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基于实时视听反馈的教学方式在心肺复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试验对照方法。选取江汉大学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11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名学生采用基于实时视听反馈的教学方式,对照组54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课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考试、操作实践考核,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以评价两组教学方式的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为(27.56±8.62)分、操作实践考核成绩为(60.02±8.46)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的(24.75±8.96)分、(53.72±9.59)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对试验组学生表现和教师教学自评分别为(4.78±0.63)分和(4.80±0.47)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3.69±0.46)分和(3.75±0.63)分,试验组学生对教师教学、自我表现和团队合作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93±0.59)分、(4.70±0.71)分和(4.59±0.63)分,高于对照组学生的(4.02±0.73)分、(3.85±0.69)分和(3.26±0.56)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实时视听反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心肺复苏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自我表现和团队合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心肺复苏 实时视听反馈 教学方式 教学效果 医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听分散法在婴儿手或足浅静脉穿刺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该院急诊输液的婴儿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视听分散法)和对照组(常规程序穿刺法),各80例。比较两组静脉穿刺过程的FLACC疼痛量表法疼痛评分、哭闹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婴儿的静脉穿刺过程的FLACC疼痛量表法疼痛评分、哭闹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视听分散法可有效降低婴儿浅静脉穿刺过程的疼痛程度,缩短哭闹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视听分散 婴儿 手足浅静脉穿刺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不同类型尿失禁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9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2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儿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5周为1个疗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5~7.0岁。20例患儿中,脊柱裂术后尿失禁9例,高位肛门闭锁术后尿失禁6例,非神经源性尿失禁5例。比较患儿治疗前后不自主排尿频率、尿量及盆底肌肌电压。结果1个疗程后,20例尿失禁患儿完全治愈10例(50.00%),有效4例(20.00%),无效6例(30.00%)。高位肛门闭锁术后尿失禁治愈5例(83.33%),有效1例(16.67%);脊柱裂术后有效3例(33.33%);非神经源性尿失禁治愈5例(100.00%)。盆底肌肌电压由治疗前(20.36±3.92) μV提高到治疗后(36.44±7.57)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8,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是治疗尿失禁患儿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电刺激 生物反馈 尿失禁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持续两周的培训课程中,不同反馈方式对腹腔镜模拟培训学习者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微创技能培训中心参加腹腔镜模拟培训的98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分为三组。Group 1(32人):训练过程中只观看视频教程,不接受指导教师反馈;Group 2(33人):训练过程中可全程观看视频教程,训练过程中指导教师随时进行反馈(即时性反馈);Group 3(33人):训练过程中可全程观看视频教程,每个项目训练结束后接受指导教师总结性反馈。比较培训前、后各组考核操作时间和考核评分的差异,以及培训后各组之间考核操作时间和考核评分的差异。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三组培训后的考核评分均高于培训前(P<0.05),考核操作时间均短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考核操作时间Group 3高于其他两组(P<0.05);考核评分,Group 3高于其他两组(P<0.05);但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训练周期结束后所花费的训练时长及重复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oup 3达到合格水平所花费的训练时长及重复次数小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模拟培训中,总结性反馈相较于其他两组能够很大程度上加快学习速度,提高训练效率。

  • 标签: 腹腔镜模拟培训 总结性反馈 反馈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采用闭环反馈控制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呼吸病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PBL教学中,在学生开放式询问、讨论及PBL自主学习结束后,通过组织医学生小组PPT汇报、书面总结与机制图展示给予闭环反馈。在闭环反馈前后观察师生的教学参与度、授课质量评价、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辨识度、对重点症状特性掌握的维度及对PBL教学工作的满意度,并进行闭环反馈前后的比较。采用GraphPad Prism软件5.01进行分析。结果闭环反馈能提高导师教学参与度自我评价[闭环反馈前后分别为(7.97±0.91)和(8.77±0.64),P<0.001]及学生对导师教学参与度的评价[闭环反馈前后分别为(8.09±0.79)和(8.74±0.45),P<0.001],同时提高学生对导师授课质量的评价[闭环反馈前后分别为(88.61±6.53)和(92.59±5.44),P<0.001]。通过闭环反馈,学生对大纲要求知识点的辨识度明显升高[闭环反馈前后分别为(84.00±21.75)和(90.22±16.18),P=0.017],对PBL教学工作的整体满意度也明显提高[(8.93±0.67)和(9.37±0.64),P<0.001]。结论实践证明闭环反馈控制PBL教学方法对呼吸病学教学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在临床教学推广。

