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HA)修饰的3D打印左旋聚乳酸(PLLA)多孔螺钉用于兔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肌腱-愈合情况。方法通过3D打印机制备具有良好正交孔隙结构的PLLA多孔螺钉。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技术将HA附着在多孔螺钉上。将30只12周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由郑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根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PLLA组和PLLA-HA组,PLLA组仅使用多孔螺钉固定移植肌腱,PLLA-HA组使用HA修饰的多孔螺钉固定移植肌腱。分别于术后6周和12周将每组动物随机各处死5只,进行组织学检测。每组中余下5只进行Micro-CT和生物力学检测。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组织学显示,术后6周肌腱-界面处有胶原蛋白及网状纤维生成,两组间无明显整合,但PLLA-HA组有软骨细胞形成。术后12周,两组肌腱-界面胶原纤维增多。PLLA组在肌腱-界面处可见小梁生成,PLLA-HA组可见较成熟的小梁,且与移植肌腱出现整合。术后12周Micro-CT示,在PLLA-HA组中,反映性结构的体积分数[BV/TV=(36.46±3.45)%],小梁分离率[Tb.Sp=(0.35±0.04) mm]等指标均优于PLLA组[BV/TV=(25.59±3.22)%,t=-5.147,P<0.05);Tb.Sp=(0.64±0.19) mm,t=3.304,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测得PLLA-HA组极限抗拉负荷[(83.74±12.43) N],刚度[(14.16±3.53) N/mm],较PL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极限抗拉负荷为(54.70±12.58) N,t=-3.671,P<0.05;刚度为(10.42±0.71) N/mm,t=-2.230,P<0.05]。结论HA修饰的3D打印PLLA多孔螺钉可以通过增加的诱导性促进的生长,加快肌腱在隧道内的整合。

  • 标签: 3D打印 左旋聚乳酸 羟基磷灰石 前交叉韧带 肌腱-骨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股骨近端外展截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年4月—2021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患者8例。8例均为男性,年龄17~52岁(平均34.1岁),均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股骨近端外展截DHS固定治疗。患者此次外展截DHS固定手术与其初次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间隔时间为4~26个月,平均10.1个月。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Pauwels角及颈干角矫正情况、肢体长度差异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0~240 min,平均134 min。术中出血量200~750 mL,平均为356 mL。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未见切口及深部感染。本组8例患者术后随访13~23个月,平均18.6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检查均未见明显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塌陷。经股骨近端外展截DHS固定手术治疗后,8例患者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处以及小粗隆截部位均达到骨折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7个月。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颈干角和Pauwels角分别由术前的113.13°±4.64°和67.50°±6.19°改善至140.75°±2.38°和40.50°±2.56°,两侧肢体长度差异由术前的(1.21±0.79)cm减少至(0.36±0.18)cm,Harris评分由术前的66.50(65.00,69.50)分提高至97.00(92.75,99.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7、17.08、3.35,Z=-2.53,P值均<0.05)。结论股骨近端外展截结合DHS内固定术,通过矫正颈干角降低骨折端剪切力,可以有效治疗中青年患者股骨颈骨折不愈合;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手术更精准地实施。

  • 标签: 骨折,不愈合 股骨颈骨折 外展截骨 动力髋螺钉 机器人导航手术
  • 作者: 曹淼 崇杉 王明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护理部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市皮肤病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质量控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4,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 10019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臭氧、1∶8 000高锰酸钾和1∶5 000高锰酸钾浸浴方案对天疱疮患者皮损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住院治疗期间接受浸浴护理的天疱疮患者,比较采用臭氧、1∶8 000高锰酸钾和1∶5 000高锰酸钾浸浴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分类变量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候选变量与患者出院恢复情况是否良好的关系。结果纳入74例天疱疮患者,年龄52(41,60)岁[M(Q1,Q3)],男45例(60.81%)、女29例(39.19%),原发皮疹面积占体表面积百分比中位数为40%。接受臭氧浸浴32例、1∶8 000高锰酸钾浸浴25例和1∶5 000高锰酸钾浸浴17例,3组的平均住院时长、平均病程(发病至入院时间)、性别、皮疹面积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接受的治疗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输注血浆、利妥昔单抗、免疫抑制剂、外用抗生素等,3组间使用以上治疗的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臭氧组系统使用抗生素比例低于两高锰酸钾组(均P < 0.01)。出院时,臭氧浸浴组1例好转,21例基本痊愈,10例痊愈;1∶8 000高锰酸钾浸浴组4例好转,13例基本痊愈,8例痊愈;1∶5 000高锰酸钾浸浴组5例好转,8例基本痊愈,4例痊愈。臭氧浸浴组恢复良好患者比例(31/32例)高于高锰酸钾浸浴组(33/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6)。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臭氧浸浴对患者出院时"恢复良好"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是患者出院"恢复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HR = 8.455,95% CI:1.011 ~ 70.672,P = 0.049)。结论臭氧浸浴对天疱疮患者的皮疹恢复有益。

