa亚组[4(3.5,4.0)分];重复撞击0.4 MPa亚组mNSS评分[10(10.0,10.0)分]高于单次撞击0.4 MPa亚组[9(9.0,10.0)分](P均<0.05)。(3)伤后6 h大鼠脑MRI显示,单次撞击0.3 MPa亚组损伤局限于硬膜下、蛛网膜下腔、双侧侧脑室;0.4 MPa亚组可见双侧运动皮层、扣带回、胼胝体等实质损伤。重复撞击0.3 MPa亚组双侧运动皮层、扣带回、胼胝体、外囊等区域出现灶状损伤;0.4 MPa亚组运动皮层、扣带回、胼胝体等出现大片状实质损伤。(4)伤后大体病理显示,单次撞击0.3 MPa亚组:硬膜下、蛛网膜下腔局限性出血;单次撞击0.4 MPa亚组:广泛性硬膜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沟及额顶部血肿,额顶叶片状脑挫伤;重复撞击0.3 MPa亚组:广泛性硬膜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沟血肿,额叶片状脑挫伤;重复撞击0.4 MPa亚组:弥漫性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腔出血,顶部血肿及大片状脑挫伤。(5)重复撞击0.3 MPa亚组AIS评分[3(3.0,3.8)分]高于单次撞击0.3 MPa亚组[2(2.0,2.0)分];重复撞击0.4 MPa亚组[4(4.0,5.0)分]高于单次撞击0.4 MPa亚组[3(3.0,3.0)分](P均<0.05)。(6)单次撞击0.3 MPa亚组蛛网膜红细胞聚集,顶叶部分神经细胞呈水肿、坏死;0.4 MPa亚组蛛网膜及侧脑室大量红细胞聚集,额顶叶大量神经细胞水肿、坏死、神经纤维断裂,神经胶质细胞肿胀。重复撞击0.3 MPa亚组蛛网膜及侧脑室红细胞聚集,顶叶大部分神经细胞水肿、坏死,神经纤维断裂,神经胶质细胞肿胀;0.4 MPa亚组蛛网膜及侧脑室见红细胞大量聚集,脑表面弥漫性神经元损伤表现,细胞结构排列紊乱,神经细胞大量水肿、坏死,神经胶质细胞肿胀。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急性rTBI动物模型,其TBI损伤形态更多样,损伤谱更广,可为道路交通事故中rTBI生物力学和病理机制研究提供可复制的损伤模型。

  • 标签: 脑损伤 事故,交通 神经行为学表现 病理学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卒中患者的一种常见神经精神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工作生活质量。近年来,作为一种无创性神经调节技术,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已应用于卒中的康复治疗,但其在PSD治疗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文章对rTMS治疗PSD的疗效、可能机制以及局限性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抑郁症 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影像和Dolphin软件转化头颅侧位片,研究Andrews要素Ⅱ目标前界线(goal anterior limit line, GALL)的可重复性。方法选取57例患者CBCT影像导入Dolphin软件转化头颅侧位片,根据Andrews要素Ⅱ进行定点测量,得出临床前额平面与FALL线(forehead's anterior limit line)所成的角度及上颌中切牙FA(facial-axis point)点至GALL线的距离。由3名经软件测量培训的专业正畸医生执行。操作者分别测量2次,间隔1周。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同一操作者测量可重复性,以及不同操作者对同一指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同一操作者测量上颌中切牙FA点与GALL线距离(a)及临床前额平面与FALL线所成的角度(b),ICC检验结果表明每一位操作者对该测量方法的掌握度和可重复性好。不同操作者之间采用该测量方法测量a和b,ICC分别为0.965和0.912表明可靠性高且一致性好。结论Andrews要素Ⅱ的GALL线测量,运用CBCT影像结合Dolphin软件转化头颅侧位片及相应的测量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可应用于临床正畸。

  • 标签: 锥体束容积断层技术 目标前界线 CBCT转化头颅侧位片 要素Ⅱ 可重复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细菌人工染色体微珠标记技术(BACs-on-Beads™,BoBs)及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产前诊断中常会发现Xp22.3微缺失/微重复病例。由于其发生率较高,国内对Xp22.3微缺失/微重复的病理意义研究较少,本文针对Xp22.3微缺失/微重复的流行病学、产生机制、临床表型及产前诊断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临床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 标签: 染色体 微缺失 微重复 产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