  • 标签: 呼吸病学 医学教育 闭环反馈 问题导向学习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反馈实验是实验室内根据指南或与临床协商制定的反馈流程,主动加做的检测项目。反馈实验的应用范围涉及临床检验诊断各亚专业,临床开展中需要有资质的检验医师、完善的信息与财务制度、可依据的临床指南等方面的支撑。积极推广反馈实验,可以促进循证医学证据在临床规范化实践、节省医疗成本、缩短患者诊治时间。

  • 标签: 反馈实验 医学检验 临床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音乐训练和美术训练对大学生的字母-语音视听整合的影响。方法以视觉(字母)和听觉(语音)为刺激内容,对音乐生、美术生和普通大学生(每组n=30)进行辨别任务,采用SPSS 17.0对反应时和击中率进行方差分析和竞争模型(Race model)分析。结果(1)反应时:结果发现组别与刺激类型的交互作用显著(F=7.89,P<0.01)。简单效应分析发现,所有被试对一致的视听刺激(字母B读音B)反应更快,出现冗余信号效应。(2)Race model分析:音乐组视听整合的时间窗口为120~130 ms,美术组为130~190 ms,普通组为120~170 ms(P<0.01)。音乐组Race model曲线下正值面积(18.95)显著小于美术组(159.43)和普通组(125.01)(P<0.01),美术组和普通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结论音乐训练对字母-语音视听整合有调节作用,而美术训练对其没有显著影响。

  • 标签: 视听整合 冗余信号效应 竞争模型 音乐训练 美术训练
  • 简介:摘要神经反馈训练(NFT)是一种重要的神经调控方法,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可塑性,有望成为促进精神障碍康复的有效物理干预方法。目前已有许多NFT促进常见精神障碍康复的研究,而针对不同的精神障碍,有着不同的NFT方案,干预效果和作用机制也不相同。本文围绕NFT技术在精神障碍康复中的应用问题,介绍了NFT概念、过程和常用方案,并重点阐述了NFT促进常见精神障碍康复的方法及应用现状,最后讨论了其中面临的问题及未来研究趋势,以期为NFT促进精神障碍康复方法的创新研究和临床深入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反馈训练 精神障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频反馈法在临床技能教学中的地位及其应用后的效果。方法采取实验对照方法。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第一临床学院2014级临床八年制及2016级临床五年制即将进入《临床基本技能》课程的185名学生作为试验组,以2013级临床八年制及2015级临床五年制的166名学生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学生采用视频反馈法,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的成绩差异,了解试验组学生对视频反馈教学方法的适应情况。采用GraphPad Prism 5进行t检验。结果在五年制学生中,试验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为(87.64±0.94)分,技能考核成绩为(84.78±0.54)分;对照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为(85.14±0.80)分,技能考核成绩为(83.10±0.53)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在八年制学生中,试验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为(86.46±0.66)分,技能考核成绩为(86.38±0.73)分;对照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为(84.90±1.21)分,技能考核成绩为(83.79±0.64)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考核的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试验组学生基于视频反馈教学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3%(168/180)的学生表示如果没有视频拍摄环节,不会在课后主动练习;87.8%(158/18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82.8%(149/180)的学生认为临床技能方面收获很大,提高了学习效率;71.1%(128/180)的学生觉得经过课后视频拍摄后,在临床上面临相应操作时自信心有提升。结论视频反馈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在临床基本技能课堂上的效率,有利于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的掌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标签: 视频反馈 临床技能 实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发作患者愉快感缺失的临床特征及其脑电生理机制。方法采用时间性快感体验量表(Temporal Experience of Pleasure Scale, TEPS)评估抑郁症组(20例)、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组(14例)和健康对照组(19名)的期待性(anticipatory)愉快体验 (TEPS-A)和消费性(consummatory)愉快体验( TEPS-C),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rief Screening Scale for Dementia, BSSD)评估被试者的临床特征;3组被试者按照指导语完成赌博试验,同时记录连续脑电,分析事件相关电位中的反馈负波(feedback negativity)波幅。结果(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两患者组TEPS总分、TEPS-A和TEPS-C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2)抑郁症组反馈负波波幅[(-0.138±2.562) μV]低于健康对照组[(-2.569±2.598) μV]和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组[(-2.251±0.954) μV],均P<0.05;在获得货币时,抑郁症组赢钱相关的事件相关电位波幅低于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在损失货币时,3组输钱相关的事件相关电位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抑郁症组反馈负波波幅与消费性快感缺失评分呈负相关(r=-0.501,P=0.024)。结论抑郁发作患者存在期待性快感体验及消费性快感体验的下降;抑郁症患者对奖赏敏感度下降、反馈负波的波幅下调,双相障碍Ⅱ型抑郁发作患者反馈负波未出现类似改变,脑电改变提示了抑郁症愉快感缺失的部分机制。

