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对骨折的愈合影响,以及NGF与PDGF在骨折的愈合中是否有协同效应。方法将48只雄性8周龄SD大鼠(北京斯贝福生物有限公司),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于骨折断端局部应用NGF(NGF组)、PDGF(PDGF组)、NGF+PDGF(联合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各组分别于术后14 d和28 d选取6只大鼠,检测血清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血管生长因子(VEGF)含量。处死后检测骨痂中碱性磷酸酶(ALP)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测定骨痂平均骨小梁宽度(TW)和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指数(IOB),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采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术后14 d,NGF组、PDGF组、联合组、对照组血清中VEGF的含量依次为(235.25±16.33)、(245.40±17.84)、(351.45±17.19)、(212.21±17.96) pg/ml,实验组均较对照组升高,且联合组最高(F=10.459,P<0.05)。术后28 d,NGF组、PDGF组、联合组、对照组骨痂中IOB依次为(356.94±20.30)、(347.35±17.62)、(397.44±22.35)、(301.68±14.20) mm2,其中联合组高于NGF组、PDGF组和对照组(F=54.992,P<0.05)。结论NGF及PDGF局部应用对骨折愈合均有促进作用,且NGF及PDGF联合应用对骨折愈合具有协同作用,其协同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表达有关。

  • 标签: 骨折愈合 颅脑外伤 神经生长因子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前血流限制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的机制仍不明确。已知血管生长因子是促进血管生成或毛细血管形成的关键生长因子,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BFRT对血管生长因子影响,进行归纳总结,为未来血流限制训练的运用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血流限制训练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血管生长因子,也称血管通透性因子,可以促进血管细胞的增生和迁移,以及增加血管的通透性。此外,VEGF家族还与淋巴管生成、炎症反应、造血作用以及神经保护作用等有关。在缺血、缺氧或氧化应激等情况下,VEGF可以通过增加组织灌注、抑制细胞凋亡、刺激神经再生等方式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因此,VEGF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治疗作用逐渐引起重视。另一方面,抗VEGF疗法在眼部病理性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中可能会导致相应的不良反应。就VEGF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和眼部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神经保护 神经退行性疾病 脑卒中 病理性新生血管
  • 简介:已知的3种血管生长因子受体(VEGFR)及其间的数量关系影响着血管形成的信号转导,血管生长因子(VEGF)可介导肿瘤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抑制VEGF和VEGFR的手段已用于肿瘤治疔的研究.VEGFR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还与Tie和Eph内皮酪氨酸家族等其他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肿瘤血管 VEGFR 血管形成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血管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一种特异性促血管细胞有丝分裂因子。具有诱导骨折端及周围软组织血管的生成,增强血管的通透性,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 标签: 骨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愈合
  • 简介:血小板衍生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PDG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的多肽,它是体内较强的促有丝分裂剂和化学诱导剂,与机体组织的生长、发育以及各种损伤后修复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需要生长因子(如PDGF)的参与.我们着重综述近年来对PDGF及受体功能的研究进展,以及如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发挥功能.

  • 标签: 受体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脑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对大鼠髋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的作用。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建立髋骨骨折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不行髋骨骨折。建模成功后,实验组大鼠于骨折部位注射过表达PDGF的腺相关病毒,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分别于骨折部位注射过表达空载的腺相关病毒。3组大鼠治疗8周后,分析骨折愈合情况和骨密度变化,采用三点弯曲法检测3组髋骨生物力学参数变化。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大鼠大鼠骨折部位骨钙素(OCN)、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蛋(OPG)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3组大鼠PDGF表达水平,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实验组大鼠髋骨骨折部位PDGF蛋白表达水平(1.95±0.15)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0.84±0.11、0.95±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1、3.528,P<0.05)。实验组大鼠X线评分(3.10±0.35)明显高于模型组(2.06±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9,P<0.05)。实验组大鼠骨密度(0.212±0.007)明显高于模型组(0.045±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4,P<0.05)。实验组大鼠髋骨最大载荷、弹性载荷、刚度和最大挠度等三点弯曲指标[(111.19±8.09) N、(81.25±6.27) N、(149.43±10.32) N/mm、(0.85±0.06) N/mm]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63.22±7.38) N、(54.29±7.81) N、(131.39±9.32) N/mm、(0.60±0.08) N/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1、4.109、3.409、3.004,P<0.05).实验组大鼠髋骨痂OCN、BMP-2、RUNX2、RANKL和OPG(1.82±0.19、1.81±0.22、1.75±0.16、1.99±0.18、2.07±0.20)明显高于模型组(1.55±0.23、1.31±0.25、1.40±0.19、1.36±0.23、1.6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4、3.201、3.719、3.281、3.447,P<0.05)。结论腺相关病毒介导PDGF可显著提高骨形成,促进髋骨骨折的愈合,增强髋骨生物力学能力。

