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膀胱平滑细胞在外力牵拉作用下功能改变过程中关键基因和通路的作用。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包括不同表达分析(DEA)、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激酶和转录因子富集分析、基因富集分析(GSEA)、蛋白互作网络(PPI)等,对编号为GSE1595的基因芯片进行分析筛选出相应的关键基因,随后通过构建小鼠膀胱出口梗阻(BOO)及膀胱出口梗阻解除模型和膀胱平滑细胞牵拉实验,通过抽签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牵拉组和牵拉+释放组,每组8只C57小鼠,提取相应RNA后进行反转录,随后进一步进行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曼-惠特尼U检验进行分析验证。结果通过DEA分析共筛选出321个目的基因,其中有180个上调基因和141个下调基因,GO分析显示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在蛋白去甲基化,调控其他基因表达和代谢过程,而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在多细胞生物发育、细胞分化和Notch信号通路等。并最终筛选出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1B(CDKN1B),拟南芥驱动蛋白2B基因(KAT2B),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2(PTGS2),S期激酶相关蛋白1(SKP1)这五个关键基因。并且发现在细胞实验中发现与对照组比较,牵拉膀胱细胞组BRCA1,KAT2B,PTGS2以及SKP1表达高于对照组(BRCA1为1.336比1.000,t=4.221,P<0.05;PTGS2为1.338比1.000, t=4.222,P<0.05);KAT2B为1.581比1.000,t=2.863,P<0.05;SKP1为1.466比1.000,t=4.3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小鼠动物模型中,通过进行外科手术操作,成功造模膀胱梗阻模型,使小鼠膀胱持续充盈牵拉,并随后解除梗阻。进一步检验发现,牵拉组BRCA1,KAT2B以及PTGS2表达高于对照组(BRCA1为1.332比1.000,t=9.421,P<0.05;KAT2B为1.363比1.000,t=2.478,P<0.05;PTGS2为2.211比1.000,t=3.40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牵拉组CDKN1B和SKP1表达低于对照组(CDKN1B为0.856比1.000,t=2.451,P<0.05;SKP1为0.669比1.000,t=6.81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解除梗阻后,解除梗阻组BRCA1,CDKN1,BKAT2B以及PTGS2表达低于牵拉组(BRCA1为0.625比1.332, t=11.710,P<0.05;CDKN1B为0.598比0.856, t=3.397,P<0.05;KAT2B为0.928比1.363, t=2.943,P<0.05;PTGS2为0.511比2.211,t=4.73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力牵拉会导致膀胱平滑细胞出现相应的基因改变,另发现一系列可能参与BOO过程的目的基因。

  • 标签: 生物信息学 膀胱 平滑肌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膀胱平滑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BAM)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分离培养兔膀胱平滑细胞,采用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抗体进行鉴定。将以1×105个/mL的单细胞悬液均匀接种于制备BAM支架上,通过与单独培养的膀胱平滑细胞作对照,绘制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图,对比观察两条生长曲线的差异性。结果第4代兔膀胱平滑细胞形态为典型的"长梭样",免疫荧光显示α-SAM表达阳性。膀胱平滑细胞能够在BAM上很好地黏附生长,两组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似。结论膀胱平滑细胞与BAM生物相容性好,可用膀胱平滑细胞作为种子细胞,以BAM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尿路移植物。

  • 标签: 肌细胞,平滑肌 膀胱 膀胱脱细胞基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大隐静脉(SV)的组织学改变,通过高糖处理静脉平滑细胞(SMCV)观察其活性及其Ⅰ型胶原(COL Ⅰ)、Ⅲ型胶原(COL 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表达变化,探讨其表达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构建糖尿病大鼠模型,对其SV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改变;体外培养SMCV,分别给与高糖、正常糖浓度培养,CCK8法检测其活性,RT-qPCR法、Western Blot(WB)法分别检测其细胞内COLⅠ、COLⅢ、MMP2、TIMP1 mRNA及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外COL Ⅰ、COLⅢ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SV管壁中膜变薄(P<0.05)、管腔面积增大(P>0.05)、胶原含量减少(P>0.05)。