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纸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aper-based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p-ELISA)作为新一代纸基微量检测技术,因其检测准确、快速、低成本等诸多显著优点,在临床诊断、食品药品监督等领域已展现出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主要从材料的选择、微孔板的制造和设计、生物分子固定、p-ELISA检测模式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实验室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纸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纤维素 灵敏度 生物分子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用不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抗体的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罗湖区辖区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20~65岁男性80例丙肝患者血清,根据检测方式分为常规组(间接ELISA法,40例)和试验组血清(双抗原夹心ELISA法,40例),比较分析两组检测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抗-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C,HCV)阳性标本有8份,试验组阳性检出率为87.50%(7/8),常规组阳性检出率为25.00%(2/8);抗-HCV阴性标本有72份,试验组阴性检出率为97.22%(70/72),常规组阴性检出率为83.33%(60/7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49 2、7.912 1,P=0.011 7、0.004 9)。试验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测丙肝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灵敏度,可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数据,达到改善预后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ELISA实验 丙肝抗体 诊断结果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ELISA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的cutoff值。方法372份血清样本分别使用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两种方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确定优化的cutoff值,再统计分析优化前后的检测结果。结果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结果:阳性129份,阴性243份;cutoff值为0.105时ELISA检测结果:阳性230份,阴性142份。Kappa检验显示两方法的结果一致性仅为中度(Kappa=0.49,P<0.001)。对ROC曲线进行分析,得到最佳的cutoff值0.296,此时特异度、正确指数和符合率均优于cutoff值设为0.105时各项指标,灵敏度稍有降低,Kappa检验显示两方法的结果一致性升为高度(Kappa=0.85,P<0.001)。结论将cutoff值设为0.296时,ELISA的检测结果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结果一致性更好。

  • 标签: 抗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IgM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Cutoff值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定量PCR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中发现的HBV携带者200例,于空腹8~10 h状态下清晨采取肘静脉血,均行ELISA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将乙型肝炎标志物结果分为7个模式,其中模式1为HBsAg HBeAg HBcAb阳性(大三阳),模式2为HBsAg HBeAb HBcAb阳性(小三阳)。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结果200例检测结果中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阳性模式1(大三阳)50例,HBV-DNA阳性率为98.00%(49/50)、HBV-DNA含量为(8.13±1.01)copy/ml,高于2、3、4、5、6、7模式相应值(P<0.05);模式2(小三阳)患者60例,HBV-DNA阳性率为86.67%(52/60),高于3、4、5、6、7模式的阳性率(P<0.05)。其余模式HBV-DNA含量、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ELISA法,荧光定量PCR法能定量反映HBV感染、复制情况,可为早期诊断乙型肝炎、传染性质判断及监测病情归转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荧光定量PCR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摘要免疫吸附可选择性清除致病抗体,目前在神经免疫性疾病中取得良好效果。致病抗体的类型和滴度对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起重要作用。自身免疫性脑炎一线免疫治疗包括类固醇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免疫吸附可选择性快速消除自身抗体,可作为多模式免疫治疗的一种选择。

  • 标签: 免疫吸附技术 抗体 血浆置换 自身免疫性脑炎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蛋白A免疫吸附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护理要点。方法对10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重点做好心理护理,吸附前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吸附治疗的处方;吸附治疗时准确预防及处理低血压、血浆分离器的破膜溶血、寒战等各种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注意预防院内感染、吸附柱再生与保存等。结果免疫吸附治疗后,10例患者血清中IgG水平、抗体、平均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有不同程度下降,血清IgG浓度由治疗前的(6.04 ± 2.77)g/L下降至治疗后的(2.23 ± 1.74)g/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次免疫吸附操作失败,病情均较前好转。结论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安全、有效,规范的评估、操作和护理是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

  • 标签: 蛋白A免疫吸附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蛋白A免疫吸附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护理要点。方法对10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重点做好心理护理,吸附前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吸附治疗的处方;吸附治疗时准确预防及处理低血压、血浆分离器的破膜溶血、寒战等各种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注意预防院内感染、吸附柱再生与保存等。结果免疫吸附治疗后,10例患者血清中IgG水平、抗体、平均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有不同程度下降,血清IgG浓度由治疗前的(6.04 ± 2.77)g/L下降至治疗后的(2.23 ± 1.74)g/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次免疫吸附操作失败,病情均较前好转。结论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安全、有效,规范的评估、操作和护理是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