  • 标签: 抑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 诱发电位 反馈负波 愉快感缺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量反馈理论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质量反馈理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心理状态[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反馈理论可改善行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降低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脑梗死 护理 质量反馈理论 静脉溶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认知功能-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LOTCA)、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得分,以及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LOTCA及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CA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认知及运动功能、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

  • 标签: 卒中 老年人 认知功能 自我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反馈教学在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参加重庆市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训的68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的30名学员作为观察组,采用目标反馈教学法进行培训;2018年的38名学员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培训结束后,从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及综合成绩3个方面评价并比较两组学员的培训效果,同时针对学员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观察组学员的技能操作成绩(84.90±4.92)、综合成绩(86.30±4.62)高于对照组(82.39±4.10)(83.86±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成绩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85.80±5.63)vs.(83.68±4.51),P>0.05]。学员对新的培训方法满意度较高。结论目标反馈教学能很好地提高消化内镜专科护士的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提高培训效果,确保专科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

  • 标签: 消化内镜 专科护士 培训 目标反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多点反馈管理模式对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6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25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随机抽取2019年7~12月130例手术患者为实验组,实施多点反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医院感染率、多重耐药菌(MDROs)发生率、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院感染漏报率。结果实施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MDROs发生率、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院感染漏报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后手术室护士手卫生合格率、无菌技术操作符合率、环境卫生合格率、6 s洗手依从率、洗手操作正确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手术患者对医疗感染管理流程、医院感染措施落实、消毒隔离、人员管控等方面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多点反馈管理模式可提高手术室护士医院感染防控意识,降低院内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患者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多点反馈管理模式 医院感染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股内侧肌的视觉反馈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65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肌肉力量训练、本体感觉促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和常规股内侧肌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B超引导下股内侧肌视觉生物反馈训练,疗程为3周,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进行评定。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3周后,HSS评分中各因子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观察组各因子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3,P<0.05)。结论通过B超引导下股内侧肌视觉生物反馈训练,更有利于全膝置换术后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反馈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超声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行吞咽造影检查,并使用MBSImp分析方法和Rosenbek渗漏/误吸量表进行量化分析,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吞咽相关指标。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口腔期、咽期吞咽功能评分及误吸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实验组咽期吞咽功能评分[(5.70±2.02)分]降低,误吸情况[(1.87±1.36)分]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指标比较,实验组误吸较少。结论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咽期吞咽情况,减少吞咽后误吸风险。

  • 标签: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 脑卒中 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反馈式护理干预联合要素饮食对便秘患者肠道准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因出现消化道症状而在张家港市第六人民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8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Ⅰ、试验组Ⅱ,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操作,试验组Ⅰ使用反馈式护理模式,试验组Ⅱ在试验组Ⅰ方案的基础上增加饮食干预。结肠镜检查后分析三组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肠镜检查成功率。结果三组患者各段肠道准备清洁度评分及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Ⅰ、试验组Ⅱ各段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试验组Ⅰ相比,试验组Ⅱ各段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肠镜检查成功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与试验组Ⅰ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Ⅱ与其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肠镜检查成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试验组Ⅰ相比,试验组Ⅱ肠镜检查成功率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反馈式护理联合要素饮食对便秘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可显著提高肠道准备清洁度,并能降低准备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提高结肠镜检查成功率。

  • 标签: 反馈式护理干预 要素饮食 便秘 结肠镜检查
  • 简介:摘要室内空气污染问题越发凸显,现有空气净化器大多净化模式单一,不能较好测量空气数据,对数据利用较差,使用体验差;且高端空气净化器成本较高。所以本文讨论了一种在现有净化器基础上的,能够改善用户体验,提高监测准确度,实现全自动运行的空气净化系统。

  • 标签: 多元线性回归 偏差修正 自反馈 智能 净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