高糖刺激后SMCV细胞活性降低(P<0.05),细胞内COLⅠ mRNA无明显变化,COLⅢ mRNA表达下降(P<0.05),TIMP1 mRNA表达升高(P<0.05),MMP2 mRNA表达下降(P<0.05)。此外,高糖刺激后细胞内COLⅠ蛋白表达显著降低,COLⅢ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TIMP1表达下降,MMP2表达升高,细胞外COLⅠ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COLⅢ表达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COLⅠ/COLⅢ表达比例下降(P<0.05)。结论本研究证实糖尿病下肢静脉中膜变薄,管腔增大,胶原减少。高糖可能是通过转录后机制调控MMP2/TIMP1水平,影响SMCV细胞COLⅠ/COLⅢ的表达,抑制其胶原合成,参与静脉病变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慢性静脉疾病 细胞外基质 胶原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黄敏 邱佳伟 田海 吴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国际遗传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室 150081 中国遗传资源保护与疾病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 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来医学实验室 150081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外科 150081,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遗传学研究室 150081 中国遗传资源保护与疾病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医科大学) 150081
  • 简介:摘要血管平滑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增殖、迁移和表型转换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主动脉疾病发生发展的核心环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一类从损伤血管释放的强效有丝分裂原,其中PDGF-BB是诱导血管平滑细胞表型转换的开关之一,但其中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晰,本文就PDGF-BB诱导主动脉平滑细胞表型转换的可能机制进行归纳总结。

  • 标签: PDGF-BB 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换 信号通路
  • 作者: 熊云峰 王琰 曲丽娟 余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5-30
  • 出处:《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原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血液净化科,福州 350025 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福州 350025,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福州 350025 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原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25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泌体在高磷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钙化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VSMC(A7r5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磷组(0.9 mmol/L)、高磷组(2.6 mmol/L)及高磷外泌体诱导组(即高磷组细胞提取的外泌体加入正常培养的VSMC中)。至培养第7天,收集正常磷组、高磷组细胞培养换液过程中获得的培养液,通过超速离心法得到沉淀物,BCA蛋白定量法测定所得沉淀物蛋白含量,分别对所得沉淀物用透射电镜观察沉淀物形态及大小,Western印迹法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肿瘤易感基因101蛋白(tumor susceptibility gene 101 protein,TSG101)、CD9;并对外泌体微RNA(microRNA,miRNA,miR)进行提取,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30b、miR-204、miR-211含量。分别培养7 d后,观察高磷外泌体诱导组VSMC对外泌体的摄取过程,观察3组细胞形态,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钙盐沉积水平,邻甲苯酚络合铜检测细胞钙离子含量,比色法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含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VSMC培养液经超速离心法所获沉淀物,经电镜形态学鉴定为外泌体,Western印迹法证实外泌体标志蛋白TSG101、CD9表达阳性。(2)外泌体内富含miRNA,经测定,高磷组外泌体中负向调控Runx2转录的miR-30b、miR-204、miR-211表达较正常磷组明显下调(均P<0.05)。(3)高磷培养VSMC 7 d后,钙盐沉积明显,与正常磷组相比,钙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高(均P<0.05),Runx2表达也明显增高(P<0.05)。(4)将所得高磷组外泌体加入正常培养的VSMC中,外泌体可被VSMC摄取并成功诱导VSMC发生钙化,VSMC钙化指标及Runx2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结论高磷诱导VSMC发生钙化,促进Runx2表达增高,其机制可能是借由VSMC释放外泌体传递细胞信号而实现。