  • 标签: 蛋白A免疫吸附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护理
  • 简介:摘要葡萄球菌蛋白A(SPA)对人免疫球蛋白具有高度亲和力,SPA免疫吸附可以特异性降低自身抗体效价,迅速缓解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症状。最近有研究发现与血浆置换相比,免疫吸附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此报道1例对皮质类固醇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及免疫抑制治疗反应差的难治性MG患者,患者病程后期免疫功能低下、肺部感染进行性加重。给予4次免疫吸附治疗后呼吸肌无力症状迅速缓解。结合文献复习探讨了免疫吸附在治疗难治性MG中的价值。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免疫吸附治疗 葡萄球菌蛋白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A280免疫吸附治疗炎性肌病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72例炎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接受了HA280免疫吸附治疗(免疫吸附组),50例为仅接受药物治疗的对照组。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自身抗体(ANA、肌炎特异性抗体及其他自身抗体)、炎症指标(ESR、CRP、铁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心肌酶谱、肺部影像学的变化。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正态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HA280免疫吸附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尤其是非特异性肌炎的临床好转率免疫吸附组(89%,16/18)高于对照组(58%,22/3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P<0.05)。免疫吸附组能更有效清除患者的ANA[对照组平均等级39.41,吸附组平均等级28.38,Z=-2.51,P=0.01];且能更显著地降低患者的ESR[对照组24(22)mm/1 h,免疫吸附组10(7)mm/1 h,Z=-3.0,P=0.003];肌酶[对照组717(1 564)U/L,免疫吸附组126(432)U/L,Z=3.09,P<0.01]和IgG[对照组11(5)g/L,免疫吸附组9(2)g/L,Z=-4.8,P=0.001)]、IgM[对照组0.9(0.4)g/L,免疫吸附组1.2(0.8)g/L,Z=-2.0,P=0.05]。随访3个月后复查患者肺部高分辨CT,影像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免疫免疫吸附组能更有效改善患者肺间质纤维化[对照组61%(27/44),免疫吸附组89%(17/1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P<0.05)。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HA280免疫吸附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清除炎性肌病患者的自身抗体,降低患者肌酶学、炎症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和改善部分患者的肺间质纤维化,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HA280免疫吸附治疗为炎性肌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 标签: 多发性肌炎 免疫吸附技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患儿女,11岁,因“右眼视物不清10 d”于2020年3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入院时右眼无光感,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首次磁共振成像(MRI)见颅内多发病灶、右侧视神经增粗、胸5~6脊髓病变,诊断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静脉输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及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视力无改善,且出现左眼视物不清。给予免疫吸附后双眼视力改善,复查MRI病灶吸收好转,免疫吸附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免疫吸附治疗儿童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安全有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大多数患者处于免疫耐受期。过去通常认为免疫耐受期患者无疾病进展或与肝损伤相关的事件,且其抗病毒疗效欠佳,所以目前国内外指南通常不推荐进行抗病毒治疗。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免疫耐受期患者如不治疗,亦可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临床上具有迫切的治疗需求。而目前抑制核衣壳组装、调节免疫、降低表面抗原等新作用机制的药物正在研发,为这部分患者实现病毒抑制甚至功能性治愈提供了可能性。现主要综述免疫耐受期人群最新研究进展、人群特征、治疗需求,对该阶段患者新药临床试验设计策略进行讨论。

