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PETTLEP模型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平衡与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下肢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PETTLEP模型运动想象疗法,每日1次,每周5 d,连续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Fugl-Meyer功能评分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和步态评估量表(TGA)对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LE、BBS、FAC、TA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FMA-LE[(22.60±5.29)分]、BBS[(39.00±6.07)分]、TAG[(7.95±3.02)分]评分较为优异(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PETTLEP模型运动想象疗法,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平衡与步行能力。

  • 标签: 运动想象 PETTLEP模型 脑卒中 下肢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多标签学习MRI膝关节运动损伤检测诊断模型,并验证该模型的实际效能。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8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1 343例膝关节运动损伤青年患者的1 391个膝关节MRI图像。采用随机采样法将数据按7∶1∶2分为训练集(n=973)、验证集(n=139)及测试集(n=279)。将膝关节损伤分为半月板损伤、肌腱损伤、韧带损伤、骨与骨端软骨损伤、滑膜关节囊损伤及周围软组织损伤6大类,由放射科医师依各层面图像对所有损伤进行标注作为金标准。根据PyTorch V1.1.0算法包搭建通用YOLO深度学习工具包,开发膝关节运动损伤MRI多标签定位检测模型,并在测试集上验证模型效能,评价其对病灶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平均精度均值。结果测试集279个膝关节MRI数据中,MRI多标签学习模型对半月板损伤、肌腱损伤、韧带损伤、骨与骨端软骨损伤、滑膜关节囊损伤及软组织损伤定位检测的平均精度均值分别为83.1%、89.0%、88.0%、85.8%、85.5%和83.2%,整体的平均精度均值为85.8%。模型对肌腱损伤检出效能最高,灵敏度为91.2%,特异度为87.1%。结论多标签学习MRI膝关节运动损伤检测诊断模型可以有效辅助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定位检测,提高影像诊断工作效率。

  • 标签: 膝关节 磁共振成像 运动损伤 多标签学习 深度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交互模型在颅脑损伤后自我护理和运动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动态交互模型护理模式。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Fugl-Meyer运动量表(FMA)、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概念、自护意识、基础知识水平和自护技能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两组干预后FMA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与同期对照组显著升高;观察组干预后坚韧、自强、乐观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1.08±8.72)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08±3.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1,P<0.001)。结论动态交互模型用于颅脑创伤术后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增加运动康复效果,改善患者心理弹性,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

  • 标签: 颅脑损伤 康复干预 护理模式 动态交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HAPA)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运动锻炼依从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及观察组(n=48),对照组行常规康复功能指导,观察组实施基于HAPA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总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总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HAPA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运动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HAPA模型 护理干预 脑卒中偏瘫 康复运动锻炼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硒酸钠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的运动功能及黑质区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爬杆得分为0分的雄性SD大鼠,其中8只作为对照组(Ⅰ组),其余40只连续7 d腹腔注射MPTP建立PD模型。利用行为学筛选建模成功的24只PD大鼠,随机分为MPTP组(Ⅱ组)、MPTP+0.05 mg/kg Se组(Ⅲ组)、MPTP+0.1 mg/kg Se组(Ⅳ组),每组8只。灌胃30 d后对各组行为学、黑质部脂质过氧化物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黑质部病理变化、TH+细胞数量及TH mRNA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的方格间穿行格数显著降低[(95.40±14.66)格,(6.11±4.17)格,P<0.05],竖起次数显著降低,爬杆得分显著增加(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4.02±0.62)nmol/mg,(12.75±1.59)nmol/mg,P<0.05];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均P<0.05);黑质区神经细胞皱缩、神经元数量减少,TH+细胞数和TH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 。与Ⅱ组相比,Ⅲ组与Ⅳ组的方格间穿行格数显著增加[(88.80±24.61)格,(38.86±19.77)格,均P<0.05],竖起次数显著增加,爬杆得分显著降低(均P<0.05);Ⅲ组MDA含量显著降低(均P<0.05);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黑质区神经细胞结构完整并且排列整齐,TH+细胞数和TH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Ⅳ组MDA含量没有差异性;SOD、GSH-Px活性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黑质区神经细胞有所恢复,TH+细胞数有所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05 mg/kg的亚硒酸钠能明显改善PD大鼠运动功能,提高黑质部抗氧化能力,从而保护黑质区神经元。