  • 标签: 血管钙化 外泌体 微RNAs 高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449a对于血管平滑细胞表型转化、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首先构建携带miR-449a抑制剂、miR-449a mimic的质粒和携带KLF4 siRNA的病毒,并将其转染到血管平滑细胞当中,用即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449a的量,用Western blot检测KLF4的表达量,并检测表型转化相关代表蛋白SM-MHC、α平滑肌动蛋白、骨桥蛋白。同时,用CCK-8和细胞划痕试验来评估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状况。用免疫荧光检测蛋白表达量及细胞结构变化。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来证实miR-449a与KLF4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发现,miR-449a的下调可以增加KLF4的表达以此达到促进血管平滑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并增加其增殖和迁移能力。结论可以通过上调miR-449a降低KLF4的表达,从而抑制血管平滑细胞的表型转化及降低其增殖和迁移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无编码蛋白质功能的RNA分子。lncRNA主要在转录、转录后、翻译以及表观遗传学水平参与基因表达调控,广泛地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迁移、衰老及代谢等各种生命过程,其表达与机体的正常发育及人类的很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哮喘是一种以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重塑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研究发现,lncRNA在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文对lncRNA与哮喘中气道平滑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哮喘 气道平滑肌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氢对高静止压力下兔血管平滑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血管组织贴块法分离兔胸主动脉VSMC并于100 mmHg静止压力下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培养液含0.2%胎牛血清(FBS)但不含NaHS,10%FBS组及NaHS组(培养液含10%FBS且含50mmol/L NaHS)。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法检测VSMC的增殖,并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VSMC的内源性胱硫醚-γ-裂解酶(CSE)、钙调蛋白(Calmodulin,p-CaM /CaM)、CyclinD1蛋白水平。结果与10%FBS组相比,NaHS可显著抑制100 mmHg压力下兔VSMC的增殖(0.50±0.03比0.26±0.03,P<0.05)。相比于对照组,10%FBS组CSE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1.21±0.10比0.33±0.04,P<0.05),p-CaM、CylinD1二者表达显著增加(0.23±0.04比0.86±0.04与0.22±0.03比1.19±0.06,P<0.05)。与10%FBS组相比,NaHS组CSE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0.33±0.04比1.11±0.11,P<0.05),而p-CaM、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0.86±0.04比0.26±0.05与1.19±0.06比0.51±0.03,P<0.05)。结论外源性硫化氢通过细胞内CSE/硫化氢信号通路抑制高静止压力下的兔VSMC增殖可能与p-CaM与CyclinD1表达抑制有关。

