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使用"虚拟种植"技术,结合PBL、CBL教学方式进行以"修复为目标"的口腔种植学教学。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术前资料的收集,术后实际数据对比,进行问题、目的、方法、结果之间的不断循环验证,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口腔种植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可以让学生养成用整体、全程的理念来理解口腔种植学的思维习惯,为临床医学生提供有力的教育指导。

  • 标签: 虚拟种植 实验教学 口腔种植学 3D打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78例,根据治疗修复方式分为口腔种植修复组和常规修复组,每组39例。比较两组随访1年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治疗前后的牙菌斑指数(PLI)及牙龈指数(GI)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口腔种植修复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87%,37/39)高于常规修复组(76.92%,30/39),P<0.05。治疗后,口腔种植修复组PLI、GI评分低于常规修复组(P<0.05);口腔种植修复组牙齿美观度、牙齿舒适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和牙齿稳定性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修复组(P均<0.05)。口腔种植修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82%,5/39)低于常规修复组(33.33%,13/39),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显著减少牙龈、牙周炎症问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且患者各方面满意度均较高。

  • 标签: 牙修复体 常规修复 牙列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全数字化修复流程与常规修复流程制作的后牙全氧化锆种植单冠的3年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拟行后牙全氧化锆种植单冠修复的患者35例,女性17例,男性18例,年龄(49.0±15.4)岁(24~86岁)。分为全数字化组(采用全数字化修复流程制作全氧化锆种植单冠,即种植体植入术后即刻口内扫描,用数字化模型直接制作全氧化锆单冠,共14件)和常规组(种植体植入术后3个月取常规印模,灌制实体模型,模型扫描为数字化模型后制作全氧化锆种植单冠,共21件)。修复后3年对修复体颜色、表面质地、外形、边缘适合性进行评价;检查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健康状况,记录改良菌斑指数、探诊深度、探诊出血、边缘骨丧失量以及机械并发症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两组比较。结果修复后3年修复体及种植体的总存留率均为100%(35/35)。两组修复体颜色、外形、表面质地和边缘适合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件修复体中16件修复体出现邻接触丧失。35件修复体中10件螺丝孔封闭树脂下沉或脱落,全数字化组修复体螺丝孔封闭树脂下沉或脱落的发生率(4/14)与常规组[29%(6/2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良菌斑指数、探诊深度、探诊出血和种植体近远中颈部边缘骨丧失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142.50,t=-0.53,U=119.50和133.00,P>0.05)。结论全数字化修复流程制作的后牙全氧化锆种植单冠的3年临床效果稳定,其临床修复效果与常规修复流程相似。

  • 标签: 牙种植体,单牙 陶瓷制品 牙冠(假体) 随访研究 计算机辅助设计 数字化流程
  • 作者: 陈立 李德利 杨洋 刘晓强 谭建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视觉评价的方式比较上前牙美学区常规和牙根屏障技术(socket shield technique,SST)即刻种植修复的短期美学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拍摄3组志愿者上前牙照片,天然牙组志愿者(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本科生或研究生,2020年1月招募,10名)上前牙均为天然牙;常规组和SST组志愿者(2016年10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完成即刻种植修复的患者,每组10例)1颗上颌中切牙分别为常规即刻种植术后和SST即刻种植术后12个月,另1颗为天然牙。请非口腔专业人员(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工作人员及2名职工家属)、口腔医学生(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2015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修复医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修复专业医师)各10名对照片上中切牙(天然牙组上颌右侧中切牙、常规组和SST组种植修复体)进行粉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PES)和白色美学指数(white esthetic score,WES)评分。结果天然牙组PES和WES总分[9(8,10)和8(7,10)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7(6,8)和7(6,9)分](H=287.08、132.79,P<0.01)和SST组[7(6,9)和8(7,9)分](H=216.01、101.21,P<0.01),SST组PES总分显著高于常规组(H=-71.06,P<0.01),常规组与SST组WE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31.57,P>0.05)。口腔医学生PES和WES总分均显著低于修复医师(H=-120.90、-218.86,P<0.01)和非口腔专业人员(H=-109.55、134.97,P<0.01);修复医师与非口腔专业人员PES总分相近(H=-11.36,P>0.05),而WE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3.89,P<0.01)。结论SST即刻种植术后12个月可获得比常规即刻种植更好的粉色美学效果,评分人专业背景可显著影响粉白美学评分结果。