  • 标签: 天疱疮 护理 浸浴护理 臭氧 高锰酸钾 疗效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糖尿病足、压疮、血管性溃疡等慢性创面患者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家庭经济、护理负担,成为临床上亟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有较多研究证实,脂肪干细胞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但需应用外源性蛋白酶,且存在伦理等诸多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脂肪干细胞基质胶是脂肪组织经过流体漩涡及絮凝沉淀获取的富含生物活性的细胞外基质及基质血管成分的凝胶状混合物,其含有丰富的脂肪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巨噬细胞等。脂肪干细胞基质胶制备方法简单、制备时间短,便于临床推广应用。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基质胶能够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促进微血管重建及胶原合成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因此,该文总结了脂肪干细胞基质胶的制备及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临床慢性创面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 标签: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基质胶 旁分泌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随着疾病诊疗手段的进步,克罗恩病的治疗目标也经历了由临床缓解到黏膜愈合,最终到追求透壁愈合的演变,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透壁愈合与患者更好的长期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但目前对透壁愈合的定义和评估标准尚不统一,通过超声技术评估透壁愈合的研究普遍采用肠壁厚度≤3 mm,伴或不伴肠壁血流信号正常作为标准。尽管常规超声的其他参数(肠壁层次、肠系膜炎性脂肪)以及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等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与炎症活动相关,但尚无足够证据证明其在评价透壁愈合的价值。我们建议临床上采用正常的肠壁厚度及肠壁血流作为超声评价透壁愈合的标准。

  • 标签: 克罗恩病 透壁愈合 肠道超声 肠壁厚度 彩色多普勒信号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骨折合并脑外伤的患者骨折愈合较快的因素。方法:在我院2020年11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单纯肢体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25例作为单纯骨折组,肢体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中抽取25例作为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分别于两组患者骨折后第3、10天采集5ml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指标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PDGF、VEGF指标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骨折合并脑外伤组PDGF、VEGF指标水平均高于单纯骨折组,P<0.05。结论:相比于单纯肢体骨折患者,肢体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PDGF、VEGF指标水平明显升高,肢体骨折合并脑外伤患者骨折愈合较快因素或与其有关。

  • 标签: 脑外伤;肢体骨折;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样骨瘤是一种良性骨肿瘤,常见于长骨骨干,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放射学表现。关节内样骨瘤少见,通常累及髋部,很少累及肘部。由于肿瘤位于关节内,会产生关节僵硬、疼痛和活动能力下降等类似于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样骨瘤的典型放射学表现是沿着长骨骨干以小的溶灶为中心的丰富的硬化,而关节内样骨瘤的影像学特征通常不典型,因此常导致诊断延误。本文报道2例临床诊断为关节炎的肘关节内样骨瘤,探讨其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为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创面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且临床预后较差,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逐渐成为糖尿病治疗的重点和难点。非编码RNA作为调控基因表达的RNA,可调控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在糖尿病创面的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对3种常见非编码RNA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诊断价值、治疗潜力进行了综述,从基因层面和分子水平上为糖尿病创面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糖尿病 RNA,长链非编码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创面愈合是一个被精准调控的复杂过程,包含了炎症、抗炎、再生等多个阶段。由于巨噬细胞具有明显的可塑性,可以在具有差异化的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巨噬细胞若未能适时表达特定功能,将会影响组织的愈合功能并导致组织病理性愈合。因此,了解巨噬细胞在创面愈合的不同阶段发挥的不同功能并进行针对性调控,对促进创伤组织的愈合再生有重要意义。该文根据创面愈合的基本过程,阐述了创面内不同类型巨噬细胞发挥的不同功能及其基本机制,并强调了未来可能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巨噬细胞调控策略。

  • 标签: 伤口愈合 E2F1转录因子 M1型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早期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及关节软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20年8月-2022年7月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中抽取5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负重行走训练)与研究组(27例,早期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踝关节功能及关节软骨愈合情况。结果:术后末次随访,研究组AMS踝关节功能评分及关节软骨愈合良好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提高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踝关节恢复效果,促进关节软骨愈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早期功能锻炼;踝关节骨折;关节软骨;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阔筋膜补片桥接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转位治疗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四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31例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患者的病历资料。17例行关节镜下自体阔筋膜补片桥接修复(补片组),男10例、女7例,年龄(61.47±6.63)岁(范围51~72岁);14例行关节镜下自体阔筋膜补片桥接修复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转位(联合组),男4例、女10例,年龄(62.57±6.11)岁(范围53~71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6、12个月进行患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术后第2天及1年复查患肩MRI评估肩袖愈合及补片转归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33±6.8)个月(范围12~27个月)。均未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补片组VAS评分为(3.47±2.43)分,高于联合组的(2.07±1.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48);术后12个月两组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和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Constant-Murley评分为(65.07±6.17)分、ASES评分为(72.64±5.56)分,均高于补片组的(53.41±6.19)分和(63.88±5.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P<0.001;t=4.45,P<0.001);术后12个月两组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复查患肩MRI,补片组补片变薄(Sugaya分级Ⅲ型)发生率为53%,补片结构失败率(Sugaya分级Ⅳ、Ⅴ型)为18%;联合组补片变薄(Sugaya分级Ⅲ型)发生率为36%,结构失败率(Sugaya分级Ⅳ、Ⅴ型)为7%,两组补片转归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P=0.028)。结论阔筋膜补片桥接修复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转位技术治疗不可修复性肩袖撕裂,术后1周疼痛更轻、术后半年患肩功能恢复更好,术后1年MRI提示了更好的补片愈合