  • 标签: 帕金森病 大鼠模型 亚硒酸钠 运动功能 抗氧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D(Vitamin D,VD)对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模型大鼠运动功能及刻板行为的影响。方法5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TS模型对照组、TS模型+不同剂量VD干预组(TS模型+1.0 μg VD组、TS模型+0.6 μg VD组、TS模型+0.3 μg VD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iminodipropionitrile,IDPN)的方法建立TS大鼠动物模型。由两人采取双盲法观察不同组别大鼠运动行为及刻板行为,并通过ELISA法及组织Von kossa染色检测大鼠血清钙离子、1,25-(OH)2-VD含量及肾脏钙离子沉积情况。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造模成功后1~7 d及14 d,TS模型+1.0 μg VD组大鼠运动行为评分[1 d(0.69±0.29)分,2 d(0.63±0.34)分,3 d(0.65±0.24)分,4 d(0.52±0.43)分,5 d(0.53±0.35)分,6 d(0.43±0.43)分,7 d(0.53±0.34)分,14 d(0.58±0.55)分]及刻板行为评分[1 d(1.77±0.89)分,2 d (2.25±1.00)分,3 d(2.27±1.19)分,4 d(2.05±1.01)分,5 d(2.27±1.21)分,6 d(2.13±0.86)分,7 d(2.22±1.28)分,14 d(2.22±1.26)分]均低于TS模型对照组[运动行为评分:1 d(1.13±0.57)分,2 d(1.02±0.32)分,3 d(1.33±0.39)分,4 d(1.05±0.49)分,5 d(1.07±0.26)分,6 d(0.92±0.45)分,7 d(1.10±0.33)分,14 d(1.02±0.64)分;刻板行为评分:1 d(3.15±0.85)分,2 d(3.05±1.12)分,3 d(3.17±0.67)分,4 d(3.05±0.81)分,5 d(2.95±0.93)分,6 d(3.12±0.81)分,7 d(2.93±0.43)分,14 d(3.03±0.57)分],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S模型+0.6 μg VD组大鼠运动行为评分[1 d(0.90±0.28)分,2 d(0.90±0.26)分,3 d(0.80±0.23)分,4 d(0.81±0.37)分,5 d (0.67±0.26)分,6 d(0.72±0.31)分,7 d(0.63±0.50)分,14 d (0.85±0.45)分]低于TS模型对照组,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S模型+0.3 μg VD组大鼠运动行为评分及刻板行为评分与TS模型对照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S模型+1.0 μg VD组大鼠血清钙离子含量[(3.19±0.31)mmol/L]明显高于其余4组[正常对照组:(2.54±0.16)mmol/L,TS模型+0.6 μg VD组:(2.68±0.20)mmol/L,TS模型+0.3 μg VD组:(2.52±0.16)mmol/L,TS模型对照组:(2.62±0.21)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S模型+1.0 μg VD组5只中2只大鼠出现肾脏散在钙化灶。结论VD可以改善TS模型大鼠的运动行为及刻板行为,且呈剂量依赖性。

  • 标签: 维生素D Tourette综合征 运动行为 刻板行为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质脊髓束完整性对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恢复期伴偏侧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重建患者双侧皮质脊髓束(CST),分别选取CST完整性高(rFA>0.5)及CST完整性低(rFA≤0.5)患者各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一步细分为高频组(10例)、低频组(10例)及对照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传统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高频组、低频组患者分别给予健侧M1区5 Hz或1 Hz rTMS治疗。于干预前、干预3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量表(WM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CST完整性高各亚组患者比较后发现,治疗后高频组、低频组及对照组FMA-UE、WMFT、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低频组FMA-UE、WMFT及MBI评分[分别为(38.10±5.71)分、(43.20±5.32)分和(78.00±11.35)分]亦显著优于高频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对CST完整性低各亚组患者比较后发现,治疗后高频组FMA-UE、WMFT及MBI评分[分别为(12.00±1.40)分、(15.10±1.99)分和(49.00±5.68)分]均优于治疗前及低频组、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对于CST完整性高的患者,低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M1区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可能更好;对于CST完整性低的患者,高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M1区对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可能更有效。

