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结肠根治治疗进展期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忻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诊治的进展期结肠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抛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结肠根治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120.44±10.15)mL、(90.65±5.19)min,对照组分别为(154.69±15.44)mL、(130.66±4.18)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107、42.454,均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82±0.96)d、(3.01±0.26)d、(10.57±1.28)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97±0.34)d、(3.99±0.12)d、(14.96±2.0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84、24.199、13.026,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根治治疗进展期结肠,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效果优于开腹手术。

  • 标签: 腹腔镜 结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失血,手术 时间因素 住院时间 手术后并发症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0例右半结肠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式将其分为开腹组80例及腔镜组40例,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手术相关指标、应激指标、胃肠激素、胃肠功能恢复效果等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独立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中出血量小于开腹组,胃肠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开腹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胃肠激素、应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胃肠激素较术前降低,应激指标较术前升高(P<0.05),腔镜组胃肠激素高于开腹组,应激指标低于开腹组(P<0.05)。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开腹组26.3%,(P<0.05)。结论结肠治疗中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更小、应激反应更为轻微、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 结肠切除术 胃肠激素类 胃肠功能 应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完整结肠系膜切除与传统根治治疗结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大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结肠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研究组行完整肠系膜切除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根治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随访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出血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免疫功能及炎症因子各项指标检测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对照组CD3+、CD4+、CD8+低于术前(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免疫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6%,2/33)低于对照组(21.2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随访期间疾病复发率(3.03%,1/33)、死病死率(0,0/33)均低于对照组(21.21%,7/33;15.15%,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完整肠系膜切除治疗结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较高,有利于保障患者远期预后。

  • 标签: 结肠癌 完整肠系膜切除术 传统根治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与其他实体肿瘤一样,结肠也经历了从瘤体切除到器官切除、再到淋巴结清扫的百年历程。从Toldt间隙到完整系膜切除,从局部切除到D3根治,局部复发率虽然得到了降低,但仍然困扰着医生和患者。基于膜解剖的理论,结肠根治将更加注重在将系膜从系膜床剥离的同时,保持系膜后筋膜的完整性,以尽可能避免"第五转移"继发癌泄露的发生。得益于膜解剖理论的提出及其广泛稳定的可重复性和可复制性,结直肠外科手术将走向新的阶段。

  • 标签: 结肠肿瘤 结肠系膜 膜解剖 第五转移 肿瘤出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Trocar分布采用五孔法,助手向上牵拉横结肠,沿回结肠血管上方横行切开肠系膜血管表面腹膜,分别显露肠系膜上静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分离结肠中动脉,清扫NO.223淋巴结后于结肠中动脉根部结扎切断,向上分离至胰颈水平,根部结扎切断结肠中静脉,分离显露Henle干及其属支,切断右结肠静脉和网膜右静脉,拓展横结肠后胰十二指肠前间隙,三路包抄游离脾曲,注意保留肠系膜下静脉,肿瘤两端各10 cm确定肠管及胃网膜弓切除范围,清扫NO.204和NO.206淋巴结,游离肝曲。绕脐纵切口取出标本,两断端以直线切割闭合器完成侧侧吻合。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入路翻页式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根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于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普通外科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根治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经CT和电子结肠镜确诊为右半结肠。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改良联合入路组(40例)和传统中间入路组(4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传统中间入路组比较,改良联合入路组的手术时间较短[(162.8±21.2)min比(188.5±19.5)min,t=-5.658,P<0.001],中失血量较少[(40.9±20.1)ml比(81.0±27.3)ml,t=-7.491,P<0.001],术后排气时间较短[(44.4±7.3)h对比(48.6±10.5)h,t=-2.077,P=0.041]。两组的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切除肠管长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和总费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患者中位随访6.2(2.1~12.2)个月,两组均未发现局部复发及死亡患者出现。结论联合入路翻页式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安全可行,且具有手术难度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出血以及加快术后康复的优势。

  • 标签: 结肠肿瘤,右半结肠 联合入路 中间入路
  • 简介:摘要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外科医师对于精细解剖的要求逐渐提高。腹腔镜系统对于外科手术中解剖层面的选择、神经血管的保护具有较大优势。4K腹腔镜系统可提供高清手术视野,为中精细解剖提供有利条件。笔者分享4K腹腔镜左半结肠根治手术团队协作实践经验,旨在为外科同道提供参考。