  • 标签: 美学,牙科 牙种植 牙根屏障技术 即刻种植 粉色美学 白色美学
  • 作者: 陈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 福建省口腔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口腔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高校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院 福建医科大学口腔颅颌面研究中心,福州 350001
  • 简介:摘要种植体、骨组织、软组织和修复体形态是口腔种植修复治疗中交界美学的4个构成要素,种植修复体穿龈轮廓位于这4个构成要素的交界区,是粉色美学的重要表现区。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穿龈轮廓的塑造也涉及数字化技术的大量应用。本文就数字化技术在种植修复体穿龈轮廓塑造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牙种植体 美学,牙科 牙龈 穿龈轮廓 数字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对比摄影测量与传统印模技术制取牙列缺失种植修复印模的精度。方法选择1例2019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的74岁男性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的上颌石膏模型,其上含螺丝固位基台替代体8个。通过开窗夹板式印模复制该石膏模型,将复制模型作为参考模型。由同1名主治医师用两种方法制取参考模型种植体基台水平印模,摄影测量组:在基台替代体上安装摄影测量专用基台扫描体,使用基于摄影测量技术的口外扫描仪扫描参考模型,获取“.stl”数据(扫描重复10次);传统印模组:应用开窗个别托盘制取参考模型的夹板式印模,灌注石膏模型(10个)。在传统印模组石膏模型和参考模型上安装模型扫描专用基台扫描体,应用高精度模型扫描仪进行扫描,获取印模组和参考模型“.stl”数据。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exocad)中,根据扫描体三维坐标,将两组模型和参考模型的扫描体替换为基台替代体。将数据输入三维分析软件(Geomagic Control X),摄影测量组和传统印模组数据分别与参考模型数据配准(正确度评估)以及组内两两配准(精密度评估),评估精度。结果摄影测量组正确度和精密度[分别为(17.33±0.34)和(2.50±0.79)μm]均显著优于传统印模组[(24.30±4.16)和(26.12±4.54)μm](t=-5.29和-34.35,P<0.001)。结论制取牙列缺失种植修复基台水平印模时,摄影测量技术的精度优于传统印模技术。

  • 标签: 摄影测量法 牙科印模技术 颌,无牙 牙种植 精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周整复术配合口腔种植修复术应用于牙列缺损的效果及对牙周指数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1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81例。单一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术,联合组采用牙周整复术联合口腔种植修复术。对比两组牙周指数、炎症程度、修复效果、口腔功能异常评分、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单一组比较,联合组治疗后龈沟出血(SBI)、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指数低(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低(P<0.05),咀嚼、固位能力、语言分数高(P<0.05),口腔功能异常、疼痛分值低(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2.47%,2/81)低于单一组(17.28%,14/81),P<0.05。结论牙周整复术配合口腔种植修复术应用于牙列缺损患者,可加强修复效果和口腔健康状态、口腔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和疼痛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牙列 缺损 牙周整复术 口腔种植修复术 炎症程度 牙周指数
  • 作者: 柯怡芳 张耀鹏 陈俊锴 陈虎 王勇 孙玉春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 口腔修复教研室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口腔医学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几何特征对口内三维扫描仪获取牙列缺失种植修复数字印模精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及口内三维扫描仪算法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上颌牙列缺失种植修复标准模型1个作为参考模型,其上植入6枚种植体替代体及相应扫描杆(编号1~6号)。使用牙颌模型扫描仪扫描上颌模型,重复5次,获取扫描数据作为真值。设计并三维打印制作几何特征实体,分别使用口内三维扫描仪A(Trios 3)和B(Aoralscan 2)扫描添加几何特征前后的上颌模型,获取扫描数据,各重复10次。扫描结果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2015),分别测量1号扫描杆与其余扫描杆上平面中心点间线性距离,即D12、D13、D14、D15和D16。正确度为各口内三维扫描仪测量值与真值相减的绝对值;精密度为各口内三维扫描仪测量值组内两两相减的绝对值;数值越小,代表正确度或精密度越好。统计分析添加几何特征前后线性距离的差异,评价添加几何特征与否对两款口内三维扫描仪正确度与精密度的影响。结果对于口内三维扫描仪A,添加几何特征后D14、D15、D16正确度均显著好于添加前(t=2.66、2.75、2.95,P<0.05),其中最长距离D16的正确度数值由(101.9±47.1)μm降至(49.6±30.3)μm;D15、D16添加几何特征后精密度均显著好于添加前(U=378.00、672.00,P<0.05),其中D15精密度[M(IQR)]数值由40.8(45.1)μm降至13.1(17.0)μm。对于口内三维扫描仪B,添加几何特征后D12、D13、D14正确度均显著好于添加前(t=3.02、2.66,U=22.00,P<0.05),其中D13正确度数值由(116.6±41.2)μm降至(70.8±35.5)μm。D15、D16添加几何特征前后正确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添加后精密度均显著好于添加前(U=702.00,489.00,P<0.05)。结论几何特征辅助可提高不同扫描原理的口内三维扫描仪获取牙列缺失种植修复数字印模的精度。