  • 标签: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髋骨骨折 骨折愈合 生物力学
  • 简介:为探讨血管生长因子(VDGF)与肺癌血管形成、转移和增殖活性等因素的关系,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EGF在94例肺癌组织的表达.结果表明.VEGF在肺癌组织表达的阳性率为70.2%,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VEGF表达阳性组其激血管计数值和只PCNA标记指数均高于阴性组(P<0.05)。腺癌VEGF的表达与转移、分期和分级等因素均无关(P>0.05);在鳞癌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的阳性率高于无转移组,Ⅲ~Ⅳ期癌高于Ⅰ~Ⅱ期癌(P<0.05),上述结果提示,VEGF表达与肺癌的发生有关,并能促进肺癌组织中的血管形成.使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升高;VEGF表达与肺鳞癌淋巴结转移和进展有关.可能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 标签: 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表达 血管形成 转移 增殖活性
  • 简介:摘要早期的动物实验发现VEGF系统在肾脏疾病中表达上升,阻断VEGF通路可以改善肾功能,推测VEGF系统促进了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但这一结果却与近年来的临床研究结果相驳。对VEGF系统在肾脏中生理功能研究地不断深入发现VEGF系统的生理功能与其种类、局部微环境和剂量相关,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足细胞 内皮细胞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PDGF是一类重要的血管生长因子,它是一种强促有丝分裂剂和趋化因子,可以刺激多种组织细胞增殖、迁移及趋化。最近有研究表明,PDGF及其受体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联系。本文就PDGF的结构、生物学特性与大肠癌的关系及治疗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 标签: 大肠癌 PDGF PDGF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生长因子C(VEGF-C)、血小板衍生因子(PDGF)-AA、PDGF-BB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直肠癌组织(直肠癌组)和30例正常组织(对照组)中VEGF-C、PDGF-AA和PDGF-BB的表达。应用D2-40检测直肠癌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并做相关统计分析。结果VEGF-C、PDGF-AA和PDGF-BB在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VEGF-C:63.3% vs 3.3%,P<0.05;PDGF-AA:40.0% vs 13.3%,P<0.05;PDGF-BB:55.0% vs 6.7%,P<0.05)。VEGF-C和PDGF-BB在淋巴结阳性组的阳性表达率较淋巴结阴性组均显著升高(VEGF-C:86.4% vs 50.0%,P<0.01;PDGF-BB:77.3% vs 42.1%,P<0.05),但PDGF-A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54.5% vs 31.6%,P>0.05)。直肠癌中淋巴结阳性组的LMVD高于淋巴结阴性组[(13.11±2.01)/mm2vs (8.13±2.99)/mm2,P<0.05],VEGF-C、PDGF-AA和PDGF-BB阳性表达组的LMVD高于阴性表达组[VEGF-C:(12.06±2.20) /mm2vs(6.32 ±2.41) /mm2,P<0.05;PDGF-AA:(11.89± 2.46)/mm2vs (8.67±3.67)/mm2,P<0.05;PDGF-BB:(12.19±2.22) /mm2vs(7.33 ±3.02)/mm2,P<0.05]。直肠癌中VEGF-C、PDGF-AA、PDGF-BB三者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VEGF-C vs PDGF-AA:rs=0.366,P<0.05;VEGF-C vs PDGF-BB:rs=0.650,P<0.05;PDGF-AA vs PDGF-BB:rs=0.320,P<0.05)。结论淋巴管生成是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VEGF-C、PDGF-AA和PDGF-BB均参与直肠癌淋巴管生成,进而促进淋巴结转移,且三者可能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针对VEGF-C、PDGF-AA、PDGF-BB的联合用药可能更利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防治。