  • 标签: 免疫耐受 新药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过继性T细胞治疗(adoptive cell transfer therapy,ACT)是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基因工程编辑的T细胞受体T细胞(T cell receptor engineered T cells,TCR-T)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body receptor engineered T cell,CAR-T)为主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手段。目前TIL和TCR-T疗法,尤其是TIL和TCR-T联合其他方案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2、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抗体、放疗等在部分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取得显著疗效,但相关研究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现就TIL和TCR-T疗法治疗实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常见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T细胞免疫疗法 实体肿瘤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作者: 卢明 陈宏达 刘成成 张愉涵 魏锣沛 吕章艳 任建松 石菊芳 邹霜梅 李霓 代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0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北京 10002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科研部,杭州 310009,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北京 10002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室,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300060,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定量免疫粪便隐血试验(FIT)对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筛检效能,为进一步优化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1项正在开展的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随机对照试验,选取3 407例已完成结肠镜检查的50~74岁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在结肠镜检查前均提供粪便标本。采用定量FIT通过标准化操作流程对所有粪便标本进行检测。以结肠镜和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定量FIT对进展期结直肠肿瘤的筛检效能指标。结果3 407例受试者中男性占51.5%(n=1 753),年龄为(60.5±6.3)岁,共包括结直肠癌28例(0.8%)、进展期腺瘤255例(7.5%)、非进展期腺瘤677例(19.9%)、良性病变和正常者2 447例(71.8%)。当采用厂家推荐阳性截断值(20 μg Hb/g)时,总体FIT阳性率为2.8%(96/3 407),对于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分别为57.1%(95%CI:37.2%~75.5%)和11.0%(95%CI:7.4%~15.5%),特异度为98.4%(95%CI:97.8%~98.8%)。当阳性截断值调整至5 μg Hb/g时,定量FIT对于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分别增加至64.3%(95%CI:44.1%~81.4%)和16.5%(95%CI:12.1%~21.6%),特异度降低至95.2%(95%CI:94.4%~95.9%)。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IT对于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95%CI:0.842~0.973)、0.657(95%CI:0.621~0.692),且在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中筛检效能较为一致。结论在本研究中,定量FIT对结直肠癌诊断灵敏度尚可,但对进展期腺瘤的诊断灵敏度较低。在人群结直肠癌筛查中,定量FIT的阳性截断值可以根据预设检出率及结肠镜检查负荷灵活调整,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定量免疫粪便隐血试验 筛查
  • 简介:摘要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肿瘤,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改写了许多瘤种的诊治指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不同微卫星状态结直肠癌中有着显著的疗效差别,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无论是在后线、一线、辅助还是新辅助治疗方面,均取得了突破。KEYNOTE-177研究已经成功地改写了指南,帕博利珠单抗成为一线MSI-H晚期结直肠癌的标准治疗。NICHE研究将免疫治疗用于结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在MSI-H结直肠癌中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而对于微卫星稳定(MSS)结直肠癌,许多研究正在进行,免疫治疗尚不能挑战传统治疗的地位。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结直肠癌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梳理,期望为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结直肠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临床试验
  • 作者: 宋震亚 范竹萍 张群 吴伟晴 黄红卫 冷松 毛玲娜 赵莉 曹勤 吴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2年第06期
  • 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杭州 3100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00,江苏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南京 210000,深圳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深圳 518000,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南昌 330000,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大连 1160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上海 200000,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健康管理部,北京 100000
  • 简介:摘要筛查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式。与传统的愈创木酯法及胶体金法便隐血技术相比,定量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技术不易受饮食的影响,数据可定量分析,且阳性阈值可调,对结直肠癌筛查准确性高。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该技术,目前国内也逐步在应用该技术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其中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于2018年12月组织开展了“体检人群结直肠癌早期筛查项目——定量FIT技术筛查结直肠癌多中心应用研究”的课题,目前课题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及经验。课题组对定量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技术原理及适用人群、技术规范化操作、检测流程以及技术的质量控制建议等方面进行总结并制定该技术的规范指导建议;为规范定量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技术在我国结直肠癌筛查中的应用,确保技术检测的准确性,更好地在我国推广该技术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筛查 粪便隐血试验 定量免疫法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辅助诊断儿童结核病(TB)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简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诊治的确诊TB患儿67例和排除TB患儿71例的T-SPOT、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检测结果,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效能和一致性,以及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T-SPO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Youden指数分别为88.1%、94.4%、93.7%、89.3%、15.6、0.13、0.83,PPD分别为68.7%、74.6%、71.9%、71.6%、2.71、0.42、0.43。T-SPOT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P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44、10.54、10.51、7.45,均P<0.01)。T-SPOT对肺内和肺外结核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90.9%、8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8岁组T-SPOT的阳性率高于0~4岁组(95.1%比76.2%,χ2=5.01,P<0.05)。0~4岁组T-SPOT和PPD的诊断一致性高于>4~18岁组(kappa值0.78比0.23)。两种方法联合试验的灵敏度为94.2%,与单一T-SPOT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OT辅助诊断儿童TB总体优于PPD,在>4~18岁组优势明显。与单用T-SPOT比较,尚不能认为两种方法联用可提高灵敏度。