  • 标签: 脑卒中 皮质脊髓束 弥散张量成像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价经颅脉冲电刺激(tPCS)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偏瘫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建立右侧大脑局部缺血再灌注脑卒中模型大鼠24只,然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经颅脉冲刺激组(tPCS组),每组8只。术后2 d开始tPCS干预,干预7 d,每天20 min。在造模后1 d观察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造模前1 d、造模后1、9 d用catwalk步态系统采集步态行为数据。结果造模9 d后,tPCS组Bederson评分为(1.50±0.53)分,较组内造模1 d后和模型组造模9 d后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1 d后,模型组和tPCS组患侧肢体的爪印与玻璃的平均接触面积、肢体摆动速度、步幅长度、肢体速度、摆动时间、平均运行速度和站立时间与组内造模1 d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9 d后,tPCS组偏瘫侧的左前肢站立时间、脚掌与玻璃接触面积和左后肢站立时间均显著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CS可以促进缺血再灌注大鼠偏瘫侧前后肢步态功能的改善。

  • 标签: 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 经颅脉冲电刺激 步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经会阴超声(TPUS)实时扫描技术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法,定性分析并自动判别前列腺癌放疗分次内运动模式,为个体化精确放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TPUS技术记录了61例前列腺癌患者共1265个分次近百万个实时监测数据,划分为稳定型、波浪型、小偏执型、银叉型、回归型、大偏执型和稽留型运动模式。对运动轨迹量化并提取特征参数,通过LDA法建立判别方程式,评估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判别效果。结果平均每位患者存在4种不同的运动模式,不稳定型占(35.00±21.49)%。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运动轨迹并未表现出越来越稳定的趋势,不同模式的出现极不规则。构建的线性判别模型对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判别准确率分别为90.4%和89.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9%和91.1%。结论前列腺癌患者分次内运动模式多样且随机,具有不可预测的特点。LDA法可以有效地对分次内运动模式进行判别,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利用判别方程和中心坐标实现对未知样本的自动鉴别。

  • 标签: 线性判别模型 实时超声图像引导技术 前列腺癌 分次内运动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想象训练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运动想象组(32例)、CIMT组(31例)及联合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体位转换训练、关节主被动训练及牵拉训练等),待常规康复训练结束后运动想象组患者辅以运动想象疗法,CIMT组患者辅以CIMT训练,联合组患者则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及CIMT训练,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易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MA-UE)、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FMA-UE、UEFT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联合组治疗后其FMA-UE评分[(43.50±6.22)分]、UEFT评分[(35.79±6.15)分]及MBI评分[(71.74±5.92)分]均显著优于运动想象组及CIMT组水平(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CIMT训练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运动想象疗法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血流动力学、液体平衡相关参数建立脱机失败预测模型以指导临床脱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入住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24 h并进行脱机试验患者的临床资料。搜集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的基线资料、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的血流动力学参数、B型利钠肽(BNP)、尿量、液体平衡量以及脱机前24 h内PiCCO监测的血流动力学参数、BNP、尿量、液体平衡量、利尿剂使用、去甲肾上腺素使用、机械通气期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使用情况。根据是否脱机成功将纳入患者分为脱机成功组和脱机失败组,比较两组间各变量的差异,将脱机前24 h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中,建立脱机失败预测模型,并找出造成脱机失败的可能因素。结果共有15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脱机成功138例,脱机失败21例。两组入ICU 24 h内PiCCO监测参数、BNP、尿量、液体平衡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脱机前24 h内BNP(χ2=9.262、P=0.026)、中心静脉压(CVP;χ2=7.948、P=0.047)、左室收缩力指数(dPmx;χ2=10.486、P=0.015)、尿量(χ2=8.921、P=0.030)、液体平衡量(χ2=9.172、P=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为完善模型和提高预测准确率,将脱机前心排血指数(CI;χ2=7.789、P=0.051)也纳入预测模型。最终将脱机前24 h内BNP、CVP、CI、dPmx、尿量、液体平衡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其预测脱机失败的准确率为92.9%,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76.8%;用年龄和去甲肾上腺素使用进行校正后,其准确率为94.2%,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1.2%。结论以PiCCO监测指标联合液体平衡指标建立脱机失败预测模型预测脱机的准确率高,能指导临床脱机。