  • 标签: 硫化氢 增殖 钙调蛋白 CyclinD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化锂对血管平滑细胞钙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主动脉血管平滑细胞,用钙化培养基(无机磷浓度为3 mmol/L)建立平滑细胞钙化模型。药物处理组用氯化锂(10 mmol/L)预处理细胞4 h后加入3 mmol/L的无机磷,继续培养细胞数天后用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钙盐沉积水平,同时应用焦磷酸偶联酶反应底物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消耗法,酶标仪(OD340)检测细胞外焦磷酸的分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nkh基因的表达;采用慢病毒感染人主动脉平滑细胞的方法,建立对照细胞组和ankh敲低的实验细胞组,并观察其对细胞钙化的影响。结果高磷细胞组钙化检测值为(65.00±2.11)ng/g,较对照细胞组(12.39±0.38)ng/g钙化水平明显升高(P<0.01)。氯化锂预处理细胞的钙化检测值为(24.92±1.87)ng/g,与高磷对照组(60.94±4.51)ng/g比较能显著抑制高磷诱导的血管平滑细胞钙化(P<0.01);氯化锂预处理明显上调细胞外液中焦磷酸的含量,基础条件下预处理组为(51.70±7.26)×10-3 mmol/g,对照组为(28.71±2.55)×10-3mmol/g(P<0.01);高磷刺激下预处理组为(34.35±4.27)×10-3mmol/g,对照组为(20.89±4.93)×10-3mmol/g(P<0.05),同时氯化锂预处理显著升高细胞ankh表达水平(P<0.01);而敲低ankh使无机磷诱导的血管平滑细胞钙化程度显著加重,敲低ankh细胞钙化检测值为(71.73±2.45)ng/g,对照组为(56.19±3.59)ng/g(P<0.01)。结论氯化锂通过上调平滑ANKH的表达,升高细胞外液中的焦磷酸水平,抑制高磷诱导下血管平滑细胞的钙化。

  • 标签: 肌,平滑,血管 氯化锂 二磷酸盐类 钙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蛋白-1(Fibulin-1)在高磷诱导的大鼠平滑细胞衰老相关钙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自10只6~8周的雄性SD大鼠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提取大鼠原代血管平滑细胞。采用磷酸盐(2.5 mmol/L Pi)刺激大鼠平滑细胞钙化作为应激性衰老相关钙化模型。通过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评估细胞衰老。通过茜素红染色和细胞钙含量测定判断细胞钙化程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平滑细胞在衰老相关钙化过程中发生表型转化的指标和Fibulin-1表达水平。使用siRNA敲低原代大鼠平滑细胞中Fibulin-1表达,免疫荧光检测Psmad3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ibulin-1对平滑细胞表型转化指标的影响。用重组Fibulin-1培养,并同时加入转化生长因子(TGF)-β抑制剂A83-01和Psmad3抑制剂SIS3,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平滑细胞衰老和钙化指标。结果在磷酸盐刺激大鼠平滑细胞钙化的应激性衰老模型中,Fibulin-1的表达上调(t=11.20,P<0.01),平滑细胞收缩表型标志物MHC、SM22α表达下调(t值分别为7.97、10.27,均P<0.01),成骨表型标志物OPN、Bmp2和衰老标志物P53的表达上调(t值分别为4.80、9.56、14.07,均P<0.01)。Fibulin-1敲低后改善了细胞衰老程度和钙沉积(t=12.90,P<0.05)、降低了平滑细胞表型转化蛋白OPN、Bmp2和衰老蛋白P53的表达(t值分别为5.92、10.15、8.28,P<0.05或P<0.01),同时TGF-β/信号转导蛋白(Smad3)及Psmad3表达被抑制(t值分别为12.90、7.46,均P<0.01)。加入TGF-β/Smad3通路抑制剂后,重组Fibulin-1对平滑细胞表型转化蛋白OPN、SM22α和衰老标志蛋白表达P53的促进作用减弱(t值分别为4.52、9.82、3.85,P<0.01或P<0.05)。结论Fibulin-1可通过TGF-β/smad3信号通路促进血管平滑细胞发生衰老相关钙化。

  • 标签: 腓骨蛋白-1 肌细胞,平滑肌 血管钙化 转化生长因子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PKC)对低氧诱导的小鼠远端肺动脉平滑细胞(PASMC)增殖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Dynal MPC-1磁分离器分离含铁粉的远端肺小动脉,原代培养并鉴定肺动脉平滑细胞。应用PKC激动剂(PMA)、PKCα抑制剂(safingol)、PKCβⅠ抑制剂(Go6976)、PKCβⅡ抑制剂(LY333531)分别干预细胞。在常氧和低氧条件下,采用免疫印迹法观察cPKC亚型蛋白表达变化以及ERK1/2、Akt磷酸化水平变化。应用PKCα、PKCβ的慢病毒载体,通过病毒转染技术特异性敲减目标基因活性,采用免疫印迹法观察低氧诱导小鼠PASMC中cPKC亚型蛋白表达变化,以及ERK1/2、Akt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采用Brdu法,检测到用safingol、Go6976、LY333531分别抑制cPKCα、βⅠ和βⅡ时,低氧诱导的PASMC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与低氧对照组相比,Brdu阳性细胞率分别为(7.35±0.26)% vs(11.28±0.43)%,(3.76±0.25)% vs(7.98±0.28)%和(4.12±0.46)% vs(7.78±0.53)%;且PMA在常氧条件下可显著促进PASMC的增殖能力,与常氧对照组相比,Brdu阳性细胞率分别为(9.65±0.47)% vs(6.34±0.52)%,(9.34±0.38)% vs(5.42±0.21)%和(7.78±0.53)% vs(4.12±0.46)%;此外经过PKCα、PKCβ的慢病毒载体转染细胞后,也发现低氧转染组的PASMC增殖能力较空载对照组显著下降,Brdu阳性细胞率分别为(3.58±0.54)% vs(5.97±0.63)%。