  • 标签: 结肠肿瘤 左半结肠 外科手术 团队协作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模式化腹腔镜左半结肠根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4例行腹腔镜左半结肠根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06例,女68例;年龄为59(17~86)岁。所有患者行模式化腹腔镜左半结肠根治。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并发症情况。(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2~5年每6个月随访1次,5年后每12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和生存情况。随访终点为肿瘤复发、转移或患者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或M(Q1,Q3)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结果(1)手术情况:17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模式化腹腔镜左半结肠根治,其中6例术前行肠道支架置入(因肿瘤导致肠梗阻),3例行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1例行Hartmann手术。174例患者手术时间为97(80,106)min,中出血量为45(25,60)mL,术后首次肛门排便时间为5(3,6)d,术后住院时间为7(6,8)d。(2)术后并发症情况:174例患者中,1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和(或)脂肪液化4例,吻合口漏3例,不全性肠梗阻2例,腹腔出血、乳糜漏、肺部感染各1例。2例吻合口漏患者行末端回肠造口。1例腹腔出血患者行剖腹探查腹腔成功止血。1例高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174例患者中,肿瘤TNM分期Ⅰ期27例,Ⅱ期68例,Ⅲ期77例,Ⅳ期2例;肿瘤高分化9例,中分化107例,低分化58例。174例患者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9(15,23)枚,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为0(0,2)枚,肿瘤长径为4(3,5)cm。174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79例,癌结节21例,脉管侵犯35例,神经侵犯29例。(4)随访情况:174例患者中,15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7(1~70)个月。157例获得随访的患者中,20例出现肿瘤转移,其中9例多发转移、5例肝转移、4例肺转移、骨转移和脾脏转移各1例。157例患者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0.9%、80.8%。结论模式化腹腔镜左半结肠根治安全、可行。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左半结肠 外科手术 并发症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调节肠道菌群对结肠根治患者早期恢复及应激、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胃肠外科行择期结肠根治的85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术前2周行肠道菌群调节的患者为干预组(40例),无肠道菌群调节患者为对照组(45例)。采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及处理。临床指标、肠道菌群数、免疫功能及炎症反应指标等以(±s)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组术后发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前4种肠道菌群数目与对照组术前1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前1 d较干预前粪便中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数目明显增多(P<0.05),大肠杆菌属及肠球菌属数目明显减少(P<0.05);术后3 d干预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肠球菌数目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干预组患者IL-6及CRP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调节肠道菌群能有效改善结肠患者术后肠道菌群的紊乱,减轻患者术后机体应激。

  • 标签: 结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炎症 免疫系统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3D高清腹腔镜由于具有立体成像、空间定位和纵深知觉,为膜解剖时代结直肠癌精准手术提供了技术支持。在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中3D腹腔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于膜解剖的立体辨识、淋巴结清扫、对血管解剖的空间定位、腔镜缝合等精细操作方面。尤其适合于肥胖患者的高难度手术。3D腹腔镜可能有助于右半结肠根治中膜解剖的辨识,包括:上界为横结肠后胰颈前间隙、胃与横结肠系膜间隙;下界为小肠升结肠间隙;内侧界为肠系膜上动脉(SMA)左缘;后界(膜床)为升结肠后间隙、横结肠后胰十二指肠前间隙。未来3D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可能需要通过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建立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相信随着技术的革新,结合特殊示踪成像、增强现实进行手术规划和导航,3D腹腔镜必将继续推动膜解剖理念的发展和微创外科的技术进步,使广大患者真正获益。