  • 标签: 直肠肿瘤 淋巴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 简介:摘要VEGF与血管生长因子受体(VEGF recepor, VEGFR)结合的信号转导通路是调控血管新生的关键通路,也是疾病基础研究的重点及临床治疗的重要靶点。丹参提取物及主要化合物丹酚酸B在不同疾病中对VEGF/VEGFR信号通路也有双向调节作用,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可通过该通路抑制血管生成,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通过该通路促进血管生成。

  • 标签: 丹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中药 综述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清中血管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分析在不同情况下VEGF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诊断为CHD,并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42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75例,应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VEGF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663.58±109.21)pg/ml和(537.47±29.37)pg/ml](P〈0.05);SAP患者与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P患者、UAP患者、OMI患者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VEGF水平明显增高[(537.47±29.37)pg/ml、(663.58±109.21)pg/ml、(544.53±30.60)pg/ml和(463.58±60.12)pg/ml],(P〈0.05),而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第1天VEGF水平较SAP者无明显升高,但第2、3天VEGF水平较SAP者明显升高。结论不同程度CHD患者中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与心肌缺血,以及缺血的时间密切相关,可能对于患者病情评价存在较大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内皮 血管 心绞痛 心肌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生长因子(VEGF)与早期妊娠不良结局二者的内在联系,为改善不良妊娠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具有先兆流产征兆孕妇6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保胎治疗,根据产妇的妊娠结局分为流产组与妊娠组,分别有24例与40例,均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酶联免疫聚合反应法进行检查,对受检者的CEGF与P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对比各项数据间的相关性,动态检测两组数据在治疗1周、2周、3周的变化情况。结果:相比于妊娠组,治疗后流产组的血清P值较低(P

  • 标签: 早期妊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动静脉畸形(SAVMs)、脊髓海绵状血管瘤(CMs)患者畸形血管中,血管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方法SAVMs患者31例、CMs患者17例。取10例尸体解剖正常脊髓标本做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VEGF的表达。结果正常脊髓组织血管未见VEGF阳性表达;SAVMs和CMs畸形血管壁VEGF阳性细胞分别为75.6%和53.3%。术前近期有出血者VEGF表达较未出血者增强,P〈0.05;术前行畸形血管团栓塞可造成VEGF表达增强。在SAVMs中,血管膜与中膜YEGF表达较外膜明显,P〈0.05;类动脉和类静脉中均有VEGF表达,类动脉壁VEGF表达阳性细胞数多于类静脉。结论VEGF在SAVMs与CMs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出血和栓塞可以影响VEGF的表达。

  • 标签: 内皮生长因子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和血管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2者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内在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30例乳腺癌组织芯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TGF-β1和VEGF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2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GF-β1和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6%和68.3%,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1.3%和42.2%。TGF-β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ER状态和5年是否复发密切相关(P〈0.05),其中ER状态和5年是否复发是TGF—β1蛋白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VEGF的表达与ER状态和5年是否复发密切相关(P〈0.05),其中ER状态是VEGF蛋白阳性表达的独立预测因子。VEGF的表达与TGF—β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T=0.419,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TGF-β1和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对临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乳腺癌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移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小板衍化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产生的作用。结果子宫内膜组织中血小板衍化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阳性率较正常内膜组织高。血小板衍化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血小板衍化内皮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提示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新生血管的形成紧密相关。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免疫组化 血小板衍化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会出现缺血区,产生血管生长因子(VEGF)。VEGF是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刺激物,它可以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引起黄斑水肿,严重影响视力。随着抗VEGF药物的出现,针对黄斑水肿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抗VEGF药物已经成为治疗RVO黄斑水肿的一线用药。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黄斑水肿
  • 简介:血管生长因子(VEGF)是主要的血管生成因子,许多生长因子是通过诱导VEGF的表达而起作用的。本文对VEGF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作用、表达及生成的调节进行综述。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