  • 标签: 颌,无牙 牙种植 牙科印模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三维扫描仪 精度 几何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局部性牙周炎患者行后牙单颗固定种植修复后其功能及结构的恢复情况。方法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治疗的牙缺失需进行后牙单颗牙固定种植修复的患者13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慢性牙周炎(稳定期),将患者分成牙周炎组(40例,合并慢性局部牙周炎)和牙周健康组(93例,牙周健康)。随访6个月,比较在种植修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种植体探诊深度(PD)、牙龈厚度、牙龈乳头指数(PIS)、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边缘骨吸收变化等参数,考察两组的种植修复成功率。结果两组种植修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93/93)比95.0%(38/40),χ2=1.94,P=0.163];牙周健康组与牙周炎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0.0%(0/93)比2.5%(1/40),χ2=0.19,P=0.663]。牙周炎组术后3个月、6个月PD与术后1个月比较,参数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1、4.30,P=0.020、< 0.001)。牙周炎组术后6个月mSBI(t=1.97,P=0.048)、牙周健康组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mSBI(t=3.64、4.50,均P < 0.001)与相应组术后1个月相对应参数比较均降低。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PD、PIS、mSBI相关参数同一时间点进行组间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间PD、mSBI相关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2.13,P=0.041、0.035)。种植修复术后6个月,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边缘骨吸收量较其术后呈升高趋势,牙周炎组术后1个月分别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比较(t=1.64、0.63,P=0.100、0.524),牙周健康组术后1个月分别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比较(t=1.70、1.18,P=0.088、0.236),差异均无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牙周炎组牙龈厚度术后1个月分别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比较(t=0.99、0.49,P=0.321、0.620),牙周健康组牙龈厚度术后1个月分别与术后3个月、6个月比较(t=0.87、1.36,P=0.379、0.17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牙周炎组与牙周健康组牙龈厚度、边缘骨吸收量在相同时间点术后1个月分别与术后3个月、6个月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9、0.39、0.54、0.77、0.55、0.38,P=0.623、0.693、0.590、0.439、0.580、0.699)。结论单颗固定种植修复术可用于治疗牙缺失合并慢性局部性牙周炎患者,近期疗效较好,对牙龈厚度、边缘骨吸收量不会造成大的影响,但较牙周健康者具有较高的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