  • 标签: 脱机失败预测模型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液体平衡 B型利钠肽
  • 简介:摘要为抗议马克龙政府提高燃油附加税,法国巴黎爆发了50年来最大的骚乱。随着“黄马甲”运动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抗议群体也从工人扩展到了学生、知识分子群体,抗议民众的焦点也从燃油税转移到法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运动表现出了无组织、无领导、无目标等特点。通过分析“黄马甲”运动发展始末,为我们研究全球化背景下的民粹主义浪潮提供启示。

  • 标签: 黄马甲 全球化 民粹主义
  • 简介:摘要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是发作性运动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以突然运动诱发短暂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由于相对少见,PKD易被误诊为癫痫或其他发作性疾病。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规范化诊治,我国PKD诊治领域的专家反复讨论撰写了该指南,并在神经遗传学组会议上反复讨论修改后定稿。内容包括PKD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遗传咨询。

  • 标签: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诊断 治疗 指南
  • 作者: 杜媛媛 罗斌斌 岳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长寿与老年相关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21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长寿与老年相关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2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北京 100053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长期慢性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 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食蟹猴模型(左侧颈内动脉注射MPTP诱导成模后7年)运动与认知记忆功能障碍状态以及多巴丝肼和多奈哌齐干预后的影响。方法5只慢性PD模型食蟹猴,5只同年龄段健康食蟹猴作为正常对照。分别进行行为学评价,包括Kurlan评分量表评价PD症状严重程度;取食实验(pick up test,PUT)检测上肢精细运动;PAM(physical activity monitoring,PAM)分析24 h运动活动总量及12 h睡眠时段运动活动量的状况。此外,延迟匹配样品比对测试(delay matching-to-sample,DMTS)检测短时认知记忆功能。依次给予多巴丝肼口服10 d,每天2次,每次250 mg,间隔10 d后给予多奈哌齐口服干预14 d,每天1次,每次5 mg,并在分别给予两种药物干预后,测试上述行为学指标变化。结果长期慢性PD模型Kurlan评分[(4.10±1.01)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分)(P<0.01);右侧上肢与正常对照相比,虽有随意运动但均不能完成取食动作(P<0.01),左侧上肢取食时长[(23.14±7.96)s]与正常对照组[(12.52±2.71)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运动活动总量[(23 531.75±9 065.85)]与正常对照组[(52 750.34±27 598.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h睡眠时段运动活动总量[(2 911.34±1 845.47)]与正常组[(3 310.67±1 721.6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TS 5 s、10 s、15 s、30 s延迟后的正确率分别为(61.60±9.21)%、(51.20±11.80)%、(49.60±8.29)%、(60.80±4.38)%,较正常对照组(分别为(96.80±3.35)%、(84.80±8.67)%、(80.80±7.69)%、(74.40±4.56)%)相比显著降低(P<0.01、P<0.05、P<0.01、P<0.01)。给予多巴丝肼干预后,Kurlan评分为(2.60±0.38)分,与给药前[(4.10±1.01)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上肢仍不能完成操作,左侧上肢取食时长[(15.40±4.14)s]较之给药前[(23.14±7.96)s]缩短(P<0.05);24 h动物运动活动总量[(44 128.25±16 464.71)]高于给药前基线[(23 531.75±9 065.85)](P<0.05),12 h睡眠时运动活动量(4 931.84±2 304.06)与给药前基线(2 911.34±1 845.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TS 5 s、10 s、15 s、30 s延迟正确率与给药前同样延迟的正确率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予多奈哌齐干预后与给药前相比,各行为学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长期慢性PD模型仍存在PD症状以及不同程度的运动与认知记忆障碍。多巴丝肼干预后可改善运动损害行为,表明慢性长期PD模型动物脑内多巴胺神经系统功损害持续存在;多奈哌齐干预后对PD症状、运动与认知记忆均无影响,提示造成慢性PD模型食蟹猴的认知记忆障碍的潜在机理与阿尔茨海默病不同。