  • 标签: T淋巴细胞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结核,肺 分枝杆菌,结核 结核菌素试验 诊断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在儿童结核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Medline、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数据库检索已发表的关于不同结核菌感染检测方法应用于儿童结核性疾病诊断的相关文献,截止日期为2018年10月31日。筛选出不同结核菌感染检测方法在结核性疾病患儿中的阳性率,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使用Meta-Disc 1.4、RevMan 5.3和Stata 15.1进行Meta分析。使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并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采用RevMan 5.3内置的QUADAS-2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tata15.1进行发表偏倚的检验,并绘制Deeks漏斗图。结果共纳入15篇研究文献。结果显示,T-SPOT.TB的汇总敏感度为89%[95%可信区间(CI):87%~91%],汇总特异度为95%(95%CI:93%~96%);TST检验的汇总敏感度为66%(95%CI:63%~70%),汇总特异度为70%(95%CI:66%~73%)。结论T-SPOT.TB较TST敏感度和特异度更高,在儿童结核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结核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在无症状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癌伺机性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常规体检并行定量FIT结直肠癌伺机性筛查的53 319例体检者,其中定量FIT阳性并完成结肠镜检查者纳入定量FIT阳性组,定量FIT阴性并完成结肠镜检查者纳入定量FIT阴性组。分析定量FIT参与率、阳性率。以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包括无明显异常,非息肉性病变,息肉样病变[增生性和(或)炎症性息肉、非进展期腺瘤、进展期腺瘤],以及结直肠癌,分析定量FIT阳性与阴性组的各类病变检出率,受检者的定量FIT测定值,以及定量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定量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筛查效能。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共完成定量FIT检测51 420例,总参与率为96.44%(51 420/53 319),定量FIT阳性2 483例(4.83%)。定量FIT阳性人群结肠镜参与率为26.22%(651/2 483),其中540例被纳入定量FIT阳性组;定量FIT阴性人群结肠镜参与率为1.18%(576/48 937),其中523例被纳入定量FIT阴性组。定量FIT阳性组的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均高于定量FIT阴性组[3.9%(21/540)比0(0/523)、16.1%(87/540)比3.3%(17/5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χ2=49.79,均P<0.001)。定量FIT测定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非息肉性病变、非进展期腺瘤、无明显异常、增生性和(或)炎症性息肉[分别为1 052.0 ng/mL(390.5 ng/mL,3 058.0 ng/mL)、294.5 ng/mL(116.8 ng/mL,951.8 ng/mL)、131.5 ng/mL(10.5 ng/mL,327.3 ng/mL)、97.0 ng/mL(11.0 ng/mL,238.0 ng/mL)、20.0 ng/mL(0.0 ng/mL,175.3 ng/mL)、14.0 ng/mL(0.0 ng/mL,171.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0.53,P<0.001)。定量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95%置信区间(95%CI)]分别为100.0%(80.8%~100.0%)和83.6%(74.8%~89.9%),阴性预测值(95%CI)分别为100.0%(99.1%~100.0%)和96.7%(94.7%~98.0%)。ROC分析显示,定量FIT筛查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AUC(95%CI)分别为0.874(0.820~0.928)和0.723(0.675~0.770)。结论本研究定量FIT参与率高,定量FIT阳性的高危人群中有更多的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患者,且定量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因此,对于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癌筛查应提倡定量FIT阳性-结肠镜序贯筛查,该方法也可能适用于我国大规模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

  • 标签: 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 结直肠癌 无症状人群 筛查
  • 简介:摘要文章针对目前比较常用的吸附式压缩空气干燥器的原理进行介绍,从其运行和维护等层面上分析吸附剂的选择和维护,以及进气温度对干燥器运行以及解吸过程的影响,以供参考。

  • 标签: 压缩机 吸附式压缩空气干燥器 吸附剂 进气温度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类异常免疫攻击肝细胞和/或胆管上皮细胞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免疫球蛋白G4相关硬化性胆管炎,以及上述任意两者间同时存在的重叠综合征。目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药物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免疫调节治疗。以抗CD20单克隆抗体针对B淋巴细胞敲除治疗目前在免疫球蛋白G4-SC及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也取得改善效果。目前已有若干免疫细胞输注、免疫因子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已进行或正在开展中。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利妥昔单抗 调节性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