用safingol、Go6976、LY333531分别抑制cPKCα、βⅠ和βⅡ表达后,低氧诱导的PASMC中ERK1/2、Akt的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使用safingol之后,ERK1/2、Akt的磷酸化水平分别为:0.56±0.07 vs 1.08±0.13和0.49±0.04 vs 0.97±0.08,使用Go6976之后,ERK1/2、Akt的磷酸化水平分别为:0.41±0.09 vs 0.79±0.10和0.48±0.09 vs 0.82±0.16,使用LY333531之后,ERK1/2、Akt的磷酸化水平分别为:0.42±0.03 vs 0.87±0.06和0.34±0.07 vs 0.78±0.05;PMA可使常氧条件下PASMC中ERK1/2、Akt的磷酸化水平增高,分别为1.25±0.12 vs 0.41±0.07和0.98±0.06 vs 0.37±0.08;利用病毒转染技术对cPKCα、β的表达进行特异性敲底,发现在低氧条件下,转染细胞后均可使细胞中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其磷酸化水平为0.29±0.06 vs 0.76±0.05,而Akt磷酸化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激动剂及抑制剂干预或病毒转染可使PASMC中cPKCα、βⅠ和βⅡ表达下降,可显著抑制低氧诱导的小鼠远端PASMC异常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PKCα、βⅠ和βⅡ蛋白表达上调有关。低氧可能通过上调cPKCα、βⅠ和βⅡ的蛋白表达,使得ERK1/2磷酸化水平增高,最终引起小鼠远端PASMC的异常增殖,参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过程。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增殖 低氧 蛋白激酶C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是否破裂与斑块内在特性密切相关。斑块脂质核心增大、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帽变薄及血管钙化极易导致斑块破裂。血管平滑细胞(VSMC)可发生表型转化,转化为巨噬细胞细胞、泡沫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样细胞等多种类型,进而影响斑块稳定性。本文主要介绍VSMC表型转化及其与AS斑块稳定性之间的联系,为稳定AS斑块提供新的策略。

  • 标签: 斑块稳定性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化 泡沫细胞 血管钙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血管平滑脂肪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5例肾上腺血管平滑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3例;年龄平均46.7(40~57)岁。1例临床表现为右上腹包块,1例腰背部胀痛,余无显著症状;1例合并高血压,1例合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活性(立位)降低,其余病例激素未见异常。2例行腹部B超检查示肾上腺区强回声团;5例均行腹部增强CT检查,示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具体表现为脂肪、血管、肌肉等混杂密度的肿瘤。肿瘤直径平均5.8(2.3~9.1)cm,其中左侧2例,右侧3例;合并肾血管平滑脂肪瘤1例。5例均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总结患者术后情况及预后。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上腺血管平滑脂肪瘤。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水平无明显变化。随访时间2~7年,5例肿瘤均无复发。结论肾上腺血管平滑脂肪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良性疾病,多于中年发病,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及体征;肿瘤通常不分泌有临床意义的激素,结合CT等影像学检查可基本诊断,确诊依赖于病理;术后预后良好。

  • 标签: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偶发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徐灵彬 韩新鹏 吴昌归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9
  • 出处:《国际呼吸杂志》 2021年第22期
  • 机构: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西安 710032 徐灵彬现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西安 710068,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710100,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西安 710032 吴昌归现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71010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慢性支气管哮喘(哮喘)动物模型的气道平滑细胞(ASMCs)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使用OVA致敏法制备慢性哮喘模型,末次激发48 h后处死大鼠,使用酶消化法进行ASMCs的原代分离培养。