  • 标签: 帕金森病 食蟹猴 多巴丝肼 多奈哌齐 行为学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在不同年、月的职业需求数据和不同的教育水平的中国学生通过相关系数判断预测精度,经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求解职业需求与教育背景的线性部分,再由BP神经网络对非线性部分实现阴影匹配。其次,在职业需求数量序列标准化后,通过马氏链对相关系数权重进行排序,权衡职业需求程度。最后,利用基于ARIMA对非线性部分在当前情形下未来三年的就业需求进行预测。

  • 标签: BP 神经网络 马尔可夫链 系统聚类 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RIMA) 数据整理
  • 简介:摘要梗阻性肾病是临床上常见疾病,病因主要是输尿管梗阻,肾脏终末期病理主要表现为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病变,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单侧输尿管梗阻再通(reversible 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RUUO)模型是研究梗阻性肾病致纤维化的常用模型,制作RUUO模型的方式各异,尚无统一标准模式。本文将对当今常用的RUUO模型造模方法和其优缺点进行综合阐述,从而能更深入地了解梗阻性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为梗阻性肾病动物模型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参考。

  • 标签: 梗阻性肾病 肾间质纤维化 单侧输尿管梗阻再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分析采用多水囊叠加加压法制备腹腔高压的"定容"动物模型与气体灌注法制备的"定压"动物模型,筛选更符合临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病变规律的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方法选择10只健康家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只。分别采用水囊叠加加压法制备腹腔高压"定容模型"(定容模型组)和采用人工气腹法制备腹腔高压"定压模型"(定压模型组),两组腹腔压力均为25 mmHg(1 mmHg=0.133 kPa),制模后观察4 h,每小时测压1次,测压结果取均值,绘制腹腔压力-时间变化曲线。制模后4 h处死动物取心脏和肺脏,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镜下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两组实验猪均成功制模。定容模型组术后0、1、2、3、4 h腹腔压力值逐渐升高(mmHg:分别为25.0±0、27.1±0.2、29.4±0.1、30.9±0.2、33.1±0.1),腹腔压力与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函数方程:Y1=25.102 0+1.996 0X1,R2=0.996 2,P=0.000 1)。定压模型组术后所有时间点腹腔压力值均维持在25 mmHg,腹腔压力与时间无线性相关关系(函数方程:Y2=25)。HE染色显示,定容模型组心肌纤维伴玻璃样变性,横纹明显减少,部分心肌纤维萎缩,可见细胞核聚集;肺组织可见出血,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及炎性渗出。定压模型组心肌纤维部分萎缩,部分肥大,局灶可见玻璃样变性,局灶横纹消失,心肌间动脉扩张充血;肺泡上皮部分区域轻度增生,可见心衰细胞,支气管动脉可见扩张充血,管腔内见大量红细胞及均匀一致的淡染物质。结论多水囊叠加加压法制备腹腔高压"定容"动物模型,在制模后腹腔压力随疾病的发展持续动态升高,符合临床ACS病变规律,比"定压"动物模型更适合科研时制备腹腔高压动物模型

  • 标签: 腹腔高压 动物模型 水囊叠加加压法定容模型 人工气腹法定压模型 容积 压力-时间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