  • 标签: 牙缺失 慢性牙周炎 牙种植 牙种植体,单牙 牙周指数 牙龈
  • 简介:摘要牙列缺损微创固定咬合重建是以微创修复理念为导向,以咬合重建为目标,涉及余留天然牙的微创修复、牙列缺隙区的种植修复以及咬合改变从可逆到不可逆的序列重建过程。牙体修复种植修复共同完成咬合重建可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口内扫描、锥形束CT、电子面弓、虚拟架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等数字化技术可用于修复各阶段,如修复前的整体记录和评估、功能性修复空间的确定、过渡修复与正式修复过程中兼顾美学与功能的天然牙微创修复体和种植冠桥修复体的同期精准设计与制作,以及修复后随访记录和评估等循证医学资料的保存等。数字化技术的整合应用不仅可优化修复流程,还有利于提高修复的精准性。本文简要阐述牙列缺损微创固定咬合重建理念及修复过程中天然牙与种植体同期修复的数字化整合策略。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义齿修复术 牙修复体设计 牙种植
  • 简介:摘要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的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发病率较高,患者人数较多,且其生理、病理状况复杂,对口腔修复的期望值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临床工作面临巨大挑战。目前,国内外均无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相关指南或标准发布。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讨论和修订,形成推荐性应用指南。本指南涵盖了老年患者口腔修复诊疗中常见的临床场景,包括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总原则、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为口腔修复医师及相关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老年人 义齿修复术 颌,无牙 指南
  • 简介:摘要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其序列治疗时间长且复杂,众多因素影响治疗效果。手术治疗是腭裂的主要治疗手段,其主要目标是闭合异常缺损,以防止语音发育和进食障碍,同时确保对上颌骨生长的影响最小。唇裂修复术同期采用犁骨瓣修复硬腭治疗模式在国内外开展多年,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该文就唇裂修复术同期犁骨瓣修复硬腭对相关解剖结构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探索理想的唇腭裂治疗方案。

  • 标签: 唇裂 腭裂 犁骨瓣 上颌骨发育 腭咽闭合 牙弓
  • 简介:摘要皮肤屏障功能对外防范抗原物质、微生物、紫外线等的侵袭,对内防止营养物质、水分的丢失,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狭义的皮肤屏障功能通常指表皮的渗透屏障。广义的皮肤屏障功能包括其渗透屏障、皮肤的色素屏障、神经屏障、免疫屏障及其他与皮肤功能相关的诸多方面。本文对皮肤屏障功能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相关皮肤疾病、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常见皮肤屏障功能修复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对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意见。

  • 标签: 皮肤屏障 功能 修复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部严重创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与重建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9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足部严重创伤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吻合技术急诊原位回植修复+二期显微外科组织移植技术精准重建,恢复足部功能和外形。根据足部损伤部位、范围、平面、程度等特点进行评估,设计手术方案,急诊在显微镜下进行患足有效清创和残余组织原位回植修复。根据患足一期组织回植成活情况,二期采用显微外科组织移植技术精准修复缺损与功能重建。术后定期随访,根据术后足部皮肤成活情况、色泽弹性、外观形态、供区瘢痕、皮肤感觉、感染控制、患者认可度指标进行疗效评价,按照皮瓣肿胀4级判断标准进行足部肿胀程度评价;根据足部损伤术后疼痛程度、关节屈伸范围、畸形程度和行走能力进行足部活动功能评价。结果共选择足部严重创伤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7~69岁,平均38.5岁;左足10例,右足13例。23例中一期原位回植修复成活15例;足底内侧部分皮肤坏死给予二期植皮处理2例,皮瓣移植修复足跟部分皮肤坏死1例,前足底皮肤坏死伴感染2例,皮瓣或骨皮瓣移植修复足背皮肤坏死感染合并骨缺损3例。术后23例获6~48个月随访,平均18.5个月,创面完全愈合,皮肤色泽、弹性与周围正常皮肤接近,足部无明显臃肿畸形,足底感觉功能恢复均为S3~S4级,瘢痕较小,行走自由,无明显跛行。术后疗效评价:满意16例,一般7例;足部肿胀程度评价:早期为Ⅰ度3例,Ⅱ度10例,Ⅲ度8例,Ⅳ度2例;后期为Ⅰ度15例,Ⅱ度6例,Ⅲ度2例。活动功能评价:优3例、良13例、中7例,优良率约为69.6%(16/23)。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足部严重创伤的修复与重建,恢复足部功能与外形,疗效可靠,患者满意,是目前治疗足部严重创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创伤 显微外科技术 修复与重建 临床疗效
  • 作者: 姜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生物材料和数字诊疗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 简介:摘要咀嚼肌功能紊乱(masticatory muscle disorders,MMD)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各亚型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包括局部肌纤维痛、肌筋膜痛等诊断,表现为咀嚼肌局部疼痛,可在下颌功能活动时加重。MMD是多因素复合致病,咬合异常如咬合创伤、干扰和咬合垂直距离过低等存在诱发或加重MMD的潜在风险,口腔修复治疗中需注意避免引起医源性咬合异常。多数患者的MMD症状可通过综合治疗得以缓解,而口腔修复医师可通过咬合治疗对MMD进行辅助诊断和辅助治疗,通过咬合板、调、义齿修复等手段达到缓解咀嚼肌张力、稳定咬合支持、消除干扰、调整颌位关系等目的,排除MMD的部分风险因素并缩短病程。