  • 标签: 回旋套损伤 阔筋膜 肱二头肌长头腱
  • 简介:摘要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的诊断和治疗一直充满着挑战,对医疗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组学分析可以揭示慢性创面形成的潜在机制,识别与慢性创面诊断、预后和筛查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而联合多个水平的组学分析能进一步探索和理解其中详细的分子机制,为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法提供线索,为慢性创面的精准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该文针对近年各种组学分析在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相关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精准医学 蛋白质组学 慢性创面 创面修复
  • 作者: 王晓萍 陈玉琴 张曦木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3年第02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预防口腔科,重庆 401120 口腔疾病与生物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120 重庆市高校市级口腔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12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重庆 401120 口腔疾病与生物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120 重庆市高校市级口腔生物
  • 简介:摘要快速有效的止血和创面愈合对于挽救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目前,传统的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材料效果有限,存在组织黏附效果不理想、免疫原性,二次损伤和感染风险等局限性,故亟待开发新型高效的材料。蛋白质基水凝胶因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可注射、机械性能可调、可湿粘接,在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就蛋白质基水凝胶的定义及各种蛋白质基水凝胶止血和促进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创面修复领域应用蛋白质基水凝胶提供参考。

  • 标签: 止血 伤口愈合 蛋白质基水凝胶
  • 简介:摘要医疗照射、职业性暴露、应急照射均可引起放射性皮肤损伤,相关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面,但相关分子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表明,辐射诱导的细胞早衰在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放射性皮肤损伤机制及细胞早衰促进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发展,电离辐射诱导的细胞早衰信号通路,及细胞早衰在伤口愈合中的作用3个方面进行综述,探讨辐射诱导的细胞早衰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关系。

  • 标签: 电离辐射 细胞早衰 放射性皮肤损伤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创面愈合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血管新生、细胞外基质沉积和组织重塑等。Wnt信号通路可分为经典通路和非经典通路,其中Wnt经典通路又称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其在细胞分化、迁移和组织稳态维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炎症因子、生长因子等都参与该通路的上游调控。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的激活在皮肤创面的发生、发展、再生、修复及相关治疗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与创面愈合的关系,并总结了其对炎症反应、细胞增殖、血管新生、毛囊再生和皮肤纤维化等创面愈合重要过程的影响以及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 标签: 皮肤 Wnt信号通路 伤口愈合 细胞增殖 β连环蛋白
  • 简介:摘要患者女,36岁,因骨折史2年、肢体无力1年余、加重伴痛2个月就诊。辅助检查提示缺铁性贫血,血钙、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碱性磷酸酶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影像学提示存在典型软化症表现,结合患者数年前行Roux-en-Y胃旁路减重手术,考虑为减重术后营养吸收障碍所致软化症。给予较大剂量活性维生素D、钙剂、普通维生素D补充,患者逐渐恢复正常体力活动,代谢指标明显改善,骨密度增加。

  • 标签: 维生素D缺乏 骨软化症 胃旁路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强化术后水泥移位的治疗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2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3例水泥移位患者资料。男4例,女9例;年龄(76.5±8.6)岁;骨密度T值-3.3±0.6。依据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可分为4个类型:水泥原位松动4例,水泥松动前移6例,水泥前移伴椎体块后移2例,水泥后移1例;其中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3例,钉棒固定椎板切除联合后外侧减压植融合7例,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患者通过比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畸形cobb角及观察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变化评估疗效,保守治疗患者观察症状评估疗效。结果13例患者治疗后随访时间7(5, 12)个月。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5.0(4.0, 5.0)分、3.0(2.0, 3.0)分、3.0(2.0, 3.0)分]均较术前[8.5(8.0, 9.0)分]显著改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周也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ODI(50.6%±4.2%、37.8%±4.5%、29.3%±5.6%)均较术前(93.2%±3.6%)显著持续改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10.0(9.0, 11.0)°、9.0(9.0, 11.0)°、10.0(9.0, 12.0)°]均较术前[12.5(11.0, 14.0)°]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神经恢复Frankel分级有显著改善。3例保守治疗患者,1例治愈,1例随访无变化,1例症状进一步加重。结论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椎体强化术后水泥移位患者的疼痛、脊柱功能障碍及神经损伤症状。

  • 标签: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成形术 骨水泥移位
  • 作者: 王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9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5期
  • 机构: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天水741020
  • 简介:目的:分析颌囊肿行开窗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基于对照实验形式下,纳入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30例颌囊肿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组间均衡匹配法分为2组,1组为对比组(n=15,行传统颌囊肿刮治术治疗),1组为探究组(n=15,行开窗减压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手术疗效。结果:与对比组相比较,探究组手术时间显著较短,术中失血量显著较少,术后疼痛评分显著较低,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实施开窗减压术治疗颌囊肿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传统颌骨囊肿刮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