对原代培养的ASMCs的一磷酸腺苷活化的蛋白激酶α1(AMPK-α1)、S期激酶相关蛋白(SKP-2)的表达使用shRNA进行干扰,之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MPK/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原代培养的ASMCs中,二甲双胍可激活AMPK通路,能明显抑制ASMCs的增殖;雷帕霉素亦可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两者均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P值均<0.05)。沉默AMPK基因表达后,可使ASMCs增殖增加(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mTOR及下游的p70s6k磷酸化增加(P<0.05),从而上调SKP-2基因表达(P<0.05)、下调P21基因表达(P<0.01);沉默SKP-2基因表达,再干扰AMPK基因的表达,可逆转其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结论AMPK/mTOR通路对ASMCs增殖的调节是通过调节SKP2表达,进而影响P21水平实现的。二甲双胍作为AMPK的激动剂,有潜在的抑制哮喘患者气道平滑增生、进而改善气道重塑的作用。

  • 标签: 哮喘 模型,动物 气道平滑肌 增殖 AMPK/mTOR通路 shRNA干扰
  • 简介:摘要马凡综合征(MF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结缔组织病,其中以主动脉扩张及夹层形成为主的心血管系统病变对MFS患者的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目前缺乏针对MFS的特异性治疗,仍局限于对症治疗。鉴于血管平滑细胞表型转换可通过分泌蛋白水解酶、增强局部炎症反应和促进血管钙化等加速夹层/动脉瘤形成,该文对其与MFS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深入了解MFS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 标签: 马凡综合征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脂素对游离胆固醇(FC)过载血管平滑细胞(VSMCs)自噬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主动脉VSMCs(CRL-1999),通过与甲基环糊精包被的胆固醇(Chol∶MβCD)共孵育构建VSMCs源性泡沫细胞模型,再结合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特异性阻断剂Sandoz58035,建立FC过载VSMCs模型。油红O染色及胞内胆固醇检测确定造模成功后,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自噬体膜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的相对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LC3的表达评估FC过载VSMCs模型的自噬水平。以不同浓度的内脂素(0、60、120、240 μg/L)作用48 h及240 μg/L的内脂素不同时间(0、12、24、48 h)作用于FC过载VSMCs,Western blot检测LC3-Ⅱ蛋白的表达,转染GFP-LC3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GFP-LC3的表达,计算绿色荧光点数,胆固醇检测评估胞内脂质代谢情况。多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FC过载VSMCs的LC3-Ⅱ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VSMCs源性泡沫细胞(0.32±0.06比0.21±0.03,t=3.875,P<0.05)和正常VSMCs(0.32±0.06比0.10±0.04,t=7.169,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转染GFP-LC3的FC过载VSMCs胞浆中的绿色荧光点数明显高于VSMCs源性泡沫细胞[(71.34±7.79)个/细胞比(49.67±7.12)个/细胞,t=5.031,P<0.05]和正常VSMCs[(71.34±7.79)个/细胞比(12.10±3.41)个/细胞,t=17.1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C过载VSMCs的自噬现象更为明显。此外,内脂素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FC过载VSMCs内LC3-Ⅱ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转染GFP-LC3后,内脂素可使FC过载VSMCs内的绿色荧光点数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减少,而胞内的脂质沉积程度随着内脂素作用浓度及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加重。结论内脂素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FC过载VSMCs的自噬水平,并促进脂质沉积。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内脂素 胆固醇 血管平滑肌细胞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是否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基因表达影响高磷诱发的血管平滑细胞钙化。方法采用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检测AR是否与IL-1β启动子的雄激素受体元件(androgen receptor element,ARE)序列结合,通过荧光素酶分析实验检测AR是否调控IL-1β基因表达。