  • 标签: 结肠肿瘤 3D腹腔镜 右半结肠
  • 简介:摘要随着3D技术的发展,3D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右半结肠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良好的深度知觉和空间定向力有助于者进行解剖结构辨认以及精细操作,然而在手术体验方面仍存在眩晕、视觉疲劳方面的问题。在手术治疗效果方面,3D腹腔镜暂未显现出颠覆性的优势,需要进一步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随着科技的发展,3D腹腔镜的技术缺陷正在逐步完善,未来能否在结肠手术领域中成为主流,仍然值得期待。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3D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胃结肠静脉干(Henle干)的优先处理与传统处理在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的近期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胃肠外科80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治疗结肠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视频录像筛选,中优先处理Henle干38例(优先组),同期未优先处理Henle干(传统组)4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安全性及其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肿瘤分期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相比,优先组中出血量减少[(62.89±29.31)mL vs.(86.90±33.89)mL,t=3.372;P=0.001],手术时间缩短[(146.61±10.40)min vs.(159.21±21.60)min,t=3.270;P=0.002],中血管损伤率降低[5.3%(2/38)vs. 21.4%(9/42),χ2=4.396;P=0.036];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标本质量评价及病理学检查结果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手术方式均为符合肿瘤根治性原则的有效手术,手术效果相当。在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中优先处理Henle干在减少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中血管损伤方面具有优势,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腹腔镜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Henle干 术中出血 手术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根治对局部进展期结肠患者腹腔、肠腔癌细胞脱落及腹膜纤溶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局部进展期结肠患者76例,依据治疗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33例患者行腹腔镜结肠根治,B组43例患者行开腹结肠根治。比较两组手术有关指标、并发症与术前、术后1、3 d血清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比较两组手术开始时、术后即刻腹膜组织的腹膜纤溶功能指标[腹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腹腔癌细胞脱落阳性率和术前、术后即刻肠腔癌细胞脱落阳性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虽长于B组[(186.21 ± 24.07)min比(149.49 ± 17.82)min],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B组短[(3.32 ± 0.75)d比(3.84 ± 1.02)d、(10.62 ± 1.74)d比(12.85 ± 2.26)d],中出血量较B组少[(102.08 ± 16.39)ml比(159.50 ± 23.14)ml](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9.09%(3/33)比27.91%(12/43)](P<0.05);两组术后1和3 d的血清CD4+、CD8+、CD4+/CD8+水平较术前降低,但A组高于B组(P<0.05);腹膜纤溶功能:两组术后即刻腹膜组织t-PA水平较手术开始时降低,但A组较B组高,PAI-1水平较手术开始时提高,但A组较B组低(P<0.05);腹腔、肠腔癌细胞脱落情况:两组各时间点腹腔、肠腔癌细胞脱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结肠根治治疗局部进展期结肠可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减轻对机体免疫功能、腹膜纤溶功能的影响,且不增加术后腹腔、肠腔癌细胞脱落风险。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 癌细胞脱落 腹膜纤溶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根治对局部进展期结肠患者腹腔、肠腔癌细胞脱落及腹膜纤溶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局部进展期结肠患者76例,依据治疗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33例患者行腹腔镜结肠根治,B组43例患者行开腹结肠根治。比较两组手术有关指标、并发症与术前、术后1、3 d血清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比较两组手术开始时、术后即刻腹膜组织的腹膜纤溶功能指标[腹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腹腔癌细胞脱落阳性率和术前、术后即刻肠腔癌细胞脱落阳性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虽长于B组[(186.21 ± 24.07)min比(149.49 ± 17.82)min],但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B组短[(3.32 ± 0.75)d比(3.84 ± 1.02)d、(10.62 ± 1.74)d比(12.85 ± 2.26)d],中出血量较B组少[(102.08 ± 16.39)ml比(159.50 ± 23.14)ml](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9.09%(3/33)比27.91%(12/43)](P<0.05);两组术后1和3 d的血清CD4+、CD8+、CD4+/CD8+水平较术前降低,但A组高于B组(P<0.05);腹膜纤溶功能:两组术后即刻腹膜组织t-PA水平较手术开始时降低,但A组较B组高,PAI-1水平较手术开始时提高,但A组较B组低(P<0.05);腹腔、肠腔癌细胞脱落情况:两组各时间点腹腔、肠腔癌细胞脱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结肠根治治疗局部进展期结肠可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减轻对机体免疫功能、腹膜纤溶功能的影响,且不增加术后腹腔、肠腔癌细胞脱落风险。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 癌细胞脱落 腹膜纤溶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入路在腹腔镜左半结肠根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左半结肠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2例,女44例;平均年龄为61岁,年龄范围为29~75岁。患者均施行腹腔镜左半结肠根治。观察指标:(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化疗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0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96例患者均采用混合入路施行腹腔镜左半结肠根治。96例患者中,5例行腹腔镜联合多器官切除(2例联合脾切除、2例联合胃壁楔形切除、1例联合脾脏和胰体尾切除);7例行手助腹腔镜手术(5例因肿瘤侵犯需行多器官切除、2例因近端肠管梗阻严重无法暴露加行回肠末端造瘘);84例行腹腔镜辅助手术;无中转开腹。96例患者中,3例行回肠后方吻合,2例行旋转升结肠吻合,91例行原位吻合。9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40 min(70~250 min),中出血量为50 mL(30~140 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 d(1~4 d)。96例患者中,术后5例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3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吻合口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96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8 d(5~27 d)。(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96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9枚(13~25枚);手术切除标本长度为35 cm(25~50 cm),切缘均为阴性。96例患者病理学T分期:pT1期5例,pT2期46例,pT3期37例,pT4期8例;病理学N分期:pN0期32例,pN1期47例,pN2期17例。96例患者均为M0期,无远处转移。96例患者病理学类型:黏液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16例,中分化腺癌46例,高分化腺癌27例。(3)术后化疗情况:96例患者中,68例术后行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规范化疗,28例术后未行化疗。(4)随访情况:96例患者中,8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9~5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随访期间,86例患者均生存,其中82例未发现肿瘤复发;3例复查发现肝脏转移,带瘤生存;1例发现肝、肺转移,带瘤生存。结论混合入路在腹腔镜左半结肠根治中安全、可行。