  • 标签: 咀嚼肌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面部疼痛 义齿修复术 夹板
  • 简介:摘要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富含血小板的血浆浓缩物,是近年来组织再生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PRP可释放大量的生物活性因子,能够有效促进组织的再生修复。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导致的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可引起月经异常、不孕及反复流产等,严重危害育龄妇女的生殖和生理功能,而且现有治疗措施无法确切实现子宫内膜的再生修复。因此,近年来的研究对PRP在IUA子宫内膜再生修复中的作用进行新探索,显示PRP可有效促进子宫内膜的再生修复。本文将从RPP促进组织再生修复的机制、应用现状及其在IUA子宫内膜再生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组织再生修复 宫腔粘连 子宫内膜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磨牙区翻瓣、微创拔牙后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为上颌磨牙区的即刻种植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拟行上颌磨牙拔除后即刻种植的患者41例(共41个牙位),其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为(49.7±1.8)岁(18~66岁)。术前拍摄锥形束CT进行测量分析;术中切开翻瓣,微创拔牙,彻底清除软硬组织表面的炎性肉芽组织,在正确的三维位置制备种植窝、植入种植体,记录种植体完全就位时的扭矩值和种植体稳定系数(implant stability quotient,ISQ);采用非埋入式愈合。术后6个月拍摄锥形束CT并检测ISQ值后行牙冠修复。永久修复后12个月拍摄锥形束CT。评价指标为术后6个月的种植体存留率和完成修复后12个月的成功率;术后即刻、6个月以及永久修复后12个月种植体的颊腭侧、近远中跳跃间隙大小及术后即刻和6个月种植体ISQ值。结果41例患者共植入41枚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6个月存留率为100%(41/41);完成修复后12个月种植修复成功率为100%(41/41)。种植体植入时扭矩为(42.77±0.79)N·cm。术后即刻种植体颊侧和腭侧跳跃间隙分别为(3.15±0.16)和(2.86±0.18)mm,近远中跳跃间隙分别为(2.94±0.19)和(3.77±0.21)mm,术后6个月及牙冠修复后12个月随访锥形束CT显示种植体周围均无跳跃间隙。术后即刻与6个月种植体的ISQ值[分别为(74.78±0.59)和(80.20±0.4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3,P<0.001)。结论上颌磨牙区翻瓣、微创拔牙和彻底清除软硬组织表面的炎性肉芽组织后即刻种植可行,牙槽骨与种植体能实现良好的骨结合,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牙种植 即刻种植 上颌磨牙 翻瓣术 骨结合 非埋入式愈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耳郭外伤后的急诊整形修复的治疗经验。2015年8月至2020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门急诊耳郭外伤患者148例,男94例、女54例;年龄10个月~80岁(17±10)岁。依据耳郭不同损伤情况选择相应整形修复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定期随访半年,观察记录患者耳郭恢复及瘢痕情况。148例患者经急诊处理及整形修复治疗后,伤口均一期愈合且恢复效果满意,无遗留明显畸形或瘢痕形成。耳郭外伤后采用正确及恰当的急诊整形修复,能有效预防组织坏死及感染,恢复耳郭解剖结构及功能。

  • 标签: 耳郭 外伤 急诊 整形 修复 瘢痕
  • 简介:摘要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意见,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以临床和循证医学结果为依据,经过多次讨论和修订后,形成推荐性应用指南。本指南制订金合金修复牙体缺损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以指导和规范金合金修复体的临床应用,提高金合金修复体的临床疗效和长期存留率,促进金合金修复牙体缺损技术的临床推广。

  • 标签: 金合金 牙修复,永久 牙修复体 嵌入法 牙冠(假体) 义齿修复术 专家共识