基因沉默THP-1细胞的AR,用携带载体或shRNA的慢病毒转染THP-1细胞,流式细胞术分选出带荧光标记的阳性转染细胞THP-1ARsc(对照组)和THP-1ARsi(沉默单核细胞AR),Western印迹法检测THP-1ARsc、THP-1ARsi细胞的AR表达水平,通过佛波酯(50 ng/ml)诱导获得巨噬细胞MФARsc(对照组)或MФARsi(沉默巨噬细胞A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MФARsc或MФARsi条件培养基的IL-1β表达水平。用MФARsc或MФARsi的条件培养基加入磷酸盐(磷酸二氢钠,终浓度2.5 mmol/L)后对人主动脉平滑细胞(human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HASMC)进行培养,茜素红S染色分析HASMC的钙化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成骨细胞标志物RUNX2和HASMC标志物SM22α的表达水平;中和实验分析IL-1β介导巨噬细胞AR对HASMC钙化的影响。结果AR与IL-1β启动子的ARE序列结合并调控IL-1β基因表达。与MФARsc细胞比较,MФARsi细胞条件培养基的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1)。与MФARsc条件培养基比较,MФARsi条件培养基HASMC钙沉积显著减少,RUNX2蛋白表达下降而SM22α蛋白表达增多(均P<0.05);MФARsi条件培养基+IgG抗体组较MФARsc条件培养基+IgG抗体组HASMC钙化显著抑制,MФARsc条件培养基+IL-1β抗体组较MФARsc条件培养基+IgG抗体组HASMC钙化显著抑制,而MФARsi条件培养基+IgG抗体组和MФARsi条件培养基+IL-1β抗体组均较MФARsc条件培养基+IL-1β抗体组HASMC钙化抑制程度更大(均P<0.05)。结论巨噬细胞AR通过与IL-1β启动子内的ARE序列结合调控IL-1β的表达,IL-1β介导巨噬细胞AR对高磷诱发HASMC钙化的影响。

  • 标签: 受体,雄激素 巨噬细胞 肌细胞,平滑肌 白细胞介素1β 炎症
  • 作者: 杨航真 洪一梅 林艳雅 李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2年第06期
  • 机构: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急诊科,广州 510080,莆田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福建莆田 351100,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急诊科,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通过延缓主动脉血管平滑细胞(VSMC)衰老对腹主动脉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组织贴壁法培养正常人和腹主动脉瘤患者原代VSMC细胞,将细胞分为正常人来源VSMC组(Ctrl-VSMC组)、腹主动脉瘤患者来源VSMC组(AAA-VSMC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体外建立腹主动脉瘤模型组(AngⅡ-VSMC组,100 nmol/L AngⅡ处理正常人来源VSMC 48 h)、NAMPT激动剂P7C3干预后的AngⅡ+P7C3组和AAA+P7C3组(分别在AngⅡ-VSMC组和AAA-VSMC组基础上加入5 μmol/L P7C3)。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VSMC;采用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染色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各组细胞衰老情况;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21、p16及NAMP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trl-VSMC组相比,AAA-VSMC组和AngⅡ-VSMC组衰老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及衰老相关蛋白p21、p16表达量均明显升高〔SA-β-gal染色阳性率:(74.1±4.4)%、(68.6±5.5)%比(36.8±10.3)%,p21/GAPDH:0.61±0.07、0.51±0.03比0.31±0.03,p16/GAPDH:0.77±0.03、0.72±0.06比0.33±0.26,均P<0.01〕,NAMPT表达量均明显降低(NAMPT/GAPDH:0.88±0.07、0.79±0.14比1.29±0.02,均P<0.01)。与AngⅡ-VSMC组相比,AngⅡ+P7C3组衰老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及衰老相关蛋白p21、p16表达量均明显降低〔SA-β-gal染色阳性率:(49.1±3.2)%比(68.6±5.5)%,p21/GAPDH:0.35±0.06比0.51±0.03,p16/GAPDH:0.47±0.08比0.72±0.06,均P<0.05〕,NAMPT表达量明显升高(NAMPT/GAPDH:1.15±0.06比0.79±0.14,P<0.01)。与AAA-VSMC组相比,AAA+P7C3组衰老细胞SA-β-gal染色阳性率及衰老相关蛋白p21、p16表达量均明显降低〔SA-β-gal染色阳性率:(54.1±6.0)%比(74.1±4.4)%,p21/GAPDH:0.38±0.02比0.61±0.07,p16/GAPDH:0.50±0.13比0.77±0.03,均P<0.05〕,NAMPT表达量明显升高(NAMPT/GAPDH:1.25±0.28比0.88±0.07,P<0.01)。结论P7C3可激动NAMPT,延缓VSMC衰老,进而发挥对腹主动脉瘤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 腹主动脉瘤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