  • 标签: 结肠肿瘤 结肠切除术 手助腹腔镜手术 手术入路 吻合方式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膜解剖理论,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完整系膜切除治疗脾区结肠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中心33例脾曲结肠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所有患者均于术前经结肠镜下行活检病理确诊,同时给予纳米碳和(或)钛夹标记,腹部增强CT/立位腹平片确认病变位于脾曲,术前TNM分期为Ⅰ期5例、Ⅱ期19例、Ⅲ期9例。根据膜解剖理论,中采取头侧-中间-外侧入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意保持层面优先及结肠系膜的完整性,于根部结扎、切断左结肠动脉、结肠中动脉左支和肠系膜下静脉,清扫223和253淋巴结。计量资料包括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参数、术后康复数据以(±s)表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表示,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3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160.0±25.4) min,中出血量为(70.6±46.4) ml,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9.3±3.2)枚,标本肠管长度(23.0±2.8) cm,术后排气时间(4.5±1.2) d,术后进食时间(5.5±1.3) d,术后住院时间为(7.8±1.1) d。术后TNM分期为Ⅰ期4例、Ⅱ期21例、Ⅲ期8例。33例患者均未发生脾脏损伤,其中3例有不同程度的脾下极缺血,术后2例患者出现炎症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后康复出院。无术后腹腔出血、无吻合口漏、狭窄、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随访8~4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目前患者均健康存活,未见肿瘤复发、转移。结论对于脾曲结肠,在遵循膜解剖理论、层面优先原则的前提下,采用头侧-中间-外侧入路进行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可以将操作化繁为简,具有安全、微创、可靠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 结肠切除术 完整系膜切除术 脾曲
  • 简介:摘要目的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手术的入路及手术步骤已程序化并达成专业共识,然而,一些细节问题如手术中Henle干的处理、中是否保留胃网膜右静脉(RGEV)等仍然存在争议。为此,本研究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中保留RGEV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在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的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右半结肠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术后病理数据及随访资料完整。根据肿瘤具体位置决定中是否保留RGEV,49例为保留RGEV组,43例为不保留RGEV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肿瘤安全性指标、术后并发症及近、远期疗效。结果保留RGEV组与不保留RGEV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留RGEV组与不保留RGEV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非计划再手术、吻合口漏、清扫淋巴结数目、转移淋巴结数目、术后进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不保留RGEV组相比,保留RGEV组术后缩短了肛门排气时间[(3.1±1.0)d比(4.0±1.7)d,t=-2.787,P=0.007]和住院时间[(11.5±1.5)d比(15.0±7.9)d,t=-2.823,P=0.007];降低了住院费用[(4.6±0.5)万元比(5.7±3.3)万元,t=-2.076,P=0.044]。不保留RGEV组围手术期胃瘫发生率14.0%(6/43),保留RGEV组无胃瘫病例发生(P<0.05)。中位随访时间31.8(5.2~43.7)个月,保留RGEV组与不保留RGEV组总体生存期分别为(35.4±1.8)个月和(37.6±1.7)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6);无病生存期分别为(32.0±2.2)个月和(35.5±2.0)个月,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201)。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中保留RGEV安全、可行,可降低术后胃瘫发生率,缩短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减少住院费用。与不保留RGEV相比,疗效相当。

  • 标签: 结肠肿瘤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胃网膜右静脉 胃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工缝合在全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结肠-结肠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行全腹腔镜下左半结肠根治的79例患者资料,其中使用结肠-结肠手工缝合32例(手工吻合组),使用结肠-结肠吻合器吻合47例(吻合器吻合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费用等数据。结果手工吻合组与吻合器吻合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工吻合组与吻合器吻合组相比,手术时间和结肠-结肠吻合时间延长,分别为[(165.2±23.9)min比(151.7±25.6)min,t=2.359,P=0.021]、[(31.5±4.4)min比(22.7±4.6)min,t=8.420,P<0.001];两组在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手工吻合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4±0.6)d比(3.1±0.8)d,t=4.017,P<0.001]和住院总费用[(3.9±0.7)万元比(4.4±0.8)万元,t=2.655,P=0.010]优于吻合器吻合组。结论全腹腔镜下左半结肠根治结肠-结肠手工缝合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结肠肿瘤,左半结肠 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 手工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